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著乎竹帛”的拓展阅读资料(3)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著乎竹帛”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损,名可垂于竹帛也."出自哪位将军之口?出自哪部名著?、“刘项原来不读书”全诗是什么?赏析一下、“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可损,名可垂于竹帛也”这句话出自哪部名著?是谁在哪说的、著开头的四字成语、"凡著诸竹帛者皆为文学"出自哪里、书者,著也,以手执笔,着于竹帛.是什么意思等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损,名可垂于竹帛也."出自哪位将军之口?出自哪部名著?

此句出自《三国演义》: 却说关公在麦城盼望上庸兵到,却不见动静;手下止有五六百人,多半带伤;城中无粮,甚是苦楚。忽报城下一人教休放箭,有话来见君侯。公令放入,问之,乃诸葛瑾也。礼毕茶罢,瑾曰:“今奉吴侯命,特来劝谕将军。自古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将军所统汉上九郡,皆已他人类;止有孤城一区,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危在旦夕。将军何不从瑾之言,归顺吴侯,复镇荆襄,可以保全家眷。幸君侯熟思之。”关公正色而言曰:“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请出城,吾欲与孙决一死战!”瑾曰:“吴侯欲 与君侯结秦晋之好,同力破曹,共扶汉室,别无他意。君侯何执迷如是?”言未毕,关平拔剑而前,欲斩诸葛瑾。公止之曰:“彼弟孔明在蜀,佐汝伯父,今若杀彼 ,伤其兄弟之情也。”遂令左右逐出诸葛瑾。 大意可理解为:玉可以被摔碎,但不能改变它洁白的本质;竹可以被焚烧掉但不能毁掉它的骨节。

“刘项原来不读书”全诗是什么?赏析一下

1、全诗:唐代章碣《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2、赏析:这首诗就秦末动乱的局面,对秦始皇焚书的暴虐行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谴责。
诗一开始就接触主题。首句用略带夸张的语言揭示矛盾:竹帛化为灰烟消失了,秦始皇的帝业也就跟着灭亡了,好像当初在焚书坑里焚烧的就是他的嬴氏天下。这一句夹叙夹议,明叙暗议,有实有虚。“竹帛烟销”是实写,有形象可见。“竹帛”是古代写书的材料,这里指书。“帝业虚”是虚写。这种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法极富韵致。
末句抒发议论、感慨。山东之乱持续了一个时期,秦王朝最后亡于刘邦和项羽之手。这两人一个曾长期在市井中厮混,一个出身行伍,都不是读书人。可见“书”未必就是祸乱的根源,“焚书”也未必就是巩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过秦论》)的有效措施。
说“刘项原来不读书”,而能灭亡“焚书”之秦,全句纯然是揶揄调侃的口吻,包含着极为辛辣的讽刺意味。从“竹帛”写起,又以“书”作结,首尾相接如环,显得圆转自然。
3、译文:
焚书的烟雾刚刚散尽,秦始皇的帝业也随之灭亡,函谷关和黄河天险,也锁守不住始皇的故国旧居。焚书坑的灰烬还没冷却,山东群雄已揭竿起义,起义军领袖刘邦和项羽,原来都不读书!
扩展资料
《焚书抗》是唐代诗人章碣创作的一首七绝。
这首诗的首句以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史实作为切入点,明叙暗议,用略带夸张的手法揭示了焚书与亡国之间的矛盾。次句紧承首句,又从另一角度揭示秦王朝灭亡的教训,有利天险也不能守住基业。第三句在点题的同时,进一步对焚书一事做出了评判。
最后一句以议论结尾,借刘邦、项羽二人不读书之史实抒发感慨。这首诗以史家笔法,独辟蹊径,把“焚书”与“亡国”看似不相关的事情联系到一起,层层推进,自然圆转,言辞夸张,言他人所未言,巧妙的讽刺了秦始皇焚书的荒唐行为。
章碣(836—905),晚唐诗人。原籍桐庐(今浙江桐庐县),后迁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市)。成通末(874),以诗著名,然累试不第。后竞流落不知所终。由于遭遇坎坷,章碣诗中富有批判锋芒。乾符四年(877),礼部侍郎高湘曲贡举,擢其所知者邵安石为进士,碣又落第,便愤而作《东都望幸》诗,借写宫怨以刺唐末科举中的徇私舞弊
诗工七律,并自创变体,为时人所效法。方干称赞其诗为:“织锦虽云用旧机,抽梭起样更新奇。”(《赠进士章碣》)《全唐诗》录其诗二十六首,编为一卷。
参考资料:焚书坑-百度百科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可损,名可垂于竹帛也”这句话出自哪部名著?是谁在哪说的

此句出自《三国演义》: 却说关公在麦城盼望上庸兵到,却不见动静;手下止有五六百人,多半带伤;城中无粮,甚是苦楚。忽报城下一人教休放箭,有话来见君侯。公令放入,问之,乃诸葛瑾也。礼毕茶罢,瑾曰:“今奉吴侯命,特来劝谕将军。自古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将军所统汉上九郡,皆已他人类;止有孤城一区,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危在旦夕。将军何不从瑾之言,归顺吴侯,复镇荆襄,可以保全家眷。幸君侯熟思之。”关公正色而言曰:“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请出城,吾欲与孙决一死战!”瑾曰:“吴侯欲 与君侯结秦晋之好,同力破曹,共扶汉室,别无他意。君侯何执迷如是?”言未毕,关平拔剑而前,欲斩诸葛瑾。公止之曰:“彼弟孔明在蜀,佐汝伯父,今若杀彼 ,伤其兄弟之情也。”遂令左右逐出诸葛瑾。 大意可理解为:玉可以被摔碎,但不能改变它洁白的本质;竹可以被焚烧掉但不能毁掉它的骨节。表达了关羽慷慨豪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性格特点

著开头的四字成语

著作等身著书立说著于竹帛、著有成效、著书等身、著手成春、著书立言著书立说: 立:创立、提出;说:主张,学说。从事写作,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学说。著作等身: 形容著述极多,迭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著于竹帛: 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著述等身: 著述:编写的著作。写的书摞起来和自己的身高相等。形容著作极多。亦作“著作等身”。

"凡著诸竹帛者皆为文学"出自哪里

出自《汉书.艺文志》

书者,著也,以手执笔,着于竹帛.是什么意思

书者,著也,以手执笔,着于竹帛的意思是, 书就是写作的意思。就是用手拿着笔,写在竹片或是棉帛上。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zhuhuzhubo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