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盗铃掩耳”的拓展阅读资料(2)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盗铃掩耳”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掩耳盗铃的故事、掩耳盗铃打一字、掩耳盗铃的原文与翻译!!、关于掩耳盗铃的剧本、掩耳盗铃这个典故出自哪里?、掩耳盗铃的故事内容和寓意是什么?等

掩耳盗铃的故事

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这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自知》
原文如下: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白话译文:
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扩展资料:
故事寓意: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有的人对自己不利,或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钟”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最终便会自食苦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打一字

谜底 邻掩耳 取耳旁阝盗铃 铃的金被盗,剩下令合起来为谜底 邻

掩耳盗铃的原文与翻译!!

《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②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③;以锤④毁之,钟况然⑤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⑥掩其耳。    【注释】   (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   (2)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3)负——用背驮东西。   (4)锤(chuí)——槌子或棒子。   (5)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6)遽(jǜ)——急速。   【译文】 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典故】    掩耳盗铃
春秋时候,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编辑本段解释词语
  亡:逃走。   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负:用背驮东西.   欲:想要   以:用   椎:槌子或棒子   之:代词,指钟.   况然:形容钟声   遽:急速的   走:跑
编辑本段成语辨析
  【正音】耳:不能读作“ér”。   【辨形】铃:不能写作“玲”。   【辨析】掩耳盗铃和“自欺欺人”,都有“自己欺骗自己”的意思。但掩耳盗铃指“自己欺骗自己”;而“自欺欺人”除了“自己欺骗自己”以外,还有“欺骗别人”的意思。
编辑本段成语示例
   掩耳盗铃
◎硬把汉奸合法化了,只是掩耳盗铃的笨拙的把戏。(闻一多《谨防汉奸合法化》)   ◎那件事情才过去了,今天把人民的代表都打了,这不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不是蒋介石打的是谁打的?赶快去认错,赶快去陪礼才对。   ◎你女朋友站在背后吃吃地笑,说你这叫掩耳盗铃。   ◎个人主义严重的人;常常会干出掩耳盗铃的蠢事;这又有什么奇怪呢!
编辑本段成语寓意
  门铃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编辑本段英文故事
原内容
  (因东西方文化不同,英文内容上与典故有出入,请以成语出处典故为准。)   题目   Plug One’ s Ears While Stealing a Bell   正文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very foolish thief. Do you know what he did one day? well, he wanted to steal the bell on his neighbor’ s door. He walked up to the door, took hold of the bell and pulled hard. The bell made a very loud noise. The thief was frightened and ran home. Then he sat down to think. ’I must do something about the noise, ’ he said. He thought and thought. At last he had an idea. ’Ah, I’ ll put some cotton in my ears. Then I won’t be able to hear the noise. ’ The next day he went to the door of his neighbor’ s house and took hold of the bell. This time he pulled
翻译
  (个人翻译,如有错误请修改)   古时候有一个非常愚蠢的小偷。你知道有一天他做了什么吗? 那天,他想要去偷邻居家门上的铃铛。他走到邻居家门口,抓住铃铛,然后用力拉。可是铃铛发出了很大的声响。这个小偷被吓坏了,赶紧跑回家。他坐着想办法。“我必须得让这声音消失。”他说。于是他想啊想啊。最后,他终于有了一个主意,“啊哈,我可以在我的耳朵里放一些棉花,这样就听不到铃铛的声音了。”第二天,他再次走到邻居家门口,去拉铃铛。这一次比上一次拉得还要用力。铃铛很大声地响起来了,但是这个小偷并没有听见。他又使了使力,把铃铛拉下来了。可就在这时,邻居跑出来了。   “想偷我的铃铛?看我不教训教训你。”他的邻居大声地说道,并给了小偷的鼻子一拳。   这个愚蠢的小偷却到现在还不知道他的邻居是怎么发现他在偷铃铛的。“为什么他那时候会出来?” 他想。
掩耳盗铃”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来源:百度词典):
1.to plug one’s ears while stealing a bell; to deceive oneself; to bury one’s head in the sand; to play the ostr

关于掩耳盗铃的剧本

出场人物:盗窃者、主人、家人甲、家人乙 人物简介:盗窃者:狂妄无知,一心想要金钱。主人:反应迟钝,有一座祖传的金钟。 开幕 画外音:[在一个寒冷漆黑的夜晚,有一名瘦小的盗窃者拎着一把斧头,悄悄地潜入了一户人家的大院......] (兴奋不已)盗窃者:嘻嘻!苦日子终于出头啦!哼哼,我倒要看看,这家子的人有多少好宝贝!(捂嘴奸笑,向院子深处走去。) 画外音:[忽然,有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引起了盗窃者的注意,他迅速地朝那边跑去。] 盗窃者:(他看到了一只大大的金钟!双手握拳,狠狠地咬住手,兴奋地一蹦三尺高)哎呀呀!我这不是在做梦吧?!啊!全是金子做的!哦,我的金子!(沉默片刻,盗窃者装出一副冷静思考的样子。) 盗窃者:金钟在手,可是怎样弄回去呢?这么大个家伙,只有敲碎了才能运走,可要砸碎这口金钟,它是会响的呀!(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满地乱爬。忽然,他一拍脑袋,似乎有了好主意。) 盗窃者:有了!把耳朵塞起来,塞紧点,不就什么都听不见了么?好!就这么办!(他扯开破棉袄,用一大团的棉花把耳朵塞牢。) 画外音:[塞上耳朵,他再也听不见了。于是,这个无知的盗窃者便抡起锋利的斧子,准备将钟敲碎。] 盗窃者:(砰!砰!砰!他用斧子猛砸金钟,这声音简直震耳欲聋!把树上的乌鸦都惊飞了!把地下冬眠了的蛇给吵醒了。) (主人与家人甲、乙都闻声从卧室赶到院子里。) 主人:(脸上表情显得十分愤怒,火冒三丈)哇呀呀!把这个无耻之徒抓起来!为祖宗报仇! 家人甲、乙:(奋力冲上前,把这盗窃者一把擒住,推搡着下场。) 画外音:[深夜,寒风阵阵,只有主人独自坐在院子里。] 主人:(神色忧郁,泪如泉涌)哇!这愚蠢可恨的小偷!这祖宗之宝就这么碎了!我怎么向列祖列宗交代啊! 画外音:[这便是掩耳盗铃的故事。无知才无畏,生活中不是有很多人往往自以为是么!] 闭幕

掩耳盗铃这个典故出自哪里?

《吕氏春秋·自知》详解:《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延伸1: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就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延伸2:《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贯穿全书始终,融合各家学说。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于道家。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高诱说《吕氏春秋》“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这说明最早的注释者早已点明《吕氏春秋》以道家为主导思想之特徴。

掩耳盗铃的故事内容和寓意是什么?

从前,有一个人很愚蠢又很自私,他还有一个爱占便宜的坏毛病。凡是 他喜欢的东西,总是想尽办法把它弄到手,甚至是去偷。有一次,他看中了一家大门上挂的铃铛。这只门的铃铛制作得十分精致, 好看,声音也很响亮。他想,怎么样才能弄到手呢?最后决定,把它偷走。 他知道,只要用手去碰这个铃铛,就会’叮零叮零’地响起来。门铃 一响,耳朵就会听到铃铛的响声,有了响声,就会被人发现了。那可就得不 到铃铛了。那怎么办呢? 他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认为,门铃一响,耳朵就会听见了 ,如果把自己的耳朵掩住,不是就听不见了么?于是,他自作聪明地采用这 个方法去偷门铃。 有一天晚上,他借着月光,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前。他伸手 向上摘铃铛,但是,门铃挂得太高了,怎么也够不着,他只好扫兴地回来了。 回到家,他又想该怎么办呢? 他想叫邻居聋子一起去偷铃铛,踩着他的肩膀就能够摘到铃铛了。 可是又怕别人不干,不和他一起偷东西,只好自己踩着凳子摘铃铛吧。 第二天晚上,他带着凳子,又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口。他踩 着凳子,一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一手摘这只铃铛。谁知他刚碰到铃铛,铃铛响了, 这家主人发觉后,就把他抓住了。因为别人的耳朵并没有被掩住,仍然能 够听到铃铛的响声。门铃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daolingyaner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