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唇揭齿寒”的拓展阅读资料(3)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唇揭齿寒”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唇亡齿寒文言文翻译、文言文《唇亡齿寒》的原文与译文、用“唇亡齿寒 ”造句、唇亡齿寒的反义词是什么、唇亡齿寒的出处、文言文《唇亡齿寒》全文翻译等

唇亡齿寒文言文翻译

一、翻译
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
俗话所说的‘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出走,说:“虞国过不了年终大祭了,就在这一次假道之行,晋国不用再出兵了。”
这年冬天,晋国灭掉了虢国。军队回来,住在虞国的馆舍,就乘其不备进攻虞国,灭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二、原文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幅乎?亲以宠幅,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髫,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繁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从,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十二月丙于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虞,灭之。
扩展资料
一、唇亡齿寒的信息
【解释】: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示例】:这两家公司有着多种业务关系,正所谓是唇亡齿寒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国家、人际之间的关系
【近义词】唇揭齿寒荣辱与共息息相关殃及池鱼、皮之不存、互相关注、巢倾卵破、城门失火、互为表里休戚相关巢毁卵破生死相依唇齿相依辅车相依、毛将焉附
【反义词】隔岸观火同床异梦素昧平生

文言文《唇亡齿寒》的原文与译文

原文:楚围雍氏五月。韩令使者求救于秦,冠盖相望也,秦师不下。韩又令尚靳使秦,谓王曰:“韩之于秦也,居为隐蔽,出为雁行。今韩已病矣,秦师不下。臣闻之,唇揭者齿寒,愿大王之熟计之。”宣太后曰:“使者来者众矣,独尚子之言是。”召尚子入。宣后谓尚子曰:“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 尚靳归书报韩王,韩王遣张翠。张翠称病,日行一县。张翠至,甘茂曰:“韩急矣,先生病而来。”张翠曰:“韩未急也,且急矣。”甘茂曰:“秦重国知王也,韩之急缓莫不知。今先生言不急,可乎?”张翠曰:“韩急则折而入与楚矣,臣安敢来?”甘茂曰:“先生毋复言也。” 甘茂人言秦王曰:“公仲柄得秦师,故敢捍楚。今雍氏围,而秦师不下,是无韩也。公仲抑首而不朝,公叔且以国南合于楚。楚、韩为一,魏氏不敢不听,是楚以三国谋秦也。如此,则伐秦之形成矣。不识坐而待伐,孰与伐人之利?”秦王曰:“善。”果下师于崤以救韩。翻译:公元658年,晋国准备攻打虢国,可是要途经虞国,又不知虞国是否让晋国经过他的国土。大夫荀旬息献计说:“如果把美玉宝马送给虞国国君,他一定会答应借路的。”晋献公就此计。虞国的贤臣宫之奇劝国君不要借路给晋国,否则大祸就会降临到虞国的头上,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就像车子和车旁的夹板一样紧密。车子要依靠夹板,夹板也要依靠车子,否则就不稳固,谚语说’唇亡齿寒’,如果嘴唇都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今天虢国之所以没有被灭掉,依靠的是我们虞国;虞国之所以没有被灭掉,是虢国,如果我们借路给晋国去打虢国,那么虢国如果在早上灭亡,虞国就会在当天晚上被消灭。所以,千万不能借路珍晋国啊!”虞公又不听宫之奇的忠告,把路借给了晋国。于是晋国派荀息带兵借道虞国去攻打虢国。晋国把虢国灭了之后,回来时把虞国也消灭了。后来,人们用“唇亡齿寒”来比喻关系十分密切,休戚相关

用“唇亡齿寒 ”造句

我们俩的关系就像唇亡齿寒一样。

唇亡齿寒的反义词是什么

【成语】: 唇亡齿寒【拼音】: chún wáng chǐ hán【解释】: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出处】: 《左传·哀公八年》:“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举例造句】: 这两家公司有着多种业务关系,正所谓是唇亡齿寒。【近义词】: 唇齿相依息息相关【反义词】: 隔岸观火素昧平生

唇亡齿寒的出处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幅乎?亲以宠幅,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髫,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繁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从,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十二月丙于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膳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选自《左传》) 《唇亡齿寒》选自《春秋左传·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释《春秋》,而《左传》则从丰富的历史材料去诠释《春秋》。唐刘知几《史通》评论《左传》时说:“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对研究春秋史和远古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左传》叙事敢于直书不讳,揭示事情的真实面貌,全书有关战争的文字较多,这些文字翔实生动,如晋楚城濮之战、秦晋郩之战、齐晋鞌之战、晋楚鄢陵之战,都有出色的叙述。善于叙事,讲究谋篇布局,章法严谨,都是《左传》的独到之处。正因为如此,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历代注释《左传》的著作颇多,西晋大学者杜预撰《春秋经传集解》,把《春秋》与《左传》合为一编。唐孔颖达遵循杜预注而为疏,成为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注释之作。清洪亮吉撰《春秋左传诂》、刘文淇撰《春秋左传旧注疏证》、今人杨伯峻撰《春秋左传注》,都是比较重要的注本。《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马迁首先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自刘向、裴骃、刘歆、桓谭、班固皆以《左传》出于左丘明。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亦称:“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

文言文《唇亡齿寒》全文翻译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幅乎?亲以宠幅,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髫,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繁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从,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十二月丙于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膳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翻译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出走,说:’虞国过不了年终大祭了,就在这一次假道之行,晋国不用再出兵了。’这年冬天,晋国灭掉了虢国。军队回来,住在虞国的馆舍,就乘其不备进攻虞国,灭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chunjiechihanyap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