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当立之年”的拓展阅读资料(5)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当立之年”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襁褓,孩提,弱冠,豆蔻之年,知天命,花甲,不惑之年,而立之年分别是几岁、不惑之年”代指什么年纪:、夏雨和梅婷主演的电视剧而立之年里的主题曲是什么歌?、当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成语知识:当立之年是多少岁、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是什么意思等

襁褓,孩提,弱冠,豆蔻之年,知天命,花甲,不惑之年,而立之年分别是几岁

1、襁褓,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亦写作“襁緥”、“襁保”、“襁葆”、“繦緥”。襁指背负婴儿用的宽带,褓指包裹婴儿的被子;襁褓又称作襁褓巾、襁褓被或者襁褓睡袋。
2、孩提: 2~3岁的儿童。
是古代对人年龄的称呼 指幼儿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
3、弱冠:男子20岁。不能用于女子。
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4、豆蔻之年: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5、知天命:50岁。
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叙述方法。“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后,虽然仍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但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
6、花甲:指60岁。
花甲,指60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又一种说法是,人的指甲根部有一道白色的痕迹,到了六十岁,随着身体的愈加衰老,这道白痕就会消失不见,故而称作“花甲”。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身体好的人超过六十岁,白痕还在,而有的人身体衰弱,未到六十岁也有可能没有白痕。
7、不惑之年:40岁。
意思是指人到中年(这里中年指四十岁),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
8、而立之年:30岁。
解释为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用于男性。
“而”是一个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在“三十而立”中承接“三十”,但说“而立之年”,则无所承接。因此,离开“三十”,把“而立”二字切出来单独用很牵强,不如说“当立之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襁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孩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弱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豆蔻年华(词语解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天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花甲 (60岁雅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惑之年 (汉语成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而立之年(汉语成语)

不惑之年”代指什么年纪: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
;当而立感叹弱冠,当不惑感叹而立...”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夏雨和梅婷主演的电视剧而立之年里的主题曲是什么歌?

彼岸我可以接收生活每次对底线的挑战只是会笑自己曾经愚蠢的故作老练我不愿顷刻间就变卖了人生的尊严(我欣然接受失败对我的打磨和历练)什么时候起不再只编造善意的谎言 (懂得收敛我的锋芒默默无言)走过了许多的路 每一步清晰都可见没有分外的凄凉 却也举步维艰当人生开始转变 接受生活的残缺面 (那些辛酸也变甘甜)思念再浓也会 渐渐的消散(每一刻都是 幸福的彼岸)

当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动词。抵押,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2、动词。当作,算是。
3、动词。抵得上。

拼音:dāng dàng,注音:ㄉㄤ ㄉㄤˋ,部首:彐部,部外笔画:3画,总笔画:6画,五笔:IVF
仓颉:FSM,郑码:KOXB,四角:90177,结构:上下,电码:3981,区位:2117
统一码:5F53,笔顺:丨丶ノフ一一
释义:
[ dāng ]
1.担任:他~组长。
2.承担:敢作敢~。
3.主持:~家。
4.相称:旗鼓相~(比喻实力相等)。
5.应该:理~如此。
6.介词。1. 组成时间短 语,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我到家时,他已经走了。正~大家吃饭的时候,他回来了。2. 组成处 所短语,表示事件发生的处所:~众出丑。~着大家的面把话讲清楚。
7.阻挡:人民军队,锐 不可~。
8.拟声词。撞击金器物的声音:丁丁~~。
[ dàng ]
1.合适:处理得~。
2.抵得上;等于:一以~十。
3.以为:我~你走了。
4.当作:别把我~客人看待。
5.指事情发生的(时间):~时。~年。
6.向当铺抵押实物借钱:把金表拿去~了。
7.抵押在当铺里的实物:赎~。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伴当[bàn dāng] 
旧指跟在富人身边、随时为其服务的仆役。
2.瓦当[wǎ dāng] 
古代建筑屋面檐口勾头瓦的瓦头。上面多有图案或文字,有圆形、半圆形等。当(dāng):底。
3.相当[xiāng dāng] 
(数量、价值、条件、情形等)两方面差不多;配得上或能够相抵:旗鼓~。年纪~。拦河大坝高达一百一十米,~于二十八层的大楼。
4.当选[dāng xuǎn] 
选举时被选上:他再次~为工会主席。
5.当场[dāng chǎng] 
就在那个地方和那个时候:~出丑。~捕获。他~就把这种新的技术演示了一次。

成语知识:当立之年是多少岁

是三十岁。三十而立[读音][sān shí ér lì] [解释]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近义]当立之年而立之年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是什么意思

意思:自古以来凡是做大事业的人,不仅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也一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出自:《晁错论》宋代·苏轼
节选: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於成功。
节选:
自古以来凡是做大事业的人,不仅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也一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从前大禹治水,凿开龙门,疏通黄河,使洪水东流入海。当他的整个工程尚未最后完成时,可能也时有决堤、漫堤等可怕的祸患发生,只是他事先就预料到会这样,祸患发生时就不惊慌失措而能从容地治理它,所以能够最终取得成功。
扩展资料
《晁错论》为苏轼在宋仁宗嘉佑五年至六年(1060—1061年)写就并呈与朝廷的文章之一。《晁错论》的具体写作时间有两种说法:其一认为本文写于宋仁宗嘉佑五年,是在制科考试前所上二十五篇《进论》之一;另一种说法认为该作品写于嘉祐六年,是苏轼在制科考试中的一篇应试文章。
苏轼在其人物史论中写了大量的翻案文章,立意新颖深刻,高远幽邃。治国之策,行事之则;爱民之心,嫉恶之恨;他人之思,自我之省,都别出新见,发人之所未见,启人之所未思。晁错曾提出“削藩”建议,后被汉景帝所杀。
“晁错之死,人多叹息”,苏轼却翻空出奇,以独特的视角,一家之言,阐述了晁错受祸原因,提出了仁人君子、豪杰之士应“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功”的主张。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danglizhinian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