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冲冠怒发”的拓展阅读资料(6)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冲冠怒发”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怒发冲冠的“冠”是什么意思、怒发冲冠怎么读音、怒发冲冠的古诗词、为什么曹操会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做了什么事情?、冲冠怒发是什么意思,词语冲冠怒发的解释,汉语词典、“相如因持璧却立,椅柱,怒发上冲冠。”的意思等

怒发冲冠的“冠”是什么意思

怒发冲冠的“冠”是帽子的意思。
怒发冲冠是一个成语,读音是nù fà chōng guān,意思是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出自:宋·岳飞《满江红》词: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意思是: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
示例:对方提出如此无理的要求,令人怒发冲冠,忿恨难平。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补语;形容极端愤怒。
扩展资料:
怒发冲冠的近义词:
1、大发雷霆
大发雷霆是成语,拼音dà fā léi tíng,暴怒,发泄出强烈的怒气。
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四回:不知说了一句甚么话,符老爷登时大发雷霆起来,把那独脚桌子一掀。
示例:我看老总在办公室里大发雷霆,我就没敢走进去。
2、火冒三丈
火冒三丈,读音huǒ mào sān zhàng,汉语词语,指火势大,也形容愤怒到极点,怒气特别大。
出自:陶菊隐《筹安会六君子传》:“章太炎以自己惨淡经营《民报》多年,一旦复刑,竟被摈斥,不由得火冒三丈
示例: 你太爱发脾气,动不动火冒三丈,这样怎么能搞好同志关系,干好社会工作?
怒发冲冠的反义词:
喜形于色,汉语成语。拼音:xǐ xíng yú sè,释义:形:表现;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十分高兴。
出自: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严致和又拿出五十两银子来交与,二位喜形于色的去了。
示例:人们奔走相告,个个喜形于色,有的情不自禁放起了鞭炮。

怒发冲冠怎么读音

怒发冲冠_成语解释【拼音】:nù fà chōng guān【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出处】:《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怒发冲冠的古诗词

满江红·怒发冲冠
作者: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释
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头发竖了起来。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译文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为什么曹操会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做了什么事情?

孙字仲谋,吴郡富春人,孙武子之后裔。父亲孙坚曾为朝廷镇压过黄巾起义,被提为乌程侯长沙太守,十八路诸侯征讨董卓时任联军先锋,后与刘表、黄祖作战时被伏击身死。长子孙策继其基业,并将江东逐渐收合,孙策轻骑死于许贡门客之手,临死之前将基业传于孙。
孙生得碧眼紫髯,相貌非凡。孙继承父兄基业之后,没有辜负父兄重托,在他手里,虽然在开拓疆域方面没有大的进展,但却先后挫败了老资格的政治家曹操和刘备,战胜了这两大劲敌,不仅巩固了东吴的政,还能与曹操、刘备鼎立而三,成为雄踞江南的一代英主。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领八十三万大军下江南,形势对东吴来说十分危急。是战是和,当时在东吴内部形成了对立的两派:以张昭为首的文官主张投降曹操;以程普为首的一班武将坚决主战。
张昭是东吴的主要谋臣,孙策在临终前曾叮嘱孙:内事不决问张昭。因此,张昭的态度在当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时的孙年仅27岁,在这极为复杂的情形下,他的内心斗争很激烈。从内心来讲,他肯定不愿意投降曹操,正如鲁肃所说:“如像我们这样的人投降曹操,还可以回归故里,也不失州郡的分封;而将军投降曹操,归宿在哪里?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辆,马不过一匹,随从也不过数人,怎么能比南面称霸呢!”
可是要打不赢呢?那结果更不堪设想。面对两派的激烈斗争,孙是寝食不安犹豫不决
也就是在这关键时刻,鲁肃、诸葛亮、周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鲁肃使他明白了根本的利害关系;诸葛亮使他确信还有刘备这个同盟者;而周瑜对敌我力量的透彻分析,则使他有了必胜的信心。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孙作出了最后的决策:抗曹;而且,一旦决策,便斩钉截铁,不再有任何的犹豫和迟疑。他当即决定,将抗敌之事全托付给周瑜,让他负责指挥前方作战,自己则甘当后勤。正是因为孙决策果断,用人得当,因此,上下一致,取得了赤壁大战的彻底胜利。
曹操曾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
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领兵攻打濡须,孙与他相持一个多月。曹操夜渡洲上,孙派水军围攻,俘虏曹军三千人,投江而死的也有数千人。曹操退守营地,孙屡次派兵挑战,曹军坚守不出。孙亲自乘着快船,从濡须口进入曹军的阵地。曹操手下的将领都想出兵攻击孙。曹操说:“这一定是孙想亲自来观察我军的部署。”他命令军中做好战斗准备,没有他的命令,弓箭不能随便射。
孙在曹军的阵前航行了五六里,又调过船来,边走边敲鼓奏乐。曹操见孙的船队整齐而有章法,不由赞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表的儿子像猪狗!”
孙派人给曹操送信,说:“春水要涨了,您最好赶紧离去。”曹操接信后说:“孙没有欺骗我。”于是撤了军。
因此,曹操和孙之间,一直没有什么大的矛盾,赤壁之战后,双方因为利害原因,有时修好,有时战争,东吴比蜀国后灭亡。
孙比他的父兄们要好得多,不仅善于纳谏,而且能任用贤能,团结身边的部,为江东的富足和三足鼎立的形成立下了功劳。
孙当上吴王,大宴群臣。在宴会将要结束时,他起身行酒,到了虞翻跟前,虞翻趴在地上假装醉了。孙刚离开,他又坐了起来。孙觉得被戏弄了,大怒,拔出剑来就要杀虞翻。周围的人都害怕起来,只有大司农刘基起身抱住孙说:“大王以三杯酒之后来杀善士,即使虞翻有罪,天下人谁能知道?况且大王以能容贤蓄众著称,所以海内望风而归。如今您就这样放弃您的美德,这样做好吗?”
孙说:“曹操可以杀孔文举,我为什么不能杀虞翻?”
刘基说:“曹操轻易杀害士人,天下非之。大王躬行德义,想和古代的尧、舜相比,怎么能和曹操相提并论呢?”
虞翻终于由此得以幸免。孙对手下人说,从今以后,凡是我在酒后说该杀的人,都不能杀。
黄初二年四月,孙从公安迁都鄂城,改名武昌,八月开始修筑武昌城。由于魏国的曹操已去世,曹丕称帝,蜀国的刘备也在黄初二年四月称帝,三国之战暂时得以平息。
孙手下的将领们有些松懈,对此,孙深为忧虑,他下令说:“生存不忘灭亡,安逸要考虑危险,这是古代留下的有益教训。过去,隽不疑是汉代的名臣,他在太平盛世却刀剑不离身,所以君子对武器,随时都不能放松。何况现在我们处在魏、蜀交界地区,跟豺狼一般的恶人打交道,却怎么可以放松警惕而不考虑突然的事变呢?最近我听说诸将在出入时,各自崇尚谦和俭约,不带侍从和武器,这远非全面考虑和爱护自身的行为。保全自己,留名后世,让君主和父母安心,这比崇尚节俭更能使自己摆脱陷入危险的境地。大家应该提高警惕和戒备,崇尚大节,这才符合我的心意。”
的确,开创事业,需要的是一股子闯劲,要有横扫一切的气势;守成,则需要睿智和稳重,孙策死的时候,孙才不满二十岁,但孙策已经认定他有这方面的才能。
孙能任贤用能,使江东在他手里变得更加牢不可破,促使三足鼎立,因而得以南面称王
太元元年夏五月,孙立潘氏为皇后,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太元。临海郡的罗阳县有个神人,自称王表,在民间活动,他的语言、吃喝,跟一般人一样,但看不见他的形体。
孙派中书郎李崇捧着辅国将军罗阳王的印绶,去迎接王表。
王表与李崇一起走,与经过郡县守令交谈,谁也不能驳倒他的意见。秋七月,李崇和王表来到国都。孙为王表在苍龙门外设置官舍,经常派亲近的大臣送去酒和食物。王表预言水旱之类的事,往往应验。有人评论说:“国将兴,听于民;国将亡,听于神。孙年老志衰,奸臣在侧,废婿亲立庶子,以妾为妻,可以说失德太多了。他又设符命,求福于妖邪,将亡之兆,不是很明显了吗?”这年的秋八月初一日,刮起大风,江海倒流,平地水深八尺,吴郡高陵的松柏全被连根拔出,城南大门被刮到天上又掉了下来。这年的冬十一月,孙从南郊祭祀回来后,感染风寒,一病不起。十二月,孙急调大将军诸葛恪回来,任命他为太子的老师。他还下诏减少德役,减收赋税,废除人民认为痛苦的事情。
太元二年春正月,孙立原来的太子孙和为南阳王,让他居长沙;儿子孙奋为齐王,居武昌;儿子孙休为琅邪王,居虎林。夏四月,孙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可惜的是,孙到了晚年昏聩荒淫,刚愎猜忌,宠信吕壶,残杀忠良,丞相顾雍无辜被杀,连屡建大功的大将军陆逊也痛哭流涕,最后悲愤而死。
从“酒后言杀不得杀”,到年老志衰,奸佞在身听信于神,孙从一个明主变为昏主的原因是帝王们的通病。以刘备之精明,曹操之神武到晚年尚且昏聩,孙当然也没能例外。
举贤任能的大王,怒发冲冠挥剑与曹操决一死战而欲得天下的孙到听信“神”命的昏君,中间只不过是一晃而逝的时间罢了。
一个人能任贤用能、独善其身并不难,难的是能够用始终如一的心态来坚持。孙善始而不能慎终的教训还是令人惋惜、发人深思的。

冲冠怒发是什么意思,词语冲冠怒发的解释,汉语词典

冲冠怒发:形容极为愤怒。《旧唐书·郑畋传》:“而畋冲冠怒发,投袂冶兵,罗剑戟于樽前,练貔貅于阃外。”
冲冠怒发:发音:chōng guàn nù fà
解释 形容极为愤怒。
怒发冲冠”这则成语的冠是帽子。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比喻极度愤怒。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稀世的璧玉。这块璧是春秋时楚人卞和发现的,所以称为和氏璧。不料,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便企图仗势把和氏璧据为己有。于是他假意写信给赵王,表示愿用15座城来换这块璧。
赵王怕秦王有诈,不想把和氏璧送去,但又怕他派兵来犯。同大臣们商量了半天,也没有个结果。再说,也找不到一个能随机应变的使者,到秦国去交涉这件事。 正在这时,有人向赵王推荐了蔺相如,说他有勇有谋,可以出使。赵王立即召见,并首先问他是否可以同意秦王要求,用和氏璧交换15座城池。蔺相如说:“秦国强,我们赵国弱,这件事不能不答应。”
“秦王得到了和氏璧,却又不肯把15座城给我,那怎么办?”
“秦王已经许了愿,如赵国不答应,就理亏了;而赵国如果把璧送给秦王,他却不肯交城,那就是秦王无理。两方面比较一下,宁可答应秦王的要求,让他承担不讲道理的责任。”
就这样,蔺相如带了和氏璧出使秦国。秦王得知他来后,没有按照正式的礼仪在朝廷上接见他,而是非常傲慢地在三个临时居住的宫室里召见蔺相如。他接过璧后,非常高兴,看了又看,又递给左右大臣和姬妾们传看。 蔺相如见秦王如此轻蔑无礼,早已非常愤怒,这时又见他只管传看和氏璧,根本没有交付城池的意思,便上前道:“这璧上还有点小的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蔺相如把璧拿到手后,马上退后几步,靠近柱子站住。他极度愤怒,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激昂地说:“赵王和大臣们商量后,都认为秦国贪得无厌,想用空话骗取和氏璧,因而本不打算把璧送给秦国;听了我的意见,斋戒了五天,才派我送来。今天我到这里,大王没有在朝廷上接见我,拿到璧后竟又递给姬妾们传观,当面戏弄我,所以我把璧取了回来。大王如要威逼我,我情愿把自己的头与璧一起在柱子上撞个粉碎!” 在这种情况下,秦王只得道歉,并答应斋戒五天后受璧。但蔺相如预料秦王不会交城,私下让人把璧送归赵国。秦王得知后,无可奈何,只好按照礼仪送蔺相如回国。

“相如因持璧却立,椅柱,怒发上冲冠。”的意思

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怒发竖立,像要把帽子顶起来。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chongguannufa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