成语词典

成语“不可偏废”的拓展阅读资料(5)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不可偏废”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哲学史名词解释、不可偏废的成语辨析、带有不可的成语、不可忽视是成语吗、刚柔相济不可偏废说的是什么意思?、作风建设和什么同等重要,二者不可偏废?等

中国哲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哲学史名词解释先秦:太初:天地未分前的混沌状态,其含义与太一、太极相近。《庄子·天地》: “太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庄子·知北游》:“外不 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太初。”成玄英疏:“太初,道本也。”《白虎通义·天地》: “始起先有太初,然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又引《易纬·干凿度》: “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成玄英认为: “太,初始也,元气始萌,谓之太初,言其气广大,能为万物之始本,故名 太初。”孔颖达:“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太易:宇宙形成过程中“未见气之前”的阶段。与《易传》中的太极,《老子》 中的“浑成”含义相近。《列子·天瑞》篇:“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 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视 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尚书·洪范》五行说:《洪范》中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 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它提出了人们所用 的五材,以“水”为首的五材排列次序,以及五材的性质、作用,说明其和 农业生产有关,但没有触及五行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同:和,指不同东西和合和统一;同,指相同东西的简单相加或同一。西 周末史伯首先把和与同作为有差异而又有联系的一对范畴提出。《国语·郑 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 同俾同,尽乃弃矣。”春秋时晏婴继承发挥之,认为五味相和,方能成为美羹, 进而提出君臣关系应该和而不同:“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 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而去其否。”(《左传·昭公二十年》) 孔子以和同推及人伦关系,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 路》)

不可偏废的成语辨析

近义词 统筹兼顾缺一不可反义词本末倒置顾此失彼轻重倒置成语正音:偏,不能读作“piàn”。  成语辨形:废,不能写作“费”。

带有不可的成语

不可思议不可一世不可动摇不可多得不可告人、不可或缺、不可救药不可开交不可理喻不可名状不可磨灭不可偏废不可企及不可饶恕不可胜记不可胜数、不可胜言、不可收拾不可同日而语、不可向迩、不可言传不可逾越不可终日不可捉摸(写了好久,给分啊!!!)

不可忽视是成语吗

不是成语,是4字词语。

刚柔相济不可偏废说的是什么意思?

古人曰:刚柔之道在于刚可压柔、柔可克刚。若太柔即靡,太刚则折。所以得天地之道,宜刚柔相济不可偏废。 一个人如果懂得刚柔之道,则处事矣,为官矣就会事半功倍恰到好处。 1862年咸丰帝在逃往热河途中,命令曾国藩速派湘军大将鲍超带兵北援。 曾国藩一时举棋不定,几天都“通夕不能成寐”,因为北援事关“勤王”,无可推诿,但又想留下鲍超所部对抗太平军。他召集文武参佐讨论对策,要求每人提出一种方案,结果多数人主张派兵入卫,只有李鸿章力排众议,说“夷氛已迫,入卫实空言,三国连衡,不过金帛议和,断无他变”,而“楚军关天下安危,是失,切宜慎重”,主张“按兵请旨,且无稍动”。李鸿章认为英法联军业已逼近北京,“入卫实空言”,英法联军之役必将以“金帛议和”而告终。危及大清社稷的不是英法联军,而是造反的太平军。湘军“关天下安危”,应把刀锋对准太平军。至于北援,应“按兵请旨”,静待时局之变。曾国藩深受启发,一面上疏冠冕堂皇地表示:“鲍超人地生疏,断不能至,请于胡(林翼)、曾(国藩)二人酌派一人进京护卫根本”;一面在实际行动上采取拖延观变战术。结果不出所料,10月便接到“和议”已成、毋庸北援的廷寄。而同时接到率勇北上谕旨的河南、陕西等省巡抚闻命即行,结果却空跑一趟,劳民伤财。相比之下,则显出曾、胡二人的高明。而他们二人之所以高明,则由于接受了当时正在曾国藩幕中充任幕僚的李鸿章的意见。事后,胡林翼选择李鸿章、陈鼐、李榕三人的献议附于曾、胡二人的书面意见之后,编为《北援集议》一书,刊行于世。大概由于内部议论过于直露,不宜公开发表,在刊刻时删去一些内容。故在李鸿章的条陈中已不见“按兵请旨”的字句。 曾国藩、胡林翼不愿派鲍超入援,还有另一层考虑,即鲍超乃一员勇将,朝廷肯定令鲍超归胜保管带,而胜保乃极端仇视湘军,胜保若以“勤王”之名,将鲍超收为麾下,那时北援湘军就会拱手送人,这对全局又是大有影响的事。但鲍超不明底里,认为自己失了一次立功社稷的大好机会,故露出不满之意。还是胡林翼善于做思想工作,写信劝诫说: “涤帅与我都深知胜保为人忮忌贪诈,意磨折好人,收拾良将,弟若北援,无论南气异宜,长途饷项军火,无人主持,且必为磨死,而又不能得功得名。惟北援是君父之急难,不敢不遵,万不可以他词推诿,其时涤帅筹思无策,只得应允,自行北援,或兄北援,以兄与涤帅若能北行,则所带将士,或不致十分饥困,亦不致受人磨折。弟若知涤帅此次之恩,弟且感激流涕之不暇。涤帅待弟之恩,是天地父母之恩……弟于世事太愚,当一心敬事涤帅,毋得稍有怠玩,自来义士忠臣,于曾经受恩之人,必终身奉事惟谨。” 经过胡林翼的一番开导,鲍超才明白了曾国藩的良苦用心。如果说在“勤王”问题上,曾国藩李鸿章意见“按兵”抗上是一种“刚”,而曾国藩对待鲍超的这番良苦用心则可谓是另一种的“柔”。后人评价说,清末中兴名臣曾国藩就是一个能柔能刚、能弱能强之人。那么他柔弱在什么地方?刚强在什么地方呢? 清朝末年,朝政掌握在西太后手中,她是清政府的实际统治者,但是清末的江山却是靠曾国藩维持的。 曾国藩比慈禧大二十四岁,早死三十六年,可以说他为官一生,荣辱升降都是由一个女人控制着。曾国藩可以算得上是清王朝的一个忠臣了,但是任何一个注定灭亡的朝代,那些企图力挽狂澜的所谓忠臣其实都是很成问题的。曾国藩也一样。他可以说是清末“功盖天下而主不疑”的社稷栋梁。他是用什么方法逃过“功高震主”的悲剧结局,尤其是在西太后那样阴狠毒辣的铁腕下? 曾国藩作为一个汉人,受到满清政府的赏识,开始走的就是上层路线。最初曾在京城做官时,只是礼部的一个小职员,他有目的地结交了一位亲王。太平天国刚起事时,亲王向咸丰举荐曾国藩说:“此人胆大心细,才堪大用。”咸丰于是召见了他。曾国藩受命前往一便殿觐见皇上,可是殿里空空的,不见一个人影,只是在上首有一把皇帝坐的椅子,下面有一锦墩。带领他的太监叫他等候。他向皇位三跪九拜之后,就规规矩矩坐在锦墩上静候,等了一个多时辰,始终不见皇帝出来。最后一个太监出来通知他,说皇帝今天有事,改日再召见。曾国藩只好对着那把空椅子再拜之后回去。保荐他的亲王询问他接见的情况,曾国藩一一告知。亲王问他在便殿里有没有看见什么东西。曾国藩仔细回想,除了皇位和锦墩,确实没有看到什么。这位亲王一听,说了声“糟了!”就赶紧跑进宫里,找到当值的太监,送上红包。结果打听出来皇帝座位后面的墙上,挂了一张很小的字条,上面写的是《朱子治家格言》。亲王回来告诉了曾国藩,并对他说,前日向皇帝保举时说他“胆大心细”。果然过了几天,咸丰召见曾国藩时问起他这张字条的事。这时曾国藩当然早有准备,回答得令咸丰非常满意。不久就让他回湖南老家组练湘军,把剿灭太平天国的重任寄托在他身上。 曾国藩没有辜负清室的希望,他从1853年组建湘军,用了九年时间,终于打垮了已经占领了半壁河山、几乎夺得全国政的洪秀全。在他全线告捷,清王朝又可以吁一口长气的时候,咸丰因纵欲身亡,政落在了西太后手中。而曾国藩当时正如日中天功高盖世,达到了人生事业的顶峰。若按封建社会的常规,接下来所面临的必然是“敌国破,功臣亡”的结局。然而曾国藩对此早有准备,他以一套又一套太极拳的柔劲就把所有险情化解了。 后世有人说,曾国藩所以被称作中兴名臣,一代圣相,共有十三套大本领,其中十一套没有流传下来,传世的只有两套:写了一部相书《冰鉴》,再就是大量的日记和家书。 清朝自打入关,以一个被传统的大汉族思想视为“蛮族”的名分来统治整个中国,面对着明的和暗的“反清复明”的潜流,除了依靠比明朝更正确、更高明的统治艺术外,只能以特务组织驾驭各级官吏。这是整个清朝期间一直沿用的传统的统治手段。从雍正在位时的一件事,可以看出清政府的特务是怎样的无孔不入,怎样的令人毛骨悚然。 据说雍正当政时,有一官员一天夜里与家人打牌消遣,正在玩得高兴之际,一张“二万”掉到地上怎么也找不到了。第二天上朝,雍正问他昨晚干什么去了。这位官员是个老实人,战战兢兢但如实地告诉皇上是与家人玩牌,后来有张“二万”掉到地上找不到,就再也没玩。雍正笑着从身上摸出一张牌,放到他面前,问他:“是不是这一张呀?”这个官员一看,一点儿不差,正是自家昨晚丢失的那张“二万”,当时吓得他汗流浃背,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连连口称死罪。雍正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很诚实,大大表扬了他一番。 慈禧太后以一女人政,特务组织更是其须臾不可离的控制文武大臣的工具。所以,当时曾国藩的日记与家书,尽写一些养猪农作的家务琐事,与其说是给家人子弟看的,不如说是写给西太后看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消除她的疑心,表示自己不过是一个求田问舍、怀无大志的乡巴佬。 大致浏览曾国藩的处世哲学,始终是以“内用黄老,外用儒术”为其总则,亦即“能柔能刚,能弱能强。舒之弥四海,卷之不盈杯”。当他对付最高统治集团时,用的是柔术;当他镇压太平天国时,就刚强之至,毫不心慈手软。他训练出来的湘军子弟兵,都是骄兵悍将,攻克南京后,他纵兵烧杀,以至“秦淮河尸首如麻”,“子女玉帛悉入湘军”,致使“金银如海、百货充盈”的南京人财为之一空。尤其是他的弟弟曾国荃,把太平天国宫中的财宝全部侵吞,以致引起了左宗棠等人的不满。不过清政府对曾国藩的烧杀抢劫倒不怎么放在心上,惟一提防的只是曾国藩会不会用手中的军谋反。在他第一次攻陷武汉,消息传到北京后,咸丰大为高兴,情不自禁赞扬了曾国藩几句,当时身边的近臣就说:“如此一个白面书生,竟能一呼百应,未必是国家之福吧!”咸丰听了,脸上的笑容马上消失,久久沉默不语。 面对这种大祸即将临头的险恶局面,曾国藩立即又打了一套漂亮的“太极拳”。他首先用“御”劲退出一部分军,并裁减四万湘军;又用“封”劲把南京的防务让给旗兵,由他发全饷;用抢来的钱财建筑贡院,提拔江南士人,一下子就封住了朝野的铄金之口。此计一出,果然朝廷上下交口称誉。曾国藩不但没招致祸患,反而更加取得了清廷的信任,赐一等侯爵,双眼花翎。至此,曾国藩荣宠一时。

作风建设和什么同等重要,二者不可偏废?

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同等重要, 二者不可偏废 。 ①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任务。反腐倡廉与作风建设,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要和加强作风建设结合起来,二者不可偏废。 ②加强反腐倡廉工作,须加强党员思想作风建设。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在当今价值多元、生活丰富的社会,各级应着力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培养党员干部“廉洁奉公”精神。党员干部,更应该以身作则,知法、懂法,自觉维护党内纪律。一方面要加强立法,完善针对党员干部廉政建设的法律法规,明确党内纪律,明确对腐败的罪与罚规定,堵塞腐败漏洞;另一方面,对违反法律与纪律的干部,应依法予以制裁,以“零容忍”的态度开展党内作风整顿,为营造社会清廉氛围作出贡献。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加快时代进步,人性却同样脆弱。注重公务员道德品质,古今亦然。因此,,量化、细化道德考核,将道德考核机制纳入公务员的选拔、政绩考核、离任审计的全过程,对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有重要意义。 ③作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必须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有信仰,有坚守,有情操,应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抵御外界种种诱惑,秉承“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古训,真正将清正廉洁落到实处。 ④有学者认为,“西方国家反腐靠法治,中国反腐靠政治。”这一观点显然有失偏颇。十八大以来反腐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得到舆论高度肯定,却也夹杂着一些怀疑之声。有论者认为,腐败不可不反,但应适可而止,否则,会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也有论者认为,持续的反腐影响了经济发展。还有人认为,反腐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庸政懒政,使得一些官员“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其实,这些观点似是而非,不经一驳。它们可能出于善良的愿望,却会起到为贪腐分子张目的作用。若这类论调盛行,反腐事业客观上将被腐败分子绑架。所以欲根治腐败,道德修养、党性教育和加强作风建设不可偏废,并且也要建立有效约束制衡力的机制,以监督、问责和透明化来端正官员的行为。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bukepianfei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