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正心诚意”的拓展阅读资料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正心诚意”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正心诚意 是成语吗?、正心诚意主静内省慎独 什么意思、《正心诚意》文言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什么意思?、“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什么意思、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什么意思?、《正心诚意》出自哪里?、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出自哪里等

正心诚意 是成语吗?

正心诚意 是成语。
正心诚意 
【拼音】: zhèng xīn chéng yì
【解释】: 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现也泛指心地端正诚恳。
【出处】: 《礼记·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举例造句】: 今世之儒士,自以为得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也。 ★清·朱彝尊《朱文公文钞序》
【拼音代码】: zxcy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心术端正

正心诚意主静内省慎独 什么意思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大学的道理 在于使光明的德行显现出来 在于新民 在于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道德的高尚在于自身的修养规范 就是儒家所谓的“修身 齐家 治国平天下”。修身的主旨就是“正心诚意主静内省慎独 ”========================================正心诚意主静内省慎独: 主静为止,正心诚意内省慎独是对于修身的实际要求一个人的时候更要谨慎小心 诚心正意 内心平静 静如止水,时刻反省自己,找出错误 加以改正以期达到 身修 家齐 国治天下平的至善境界

《正心诚意》文言文

正心诚意(自出王阳明弟子辑《传习录》)
正心诚意·
  答罗整庵少宰书
  罗整庵(公元1465——1547年),即罗钦顺,字允升,号整庵。明代江西泰和人。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少宰(明清吏部侍郎的别称)。学术上主张理得于天而具于心,理气本为一物,著有《困知记》。阳明先生的这封回信写于正德十五年,罗的信见于《困知记》附录卷五。参见《明儒学案》卷四十七。
  【原文】
  某顿首启:昨承教及《大学》,发舟匆匆,未能奉答。晓来江行稍暇,复取手教而读之。恐至赣后人事复纷沓,先具其略以请。来教云:“见道固难,而体道尤难。道诚未易明,而学诚不可不讲。恐未可安于听见而遂以为极则也。”
  幸甚幸甚!何以得闻斯言乎?其敢自以为极则而安之乎?正思就天下之道以讲明之耳。而数年以来,闻其说而非笑之者有矣,诟訾之者有矣,置之不足较量辨议之者有矣,其肯遂以教我乎?其肯遂以教我,而反复晓喻,恻然惟恐不及救正之乎?然则天下之爱我者,固莫有如执事之心深且至矣,感激当何如哉!夫“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孔子以为忧。而世之学者稍能传习训诂,即皆自以为知学,不复有所谓讲学之求,可悲矣!夫道必体而后见,非已见道而后加体道之功也。道必学而后明,非外讲学而复有所谓明道之事也。然世之讲学者有二,有讲之以身心者,有讲之以口耳者。讲之以口耳,揣摸测度,求之影响者也。讲之以身心,行著习察,实有诸己者也。知此,则知孔门之学矣。
  【译文】
  鄙人顿首谨启: 昨天幸蒙无倦教诲《大学》,因乘船匆匆,未能作答。清早,在船上稍有空闲,把您的信取出又阅了一遍。到江西后只怕事务纷繁,首先在此略作答复,并请批评指正。 来信写道:“见道固然困难,若要体认道就会更困难。道的确不容易理解,但是,学也确实不能不讲。恐怕不能把自己的观点看成为学问的最高标准了。”
  十分荣幸!我岂能听到这番话呢?我怎敢自以为达到最高标准而心安理得呢?我正想就天下之道而加以讲明。多少年来,对于我的学说,天下之人,有的讥讽,有的辱骂,有的不屑一顾。这些人愿意教导我吗?愿意一再开导我使我明白,只怕不能够救正我吧?但是,在天下钟爱我的人中,还有谁象您如此的深切周到,我该如何感激您的。孔子对“德之不修,学之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探究事物原理,掌握事物本源,意念诚实,端正心意。
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
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
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
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
出自曾子《礼记·大学》,原文选段: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
在古代,意欲将高尚的德行弘扬于天下的人,则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意欲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则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家庭;意欲调整好自己家庭的人,则先要修养好自身的品德;意欲修养好自身品德的人,则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意;意欲端正自己心意的人,则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意欲使自己意念真城的人,则先要获取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则在于探究事理。探究事理后才能获得正确认识,认识正确后才能意念真城,意念真诚后才能端正心意,心意端正后才能修养好品德,品德修养好后才能调整好家族,家族调整好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国家治理好后才能使天下大平。
扩展资料
《大学》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姓”,并以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题。
《大学》提出的人生观与儒家思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基本上是儒家人生观的进一步扩展。
这种人生观要求注重个人修养,怀抱积极的奋斗目标,这一修养和要求是以儒家的道德观为主要内涵的。三纲八目又有阶级性, “明德”、“至善”都是封建主义对君主的政治要求和伦理标准;“格物”、“致知”等八条目是在修养问题上要求与三纲领中的政治理念和伦理思想相结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学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什么意思

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或纠正人的行为.致知:致:求得;知:知识.即“获得知识”之意.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正心:端正心思.

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什么意思?

出自《大学》开篇,儒学三纲: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内在联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正心诚意》出自哪里?

成语出处
《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正心诚意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现也泛指心地端正诚恳。正心诚意儒家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境界。出自《礼记·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正心,指心要端正而不存邪念;诚意,指意必真诚而不自欺。认为只要意真诚、心纯正,自我道德完善,就能实现家齐、国治、天下平的道德理想。为后儒所推崇。
成语示例
【事例】今世之儒士,自以为得~之学者,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也。 ★清·朱彝尊《朱文公文钞序》
哲学
正心诚意儒家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境界。《礼记·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正心,指心要端正而不存邪念;诚意,指意必真诚而不自欺。认为只要意真诚、心纯正,自我道德完善,就能实现家齐、国治、天下平的道德理想。为后儒所推崇。宋代程颐说,进修之术,’莫先于正心诚意’(《遗书》卷十八)。朱熹也赞之为’万世学者之准程’(《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八《复斋记》)。明王畿以先天与后天区别正心与诚意:’正心先天之学也,诚意后天之学也。’认为’心本至善’,而’吾人一切世情嗜欲,皆从意生’,’始有不善’,故须在’先天心体上立根’,则’意所动自无不善’(《三山丽泽录》)。王守仁以为’心之本体,本无不正,自其意念发动,而后有不正’,故强调意诚为心正的前提,’意无不诚,而心可正矣。’(《大学问》)刘宗周则强调’心之主宰日意,故意为心本’(《学言下》)。认为’意’是至善无恶的,主张’不沿良知而揭慎独’(《思复堂文集》卷七《候毛西河先生书》)。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扩张阅读
中国古代儒家所倡导的一种内心道德修养过程。正心是说心要端正而不存邪念;诚意是指意必真诚而不自欺。语见《礼记·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儒家认为,人心受到忿激、恐惧、好乐、忧患等情欲的影响会不得其正,而心必须有所诚求,才能不乱而正。所以,’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诚意的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出自哪里

出自《大学》开篇,
儒学三纲: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意为穷究事物的道理或纠正人的行为,“格”在这里有“穷究”的意思。出自于 《礼记‧大学》。
致知:儒家用语。致:求得;知:知识。即“获得知识”之意。 出自于 《礼记‧大学》。
诚意:指诚恳的心意,使其意念发于精诚,不欺人,也不自欺。出自于 《礼记‧大学》。
正心:使心灵对从外物的依附中解放出来,与当下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能集中精力而不心不在焉。出自于 《礼记‧大学》。
修身:指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出自于 《礼记‧大学》。
齐家:治家。(整顿管理家事)使家族成员能够齐心协力和睦相处。齐字有治理、整理的意思。出自于 《礼记‧大学》。
治国:治理国家政务。出自于 《礼记‧大学》。
平天下:安抚天下黎民百姓,使他们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不是用武力平定天下。出自于 《礼记‧大学》。
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内在联系。
拓展资料
相传《大学》[2]是孔子的学生曾子所作。《大学》一书,文辞简约,内涵深刻,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今人如何做人、做事、立业等均有启迪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zhengxinchengyi.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