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参差错落”的拓展阅读资料(5)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参差错落”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参差错落是什么意思啊、参差错落的意思是什么、“事实错落”是成语吗,什么意思?、李白的诗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是那首诗来着、修辞是什么意思、这幅字是什么意思等

参差错落是什么意思啊

读音 [cēn cī cuò luò]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意思是:各种不同的事物,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参差错落的意思是什么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错落:交错、交织的样子。各种不同的事物,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事实错落”是成语吗,什么意思?

没有事实错落这个成语,
参差错落这个成语:
】解释】: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错落:交错、交织的样子。各种不同的事物,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出自】:《史记·滑稽列传》:“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饮五六斗……八斗而醉。”《古文观止》注:“上云,一斗一石,此又添二斗、五六斗,八斗,参差错落。”
参错落

李白的诗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是那首诗来着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出自余光中《寻李白》
原文: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母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狼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四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示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你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缘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寻李白》是著名诗人余光中创作的一首自由诗。本诗选自他的《隔水观音集》。这首现代诗融入了李白的许多著名诗句,并且采取对话的方式行文。
扩展资料
《寻李白》一诗选自余光中《隔水观音集》。余光中曾在《莲的联想诗集·后记》云:“怀古咏史,原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主题。
在这类诗中,整个民族的记忆,等于是在对镜自鉴,这样子的历史感,是现代诗人重认传统的途径之一。”
《寻李白》的外部结构自由而严谨,造句、建节与成篇都比较自由舒展,是所谓自由诗体,但是,第一节与第三节各为十四行,第二节与第四节各为十行,基本格式有如扩展了的古典诗歌中的隔句对,这样,在参差错落的自由之中就不乏整饬之趣了。
诗以李白的“失踪”始,在叙写诗人的痛饮狂歌与坎坷遭遇之后,复以李白的乘风归去终篇,反复回旋,始终围绕“寻”字曲折成章,而避免作直线式的叙述。
作者简介
余光中,现代诗人、散文家、作家。祖籍福建永春,1928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
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参考资料:寻李白-百度百科

修辞是什么意思

修辞,即文辞或修饰文辞。 ’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后引申为一切的言词。 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词义:修饰文辞;作文;亦指文辞或修饰文辞。
基本含义编辑
所谓好的表达,包括它的准确性、可理解性和感染力,并且是符合自己的表达目的,适合对象和场合的得体的、适度的表达。修辞运用语言(包括它的书面形式即文字)的特点,同时也受语言特点的制约。
汉语“修辞”这个词语,最早见于《周易 乾 文言》的“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一语中。在这句话里,“修辞”是“修理文教”的意思(唐 孔颖达注:“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与人的修业有关,不是今天“修辞”这个词的意思。在现代汉语里,“修辞”这个词从字面讲,可理解为“修饰言辞”,再广义一点又可理解为“调整言辞”。
修辞,狭义上就指文字修辞;广义上包括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全过程,同时也包含语文字修辞。
“修辞”从概念讲,有三重含义:
一指运用语言的方式、方法或技巧规律(即“修辞手段”);
二指说话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活动(即“修辞活动”);
三指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三种含义既不完全相同,但又有密切的联系。即修辞规律存在于修辞活动中,修辞规律和修辞活动都同是修辞学研究的对象。修辞的这三个含义表现在话语中就是:
①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应该用什么修辞才好呢?(修辞方法)
②我最不会修辞,你别问我。(修辞活动)
③李老师是门研究修辞的。(修辞学)
④小张买了一本《修辞》。(修辞著作)
修辞特征编辑
修辞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密切的关系。受汉文 化传统的影响 ,汉语修辞中大量用“比”,用得既多且广;汉语修辞以整齐、对称为主,以参差错落为辅;汉语修辞有虚写和实写之分,在语言表达中有意识地运用虚实观点,取得某种效果,这是汉语修辞的又一个特点。汉语修辞古今一贯的主导思想是要为表达内容服务。
汉语的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词以单音节和双音节为主,而汉语又是非形态语言,没有词形变化的约束。这两个特点,决定汉语修辞具有以下特征:
语言单位组合灵便。
非常容易组合成音节数目相同而结构上平行的语句,通常称为对偶。并且很容易押韵。大量运用整齐押韵的语言结构是汉语修辞的特色之一。
汉语里陆续出现并且积累了数量可观的四字成语,这些成语中绝大部分富于显著的修辞效果。
运用汉字的特点还产生了若干特殊的修辞技法,如回文、顶针、谐音双关等。
修辞手法编辑
列表
已知的修辞手法[2] (修辞格)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复喻)、倒喻(逆喻)、反喻、互喻(回喻)、较喻(强喻)、譬喻、饰喻、引喻】; 白描,比拟(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跌) ,衬托(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顶针、联珠),对比,对仗(对偶、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复沓,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移觉、移就),跳脱,转文。
用典:引用古人的历史事迹或古代典籍中的言语词句,来证明自己的论点或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就叫用典。如“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种用法的好处是含蓄,增强表现力。缺点是时间过久,后人难于理解;有时随意割裂拼凑,以至形成一种生造的畸形词语。
委婉:不把表述的内容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有意地把话说得婉转曲折,含蓄有致,这就是委婉。古书中常见的委婉手法有:(1 )使用谦敬语。如对己表谦的有“仆、愚﹑妾﹑奴﹑小人﹑下走﹑下臣﹑不谷﹑寡人”等谦称来代替第一人称。对人(特别是皇上)用“左右﹑足下﹑先生﹑执事﹑陛下”来代替第二人称。(2 )避讳语。就是对要说的事加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如“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3 )迂回语。本来想说甲事,却偏要说乙事,转弯抹角话中有话。这就是迂回语。在外交辞令上多使用。
分承:在遣词造句中,把本来应写成两个短语或句子的话,合为形式上的一个短语或句子,把相同的语句成分放在一起并提,但在表意上却仍然必须按照两个短语或句子的组合关系来分别相承,这种修辞方式就是分承,或者叫做并提。如“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整。”,句中“耳目聪明”形式上是一个主谓结构,其实是“耳聪”“目明”两个主谓结构分承而来。这种方式可以使行文紧凑,但在内容表达上却容易使人产生误解。
共用:在行文中,两个相连接的词或词组共用某一个或必个词语,换言之,同一个或几个词语在组合搭配的关系上是兼管着两个相连的词或词组。这种修辞方式就是共用。如:“今君有区区之辞,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中“拊爱”和“子”这两个动词共用“民”这个宾语。
复合偏义:把两个意义相对相反的词组合在一起,但在表义上只睛一个词起作用,另一个词并不表义,仅仅是一种陪衬,这种修辞表达方式就是复合偏义。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异同”只有“异”义,“同”不表义。
互文见义:为了避免行文的单调平板,或适应文体表达的某些要求,把一个意思比较复杂的语句有意识地分成两个或三个形式相同(或大致相同)﹑用词交错有致的语句,使用这两个(或三个)语句的意义内容具有彼此隐含,彼此渗透,相互呼应,相互补充的关系,这种修辞方法叫做互文见义,(简称互文、互言﹑互备﹑互体﹑参互)如“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和关塞。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意思是:烟雾和月色笼罩着寒凉的江水和沙滩。
常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拈连、夸张、双关、映衬、移就、对偶、排比、错综、仿词、设问、反问。
作用
借代:不直说事物的名称,而是用与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本事物。例如:红领巾参加植树活动。“红领巾”代指“少先队员”。
设问:为了揭示下文,强调某种观点而有意提问,先问后答,自问自答。
反问 :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内容,肯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否定的,否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肯定的。反问在于突出地强调所要表达的意思,所说的话具有一种不可辩驳的气势。
比喻:是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有相似点才能构成比喻,另外比喻就要有本体喻体和喻词;比喻可以使被描写的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人们的印象,用它来说明道理时,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便于人们理解。
对偶:主要针对句子的结构而言,构成对偶的上下句之间必须字数相同,意思相对或相反,两句才能构成对偶。
反语:就是用褒词表达贬意。如’多么美丽的名称-进取性’,这里的’多么美丽的名称’是褒词但表贬意。
顶针:是指把前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为后一句起头的词语的修辞方法。例如: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竹根。
摹状:是指对事物的形状、声音、色彩如实的摹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如:他们轻轻地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
迭字:就是一个字重复使用,例如:绿油油的水草。
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义和语音的条件,有意使语意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方法就是双关。双关有四种:1.谐音双关。2.语意双关。3.音、形双关。4.音、形、义双关。
讳饰:遇到忌讳的事物不便直说,而用旁的话来代替它、装饰它的一种修辞方法。
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夸张:运用丰富的想像,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扩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
反复: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方法。
拟人:借助丰富的想像,把事物摹拟成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能够把甲事物借助丰富的想像摹拟成乙事物。
常见手法编辑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衬托、用典、化用、互文等。
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3]
对比
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偶
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满招损,谦受益。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更上一层楼的解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排比
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反复
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反语
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反问
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设问
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
借喻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名代通称等。如: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指“群众的一切财产”)
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比喻
A、比喻就是平常说的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但具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说明或描绘事物的修辞格。比喻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喻体、喻词。构成比喻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
(1)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同类事物一般不能规程比喻。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即喻体必须在某一点上与本体相似,才能用来说明描绘本体。如“我们的祖国像花园”祖国和花园的相似点是美丽。相似点是比喻的灵魂。
B、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1)明喻:是明显的比喻,它的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喻词常用“好像、如、宛如、仿佛、好比”等,有时后面还用“一样、一般、似的”等词语呼应。
2)暗喻:从表面看来是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暗喻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与明喻的区别在于它的喻词由“是、成了、变为、当做、变成”等词充当。
3)借喻:用喻体来代替本体,也就是说,本体不出现,喻体在上下文中有所交代,读者或听话人能理解两者的关系。如“其缺点是见树木不见森林,拣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
C、比喻在表达上有如下作用:
1)它可以使语言形象化,可以把人或事物描写得更为重要、具体、形象;
2)它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
3)它可以很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4)它可以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和立场。
拟人
比拟是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的描写方法。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大类。
1)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使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这是最常见的比拟形式。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天空,去迎接那雷声。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状态或动作,或者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
a把人写作物的,如“那宽大肥厚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b把甲物写成乙物的,如“两个人都没有说话,有滋有味地咀嚼着一秒一秒流来的时间”。
比拟的主要作用在使语言生动,并引起读者的联想。 
借代
借代是用与人或事物有关的东西来代替人或事物的修辞格。又称“换名”。这样的换名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人的联想,增强语言的象征性,使语言生动活泼,富于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特征代本体。如“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2)部分代整体,如:二孔明…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
3)具体代抽象,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代替抽象概括的事物,如“你该记得从前那些烂袄袄、皮裤裤的年月吧”
4)称代泛称,如: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
5)作者代作品,如:李坚弹肖邦,弹李斯特。
6)牌号代本体,如:一气不出吸了多少根“黄狮子”。
7)材料、工具代本体,如: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去商量。
运用借代要注意1)抓住事物的特征2)使读者容易了解。
拈连
拈连是在叙述甲乙两个关联的事物时,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临时用于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格。如“你别看我耳朵聋,可我的心不聋”“思想这个东西,用绳子是捆不住的”。它使语言生动形象、寓意深刻、富于表现力。同时又巧妙地连接上下文,完成语义跳跃,具有简洁、明快、使语句连贯的功效。拈连的运用大都为了发人深思
夸张
A 对事物加以超越事实的描述,叫做夸张。
B 夸张
1)按意义可以分为三类:
a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如: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b缩小夸张,故意把事物往小、少、慢、短、弱…处说。如:三颗粮食,收不收有什么关系?
c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或同时出现的。如:“你什么时候学会抽烟的?”“在娘肚子里我就会抽两口了。”
2)按形式可以分为直接夸张和间接夸张两类:
a直接夸张:是不借助其他修辞格直接进行的夸张。如:谢惠敏的两撇眉毛险些飞出脑门。
b间接夸张:是通过其他修辞格直接进行的夸张。如:碟子里一块像礼拜堂定风针上铁公鸡施舍下来的肉,鲍小姐用刀割不动。
夸张的主要作用在于使人获得深刻的印象。夸张的妙处在不似真实而写出了真实的感受。
双关
让词句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方式叫做双关。双关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1)谐音双关:利用音同或音近造成的双关是谐音双关。如“人家笑我气管炎。”
2)语义双关:利用词语或句子在语境中形成的双重含义造成的双关是语义双关。如:多么难挨的漫漫长夜啊!
双关的两层含义,字面是次要的,言外之意是主要的。
映衬
映衬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让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的修辞手法。
映衬分为正衬和反衬。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正衬如: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反衬如:他只能在雪白地上去找黑塔似的虎妞。
移就
将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来描写乙事物,这叫移就。如:战士们向敌人射出仇恨的子弹。如果描写感觉的转移,即把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到另一感官上,这种移觉叫通感。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对偶
对偶也叫对联,包括起句和对句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对偶有严对和宽对的区别。严对除了字数相等,意义相关外,要求结构相同,平仄和谐。如: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根据对偶前后部分意义关系的不同,一般分为三种:
1)正对:上下句从不同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它们互相补充,构成一个整体。
2)反对:上下句从对立的两个方面加以叙述,用意是相反相成,从矛盾中阐明真理。3)串对:也叫“流水对”,上下句意义相承,表达因果、条件关系。如“惨象,已使我目不忍睹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对偶的主要作用在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正对用典型事例启发读者从中得出概括的印象;反对揭示矛盾,表达作者对是非善恶的判断;串对指出事情的前因后果,言简而意赅。
排比
用一组结构相似的语句,表达相关的内容,这叫排比。排列的语句不限于两项。大都有若干重复的词语。排比句中,反复出现的相同的词语,一般称之为“提挈语”。例如:赶超,关键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排比的作用是选取典型的实例来概括某种思想。因为句式整齐,能给人以深刻印象。排列的词句的内容如有轻重,所指范围有大小,须按一定顺序排列。
层递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意递升或递降的词语或句子顺序排列在一起,表达层层递进的内容,这种辞格叫层递。层递可以分为递升和递降两类。
1)递升: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由轻到重,由浅到深……层层加码地去排列相似语句。如: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2)递降:由大到小,由多到少,由高到低,由重到轻,由深到浅……,如:老师说,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
错综
为了避免语言呆板和单调,特意使字面更换,结构参差,这叫做错综。错综力避同一词语和句式的反复出现,把本来可以写得整齐匀称的句子故意写得参差错落,目的是使语言形式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错综可分为三种:
1)更换字面:本来可以用同样的词语表达的,将字面更换,避免重复。如: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2)变更语序:语句重复出现时改变顺序安排,原来的意思并不改变。如:花朵满身戴,功劳戴满身。
3)改变句式错综:让文句整散错综,语气变易,可以显示文章波澜起伏,感情充沛。如: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观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观众么?
有一种特殊的错综,把完整的意思拆开来叙述,理解时要把分述的部分看成一个整体。这一类修辞方式,也可称为互文。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其实可以理解为:北国风光,千里万里冰封雪飘。
仿词
更换现成的词中的某个语素、临时造出新词,以适应修辞的需要,这就是仿词。如:一个阔人说要读经,嗡的一阵一群狭人也说要读经。仿词可以通过对比揭示矛盾,使语言犀利深刻。仿词能给人以新鲜感,使语句平添情趣、生动活泼。仿词是灵感的产物,可以引起听读者的联想与思考。
通感
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例:①宋祁《玉楼春》词有句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李渔《笠翁余集》卷八《窥词管见》第七则别抒己见,加以嘲笑:“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炒’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李渔同时人方中通《续陪》卷四《与张维四》那封信全是驳斥李渔的,虽然没有提名道姓,有一节引了“红杏‘闹春’实未之见”等话,接着说:“试举‘寺多红叶烧人眼,地足青苔染马蹄’之句,谓‘烧’字粗俗,红叶非火,不能烧人,可也。然而句中有眼,非一‘烧’字,不能形容其红之多,犹之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耳。诗词中有理外之理,岂同时文之理、讲书之理乎?”也并未把那个“理”讲出来。[4]
②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5]
——宗璞《紫藤萝瀑布》
解释:本句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即从嗅觉(香气)写到了视觉(浅紫色的),把无形的香 气转化为了有形的颜色。
③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6] ——江河《星星变奏曲》
解释:运用通感将听觉(声音)赋予视觉色彩(闪闪烁烁),突出了声音的隐隐约约时断时续
互文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7]
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雪》
解释:本句中“千里”与“万里”运用互文手法,即可译为: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 复沓
指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少数的词语,是诗歌或散文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可以起到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和提醒读者等效果。
综合运用
在一个语言片断里,不只一次使用了修辞格,或不只使用了一个修辞格,就叫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情况复杂,形式多样,常见的有
1)兼用:各种修辞格不是用同一标准划分出来的,所以会出现交叉现象,即同一组语句,从一个标准看,甲辞格;从另一标准看,乙辞格。如:高大的烟囱伸向天空,仿佛是从地下长出来的,一直要升到白云的深处。(比喻兼夸张)
2)连用:指同一辞格或不同辞格在一段话语中接连运用。a同一辞格连用,如:他长着一对阴阳眼,左眼的上皮特别长,永远将眼珠囚禁着一半,右眼没有特色,一向是照常上班。(拟人连用)b不同辞格连用,如:摇动的车轮,旋转的锭子,争着发出嗡嗡嘤嘤的声音,像演奏弦乐,像轻轻地唱歌。(连用对偶、比拟和两个比喻)
3)套用:修辞格的套用指一种辞格里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套用是分层次的结合。如:看吧,狂风紧紧抱着一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碎末。(拟人中套着比喻)
分析综合运用的修辞格应注意如下几点:
1)从整体把握,弄清各种辞格之间的相互关系。辞格有主次之分,有隐显之分,应按顺序、分层次地进行分析。
2)分析时,应注意变换分析角度。比如可以从意义方面入手,也可以从形式方面入手;可以着眼于词语,也可以着眼于句式。切不可发现一种辞格而丢掉另外的辞格。
3)识别辞格要反复推敲,可以同不用辞格的或用了其他辞格的表达作比较。对已发现的辞格要及时注明,防止遗忘并作为进一步分析的基础。
4)分析可运用图解法。如: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比喻 比喻 | | 对偶 |

这幅字是什么意思

水流花开 一九八五年夏 启功书“水流花开”,其中“流”字最具特色。启功先生通过变化断连、点画替换等变化,将“流”字用八个重“点”完成。虽然是八个点,但是它们的形态、神情各不相同,而且点点映带、参差错落。整个字看起来也是和谐一致,神采奕奕的。这样一来,“流”字就与其它的字形成了明显的断连对比,同时其自身的体貌神情也显得与众不同,格外醒目。再看“水”、“花”二字,“水”字上端开张,下端聚合,而“花”字恰与其相反,上部紧收,下部放纵。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开合方式,使得体态活泼优美,同时又达到了变化体势的目的。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cencicuoluo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