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呵佛骂祖”的拓展阅读资料(4)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呵佛骂祖”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为何即使是修佛的人 本应该心平如水 为何还会 教派纷争 呢?、“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出处、何解?、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解释一下)、慧能“顿悟” 是什么意思?、禅门 和 佛家 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信基督教的教徒老是诋毁佛教等

为何即使是修佛的人 本应该心平如水 为何还会 教派纷争 呢?

首先,心平如水不等于心如死水,对骂讽刺当然不好,但是不同的见地之间互相交流还是需要的,有存异才能有求同。事实上所有的纷争都不是因为存异而起的,而是因为过分求同而起。再者,佛法本来就是一种逻辑思辩,佛法的发展也是通过逻辑思辩实现的。当年印度大小乘之争,世亲菩萨与无著菩萨亲兄弟尚且针锋相对,后来不是也传为佳话吗?学佛学的是个明白,而不是追求难得糊涂。有求同存异,最后才能殊途同归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出处、何解?

有时候如果通过了解佛教发展史,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佛教经典的内容,对于理解“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意义,也是这样。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佛教禅宗六祖慧能的一首偈子,通过这首偈子,慧能确立了他在佛教禅宗中的地位,禅宗确立了在中国佛教中的最终地位。
禅宗最初由达摩传入中国。是作为一个无名的小派别进入的。当时赫赫有名的,占据主流地位的是律宗等派别。但禅宗在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并且最终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这和禅宗六祖惠能对佛教的贡献有关系。
六祖惠能在禅宗历史上是划时代的人物。因为在六祖惠能时代,禅宗内部产生了一个重要的争论,就是佛教修行究竟是“修身”成佛还是“修心”成佛的争论。这个争论,是通过神秀和慧能的两首偈子表达出来的。
以神秀为代表的一派认为是要修身成佛,即所谓“身为菩提树,心如明镜台”的偈子中概括的思想,认为如果不付出个人的艰苦努力,难以成佛。也就是成佛要通过持戒,要身体修行,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避免沾染上世间的“杂染”。这是当时禅宗一派的主流思想。
而惠能则嘲笑神秀的不彻底,他的观点是,既然你神秀承认说“万事皆空”,你的身体难道不是“空”吗?既然身体也是“空”,你在“时时勤拂拭”什么呢?所以,慧能认为神秀的观点是错误的。慧能主张“修心”以成佛,即“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偈子中概括的思想,慧能说,只有解决了心的问题,就可以成佛。因为身是“空”,但“心”是实在的,因而修行只能是修心。慧能的偈子表示的是这样一个理论体系。
惠能偈子的理论意义在于他从禅的角度出发,最圆满地阐述了释迦牟尼佛关于“佛”的真实含义。释迦牟尼佛认为,所谓“佛”就是“觉悟”,人觉悟了就可以成佛。但怎么觉悟,释迦牟尼佛没说。惠能则告诉人们,释迦牟尼佛说的觉悟就在于人心中的一念之间,就是所谓“顿悟”。这确实是最准确地体现了释迦牟尼佛思想的精髓。
其实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从这个思想而形成的俗语,也是一个最典型的理念表述。
由于惠能的理论出现,实际上标志着佛教的实现了最高发展阶段。并且在理论上战胜了中国佛教的其他宗派。在以后不长的时间里,佛教在中国的其他宗派基本上就消失了。
所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之所以如此著名,就是这首偈子在佛教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禅宗在这时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宗派,而且是佛教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代表。
有的佛教学者认为,正是由于禅宗的理论形成,实际上使得佛教的最高发展阶段是在中国得以完成。这也可以用来作为解释为什么佛教在印度最终消失的原因,也就是印度的佛教弟子没完成最终完善佛教理论的这个使命,因而印度佛教没有能力抗衡其他新兴宗教的竞争,而最终被印度社会扬弃。
当然,在慧能之后,禅宗还有发展,比如德山宣鉴禅师的“呵佛骂祖”, 说,“我这里无祖无佛,达摩祖师是一个老臊胡,释迎牟尼佛是干屎撅,文殊和普贤菩萨是担粪汉”等等,这是把慧能的思想发展到极端的一个典型。但尽管极端,还是没有跳出慧能的思维轨迹。也反映了一个事实,就是慧能以后,佛教在理论上,再也没有超出慧能的人物出现。
大体就是这些。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解释一下)

菩提原本比喻智慧,
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
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菩提本无树”是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
惠能少孤而艰难困苦,于市卖柴为生。及闻一客诵《金刚经》而心有所悟,遂赴五祖处学法。
一日,五祖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
众人只等神秀作偈,神秀偷偷在墙上书一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但亲告神秀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
惠能虽不识字,一闻此偈,便知未见本性。托人亦书一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众皆惊。五祖观后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既然清静何必有偈,五祖之境界举手投足赫然而生,
’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着。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你说你觉悟了,但觉悟是个什么样子?是青色?黄色?红色?白色?你且说个样子出来,看看它是无形无相的。
慧能的意思’明镜亦非台’:你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所执着,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怎么还要有个台呢?
“本来无一物”:本来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一个形相,所以根本什么也没有。
’何处惹尘埃’: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又从那里生出呢?根本就无所住了。
扩展资料:
惠能(638—713)唐代高僧。俗姓卢氏,三岁丧父,家境艰贫,稍长以伐薪卖柴为业养母度日。
二十四岁时辞母出家,往蕲州黄梅东山参拜五祖弘忍大师。初为行者,随众劳役,踏碓舂米。后因书写了得法诗偈而备受弘忍赏识,嘱付衣法,成为禅宗六祖。
因当时佛教内部争夺宗祖地位的竞争十分激烈,惠能多次遇险,最后藏迹于猎人群伍之中,隐居十五年。弘忍入灭之后,惠能才开始传法受戒。
此后演化佛法三十余年,弘法度众无数。武则天、唐中宗闻其名声,多次敕书征召入京,他皆以老病相辞,竟不奉诏。
七十六岁时赴新州入灭。其思想核心有二,一是自有佛性说,一是顿悟成佛说。在世界佛教史上,他是一个把中西佛教思想融合贯通的思想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菩提本无树

慧能“顿悟” 是什么意思?

两种“顿悟”说在历史背景、思想渊源,以及具体内涵方面都有重大的分野,它们之间并无直接的渊源和沿关系。从佛学的传承来看,不能否认前代学说对后代思想所形成的影响,也不能否认两种“顿悟”说在形式上颇为接近,在内容上有某种联系。但若不带陈见地看,便容易发现,两种“顿悟”说在历史背景、思想渊源,以及具体内涵方面都有重大的分野,甚至可以说,它们之间并无直接的渊源和沿关系。道生的“顿悟”,是从当时佛学宗派的角度提出来的,是门阀士族经济的产物,是一种经院主义学僧的教理体现。慧能的“顿悟”,则是从修行的角度,以佛教宗派的形式予以表现,具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特点,反映了在门阀士族经济日趋式微的时期,佛教改革的基本情势。道生的佛教思想是在充分吸纳印度佛典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是对佛典的“慧解”、“研思”的结果,虽然道生采取了不拘泥字句的方法,大胆求证,但他始终未曾背离佛典的基本精神,“顿悟”说便是在他“校阅真俗,研思因果”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与佛教传统派别靠他力求得解脱的做法相反,慧能在中国佛教中,另外开创了只相信自力、只依凭个人主观体悟、无须引经用典的一派。从道生的“顿悟”,摆脱不了经疏章句的枷锁和对印度佛祖、佛典的崇拜;从慧能的“顿悟”,却可导致焚烧佛像、毁辱经典、呵佛骂祖的“离经叛道”行为。在“顿悟”说的具体内涵上,道生的“大顿悟”是从对支道林等人的“小顿悟”学说进行批判吸收的过程中演绎出来的,它否认了顿悟的阶段性,但沿了“理不可分”的理论根据。所以,道生在倡导“顿悟”的同时,极力宣扬“见理”、“明理”的重要,以为这是除情垢、去烦恼、最后成佛的根本路径。与之相反,慧能的“顿悟”学说在解脱论上,强调“心生一切法生,心灭一切法灭”,把世间万象归结为心的作用,是故,慧能的“顿悟”容不下“见理”、“明理”。慧能否认通常意义上的认识活动,有意取消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思维活动和表述方式,以对自心佛性的直觉取代对“理”的认识。

禅门 和 佛家 有什么不同吗?

前者即禅宗法门,后者即修佛之人。禅门解释:1、佛教语。谓禅定之法门,为心定于一、屏除妄念之法。又指 达摩 所传禅法言,即谓禅宗法门。唐 玄觉 《永嘉证道歌》:“是以禅门了却心,顿入无生知见力。”此“禅门”即禅宗之法门。2、犹佛门。指佛教。唐 唐彦谦 《寄蒋二十四》诗:“禅门澹泊无心地,世事生疏欲面墙。”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月涵》:“所至之地,缁素宗仰,於是海内无不推 月涵 为禅门尊宿矣。” 严复 《和荆公》:“禅门讲座下,所得尽平平。”3、佛教语。即丛林。僧侣群聚的寺院。《释氏要览·躁静》:“禅门,别号丛林。” 唐 孙逖 《奉和崔司马游云门寺》:“系马清溪树,禅门春气浓。”参见“ 丛林 ”。佛家解释:1.诸佛之净土。《观无量寿经》:“当坐道场,生诸佛家。”2.谓于佛教者。

为什么信基督教的教徒老是诋毁佛教

楼主是佛教徒,这个问题好解决!请问他们这样的做法,别人会怎么看?他们这样喊就会有人信了?你看他们这样喊,有人敢接近他们吗?他们只能是把人吓跑,这哪里是传教啊,这简直是发疯,这就是在给他们的宗教抹黑,不必在意。呵呵,有理智的人是不会接近他们的,你说是吗?你想想看,如果佛教也是这么传教的,你还会信佛教吗?你是不是会对佛教有很多不满的看法?所以,我们得感恩,那是反面教材,在告诉我们不要向他们学习,引以为戒,我们不这样做就好了。好好学佛,好好念佛,清净自心,普贤十愿就是我们自己的行愿,四无量行就是我们自己的行持,任重道远,珍重珍重!!!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hefomazulfx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