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纳履决踵”的拓展阅读资料(4)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纳履决踵”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纳闷的纳组四字词语、踵字成语、捉襟见肘什么意思、吓人买履写出带履字的成语、纳覆踵决是指什么意思、纳履决踵csf什么?等

踵字成语

摩肩接踵晏子使楚那节讲的故事

捉襟见肘什么意思

捉襟见肘 [ zhuō jīn jiàn zhǒu ] 
释义
也说捉襟肘见。拉一下衣襟,胳膊肘就露了出来。《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同“襟”)而肘见。”形容衣服破烂,生活穷困。后也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详细释义
【解释】: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出自】:《庄子·让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示例】:平时所过的早就是~的生活,更那有什么余钱来做归国的路费呢?
◎郭沫若《学生时代·创造十年》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造句
1. 公司已处于捉襟见肘的窘迫境地,看来已距倒闭不远了。
2. 如果能量入为出,自然可避免每到月底就出现捉襟见肘的窘态。
3. 妈妈说这段时间家里的经济困难,已经捉襟见肘了,要节省开支。
4. 穷困潦倒的孔乙己已是捉襟见肘履穿踵决了。
5. 那个乡的财政已捉襟见肘了。
6. 它们在地面上的生活能力的确有点捉襟见肘
7. 现在伍兹可能真的在财务上捉襟见肘了。
8. 家里的经济情况很糟,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
近义词:顾此失彼 掣襟露肘 掣襟肘见 疲于奔命 寅吃卯粮 捉襟肘见 左支右绌 捉襟露肘 应接不暇 左右支绌 入不敷出 衣不蔽体 纳屦踵决 百孔千疮 满目疮痍 衣衫褴褛 疲於奔命 一贫如洗
反义词:庖丁解牛 游刃有余 绰绰有余 应付裕如 应付自如 绰有余裕 挥洒自如 完美无缺
详见 百度汉语

吓人买履写出带履字的成语

履薄临深 比喻身处险境,必须十分谨慎。 出处:《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履穿踵决 鞋子破了,露出脚后跟。形容很贫苦。 出处:《庄子·让王》:“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履机乘变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履仁蹈义 履、蹈:执行。指履行仁义之道。 履霜坚冰 履:踩,踏。踩着霜,就想到结冰的日子就要到来。比喻看到事物的苗头,就对它的发展有所警戒。 出处:《易·坤》:“履霜坚冰至。” 履霜之戒 走在霜上知道结冰的时候快要到来。比喻看到眼前的迹象而对未来提高警惕。 出处:《易·坤》:“履霜坚冰至。” 履霜知冰 比喻见事物的征兆可预知其严重后果。 履丝曳缟 穿丝履,着缟衣。形容奢侈。 履汤蹈火 身入汤火。比喻处苦难之境。 履舄交错 履舄:泛指鞋子。鞋子杂乱地放在一起。形容宾客很多。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 履险蹈危 指经历危险。 履险如夷 履:踩踏;夷:平坦。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 出处:汉·刘协《喻郭汜诏》:“今得东移,望远若近,视险如夷。”《晋书·姚苌载记》:“董率大众,履险若夷,上下咸允,人尽死力。” 履险若夷 走险路如行平地。比喻不畏困难或本领高强。同“履险如夷”。 出处:《晋书·姚苌载记》:“董率大众,履险若夷,上下咸允,人尽死力。” 履信思顺 笃守信用,思念和顺。 履盈蹈满 指荣显至极。 履足差肩 足与足,肩与肩相接近,形容极亲近。 跋履山川 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出处:《左传·成公十三年》:“文公躬擐甲胄,,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之侯。” 步履蹒跚 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了。 出处:唐·皮日休《上真观》:“天禄行蹒跚。” 步履维艰 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 出处:《宋史·章宗经三》:“年高艰于步履者,并听策杖,仍令舍人护卫扶之。”明·邵景瞻《觅灯因话·桂迁梦感录》:“念见刘,颈荷欠徽,手交木叶,颜色枯槁,步履艰难。” 孤履危行 指行为孤高独特。 出处:明·李东阳《冰玉斋记》:“若明仲者,雄谈博辩而人不以为狂,志高远虑而人不以为迂,孤履危行而人不以为异。” 冠履倒易 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出处:《后汉书·杨赐传》:“冠履倒易,陵谷代处。” 冠履倒置 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出处:《后汉书·杨赐传》:“冠履倒易,陵谷代处。” 卖履分香 旧时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 出处:汉·曹操《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纳履决踵 纳:穿;履:鞋;决:破裂;踵:脚后跟。穿鞋而后跟即破。比喻穷困、窘迫。 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贫富》:“曾子捉襟见肘纳履决踵,贫不胜言。” 纳履踵决 纳:穿;履:鞋;踵:脚后跟;决:破裂。提上鞋,鞋的脚后跟处却破裂。形容处境困难。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原宪]楮冠黎杖而应门,正冠则缨绝,振襟则肘见,纳履则踵决。” 如履薄冰 履:践、踩在上面。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出处:《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如履平地 履:踩。像走在平地上一样。比喻从事某项活动十分顺利。 出处:唐·裴铏《周邯》:“因夷人卖奴,年十四五,视其貌甚慧黠。言善入水,如履平地。” 如履如临 形容做事极为小心谨慎。 出处:《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席履丰厚 比喻祖上遗产丰富。也形容生活优裕。同“席丰履厚”。 杖履相从 指追随左右。 出处:宋苏轼《和(贫士)》之七:“门生与儿子,杖履聊相从。” 杖履纵横 形容游人来往不绝。 安常履顺 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同“安常处顺”。 出处:清·方苞《方任二贞妇传》:“凡士之安常履顺而自检其身,与所以施于家者,其事未若二妇人之艰难也,而乃苟于自恕,非所谓失其本心者与?”。 步雪履穿 形容人穷困潦倒。 出处:唐·王维《送郑五赴任新都序》:“牵衣肘见步雪履穿,获戾由中,是贫非病。” 承星履草 头戴星光,脚踏草地。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自叙》:“饥寒困瘁,躬执耕穑,承星履草,密勿畴。” 戴清履浊戴天履地。清指天,浊指地。 出处:前蜀·杜光庭《都监将军周天醮词》:“伏念戴清履浊,寓世立身,事主奉亲,自家刑国,虽忠贞励节,勤瘁在公,而休祉难臻,愆违易集。” 戴霜履冰 形容不怕严寒,奔波于外。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勖学》:“于是莫不蒙尘触雨,戴霜履冰怀黄握白,提清絜肥,以赴邪径之近易,规朝种而暮获矣!” 戴天履地 戴:顶着天;履:踏,踩着。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比喻恩德深广,如天高地厚。 出处:《左传·僖公十五年》“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为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戴玄履黄戴天履地。玄指天,黄指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 出处:《易·坤》有“天玄而地黄”之语。明·刘基《海宁应氏墓庵记》:“乃耆乃康,戴玄履黄,七十有八年。” 戴圆履方 履:踩着;圆、方: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指生活在人间。 出处:《淮南子·本经训》:“戴圆履方,抱表怀绳。” 蹈仁履义 遵循仁义之道。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论安老爷这个人蹈仁履义,折矩周规,不得不谓之醇儒。” 登锋履刃 踩踏刀剑的锋刃。比喻冲锋陷阵在最前头。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又臣所上将校,率皆清英宿德,令名显达,登锋履刃,死者过半。” 登高履危 比喻诚惶诚恐。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登高临下,无失所秉,履危行险,无忘玄伏,能存之此,其德不亏。” 葛屦履霜 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出处:《诗经·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幼学琼林·卷二·衣服类》:“葛屦履霜,诮俭啬之过甚。” 贵冠履轻头足 比喻主次或轻重颠倒。 出处:《淮南子·泰族训》:“今重法而弃义,是贵其冠而忘其头足也。” 冠上履下 比喻上下分明,尊卑有别。 出处:《史记·儒林列传》:“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 含霜履雪 比喻品行高洁。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汉过》:“含霜履雪,义不苟合;据道推方,嶷然不群。” 监市履狶 比喻善于体察事物。 出处:《庄子·知北游》:“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王先谦集解引李颐曰:‘市魁履豕,履其股脚狶难肥处,故知豕肥耳。” 剑及履及 形容行动坚决迅速。同“剑及屦及”。 进退履绳 前进后退均合规矩。同“进退中绳”。 据义履方 根据正道立身行事。 临深履薄 深:深渊;履:踩踏;薄:薄冰。面临深渊,脚踩薄冰。比喻小心谨慎,惟恐有失。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曝骨履肠 暴露尸骨,踩踏肠子。极言所酿战祸之惨烈。 席丰履厚 席:席子;指坐具;丰:多;履:鞋子,指踩在脚下的东西;厚:丰厚。比喻祖上遗产丰富。也形容生活优裕。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你看他们带上几年兵船,就都一个个的席丰履厚起来,那里还肯去打仗。” 行不履危 不走有危险的地方。 足不履影 比喻循规蹈矩。 出处:《孔子家语·弟子行》:“自见孔子,出入于户,未尝越礼,往来过之,足不履影。” 不衫不履 衫:上衣;履:鞋子。不穿长衫,不穿鞋子。形容不修边幅的样子。 出处:唐·杜光庭《虬髯客传》:“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裼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 分香卖履 旧时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 出处:汉·曹操《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冠袍带履 帽子、袍子、带子、鞋子。泛指随身的必须用品。 黄冠草履 粗劣的衣着。借指平民百姓。有时指草野高逸。同“黄冠草服”。 截趾适履 脚大鞋小,切断脚趾去适应鞋子的大小。比喻勉强凑合或无原则的迁就。 出处:刘师培《(古书疑义举例)补》:“若强为之解,徒见其截趾适履耳。” 截趾适履削足适履。比喻本末倒置或勉强凑合。 鸣玉曳履 佩玉饰曳丝履。指获高官厚禄西装革履 身穿西装,脚穿皮鞋。形容衣着入时。 出处:孙犁《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这位‘管乐’西服革履,趾高气扬。后来忽然低头丧气起来。” 削足适履 适:适应;履:鞋。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出处:《淮南子·说林训》:“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遗簪弊履 比喻旧物或故情。同“遗簪坠屦”。 出处:《魏书·孝静帝纪》:“帝曰:‘古人念遗簪弊履,欲与六宫别,可乎?’” 遗簪堕履 比喻旧物或故情。同“遗簪坠屦”。 出处:唐·张说《让右丞相第二表》:“臣幸沐遗簪堕履之恩,好生养志之德。”唐·罗隐《得宣州窦尚书书因投寄》诗之二:“遗簪堕履应留念,门客如今只下僚。” 遗簪坠履 比喻旧物或故情。同“遗簪坠屦”。 出处:《北史·韦夐传》:“昔人不弃遗簪坠屦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吾之操行,虽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 以冠补履 冠:帽子;履:鞋子。用帽子补鞋。比喻以贵重物品配贱物。 出处:《汉书·贾谊论》:“履虽鲜不如于枕,冠虽敝不以苴履。” 刖趾适履 鞋小脚大,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实际,勉强迁就,生搬硬套。 出处:三国·魏·鱼豢《魏略》:“刖趾适履,刻肌伤骨,反更称说,自以为能。” 章甫荐履 冠被垫在鞋子下。比喻上下颠倒。 出处:《文选·贾谊(吊屈原文)》:“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 整冠纳履 比喻易招惹嫌疑的行动。 出处:语本《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正冠纳履 端正帽子,穿好鞋子。古时讲李树下不要弄帽子,瓜田里不要弄鞋子,以避免有偷李摸瓜的嫌疑。亦作“正冠李下”。 郑人买履 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实履 郑人:春秋时期郑国人。履:鞋。郑国人买鞋。比喻只相信书本,不相信客观实际。多用以讽刺教条主义者。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走过瓜田,不要弯下身子提鞋;经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比喻避嫌疑。 出处:《乐府诗集·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比喻避嫌疑。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出处:《艺文类聚》卷四一引三国·魏·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纳覆踵决是指什么意思

纳履踵决,读音为:nà lǚ jué zhǒng,成语释义:指穿鞋时往上一提,鞋后跟就裂开了,形容处境穷困、窘迫。纳:穿; 履:鞋; 踵:脚后跟; 决:破裂。出 处:《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纳履决踵csf什么?

【名称】纳履踵决【拼音】nà lǚ jué zhǒng【解释】纳:穿;履:鞋;决:破裂;踵:脚后跟,引申为鞋后跟;意思是穿鞋时往上一提,鞋后跟就裂开了,比喻穷困、窘迫。【出处】《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nalüjuezhong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