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本末源流”的拓展阅读资料(3)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本末源流”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含有“本”和“末”的成语(包括意思)、源流的意思是什么、本什么什么什么的成语、末有什么成语、本和末成语、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意思是哪个等

含有“本”和“末”的成语(包括意思)

1、本末倒置: 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2、本末源流:源:水源。流:从水源向下游流去的水。比喻事物的主次、始末、先后。 3、舍本逐末: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4、进本退末 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5、捐本逐末 捐:抛弃;逐:追逐。指抛弃根本,追求末节 6、离本趣末 趣:通“趋”,趋向。丢掉根本,追逐末节 7、背本趋末 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 8、本同末异 本:本原。末:末流。比喻事物同一本原,而派生出来的末流则有所不同。 9、德本财末 谓治国平天下,德为根本,财由德致,故理财为末。语本《礼记·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孔颖达疏:“德能致财,财由德有,故德为本财为末也。” 10、本末源流 源:水源。流:从水源向下游流去的水。比喻事物的主次、始末、先后。 这些应该差不多了吧。。。

源流的意思是什么

源流拼音:[yuán liú]
1.水的本源和支流。
《后汉书·五行志三》“则水不润下” 刘昭 注引 汉 郑玄 曰:“无故源流竭绝,川泽以涸,是谓不润下。”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 彰德府 南关外,有大桥,甚宏丽,水清而驶,土人谓之 小彰河 ,源流皆异。”
2.指事物的起源和发展。
《荀子·富国》:“故 禹 十年水, 汤 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是无它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 宋 王巩 《王氏谈录·小篆奇古》:“小篆源流可究,便于施用。” 清 何琇 《樵香小记·毛诗出子夏》:“ 陆玑 《毛诗》疏,末附四家诗源流。” 徐迟 《火中的凤凰》:“不熟悉我国藏书源流的人,大约只知道 常熟 是一个农产品高产区。”
3.比喻收入和支出。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惟侥幸一时进用,不顾平日源流,此可为长太息也。”
4.根源;来源。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古人质朴,又多无才,其所论物理……不足以演畅微言,开示愤悱,劝进有志,教戒始学,令知玄妙之涂径、祸福之源流也。” 唐 杜荀鹤 《投从叔补阙》诗:“其来虽愧源流浅,所得须怜《雅》《颂》同。” 宋 吴炯 《五总志》:“为学当师古,吾叔源流实自 杜陵 ,即吾师也。”
5.比喻亲、世系。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 舒守谦 即 元舆 之族也,聪敏慧悟,富有春秋。 元舆 以源流非远而礼遇颇厚。” 清 刘大櫆 《<范氏家乘>序》:“然则 范氏 之有家乘……而守以弗堕,支虽繁,源流虽远,而有急相周。”
6.指古今。
元 邓学可 《端正好·乐道》套曲:“亭台即渐摧,花木取次休,荆棘又还依旧,使行人嗟叹源流。”

本什么什么什么的成语

什么本什么的成语

一本万殊、
本乡本土
将本图利、
背本趋末
原本穷末、
各安本业
去本就末
依本画葫芦、
积本求原、
遵本舍末、
报本反始、
重本抑末、
逐本舍末、
崇本抑末
本本分分
拔本塞源
看家本领
强本节用、
绝其本根、
正本溯源、
有本有源、
溯本求源、
德本财末
花根本艳、
本本源源
折本买卖、
枯本竭源
大本大宗、
端本清源

末有什么成语

寻流逐末: 犹舍本求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舍本求末: 舍:舍弃;求: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舍本从末: 舍:放弃,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桑榆末景: 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时光。同“桑榆暮景”。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 锥刀之末: 末:梢,尖端。比喻微小的利益。也比喻极小的事情。细微末节: 末节:小事情,小节。无关紧要的小事情,小问题。凶终隙末: 凶:杀人;隙:嫌隙,仇恨;终、末:最后,结果。指彼此友谊不能始终保持,朋友变成了仇敌。务本抑末: 从事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叨陪末座: 叨:谦词,受到(好处);陪:奉陪;末座:席中最后的座位。这是受人宴请的客气话。头上末下: 第一次,初次。也指从上到下,从头到尾天末凉风: 天末:天的尽头;凉风:特指初秋的西南风。原指杜甫因秋风起而想到流放在天末的挚友李白。后常比喻触景生情,思念故人。损本逐末: 犹舍本逐末。谓抛弃根本,在枝节上用功夫。弱本强末: 指中央力削弱而地方势力强大。去末归本: 去:弃;末:非根本的,古时称工商等业为末业;本:根本的,古称农业为本业。使人民离弃工商业,从事农业,以发展农业生产。弃本求末: 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同“弃本逐末”。弃本逐末: 弃:舍弃;逐:追求。古指丢弃农桑从事工商等其他事业。现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强本弱末: 犹强干弱枝。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力。强弩末矢: 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同“强弩之末”。去本就末: 指弃农经商。

本和末成语

本末倒置 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本末源流 源:水源。流:从水源向下游流去的水。比喻事物的主次、始末、先后。 背本趋末 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舍本求末 舍:舍弃;求: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 舍本逐末 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 背本就末 指背离根本,追逐末节。 崇本抑末 注重根本,轻视枝末。古代“本”多指农业,“末”多指工商业。 德本财末 指治国平天下,德为根本,财由德致,故理财为末。 降本流末 犹言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进本退末 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捐本逐末 捐:抛弃;逐:追逐。指抛弃根本,追求末节。 强本弱末 犹强干弱枝。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力。 离本徼末 犹言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离本趣末 趣:通“趋”,趋向。丢掉根本,追逐末节。 离本依末 丢掉根本,追逐末节。同“离本趣末”。 弃本求末 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同“弃本逐末”。 弃本逐末 弃:舍弃;逐:追求。古指丢弃农桑从事工商等其他事业。现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去本就末 指弃农经商。 去本趋末 指弃农经商。同“去本就末”。 弱本强末 指中央力削弱而地方势力强大。 损本逐末 犹舍本逐末。谓抛弃根本,在枝节上用功夫。 务本抑末 从事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意思是哪个

意思: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任何事情都有终了和开始,知道什么在先,什么在后,就接近于合理了。
出处:春秋曾子《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博学的宗旨,在于光明正大的德行。知道所要达到的境界,然后志向就能有所确定。志向确定以后就能静下心来,心静以后就能安闲舒适,安闲舒适以后就能认真考虑,认真考虑以后就能有所收获。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任何事情都有终了和开始,知道什么在先,什么在后,就接近于合理了。
《礼记·大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扩展资料:
《大学》的积极意义:
《大学》作为《礼记》中的一篇,它对于汉儒的思想有直接的启发。特别是到宋代理学勃兴后,借助科举的力量,又使它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宋以后几乎每一个读书人都受到《大学》的影响。《大学》强调了学习者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还强调了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精神,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与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大学》所提出的“修、齐、治、平”思想,几乎成为读书人的唯一标准理想。这种思想主张积极人世,注重自身修养,关心人民疾苦,努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定,拥护统一,对社会的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学》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benmoyuanliu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