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威武不屈”的拓展阅读资料(3)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威武不屈”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威武不屈献身革命的共产党员是谁、威武不屈是何意?出自于哪?、威武不能屈的事例、为什么说闻一多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屈”出自哪里?、威武不能屈的前面是什么?等

威武不屈献身革命的共产党员是谁

  威武不屈杨靖宇   童年杨靖宇   杨靖宇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   杨靖宇的爸爸为了养家糊口成年累月的拼命干活,一年下来也挣不到几个钱。由于劳累过度,他的爸爸得了重病,妈妈到处借钱给爸爸看病,最后,一个铜板也借不来了。杨靖宇那年5岁,他的爸爸去世了。他的爸爸是活活累死的。   妈妈抱着不满周岁的妹妹痛哭流涕说道:“孩子他爸,你就这样走了,留下我们孤儿寡母怎么办呢?”小靖宇成了家里唯一的男人。他想起爸爸说过的一句话:“男人不能哭,要挑重担养家糊口!”于是,他擦干了眼泪,对妈妈说:“别哭了,哭也没用。我很快就长大了,我干活养活你们!”妈妈听了更加伤心,仍然哭个不止,对靖宇说道:“苦命的儿啊,你才5岁啊!”   中秋节到了,圆圆的月亮挂在夜空。有钱人家张灯结彩,月饼水果摆满桌,一家人有说有笑,共赏明月。同一个月亮下,小靖宇家虽然也买了几包月饼,可是,小妹妹用手摸了摸包月饼的红纸,妈妈就打了她一巴掌。原来,这月饼是送给地主老财的。那时候,逢年过节穷人都要给地主老财家送礼,不然,来年就不租给你地种。   叔父让小靖宇去给地主老财送月饼,小靖宇把月饼往桌上一放,气呼呼的说:“我才不去呢!”   ...

威武不屈是何意?出自于哪?

【释义】指刚正不阿,不屈服于武力。【出处】战国·孟轲《孟子·膝文公》。孟子是战国时我国伟大的思想家,他继承孔子的思想体系,丰富了儒家学说。当时,诸侯国之间有强有弱,有大有小。国家之间相互打仗,都想称霸天下。一些人审时度势,提出弱国应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最强大的秦国,被称为合纵。而另有人提出弱国应随从秦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合纵、连横之争,实际上是国家如何不被灭亡的策略,强国和弱国相互派出了许多说客,宣扬自己的主张。公孙衍和张仪就是当时门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的说客。由于秦国强大,所以弱小国家见了秦国的使者,都很害怕。一天,有个崇尚纵横之术的人,名叫景春,他问孟子:“公孙衍和张仪应该算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吧?他们一说话,不少弱国都点头称是;他们一发怒,诸侯各国都很害怕;他们一安静,天下则太平无战事。”孟子想了想,回答说:“这怎么可算得上大丈夫呢?作为大丈夫,男子则应该懂得礼仪法度,以仁义为做人的根本,这是最大的原则。当得志的时候,能不脱离百姓,和百姓一起循着大道前进,使百姓愿意跟从他;不得志的时候,也能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不随波逐流阿谀奉承。决不能因富贵使自己迷惑而乱了心,也不能因为贫贱而改变了志向,更不能因为受到威吓、暴力而屈辱了气节(威武不能屈)。做到了这三点,才是真正大丈夫。”景春听了孔子的一番话,心中很不高兴,但又觉得言之有理,无奈只好离开了。

威武不能屈的事例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2000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原文出自:滕文公下·第二章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为什么说闻一多威武不能屈?

闻一多是《非常英雄》的一个人,他是历史的,嗯,可以说是伟人吧,他他功不可没,因为闻一多是一个嗯坚强倔强的一个英雄人物,所以说他说威武不能屈,这就证明了一个男人的英雄气概。作为一个中国人要有英雄气概。

“威武不能屈”出自哪里?

孟子典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原文:滕文公下·第二章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大丈夫吗?一发怒,诸侯就害怕;安居无事,天下就没有冲突。” 孟子说:“这怎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礼吗?男子行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亲自送到门口,告以顺从是为人之妻的道理。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大道上,能实现志向就与民众一起去实现,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固守自己的原则,不受富贵诱惑,不为贫贱动摇,不为武力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威武不能屈的前面是什么?

孟子·滕文公下》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 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 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 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weiwubuqu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