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进贤拔能”的拓展阅读资料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进贤拔能”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关于拔的成语、江西省进贤城管36016552是谁的工作编号?、孙进贤的人物生平、进贤哪里看得到日出、手机定位把卡拔了还能不能定位到、拔有什么成语、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温圳镇结婚风俗、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有什么历史典故嘛!  跪求~等

关于拔的成语

拔本塞原 本:树根;原:根源。比喻背弃根本,或铲除事物发生的根源
拔赵帜易汉帜 帜:旗帜;易:换。比喻偷换别人的胜利成果
不拔一毛 形容非常吝啬
不能自拔 拔:摆脱。比喻限入很深,不能从痛苦、错误等中解脱出来
蜚瓦拔木 形容风力迅猛
坚韧不拔 韧:有韧性;拔:动摇,改变。形容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箭拔弩张 比喻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干涉,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形容人见义勇为
拔本塞源 本:根本,根源。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
拔萃出群 拔:超出。萃:原谓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指聚集在一处的人或物。超出一般,在众人之上。
拔刀相助 旧小说中多指打抱不平
拔地摇山 翻动大地,摇撼山岳。形容声势极大。
拔地倚天 拔:突出,耸出。倚:倚傍,贴近。从地面突兀而起,贴近天际。比喻高大突出,气势雄伟。
拔丁抽楔 拔出钉子,抽掉楔子。比喻解除困难。
拔葵啖枣 拔人家的菜蔬,偷吃人家的枣子。比喻小偷小摸
拔葵去织 比喻做官的不与人民争利。
拔来报往 报:通“赴”,迅速。很快地来,很快地去。形容频繁地奔来奔去。
拔了萝卜地皮宽 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拔茅连茹 茅:白茅,一种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牵连的样子。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拔山超海 拔起高山,超越大海。比喻力量极大。
拔山盖世 盖世:超越天下人,世上第一。力能拔掉大山,形容力大勇猛,当代无比。
拔山扛鼎 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拔十得五 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指选拔人才不容易。
拔树寻根 比喻追究到底。
拔犀擢象 擢:提升。比喻提拔才能出众的人。
拔新领异 指创立新意,提出独特的见解。
拔宅上升 拔:拔起;宅:住宅。古代传说修道的人全家同升仙界。
拔帜易帜 帜:旗帜;易:换。比喻推翻别人,自己占有。
不拔之志 比喻意志坚决,不可动摇
超尘拔俗 尘、俗:指尘世、人间;拔:超出。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
超群拔类 超出众人,在同辈中拔尖。
抽筋拔骨 比喻非常勉强。
出类拔萃 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虎口拔牙 比喻做十分危险的事情。
坚忍不拔 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剑拔弩张 剑拔出来了,弓张开了。形容气势逼人,或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老天拔地 形容老年人动作不灵活。
举鼎拔山 能将大鼎举起,能将高山拔动。比喻力大气壮。
力可拔山 力气大得可以拔起山来,形容勇力过人。
裂冠毁冕,拔本塞源 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本:树根。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夺取王位的代称。
确乎不拔 刚强坚决,不可动摇
痛心拔脑 形容伤心到极点。
枉口拔舌 比喻信口胡说。多指造谣生事恶意中伤
雁过拔毛 比喻人爱占便宜,见有好处就要乘机捞一把
一毛不拔 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自拔来归 拔:摆脱,离开。自觉离开恶劣环境,归向光明。指敌方人员投奔过来。
拔丛出类 犹言拔萃出类。指高出众人。
拔萃出类 同“出类拔萃”。指高出众人。
拔刀相向 指动武。
拔锅卷席 ①比喻带走全部家当。②犹言卷铺盖。比喻被解雇。
拔剑论功 指争论功劳激烈到几乎动武。
拔类超群 同“拔萃出类”。指高出众人。
拔毛济世 指受轻微损失而能有利于世人。
拔毛连茹 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拔群出萃 高出众人。多指才能。
拔山举鼎 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
拔十失五 指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
拔树撼山 拔起大树,摇动高山。形容声势极大。
拔树搜根 比喻追究到底,彻底查问。
拔辖投井 辖,车轴两端的键。指殷勤留客饮酒。
拔宅飞升 拔:拔起;宅:住宅。古代传说修道的人全家同升仙界。参见“拔宅上升
拔赵易汉 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拔赵帜立赤帜 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拔帜树帜 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超世拔俗 见“超尘出俗”。
抽丁拔楔 比喻解决疑难。丁,“钉”的古字。
出群拔萃 见“出类拔萃”。
吹灯拔蜡 比喻垮台;散伙。
荡海拔山 摇动大海,拔起高山。形容人的力气非常大。
扛鼎拔山 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根连株拔 连根拔除。
进贤拔能 犹言进贤任能
弩张剑拔 比喻雄健。亦作“剑拔弩张”。
确固不拔 见“确乎不拔”。
上树拔梯 比喻引诱别人上前而断绝他的退路。
神采英拔 谓人的容貌、仪态英俊非凡。
树同拔异 谓提倡相同的,排斥不同的。
投石拔距 见“投石超距”。
寻根拔树斩草除根
眼中拔钉 比喻除去心中最痛恨的人。
遗世拔俗 见“遗世越俗”。
倚天拔地 倚天而立,拔地而起。极言魁伟雄奇。
拔地参天 〖解释〗拔地:从地面上陡然耸立。参天:高耸到空中。形容高大和气势雄伟。同“拔地倚天”。
拔地参天 〖解释〗拔地:从地面上陡然耸立。参天:高耸到空中。形容高大和气势雄伟。同“拔地倚天”。
济贫拔苦 〖解释〗指救援贫苦人家。
移山拔海 〖解释〗移动大山,拔起大海。形容力量巨大。
矮子里拔将军 从现有的并不出色的人中选择最佳者
拔不出脚 比喻陷入困境或杂事缠身而一时无法解脱。
拔不出腿 比喻陷入困境或杂事缠身而一时无法解脱。
拔刀相济 拔:抽出。拔出刀来助战,多指见义勇为
拔旗易帜 旗:旗帜;易:换。拔掉别人的旗子,换上自己的旗子。比喻取而代之
出类拔群 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指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拔刃张弩 刃:指有铎刃的兵器;弩:用机械发箭的弓。拔出刀,张开弓。形容战斗前的紧张气氛。
拔诸水火,登于衽席 拔:拉出来;诸:之于;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里拉出来,放在床席上。比喻解救陷于困境中的百姓。

江西省进贤城管36016552是谁的工作编号?

人物简介  邱娥国,男,汉族,江西省进贤县人。
  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分局筷子巷派出所户籍民警,后升任筷子巷派出所政委(已退休)、三级警监,1946年出生,1967年入党。他热爱本职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警20年来始终不渝地实践着共产党员和人民警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满腔忠诚倾注于公安事业,把一片深情献给居民百姓。
  1979年底,33岁的邱娥国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南昌市广外派出所担任户籍民警,1990年调往筷子巷派出所继续干户籍民警。近20年间,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邱娥国的案头放着一册特困人口记录本,上面写着孤老江一波、盲人万丛娣、残疾人罗尧根等一串人的名字。街坊邻居们常常看到,邱娥国买来热腾腾的肉包子,送到了江一波老人的手上;帮着万丛娣一家操办柴米油盐、家务杂事;跑上跑下,给罗尧根扛煤气罐。
  多年来,辖区老老少少有事找到邱娥国,他都当作大事来办。邱娥国以一脉真情暖一方人心,一腔忠诚保一方平安,一身正气创一方文明,把爱心奉献给了社会,奉献给了那些残疾人、孤寡老人、迷路儿童、失足青少年等需要救助的普通百姓,被誉为’群众的贴心人’。
[编辑本段]社会荣誉  邱娥国是全国公安战线的重大先进典型,中宣部、公安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邱娥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他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公安部一级英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第三届当代雷锋、全国敬老爱老金榜奖等100多项荣誉称号,并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他是党的十五大代表,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编辑本段]主要事迹  1979年底,33岁的邱娥国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南昌市广外派出所担任户籍民警,1990年调往筷子巷派出所继续干户籍民警。17年里,邱娥国做孤寡老人的“孝子”,当迷路孩子的“慈父”,为群众排解了一个又一个生活难题。他说:“群众就是我的父母、亲人,他们有难处,我一个党员、人民警察不去帮,谁去帮?”
  年近八旬的何俊杰、黄糯女老两口的四个子女都在外地,只有春节能回家与父母团聚几天。1984年,邱娥国家搬进章江路27号,与两位老人成了邻居。
  十几年来,两位老人买米、买菜、倒垃圾、劈柴、搬煤球等重体力活都由邱娥国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儿子“承包”了。天气冷了,老两口筋骨痛,手不能下冷水,邱娥国就把热腾腾的饭菜做好端过来。过年过节,两位老人总是与邱家老小一起热热闹闹地吃团圆饭。何家来了客人,吃住都由邱娥国家安排。何家的儿孙们回家过年,邱娥国家总是腾出干净的房间,铺好整洁的床铺迎接他们。每当黄糯女老人的气管炎老毛病发作,不管是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都是邱娥国和妻子涂荔花推着自行车把老人送到医院。
  邱娥国出身于南昌市进贤县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家境贫寒,是当地党组织、政府和热情的乡邻帮助他们家渡过一道道难关,帮助他读完小学,送他参了军,入了党。所以,他特别能体会人们孤苦无助时的心情,也深知及时的帮助是多么珍贵。从人民子弟兵到人民警察,他始终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头,随时随地向老人、孩子和需要帮助的人们伸出双手。
  80岁的余锦桂老人家住筷子巷。1995年3月6日,她的老伴过世了。邱娥国闻讯赶来,帮老人收拾好零乱的房间,安慰老人说:“余婆婆,你莫哭,你有白内障,会哭坏眼睛的。放心,今后我会帮你的。”
  看老人家里柴火不多了,第二天一大早上班前,邱娥国就扛来一大捆拾来的碎木、断竹,帮老人劈好、码好,还细心地把上面残留的钉子拔下来。
  第三天中午,邱娥国又买上半斤猪肉,上了余婆婆的门。做饭时,老人往锅里只放了一丁点油。瞅见油罐快见底了,老邱转身进了对面的油铺。
  看到老人的衣服补丁太多了,邱娥国马上到街上买回新的内衣、外衣。老人裤子的松紧带松了,邱娥国买来新带子,到裁缝店里用缝纫机轧好。老人床席下的垫絮旧了,邱娥国就拿出去找弹棉花的加工。老人病了,邱娥国抓药、请医生忙个不停,还自己掏钱请左右邻居帮着烧饭、烧水,生怕老人饿着、渴着。中秋夜,邱娥国拎来香蕉、苹果,还有一大保温桶炖鸭子。嚼着肥嫩的鸭腿,余婆婆的眼泪止不住地流。慢慢地,邻居们发现,余婆婆胖了,脸色好了,也爱和大家说说话了。
  去年10月的一天,邱娥国给老人送柴火时,老人从木箱底下摸出一个包袱,颤巍巍地打开一层层的棉布、报纸,找出一个3000元的定期存折、一个300元的活期存折和去世丈夫的扫墓证,交给邱娥国。“娥国,你真是个大好人。这钱和证件你替我放着,我的后事全托付给你了,到时候把我和老伴埋在一起。”邱娥国郑重地接过存折和扫墓证:“婆婆,我就是你儿子,我妻子就是你的媳妇。你老人家放心吧。”
  邱娥国桌头放着一册特困人口记录本,上面记着孤老江一波、盲人万丛娣、残疾人罗尧根……街坊邻居们常常看见,邱娥国买来热腾腾的肉包子,坐在江一波老人身边看着老人吃完早点再去上班;邱娥国帮着万丛娣一家操办着柴米油盐、家务杂事;邱娥国跑上跑下地给罗尧根扛煤气罐……
  住筷子巷的79岁老太太范克菲,想与家在北京的83岁老先生卢川结成伴侣,两家儿女死活反对。邱娥国上门磨破嘴皮地做通小辈的工作,蹬着三轮车,把二老送到婚姻登记处。老人新房贴着的大红“喜” 字,还是邱娥国亲手剪的。棋盘街26号的小福夫妇闹翻了,女方一气回了娘家。几天下来,家里冷锅冷灶,孩子又吵又闹。小福一连往丈母娘家跑了6趟,妻子就是不肯回来。邱娥国知道了,冒雨连夜赶到小福丈母娘家,劝得小福妻子回心转意,陪着她回到了家。
  一次,一位居民在象山南路发现一名4岁的迷路男孩。他照着墙上警民联系牌提供的电话,打电话给邱娥国,邱娥国立刻赶到象山南路。孩子太小,只会哇哇哭,什么也说不清,邱娥国抱着孩子在原地等了几个小时也没找到小孩父母。下班了,邱娥国把孩子带回家里,一家人忙着为孩子喂饭、洗澡。孩子在他们夫妇的被窝里睡着了,他们一家人才把放凉的饭菜热了吃。
  第二天,邱娥国又四处联系,找寻孩子的亲人,并花了300元钱在电视台连登三天寻人广告。孩子在邱家快乐地生活了一个星期,邱娥国却焦急地奔波了7天。
  终于找到了孩子的亲人,孩子却难舍这一家好人了。亲人们抱着失而复得的孩子哭,孩子却紧紧揪着邱娥国的衣襟哭,小手怎么掰也掰不开。有些人不解:“老邱,你平时工作已经够累了,这分外的事还管它那么多干啥?”但邱娥国认定,管段民警遇上段上的事都得管,没有什么分内、分外的差别。照顾老人、小孩、残疾人,都是一个警察该做的,更是一个共产党员该做的。

孙进贤的人物生平

孙进贤在抗战初期经历过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他所在的部队在被日军几次打残且校尉级军官大量伤亡的情况下,孙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他也由此做到了第170团上校团长,可以说这个团长位子是来之不易的。1943年11月,孙进贤跟着师长余程万担负起了坚守常德的重任。在这次会战中,日军集中3个师团4万余人的兵力对常德城发起连番猛攻,而孙进贤指挥所部顽强的坚守阵地,战况十分惨烈。打到12月2日,第170团只剩下20来人,孙进贤本人也挂了彩,但是他仍旧带着残部在顽强抵抗。这个时候,57师总共也就剩下240人了。于是余程万于3日凌晨1点下达了突围命令,留下了169团团长柴意新以及其他51名官兵牵制日军,以保障突围部队的成功。孙进贤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跟着师长离开了这座他曾经为之拼死保卫过的城市。
余程万的突围,并没有得到军委会或者是战区长官部的批准,所以在战后他被撤了差。而在常德死战过的孙进贤没有受到处罚,仍旧担任170团团长,并又先后经历了长衡会战和湘西会战。孙进贤跟着继任师长李琰在这两次会战中出生入死,他所在的57师和74军军部同时获得了荣誉旗。而同在74军编制内的51师和58师,当时都没有获得过这面旗帜。
1946年4月,第74军军长施中诚外调,遗缺由张灵甫接任。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孙进贤这个跟着施中诚出来的“旧臣”自然就受到了张灵甫这位新“天子”的排斥。孙进贤有自知之明,他知趣的主动申请外调,跑到山东省龙口市当上了军警联合稽查处的处长。五个月后,第8军军长李弥派遣周开成跑到龙口编组山东省警备第4旅,在部队编组时,孙进贤出力颇多,使警4旅很快的就充实了编制,本人也和周开成成了朋友。于是在周的推荐下,孙进贤当上了警4旅(后改称独立旅)的副旅长,并由此成了李弥的部下。
两年后,与解放军在胶东周旋的孙进贤调升为新成立的新编第20旅少将旅长,不久部队又改编为第237师,孙进贤以少将师长的身份参加了徐蚌会战。不幸的是,原本打算在李弥集团中干出些成绩的孙进贤没有发挥的机会,他的237师就全师覆灭了。不过他经过化装,还是和李弥一样突出了重围。本来13兵团突出来的高级军官就不多,孙进贤的归来自然就受到了李弥的倚重,成了新组建的第170师师长。
孙进贤虽然继续干他的师长,但是他的不幸并没有终止。1949年12月,孙进贤跟着李弥败退到云南。由于在围攻昆明时,孙进贤的170师是打的最卖力的部队,于是在一个月后的部队扩编中,他被陆军副总司令汤尧提拔为第9军少将军长。或许有人会问,他都升军长了,怎么还叫不幸啊。其实不然,他更倒霉的日子来临了。
1950年1月14日,这一天是孙进贤正式上任的日子。这军长的位子还没坐热呢,原先由汤尧制订的反攻计划就改成了撤往缅甸的实际行动了。根据汤尧的决定,曹天戈的第8军和孙进贤的第9军分为左右两路,互相掩护的渡过元江,本来这是一个比较稳妥的计划,但是孙进贤鼓励他的部队以“飞人”的速度抢渡元江。为了能早日摆脱解放军的追击,孙进贤一咬牙下令炸毁大桥,把上级汤尧以及傻傻的在掩护第9军撤退的第8军都给扔在了元江对岸,甚至还扔下一个奉命守备桥头堡的团。这个团的团长只得哭丧着把实际情况报告给后续赶到的曹天戈,并且跟着第8军一起做了解放军的俘虏。
炸毁大桥的孙进贤原以为能以牺牲第8军为代价拖住解放军的追击步伐,但没想到解放军的另一路早已绕过元江,并且布置了一个大口袋在等着孙进贤来钻了。经过一阵激战,这位过江拆桥、只做了半个月第9军军长的孙进贤于2月7日被迫命令部队向解放军投诚了。要说投诚将领的待遇和俘虏是不一样的,孙进贤要是太太平平过着余生,或许还能有一个好的结局。可是孙进贤的投诚是被迫为之,三天后他见解放军放松了对第9军的警惕,便鼓动部队发动叛乱。他想带着部队继续亡命异域,可他的部下却不愿意再这样下去了。于是这次被孙进贤寄以厚望的叛乱,不到一天就被平息了,他本人则被逮捕关押。经过公审,孙进贤于1951年2月在昆明被枪决。
孙进贤的死,至少是对隔海而望的党国政府尽了忠。可是历史却对这位死人开了一个更大的玩笑。或许远在台湾的国防部只知道孙进贤向解放军投诚一事,而不知道他此后的作为,于是在1950年6月15日,由总统府明令公布:“陆军步兵上校孙进贤叛国投匪,着免去官位,并褫夺前授各种勋章奖章”。九泉之下的孙进贤要是知道他那个为之尽忠的党国,最后给了他这么一个“待遇”,不知会作何感想。

进贤哪里看得到日出

水上公园不是非常好.当然如果你能去那旁边的天外天的天台的话到是不错~_~ 从老天桥过去有个小山.那地方到是不错.再过去有个高速的桥那里也可以.去新城那边的半岛上面的新做的房子后面也行.

手机定位把卡拔了还能不能定位到

手机定位的技术有很多种。如果是通过运营商的LBS通道获取你的位置,只要关机,就无法获取位置了。拔掉卡再开机,你的号码不可用,也无法通过运营商的LBS通道得到你的位置。但如果手机内安装了软件,情况就不一样了。如果你的手机开机,连接WIFI,手机中运行的软件可以搜集周边的无线信号信息,并通过比对了解到你的位置,然后可以通过网络将位置信息传出去。如果是传统的非智能机,里面的软件很简单,也不能访问WIFI网络,这种情况下拔掉手机卡之后无法被定位,当然这种手机开机除了能打紧急电话,也没有什么其他用处了。 注意这里说的卡是标识用户信息的SIM/USIM等运营商发放的卡,不是存储卡哈,呵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温圳镇结婚风俗

1.男方:买床上用品四件套,只需一套“被套床单枕套”和一床新被子(枕头由女方准备,当然事先要商量好型号,女方另外还要再买一到两床新被子,陪嫁当天带来),等到接新娘的前一天再套被套和铺床单,接新娘的前一晚请几个亲戚家的小男孩住你们的新房睡新床盖新被,寓意生男孩,相应的,套被套和铺床单的工作也要生过男孩的妇女来操作。以上不是迷信,是习俗。2.女方:以前接新娘那天陪嫁的有家电和家具,现在都是预先就放到男方家了,因为现在接新娘都是轿车,大物件没法运。如今陪嫁的都是小物件,如阉鸡、鲤鱼、猪腿、洗澡盆、痰盂、一到两床新的被子、两个枕头(这几样必需)、洋娃娃、一束大点的花、烟酒若干等。3.接新娘当天:男女方家里都要准备相当数量的热茶叶蛋,是给接新娘大军的早餐,此外双方都准备红包,数量双方事先约好。男方准备清一色的男孩去接新娘(可以一到两位女孩点缀),到女方家后爆竹响,女方必须不让轻易进门,给红包才进。新娘的哥哥或弟弟背新娘上车,新娘的脚不得落地,上车后大军开拔,爆竹响。回到男方家,爆竹响,新郎抱新娘上楼。注意:接新娘的汽车队伍行车路线不能重复,寓意不走回头路,因此要事先设计好,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有什么历史典故嘛!  跪求~

进贤县西南部的文港镇,是“华夏笔都”、“中国毛笔之乡”和“中国楹联之乡”。
静乐寺原名罗岭庙,始于时朝万历年间,缘何名为罗岭庙。里面还有一个神话般的传说。
那是宋末年间,罗岭的一个多年的大樟树成了精。化为人形,昼夜下山,为害人民。一次恰好遇到观音菩萨路过此地。拔下头上发钗,化作一面铜锣,收服了樟树精,山下人们为了感念菩萨的恩德,遂建观音殿。莲花台,起名罗岭庙,久而久之,锣岭变成了罗岭,至于那个樟树精,从那时起,便改恶向善,造福乡民,据说它在文革时期还保护了寺里的部分佛像,人们尊重它从善如流的品行,称他为仙人,并且每次去寺院都不忘在这棵树下燃三支香,以示心意。重建罗岭时它还四处化缘呢,明朝万历年间,禅风盛起。得僧尼于此,弘扬佛法。开坛讲经,至此罗岭为何改名为七宝禅林,就不得而知了。总之四众倾向于此,一时名动朝野,清朝光绪年间,云峰和尚亦多次云游于此,诗人袁潜曾赋诗一首赞曰:
乍至若天山,山藏万水间
偶闻击馨声,始觉有禅关
憩马长林密,开樽大寺闲
回归寻旧路,夕阳带僧还
静乐寺的水亦是远近闻名,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来寻访仙源甘露。并流下许多佳话。水的出处只是一个不足两平方米的山泉洞穴,称为龙泉的池中涌出。关于这个水井亦流传着哙炙人口的故事:相传在很早以前有一龙子触犯天条罪当到死,菩萨得知其与佛门有缘为之说情。遂被贬到罗岭的浮云峰下,遇一高僧在此结庐而居。修行大乘佛法,讽颂金刚咒。小龙颇有灵性,化为小蟹,蛰伏听法,日渐熏习,不知几时依然化龙飞去。后来小龙为报菩萨高僧度化之恩,遂于蜗居蛰藏之处留下一池,其名龙泉,又称蟹井。一僧饮之不溢,众僧饮之不浅,百僧饮之供而不匮。后人对小龙知恩报恩的行为题咏“龙非池中物,泉乃石津精。蛰此为听经,喷涌供参禅”之诗句。
寺旁山涧上的「龙泉池」,面积不过两个平方,深不过一米,又称「蟹井」,可这蟹井说也奇异,令人难以思异∶一僧饮之有馀而不溢,众僧饮之亦不浅,若百僧饮之,还是供而不匮。池水清澈芳冽。稍饮一杯,凉沁心脾,香留齿颊,烦渴顿解,胜饮上池甘露。若家有病患之人,取此水剪药,尤多妙用,当是佛主慈悲,广施妙法,为众生消灾解厄之故耳。相传此乃「龙非池中物,蟹乃石津精,蛰此为听经,喷涌供参禅」之故。说是很早以前,有一龙子,偶犯罪戾,论律当斩,大士算知其与佛门有缘,为之说情,得免於死,贬谪凡尘,压在罗岭西隅浮云峰下,责其静修思过。後有一高僧,抵此结庐,清修上乘佛法,日诵金刚神咒。小龙深通灵性,本可潜逃,但未敢腾云驾雾,惧惊动天帝、龙神,仍然白天驯服伏於浮云峰下,夜深人静之际,便化成小蟹,爬至罗岭静谷,踞穴蛰藏。今日「蟹井」即当年小蟹蛰藏之穴,小蟹就这样在此聆听佛经、思过,不知经过几多年月,小蟹深受佛感,得悉道义,澈悟前非,而且学得了无上妙法,明心见性,复本还原,仍然化龙飞去。但小龙犯罪蒙赦,逢灾赎难,多承大士说情,高僧搭救,佛经化夷之功,因而为感佛海,设桃报李,才在这蜗宿蛰藏之处,留下一个「高巅不雨山常涧,蟹井水浅饮不尽」的居穴,即今之「龙泉池」。
这两个应该是典故了吧。望。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jinxianbaneng.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