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藏之名山”的拓展阅读资料(2)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藏之名山”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翻译、藏之名山是什么意思、藏之名山,副在京师 请解释下、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的意思、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之是什么代词?、请那位高人帮忙解释一下“纳亏大麓藏于名山”是什么意思?谢啦。等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翻译

翻译为:我现在真正的写完了这部书,打算把它藏进名山,传给可传的人,再让它流传进都市之中,那么,我便抵偿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便是让我千次万次地被侮辱,又有什么后悔的呢!
出自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原文选段: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译文:
刚开始草创还没有完毕,恰恰遭遇到这场灾祸,我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因此便接受了最残酷的刑罚而不敢有怒色。
我现在真正的写完了这部书,打算把它藏进名山,传给可传的人,再让它流传进都市之中,那么,我便抵偿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便是让我千次万次地被侮辱,又有什么后悔的呢!但是,这些只能向有见识的人诉说,却很难向世俗之人讲清楚啊!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司马迁写给任安的回信。任安是司马迁的朋友,曾经在狱中写信给司马迁,叫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司马迁给他回了这封信。
任安写信给经常可以见到皇帝的司马迁,请他设法援救。司马迁接到这封信时,他的心里相当为难。他要把自己见死不救的苦衷,向老朋友说明,并请求他原谅。于是,司马迁写了这封长信给任安。
作者在信中以激愤的心情,陈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为著作《史记》而不得不含垢忍辱苟且偷生的痛苦心情。全文结构严谨,层次井然,前后照应;说理和叙事融为一体,清晰透辟;语言丰富而生动,句子或长或短,以排比、对偶句穿插其间,使文章更富于感情色彩。
赏析:
这封书信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反映了司马迁的光辉性格和封建统治者的一些恶劣行为;第二,反映了封建刑狱制度的黑暗、残酷;第三,在中国文学史上最早提出了“发愤著书”的理论;第四,揭露封建帝王对待史官的态度和自己写作《史记》的情况。
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藏之名山是什么意思

藏之名山释义: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形容著作极有价值。

藏之名山,副在京师 请解释下

这是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里面《汉书·司马迁传》的话,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大意是,他用的是春秋笔法,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名堂的,但是该说的都说了,后世的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的意思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传之其人〕传给可传的人。,

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之是什么代词?

代指著书立说写的书。

请那位高人帮忙解释一下“纳亏大麓藏于名山”是什么意思?谢啦。

  容纳和隐藏在名山大川中。  这是岳麓书院的二门的门联——纳于大麓 藏之名山。  “纳于大麓 藏之名山”说岳麓书院被浩瀚青翠的树林所掩映,藏在地大物博的岳麓山之中。这样的环境正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难怪乎岳麓书院能够培养出如此多的名人大家。它的撰联者是清代时任岳麓书院(湖南高等学堂)学监的程颂万。“大麓” 一指领录天子之事。《书.舜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孔传:’麓﹐录也。纳舜使大录万机之政﹐阴阳和﹐风雨时﹐各以其节﹐不有迷错愆伏。’《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尉﹐公一人’刘昭注引汉桓谭《新论》曰:’昔尧试于大麓者﹐领录天子事﹐如今尚书矣。’一说为广大的山林,这里我们做第二种解释讲。“名山”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有名的大山,指五岳(北岳恒山——山西、西岳华山——位于陕西、中岳嵩山——位于河南、东岳泰山——位于山东和南岳衡山位于湖南),而南岳衡山有七十二峰,回雁峰为首,岳麓峰为尾。所以这里可以用“名山”代指岳麓山  “纳于大麓 藏之名山”从修辞上讲,它是一副正对(正对又称真对又称真对、的对。格律诗中上下两句意义相近的对仗。它是律诗里用得最普遍的对仗形式。它要求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名物及数字都要两两相对,正对力求工整。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它不同于书院大门的流水对,它讲究的是对仗工整。  从联语来源上讲,它是一幅集句联(集句联是从古今文人的诗词、赋文、碑帖、经典中分别选取两个有关联的句子。按照对联中的声律、对仗、平仄等要求组成联句)集句联既保留原文的词句,又要语言浑成,另出新意,给人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艺术感染力。同时,集联还可使人自然地联想到所集的原作,无形中给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艺术空间,这对陶冶情操,交流心灵,大有裨益。  上联“纳于大麓”是出自《尚书•舜典》中的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作《舜典》。 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濬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三载。汝陟帝位。”意思是舜处于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够辨别方向,坚持自我。  下联“藏之名山”是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泰史公自序》中的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cangzhimingshan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