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推贤下士”的拓展阅读资料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推贤下士”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礼贤下士 是什么意思、四字成语推贤下然后什么、古文《礼贤下士》、礼贤下士无往不利是什么含义、而亲贤下士,推什么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翻译、礼贤下士这一典故的主人公是谁?、礼贤下士的成语出处、《世说新语》这本书的“陈蕃礼贤下士”的译文等

礼贤下士 是什么意思

礼贤下士lǐ xián xià shì 礼贤下士的中文解释【解释】: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出自】:《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礼贤下士,圣人垂训;骄多矜尚,先哲所去。”《新唐书·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廉介,这宗臣表,礼贤下士有始终,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示例】:我今天看见了一位~的大人先生,在今世只怕是要算绝少的了。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近义词】:彬彬有礼、以礼待人【反义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四字成语推贤下然后什么

  推贤下士  拼 音 tuī xián xià shì  解 释 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  出 处 《梁书·徐勉传》’当应推贤下士,先物后身,然后可以报恩明主,克保元吉。’  用 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古文《礼贤下士》

. 刘向 《说苑·尊贤》:“孔子闲居,喟然而叹曰:“铜鞮伯华而无死,天下其有定矣!”子路曰:“愿闻其为人也何若?”孔子曰:“其幼也,敏而好学;其壮也,有勇而不屈;其老也,有道而能以下人”子路曰:“其幼也敏而好学则可,其壮也有勇而不屈则可,夫有道又谁下哉?”孔子曰:“由不知也!吾闻之:以众攻寡,而无不消也;以贵下贱,无不得也。昔者周公旦制天下之政,而下士七十人,岂无道哉?欲得士之故也。夫有道而能下于天下之士,君子乎哉!” ”

礼贤下士无往不利是什么含义

礼贤下士是指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于褒义词。【出自】:《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礼贤下士,圣人垂训;骄多矜尚,先哲所去。”《新唐书·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廉介,这宗臣表,礼贤下士有始终,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无往不利是指所到之处,没有不顺利的。指处处行得通,办得好。【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孟子·问夫子加齐之卿相章》:“所谓推之天地之间,无往而不利。”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贫道今日幸把些尘垢全都拭净,此后是皓月当空,一无渣滓,诸位才女定是无往不利。”摘自百度

而亲贤下士,推什么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翻译

而亲贤下士,推什么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而亲贤下士,推什么才进,虽然地位高年纪大,从来没有疲倦的样子

礼贤下士这一典故的主人公是谁?

礼贤下士这一典故的主人公是:李勉。
出自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李勉传》。
有一个名叫李勉的人,他是皇亲。李勉为官清廉,以善用人而闻名。他奉命巡查州县官吏政绩时,发现一个名叫王彻的人很有才华,便让他代理县令的职务。
不久,王彻遭到贵的诬陷,唐肃宗颁下诏书,要李勉处死王彻,李勉没有马上逮捕王彻,而是连夜上奏章,请求朝廷赦免他。
肃宗接到奏章后,免去王彻死罪。但是,李勉也因执行圣旨不力而被召回京师受罚。
李勉进京后,向肃宗面奏王彻是无罪的,现在要任用的,就是像王彻这样正直能干的人。肃宗了解了全部情况后,对李勉坚持正义、保护贤才的做法予以肯定,授他为掌管宗庙礼仪的太常少卿之职,并任命王彻为县令。王彻到任后,为官清正,办事公道,很受百姓爱戴。朝中人也都称赞李勉能识别和爱惜人才。
后来,李勉担任节度使,听人说李巡、张参这两个人相当有才学,便请他俩来辅助自己办理公务。李勉并不因为这两位名士是自己的下而摆任何架子,而是始终以礼相待。凡有宴饮,总要请他们出席。
不幸的是,李巡、张参两人不久先后去世。李勉非常怀念他们,每逢宴请宾客时,总要设两个空位,照常摆着酒菜,就像他俩还活着似的。
不仅是对李巡、张参那样的贤才,就是对普通士兵,李勉也是以礼相待,爱护备至,所以在他手下当差的人,都愿意为他尽力。
后世对李勉的品格和为人十分推崇,特别是对他尊重有才德的人,有礼貌地对待地位低下的人的品德,更是长久地称道。

礼贤下士的成语出处

1.《新唐书·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谦介,为宗臣表,礼贤下士有终始,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2. 刘向 《说苑·尊贤》:“孔子闲居,喟然而叹曰:“铜鞮伯华而无死,天下其有定矣!”子路曰:“愿闻其为人也何若?”孔子曰:“其幼也,敏而好学;其壮也,有勇而不屈;其老也,有道而能以下人”子路曰:“其幼也敏而好学则可,其壮也有勇而不屈则可,夫有道又谁下哉?”孔子曰:“由不知也!吾闻之:以众攻寡,而无不消也;以贵下贱,无不得也。昔者周公旦制天下之政,而下士七十人,岂无道哉?欲得士之故也。夫有道而能下于天下之士,君子乎哉!” ”【典故】齐桓公礼贤下士的事颇多,在此仅举一二:《新序·杂事》载,齐桓公听说小臣稷是个贤士,渴望见他一面,与他交谈一番。一天,齐桓公连着三次去见他,小臣稷托故不见,跟随桓公的人就说:“主公,您贵为万乘之主,他是个布衣百姓,一天中您来了三次,既然未见他,也就算了吧。”齐桓公却颇有耐心他说:“不能这样,贤士傲视爵禄富贵,才能轻视君主,如果其君主傲视霸主也就会轻视贤士。纵有贤土傲视爵禄,我哪里又敢傲视霸主呢?”这一天,齐桓公接连五次前去拜见,才得以见到小臣稷。又据《管子·小问》载,一天,桓公与管仲在宫内商讨要征伐莒国的事,还没行动,已在外面传开。桓公气愤地对管仲说:“我与仲父闭门谋划伐莒,没有行动就传闻于外,这是什么原因?”管仲曰:“宫中必有圣人。”桓公寻思了一下,说:“是的,白天雇来干事的人中,有一个拿拓杵春米,眼睛向上看的,一定是他吧?”那人叫东郭邮,等他来到齐桓公跟前,桓公把他请到上位坐下,询问他说:“你是说出我要伐莒的吗?”东郭邮果敢地说:“是的,是我。”桓公说:“我密谋欲伐莒,而您却言伐莒,是何原因?”东郭邮回答:“我听说过,君子善于谋划,而小人善于推测。这是我推测出来的。”桓公又问:“你是如何推测出的?”东郭邮说:“我听说君子有三种表情,悠悠欣喜是庆典的表情,忧郁清冷是服丧的表情,红光满面是打仗的表情。白天我看见君主在台上坐着红光满面精神焕发,是打仗的表示,君王唏吁长出气却没有声,看口型应是言莒国,君主举起手远旨,也是指向着莒国的方向,我私下认为小诸侯国中不服君主的只有莒国,因此,我断定你是在谋划伐莒。”桓公听言欣喜他说:“好!你从细微的表情和动作上断定大事,了不起!我要同你共谋事。”不久,齐桓公就提拔了东郭邮,

《世说新语》这本书的“陈蕃礼贤下士”的译文

(原文)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译)陈蕃(字仲举)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稚(字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说:“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蕃说:“从前周武王乘车到贤人商容家,到当地后连座位也没坐热就去了,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世说新语》是南朝出的图书,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三卷。
扩展资料:
《世说新语》这部书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的逸闻轶事,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
纵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从中可以看到道家思想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世说新语》所记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仿照此书体例而写成的作品更不计其数,在古小说中自成一体。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或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鲁迅先生称它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唐王方庆的《续世说新语》、宋王谠的《唐语林》、明冯梦龙的《古今谭概》等,都深受其影响。《世说新语》中的“谢女咏雪”、“子猷访戴”等故事,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另有一些故事,则成为戏剧家小说家创作的素材。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tuixianxiashi.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