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黄卷幼妇”的拓展阅读资料(2)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黄卷幼妇”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黄娟幼妇 是什么意思?、“黄绢幼妇,外孙韭臼”暗含的意义是什么?、「黄绢幼妇」下一句是什么、谜语: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有谁知道谜底是什么?...、杨修如何解读“黄绢幼妇,外孙齑臼”、「黄绢幼妇」下一句是什么等

黄娟幼妇 是什么意思?

黄绢幼妇 (绝妙好辞) 这两个成语出自《世说新语·捷悟》。 东汉时,浙江上虞地区有一个14岁的少女,名叫曹娥。因为她的父亲在江里淹死,曹娥投江寻觅父亲的尸体,最后也被淹死了。这件事很快传扬开来,并被加上迷信的色彩。曹娥也因此成为封建社会“孝女”的典型。当时的“上虞长”度尚为曹娥立了纪念碑。这个碑就是后世所传的名碑——《曹娥碑》。 据说碑文是邯郸淳所作,当时,邯郸淳年仅13岁。他当着众人之面,略加思索就将碑文一挥而就,写得相当出色。著名文学家蔡邕路过上虞时,曾特地去看这个碑,可是他到达时已是傍晚时分。在苍茫的暮色中,蔡邕用手抚摸着读完碑文,然后在碑的背面题了八个大字:“黄绢幼妇外孙 臼”。当时谁也不明白这八个字是什么意思。 据《世说新语》载,蔡邕题字后的一天,曹操和他的“主簿”(类似现在的秘书)杨修路过上虞,便一同去看《曹娥碑》。曹操指着蔡邕的题字,问杨修:“这八个字的意思你知道吗?”杨修回答:“知道。”曹操说:“你先不要讲出来,让我想一想。”走了30里路,曹操才明白过来,说:“我也想出来了。咱们各自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吧。”杨修于是写道:“黄绢,色丝也,这是一个‘绝’字;幼妇,少女也,这是一个‘妙’字;外孙,女之子也,这是个‘好’字; 臼,受辛也,这是一个‘辞’(‘辤’同‘辞’)字。这八个字的意思是‘绝妙好辞’!”曹操一看,跟自己写的完全一样,便十分感慨地对杨修说:“我的才能不及你!” 后来,人们便以“黄绢幼妇”或“绝妙好辞’作为文才高、诗词佳的赞语。

“黄绢幼妇,外孙韭臼”暗含的意义是什么?

黄绢,有颜色的丝绸,色丝也
为绝。
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
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
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辤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
曰:“解否?”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
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
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辤
(注:“辞”是
“辞”的繁体字,“辤”“辞”是异体字),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
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这个故事中的关键点当在“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其中的“色丝”和“齑臼”解释得不是很清楚。其实杨修解释的“色丝”,从构字的角度来说,指的是“色”字和绞丝旁组合,就是“绝”字;而“齑臼”的“齑”,指的是姜、蒜、韭菜等带有辛辣味的调味品,“臼”指的是用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部凹下的捣舂器具。“齑臼”的功用就是受纳那些辛辣调味品,也即“受辛”,而“受”和“辛”组合在一起就是汉字“辤”。

「黄绢幼妇」下一句是什么

外孙齑臼曹操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曹操谓修曰:“解否?”答曰:“解。”操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操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黄绢,是染色的丝,为「绝」;幼妇,少女之意,为「妙」;外孙是女儿生的孩子,为「好」;齑臼是放置辛辣物的容器,古字同辞;四字合在一起便成「绝妙好辞」。

谜语: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有谁知道谜底是什么?...

为绝妙好辞。
黄绢:黄绢,就为有颜色的丝,杨修解释的“色丝”,从构字的角度来说,指的为“色”字和绞丝旁组合,就为“绝”字。幼妇:年幼的妇女,就为少女,因此为“妙”字。外孙:女儿的儿女,杨修引其为“女之子”,因此为“好”字。
齑臼:“齑”指的为姜、蒜、韭菜等带有辛辣味的调味品;“臼”指的为用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部凹下的捣舂器具。
杨修解释“齑臼”这个用来捣舂辛辣味的调味品的器具,其功用就为受纳那些辛辣调味品,也即“受辛”,而“受”和“辛”组合在一起就为汉字“辤”,“辤”“辞”为异字,“辞”为“辞”的繁体字,因此为“辞”字。所以,杨修解读“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为“绝妙好辞”四字。
扩展资料:
杨修一生著作颇丰,结集成册的两文稿已失,著有赋、颂、碑、赞、诗、哀辞、表、记、书凡十五篇。今共存作品数篇,其中有《答临淄候笺》、《节游赋》、《神女赋》、《孔雀赋》等。 
杨修为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出身世代簪缨之家。为人好学,有俊才,建安年间被举孝廉,除郎中,后担任丞相曹操的主簿。当时曹操军国多事,杨修负责内外之事,都合曹操心意;又《世说新语·捷悟篇》载四则杨修展才之事,才华曹操亦曾自叹不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修

杨修如何解读“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曹操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曹操谓修曰:“解否?”答曰:“解。”操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操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当时未有深入了解,今日在细心研究一下,原来是这样的:黄绢:黄绢,就是有颜色的丝,杨修解释的“色丝”,从构字的角度来说,指的是“色”字和绞丝旁组合,就是“绝”字;幼妇:年幼的妇女,就是少女,因此是“妙”字;外孙:女儿的儿女,杨修引其为“女之子”,因此是“好”字;齑臼:“齑”指的是姜、蒜、韭菜等带有辛辣味的调味品; “臼”指的是用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部凹下的捣舂器具; 杨修解释“齑臼”这个用来捣舂辛辣味的调味品的器具,其功用就是受纳那些辛辣调味品,也即“受辛”,而“受”和“辛”组合在一起就是汉字“辤”,“辤”“辞”是异体字,“辞”是“辞”的繁体字,因此是“辞”字。所以,杨修解读“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为“绝妙好辞”四字。

「黄绢幼妇」下一句是什么

外孙齑臼曹操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曹操谓修曰:“解否?”答曰:“解。”操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操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黄绢,是染色的丝,为「绝」;幼妇,少女之意,为「妙」;外孙是女儿生的孩子,为「好」;齑臼是放置辛辣物的容器,古字同辞;四字合在一起便成「绝妙好辞」。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huangjuanyoufu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