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生张熟魏”的拓展阅读资料(3)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生张熟魏”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生张熟魏"什么意思?、带张的成语大全、填成语 ( )( )( )生、生什么什么什么成语、生与熟什么的成语、三八由何而来?等

成语"生张熟魏"什么意思?

词目 生张熟魏 发音 shēng zhāng shú wèi 释义 张、魏:都是姓,这里泛指人。泛指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 出处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六:“北都有妓女,美色而举止生梗,士人谓之‘生张八’。……野赠之诗曰:‘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

带张的成语大全

八面张罗 形容各方面都应酬得好。 大事铺张 指对场面特别安排,过于讲究,以显示自己的阔绰。多用于婚丧大事。 大张其词 张:宣扬。大肆宣扬某种说法。 大张旗鼓 张:陈设,展示;旗鼓:旗帜和战鼓。形容进攻的声势和规模很大。也形容群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 大张声势 大造声势,扩大影响。 大张挞伐 张:施展;挞伐:讨伐。比喻大规模地攻击或声讨。 东张西望 张:看。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 范张鸡黍 范:范式;张:张劭;鸡:禽类;黍:草本植物,指黍子。范式、张劭一起喝酒食鸡。比喻朋友之间含义与深情。 改弦更张 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纲举目张 纲:鱼网上的总绳;举:提起。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 火伞高张 火伞:比喻夏天太阳酪烈;张:展开。形容夏天烈日当空,十分炎热。 急张拘诸 形容局促不安、紧张慌乱的样子。 见雀张罗 比喻设圈套诱骗。 剑拔弩张 剑拔出来了,弓张开了。形容气势逼人,或形势紧张,一触即发解弦更张 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明目张胆 明目:睁亮眼睛;张胆:放开胆量。原指有胆识,敢做敢为。后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铺张浪费 铺张:讲究排场。为了场面好看而浪费人力物力。 铺张扬厉 原指竭力铺陈渲染,力求发扬光大。后多形容过分讲究排场。 生张熟魏 张、魏:都是姓,这里泛指人。泛指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 失张失智 形容举动慌乱,心神不定

填成语 ( )( )( )生

白面儒生
白面书生
白面书生
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百死一生
形容生命极其危险,处于死亡的边缘
半死半生
①未全死。②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
北郭先生
《韩诗外传》卷九载,北郭先生却楚庄王之聘不仕。《后汉书·方术传·廖扶》载,廖扶感父以法丧身,惮为吏,终身不仕,时人因号为北郭先生。后因用以指隐居不仕的人
笔底超生
犹言笔下超生
笔下超生
在书写判决书等文书时,尽可能给予宽容或开脱
髀肉复生
谓因久不骑马,大腿上肉又长起来了。《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住荆州数年,尝於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三国演义》第三四回作“髀肉复生”。后因以“髀肉复生”为自叹壮志未酬,虚度光阴之辞
出死入生
①从死亡里获救。②犹出生入死
大人先生
旧时指有身分有地位的人。有时带讽刺意味
刀俎馀生
虎口余生
底死谩生
竭尽全力,想尽办法。底,通“抵”
抵死瞒生
见“抵死漫生”
抵死谩生
见“抵死漫生”
抵死漫生
犹言竭尽思虑;千方百计
蝶化庄生
比喻事物的虚幻无常
东郭先生
小说《中山狼传》中的人物。其因救助被人追逐的中山狼,反而几乎被狼所害。后常用以比喻不分善恶,滥施仁慈的人。参阅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耳后风生
形容驰驱极速
分烟析生
见“分烟析产
愤不欲生
愤恨得不想活了。极言愤恨之深

生什么什么什么成语

生机勃勃
生搬硬套
生而知之
生聚教训
生发未燥
生灵涂炭
生灵:百姓;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生齿日繁
生齿:指人口;繁:多。人口一天天多起来。
生众食寡
生关死劫
生生不已
生财有道
生张熟魏
生米煮成熟饭
生拉硬扯
生花之笔
生生不息

生与熟什么的成语

生熟成语 :
半生半熟
熟能生巧
半生不熟
熟魏生张、
生张熟魏
熟能生巧 [shú néng shēng qiǎo]
基本释义
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褒义
出 处
《镜花缘》三十一回:“俗话说的‘熟能生巧’;舅兄昨日读了一夜。不但他已嚼出此中意味;并且连寄女都听会;所以随问随答;毫不费事。”

三八由何而来?

  三八由来
  骂人的话
  闽南一带有一句俗语“三八”。这是一句骂人的话,意思是指那些不正经或者行为、语言等方面不符合礼仪、道德规范的人。“三八”这句俗语是怎么来的呢?
  清朝末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腐败的清政府慑于八国联军的压力,被迫与八国联军签订了许多丧辱国的条约,并开放宁波、上海、福州、厦门、广州等五个港口为通商口岸。从此,外国侵略者肆意在中国土地上横行霸道。那时,厦门、泉州等地也驻有许多外国鬼子,每逢三、八的日子,外国鬼子就成群结队到处横行,有的开着汽车在路上横冲直撞,有的拦劫妇女施以强暴,有的拿中国人作为靶子练习射击,有的借酒疯殴打行人……真是无恶不作。中国人民对此行径非常痛恨,所以一见外国鬼子就说“三八鬼子又来了”,赶快逃避。
  后来,“三八鬼子”这句话一直流传下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为了简便,就缩为“三八”。凡是遇到那些行为不端,语言粗鲁、不遵礼仪的人,人们就说:“这个人真‘三八’。”
  年龄范围
  三八妇女节18岁以上的所有成年女性的节日。
  《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中’妇女’一词的含意,仅指’成年女子’并无其他特殊意指.已婚女子被称作’妇人’.
  也就是说成年女子只要是年满十八岁,就于是’妇女’的范畴,并不是指结了婚的女性!它是于所有年满十八岁周岁以上女性的.
  “三八”从来非敬语,“白骨精”群起而攻之,不悖情理。但因厌恶“三八”一词而攻诘妇女节,则是选错了靶子。盖三八妇女节是舶来品,“三八”却是土产品。二者巧合,只在字面 。
  大陆人见台湾人喜用“三八”形容女性举止轻浮、做事鲁莽、疯疯癫癫,遂以为该词源于粤语或闽南话,实则不然。“三八”乃道地中原词汇。刘福根著《汉语詈词研究》,梳理“汉语骂詈小史”,内列“三八”条目,释为:“俗谓素性生硬、作事乖张,曰‘三八’。典出〔元〕元怀《拊掌录》:‘北部有妓女,美色而举止生梗,人谓之生张八。’寇忠愍(准)乞诗于(魏)野,野赠之诗云:‘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座客大发一噱。”魏野因排行第三,自称“魏三”。“三八”即简自“魏三”、“生张八”。另外,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三》早载此事,唯“生梗”作“生硬”,“人谓”作“士人谓”,文字稍异,当为《拊掌录》所本。
  宋代中原地区百姓大量移民闽、粤,遂将家乡俗语“三八”带到此地,最终越过海峡、传到台湾,成为台湾“省骂”。骂人也讲性别对等,台湾又用“半生头”骂男性,意与“三八”相近,亦源于“半生半熟”之语。而在大陆,“生张熟魏”不载现代汉语辞典,成语词典尚存。随着两岸交往日深,“三八”方有返乡之旅。
  魏野是宋初知名隐士,一生不曾出仕,《宋史》本传云其诗“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上述赠妓诗纯打油,无意间给后世留下三个词语,堪称一桩趣事。
  简介
  设立国际妇女节的想法是最先产生于20世纪初,当时西方各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经济扩张阶段。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廉的工资使得各类抗议和罢工活动此起彼伏。1857年3月8日,美国纽约的制衣和纺织女工走上街头,抗议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薪。尽管后来当局出动警察攻击并驱散了抗议人群,但这次抗议活动促成了两年后的3月第一个工会组织的建立。
  接下来的数年里,几乎每年的3月8日都有类似的抗议游行活动。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在1908年,当时有将近15000名妇女走上纽约街头,要求缩短工作时间,增加工资和享有选举等,并喊出了象征经济保障和生活质量的“面包加玫瑰”的口号。首次庆祝妇女节是在1909年2月28日,当时美国社会党发表了一项宣言,号召在每年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举行纪念活动。这样每年的庆祝活动一直持续到1913年。1910年,第二国际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首届国际妇女会议。会上德国妇女运动领袖克拉拉·蔡特金倡议设定一天为国际妇女节,得到与会代表的积极响应。次年3月19日,奥地利、丹麦、德国和瑞士等国总共超过一百万人举行各种活动庆祝国际妇女节。6天之后的3月25日,纽约发生了著名的三角工厂火灾,火灾吞噬了140多名制衣女工的生命,这其中大多数是意大利和犹太移民。而恶劣的工作条件被认为是导致如此重大伤亡的主要原因。这场火灾后来还对美国的劳工立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欧洲的妇女们也于1913年3月8日走上街头,通过举行和平集会等形式反对战争。
  纪念国际妇女节的活动后来还证明是俄国革命的前奏。1917年3月8日,当时的俄国妇女举行罢工,要求得到“面包与和平”。4天后,沙皇被迫退位,俄国临时政府宣布赋予妇女选举。十月革命成功之后,布尔什维克的女活动家亚历山德拉·科伦泰说服列宁将3月8日设为法定假日。苏联时期,每年都会在这天纪念“英雄的妇女工作者”。不过在民众中,节日的政治色彩逐渐减弱而演变成类似西方的母亲节和情人节之类向女性表达尊敬和爱意的机会。至今,这天仍是俄罗斯的法定假日,男性会赠送礼物给妇女以祝贺她们的节日。
  在西方国家,国际妇女节的纪念活动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期间正常举行,但后来一度中断。直到1960年代,随着女运动的兴起才又逐渐恢复。
  联合国从1975年国际妇女年开始,每年于3月8日举办活动庆祝国际妇女节。
  中国大陆地区
  中国共产党支持男女平等,并于1924年在广州首次举行了妇女节的纪念活动。1942年,丁玲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三八节有感》一文,她表示:“‘妇女’这两个字,将在什么时代才不被重视,不需要特别的被提出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成立后正式将3月8日定为妇女节,并举行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
  中国港澳地区
  在香港和澳门,妇女节也都被作为一个节日予以庆祝。
  中国台湾地区
  在台湾,妇女节也是国定节日。在1991年,台湾当局“内政部”取消了原本妇女节时妇女当天可以放假的规定,将该天假期与4月4日儿童节合并放假(即妇女节、儿童节合并假期),理由是可以在家照顾放假的儿童;1998年取消放假,并入周休假期,但适用双周84工时的劳工,仍可于清明节前一日放假一天。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shengzhangshuwei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