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贤良方正”的拓展阅读资料(3)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贤良方正”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状元可以当几品官、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什么是贤良方正科?、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到民之路,在于务本。且吾农民甚苦,而史莫之省,将何以劝焉。、方正前面两个字是什么、我国古代有哪几种选士制度?请分别论述。等

状元可以当几品官

明、清通常授予状元(一第一甲第一名进士)翰林院修撰,是从六品官,相当于现在的地区任职级别。
殿试之后,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其余进士经过考试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
庶吉士出身的人升迁很快,英宗以后,朝廷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
扩展资料:
翰林院修撰,是官名,从六品,主要职责为掌修国史,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
古代的翰林院是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各个皇朝的翰林院的组织机构和作用大同小异。而翰林本身,也和现代的秘书一样,他的作用和力,因领导对他的信任程度而有所差别。
殿试之后,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其余进士经过考试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举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翰林院修撰

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

并且(向我)举荐才能出众、品行端方,能以正直的言论进谏的人,来纠正我做得不当的地方。 开头的“及”是并且的意思,因为这句话取自汉武帝的《罪己诏》,这句句话前面也有“及”开头的句子,陈述的几点都是并列的关系,所以这里的“及”是并且。“朕”是古代帝王的自称,翻译时就是“我”。“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后来都变成了汉代选拔统治人才的科目,但是在这里,这两个词只是用来描述这些品质。不逮的“逮”是“及,赶上”的意思,不逮就是“及不上,达不到,做得不当“的意思。

什么是贤良方正科?

贤良方正科”始于汉文帝时的公元前178年,此后两汉各帝屡有诏举,为汉代察举特科中较为常见并最受重视的科目。贤良方正是指德才皆优者。此科多开在国家遇有日食、地震、奇特星象、瘟疫流行及各种自然灾害之后。依据董仲舒等人“天人感应”之说,各种灾异都是上天对人世帝王过失的警告。帝王必自我检讨,以期顺天应人,因而礼诏贤才,广开言路,以匡正帝王过失。

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到民之路,在于务本。且吾农民甚苦,而史莫之省,将何以劝焉。

并且(向我)举荐才能出众、品行端方,能以正直的言论进谏的人,来纠正我做得不当的地方。 开头的“及”是并且的意思,因为这句话取自汉武帝的《罪己诏》,这句句话前面也有“及”开头的句子,陈述的几点都是并列的关系,所以这里的“及”是并且。“朕”是古代帝王的自称,翻译时就是“我”。“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后来都变成了汉代选拔统治人才的科目,但是在这里,这两个词只是用来描述这些品质。不逮的“逮”是“及,赶上”的意思,不逮就是“及不上,达不到,做得不当“的意思。望,谢谢!!

方正前面两个字是什么

1.指人行为、品性正直无邪.  《管子·形势解》:“人主身行方正……行发於身而为天下法式者,人唯恐其不复行也.”《东观汉记·吴良传》:“﹝ 吴良 ﹞以清白方正称.”《旧唐书·儒学传上·徐文远》:“ 文远 方正纯厚,有儒者风.”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崔遵度 性方正,深於琴.”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2.古代制科之一.  汉文帝 时始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者”,多为举荐;后成为制科之一,如 唐 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清 代有“孝廉方正科”,有举荐和自荐之别,先荐,后廷试.以德行方正为取士的主要标准.  3.正方形;四四方方.  《周髀算经》卷上“圆出於方,方出於矩” 汉 赵爽 述:“圆规之数,理之以方;方,周匝也.方正之物,出之以矩;矩,广长也.” 冰心 《寄小读者》十五:“她学得极快,口音清楚,写的字也很方正.” 吴组缃 《山洪》一:“他的脸形方正.”

我国古代有哪几种选士制度?请分别论述。

朝代 选官制度 依据汉代 举孝廉 各地各级官员推荐孝敬父母并且有才干的人,出仕为官。魏晋 九品中正制 按照士族阶级的出身门阀,决定官职的高低。隋唐 科举制 通过科举考试,择优取仕。 选官制度 朝代 名称等次 程序 举行时间 科目内容 任用 利弊得失 察举制:西汉 孝廉 岁举 每年一次 举孝、察廉 孝廉多在郎署供职,再迁为尚书、侍御史、侍中、中郎将等官;在地方则为令、长、丞,再迁为太守、刺史。秀才(茂材)多为地方县令。贤良方正依对策情况,在地方任守相,在中央可任博士、大夫、列卿。 选举了大批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但为大官僚把持,形成门生故吏集团。 秀才 诏举 不定期举行 策问当时重大政治、经济问题。 贤良方正(贤良文学) 东汉 孝廉 岁举 每年一次 举孝、察廉。 茂材(秀才) 贤良方正 诏举 不定期 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 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共九品 郡中正品评郡内士子,定九品,呈送州。州中正审核士子评定,送吏部待用。 中正品第每三年品评更定一次。 品评士人依据其家世资历和士人的行能。 依据品第授官。品高则官高,品第则官低。 初,由于政府坚持“贤有识鉴”标准,中正官能认真品评人物,起到积极的选举人才的作用,但最终形成重家世、轻才德的风气,使“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形成门阀政治。 科举制:隋、唐 常举 举人(头名解元) 国子监试 每年春天 明经科试儒家经学;进士科试诗、赋和时务策。 举人可以参加试官,后可转正,任州县正职官或授教职。 府试州试 每年秋天 进士(头名状元,分甲第和乙第) 省试、殿试(武则天始) 每年正月 进士经过铨选任官,始以秀才科为贵,后代以进士科。按甲第、乙第授官。 制举 举人 荐举 时间不定 以试策为主,重在政治见识,辅以文学。 高等由中书、门下直接授官,次等给予出身,等待铨选。 头名敕头 五代、辽、宋、金 常举 举人(头名解元) 国子监试、府试、州试 每年秋季 经学、文学并重。理学在经学中开始占主导地位。 任府、州官或任教职。 科举制打破门第观念,在较广的范围内,依据国家需要选拔各地的优秀人才;但在封建制统治下,它越来越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头名省元,亦名会元 省试(金称会试) 解送试后第二年正月或二月 进士(头名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殿试 省试后,一般在三月 诗、赋制策。 进士及第直接授官。 制举 举人 荐举 时间不定 以制策为主,兼以经义。 士人授官;官吏升迁。 头名敕头 廷试 元 举人(头名解元) 乡试 每年秋天 试经义和制策 考中进士有作官资格,蒙古人授六品官;色目人授七品官;汉人授官从七品。 贡生(头名会元) 会试 乡试的第二年二月 进士(头名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殿试 会试的次月 明 秀才(头名案首) 县试、府试、院试 每年一次 以四书五经为主,试经义制策,定以八股文。 国子监生经特许任低级官员。 举人(头名解元) 乡试 子、卯、午、酉年秋天 贡生、举人或授以小京职或授府佐及州、县正职官,或就教职。贡士官职略高。 贡生(头名会元) 会试 乡试的次年春天 进士,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头名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为传胪。 殿试 会试的次月 试四书五经及时务策。 一甲状元例授翰林院修撰;探花、榜眼授编修。二、三甲授御史、给事中、县令等官(正七品))。 明清时期以八股取士,科举制弊端更多,最后不得不废科举兴学校。
清 常科 秀才(头名案首) 县试府试院试 每年一次 以四书五经为主。 秀才无资格授官 举人(头名解元) 乡试 子、卯、午、酉年秋天 举人、贡士做知县或教官,考取学校教职后亦可议叙官职。 贡生(头名会元) 会试 乡试的次年春天 进士(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头名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为传胪。 殿试 会试的次月 试四书五经及时务策。 一甲授翰林院庶吉士;二、三甲授御史或县令等官(正七品)。 特科 博学鸿儒、孝廉方正、经济特科 殿试 不定期举行 试以时务,经济策略等。 授予翰林院官职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xianliangfangzheng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