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共商国是”的拓展阅读资料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共商国是”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国是和国事各是什么意思?、成语共商国是 是什么意思?、“共商国是”的“是”是什么意思?、两会召开在即,那么,纵论国是的“是”,是指什么?、为什么称“共商国是”而不是“共商国事”、每年三月,我国都要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人大代表共聚一堂、共商国是。这说明了什么、每年三月,我国都要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人大代表共聚一堂、共商国是。这说明了什么、共商国是与共商国事的区别等

国是和国事各是什么意思?

一、国是与国事的区别如下:
1、语法功能不同:作为名词,二者都能作主语、宾语,但“国事”还能作定语,如“国事访问”;而“国是”就无此用法。
2、适用对象不同:“国事”可用于国内,也可用于国际,“国是”所指的国家大事则严格限用于国人在中央所议之国家大事
3、词义范围不同:“国事”既可以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可以指一般的国家事务;而“国是”则指国家决策、规划等重大事务。
4、语体色彩不同:“国事”是颇具口语色彩的词,“国是”是用于书面语的文言词。
二、国事访问和国是访问的区别
两者没有区别。国是访问一般指国事访问 ,指国家元首应他国元首邀请进行的访问。接待规格非常正式,完全按外交礼仪安排。一般有红地毯、检阅仪仗队、鸣礼炮21响等。
扩展资料:
1、国是,指国家的重大政策。“共商国是”原本是“共定国是”,其源出于西汉刘向《新序》卷二《杂事二》。“国是”并不是一般的国事,而是治国的大政大策。
2、国事,指国家的重大事件(重大问题),泛指一切跟国家有关的具体事情,尤指与政治有关的事。
3、“两会”期间,新闻经常会出现“两会代表委员共商国是”这样的说法,其中“国是”一词引人关注,因为比较少见。有些人就会问为什么是“国是”而不是“国事”。
4、“国是”在北宋开始有这样的演变是从王安石的变法开始。某派的政见一旦取得“国是”的地位,反对派就会被以“动摇国是”为罪名遭受打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国是   百度百科_国事   百度百科_国是访问

成语共商国是 是什么意思?

词 目 共商国是 发 音 gòng shāng guó shì 释 义 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注 释 不可写为“共商国事”

“共商国是”的“是”是什么意思?

是:大计。正确“国是”出自西汉刘向撰《新序》,“君臣不和,国是无由定矣。”“共商国是”有正确的大政方针的含义。“共商国事”仅仅指事情,不如前者含义深刻

两会召开在即,那么,纵论国是的“是”,是指什么?

“国事”指“国家的重大事务”,比如:进行国事访问。而“国是”的解释是“国家大事;国家的大政方针”,比如:共商国是。对“国事”与“国是”区分:“国事”是指具体的国家事务;“国是”指国家的大政方针,含庄重色彩。

为什么称“共商国是”而不是“共商国事”

因为“国是”并不是一般的国事,而是治国的大政大策。“国是”要比“国事”的范围窄,因此不能用“国事”替代“国是”。
1、国是,指国家的重大政策。指的国家大事严格限用于国人在中央所议之国家大事。如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政协委员“共商国是”。
2、“共商国是”原本是“共定国是”,其源出于西汉刘向《新序》卷二《杂事二》。“国是”并不是一般的国事,而是治国的大政大策。“
扩展资料:
“国事”与“国是”的区别:
1、词义范围不同,“国事”既可以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可以指一般的国家事务;而“国是”则指国家决策、规划等重大事务。
2、适用对象不同,“国事”可用于国内,也可用于国际,如“国事访问”是一国首脑接受他国邀请所作的正式访问;“国是”所指的国家大事则严格限用于国人在中央所议之国家大事。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力的机构,全国人大代表到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是“共商国是”。
3、语体色彩不同,“国事”是颇具口语色彩的词,“国是”是用于书面语的文言词。
4、语法功能不同,作为名词,二者都能作主语、宾语,但“国事”还能作定语,如“国事访问”;而“国是”就无此用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国是

每年三月,我国都要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人大代表共聚一堂、共商国是。这说明了什么

应该是九月份吧!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是在1954年9月召开的。

每年三月,我国都要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人大代表共聚一堂、共商国是。这说明了什么

应该是九月份吧!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是在1954年9月召开的。

共商国是与共商国事的区别

(1)词义范围不同:
“国事”既可以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可以指一般的国家事务;而“国是”则指国家决策、规划等重大事务。 
(2)适用对象不同:
“国事”可用于国内,也可用于国际,如“国事访问”是一国首脑接受他国邀请所作的正式访问;“国是”所指的国家大事则严格限用于国人在中央所议之国家大事。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力的机构,全国人大代表到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是“共商国是”。 
(3)语体色彩不同:
“国事”是颇具口语色彩的词,“国是”是用于书面语的文言词。 
(4)语法功能不同:
作为名词,二者都能作主语、宾语,但“国事”还能作定语,如“国事访问”;而“国是”就无此用法。
扩展资料:
1、国事的出处:
《礼记·丧服大记》:“君言王事,不言国事。” 孙希旦 集解:“国事,政令之施於一国,以治其人民者也。”《史记·秦始皇本纪》:“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 
唐 司空图 《有感》诗:“国事皆须救未然, 汉 家高阁漫 凌烟 。”《红楼梦》第十八回:“国事宜勤,暇时保养,切勿记念。” 鲁迅 《准风月谈·二丑艺术》:“但其间一定有时要慷慨激昂的表示对于国事的不满。”
2、国是的出处:
共商国是”原本是“共定国是”,其源出于西汉刘向《新序》卷二《杂事二》:
楚庄王问于孙叔敖曰:“寡人未得所以为国是也。”孙叔敖曰:“国之有是,众非之所恶也。臣恐王之不能定也。”王曰:“不定独在君乎?亦在臣乎?”孙叔敖曰:“国君骄士曰:‘士非我无逌富贵。’
士骄君曰:‘国非士无逌安强。’人君或失国而不悟,士或至饥寒而不进,君臣不合,国是无逌定矣。夏桀殷纣,不定国是,而以合其取舍者为是,以不合其取舍者为非,故致亡而不知。”庄王曰:“善哉!愿相国与诸侯士大夫共定国是,寡人岂敢以褊国骄士民哉!”
“国是”并不是一般的国事,而是治国的大政大策。 “是,则也”(《尔雅·释言》),而“则,常也”,“法也”(《尔雅·释诂》)。“愿相国与诸大夫共定国是也”中的“是”即为则也,常也,法也,是国家长治的大政。“共,同也”(《说文解字》),即齐心协力的意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是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gongshangguoshi.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