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草除根”的扩展资料

导读
- 1、斩草除根都有哪些成语快点快点
- 2、“斩草除根”是什么意思?
- 3、知人善用;剪草除根;力不从心;一举两得;谈笑风声;流言蜚语的近义词
- 4、斩草除根成语故事
- 5、什么草除根什么气腾腾先把成语补充完整
- 6、拔草除根成语意思是什么
- 7、斩草除根是什么数字?
- 8、斩草除根的意思并造句
目录一览:
“斩草除根”是什么意思?
斩草除根拼音:zhǎn cǎo chú gēn
典故、释义:
除草时要连根除掉,使草不能再长.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
出处:
《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若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例子:
,萌芽不发;斩草若不除根,春至萌芽再发.(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七)
斩草除根就是把地面下的根也彻底拔除,使它再不能长出新草。
比喻彻底除掉祸根,不留后患。
斩草除根成语故事
除草时要连根除掉,使草不能再长。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1、《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2、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若抽薪止沸,剪草除根。”[1]
3、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七:斩草除根,萌芽不发;斩草若不除根,春至萌芽再发。
4、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若不斩草除根,必为丧身之本。
原文
往岁,郑伯请成于陈,陈侯不许。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陈侯曰:“宋、卫实难,郑何能为?”遂不许。
君子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従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商书》曰:‘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ěr),其犹可扑灭?’周任有言曰:‘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左传》[2-3]
译文
往年,郑庄公请求与陈国讲和,陈桓公不答应。五父劝谏说:“亲近仁义而和邻国友好,这是国家可宝贵的措施,您还是答应郑国的请求吧!”陈侯说:“宋国和卫国才是真正的祸患,郑国能做什么?”于是就没有答应。
君子说:“善不可丢失,恶不可滋长,这说的就是陈桓公吧!滋长了恶而不悔改,马上就得自取祸害。纵是挽救,何能办得到!《商书》说:‘恶的蔓延,如同遍地大火,不可以靠拢,难道还能扑灭?’周任有话说:‘治理国和家的人,见到恶,就要像农夫急于除杂草一样,锄掉它聚积起来肥田,挖掉它的老根,不要使它再生长,那么善的事物就能发展了。’”
拔草除根成语意思是什么
斩草除根zhǎn cǎo chú gēn
【解释】除草时要连根除掉,使草不能再长。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
【出处】《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若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结构】连动式。
【用法】褒贬两方面都可以用。一般作谓语、宾语。
【辨形】除;不能写作“锄 ”。
【近义词】剪草除根、削株掘根
【反义词】放虎归山、养痈贻患
【辨析】~和“斩尽杀绝”;都有彻底消灭的意思。但~偏重在深度和事情的后果上;形容消灭得十分彻底;“斩尽杀绝”偏重在广度和数量方面;形容全部消灭;不留一点儿。
【例句】
(1)消灭蚊蝇要打扫、清理蚊蝇孳生地;做到~。
(2)对于反动势力;我们决不能手软;要~。
上一条:“百怪千奇”的扩展资料
下一条:“啸吒风云”的扩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