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蹈仁履义”的拓展阅读资料(4)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蹈仁履义”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第二个字是仁字的成语、资治通鉴中贤者居世,会当履义蹈仁,以德自显,区区外名何足邪。是什么意思?、履仁蹈义是什意思、第二个字是仁字的成语、形容人仁义善良的成语、蹈字开头的成语等

第二个字是仁字的成语

成仁取义
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大仁大义
形容为人宽厚,尊崇仁义。
当仁不让
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假仁假义
伪装仁慈善良。
见仁见智
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绝仁弃义
绝、弃:放弃。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宽仁大度
大度:气量大,能容人。为人宽厚,心胸豁达。
求仁得仁
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色仁行违
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
不仁不义
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残忍。
槌仁提义
指抛弃仁义。
蹈仁履义
遵循仁义之道。
含仁怀义
指有仁义之德。
假仁假意
伪装仁慈,其实内心奸恶。
居仁由义
内心存仁,行事循义。
履仁蹈义
履、蹈:执行。指履行仁义之道。
沐仁浴义
指受仁义的熏陶。
亲仁善邻
与邻者亲近,与邻邦友好。
深仁厚泽
指深厚的仁爱和恩惠。
施仁布德
指实行仁义,布施恩德,多行善事。亦作“施恩布德”。

资治通鉴中贤者居世,会当履义蹈仁,以德自显,区区外名何足邪。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贤达的人处于世上,会行大仁大义之事来教导世人,以自己的德行影响世人,区区外面的虚名又何足以传扬?
出自——西汉司马迁《资治通鉴》之《宋史·列传第九十五》。
宋仁宗宝元初年,年仅二十岁的司马光考中进士甲科,可谓功名早成。然而,他却不以此自满自傲,而是豪迈地提出:’贤者居世,会当履义蹈仁,以德自显,区区外名何足传邪。’这一席话反映出青年司马光不图虚名,立志以仁德建功立业,成圣称贤。此后,他也一直朝这个方向努力。
司马光历来朴素节俭,不喜欢奢侈浮华的东西。考中进士后,皇上赏赐喜宴,在宴席上只有他一人不戴红花,同伴们对他说:’这是圣上赏赐的,不能违背君命。’这时他才插上一枝花。这件事,到了司马光晚年,被他写进家训来教育他的儿子司马康要注意节俭。
扩展资料: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武帝想让李陵为出酒泉击匈奴右贤王的贰师将军李广利护送辎重。李陵谢绝,并自请步兵五千涉单于庭以寡击众,武帝赞赏李陵的勇气并答应了他。
然而,李陵行至浚稽山时却遭遇匈奴单于之兵,路博德援兵不到,匈奴之兵却越聚越多,粮尽矢绝之后,李陵最终降敌。
武帝愤怒,群臣皆声讨李陵的罪过,唯有司马迁说:“李陵侍奉亲人孝敬,与士人有信,一向怀着报国之心。他只领了五千步兵,吸引了匈奴全部的力量,杀敌一万多,虽然战败降敌,其功可以抵过,我看李陵并非真心降敌,他是活下来想找机会回报汉朝的。” 
然而,随着公孙敖迎李陵未功,谎报李陵为匈奴练兵以期反击汉朝之后,武帝族了李陵家,而司马迁也以“欲沮贰师,为陵游说”被定为诬罔罪名。诬罔之罪为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
面对大辟之刑,慕义而死,虽名节可保,然书未成,名未立,这一死如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之死无异。 
想到文王拘于囚室而推演《周易》,仲尼困厄之时著作《春秋》,屈原放逐才赋有《离骚》,左丘失明乃有《国语》,孙膑遭膑脚之刑后修兵法,吕不韦被贬地才有《吕氏春秋》传世,韩非被囚秦国,作《说难》和《孤愤》,《诗》三百篇,大概都是贤士圣人发泄愤懑而作。 
在那个时代,司马迁毅然选择了以腐刑赎身死。至此,司马迁背负着父亲穷尽一生也未能完成的理想,面对极刑而无怯色。在坚忍与屈辱中,完成那个于太史公的使命,完成了《史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迁

履仁蹈义是什意思

履、蹈:执行。指履行仁义之道。

第二个字是仁字的成语

第二个字是仁字的成语

当仁不让
大仁大义
不仁不义
修仁行义
求仁得仁
槌仁提义、
渐仁摩义、
假仁假义
施仁布泽、
含仁怀义
居仁由义、
施仁布恩、
亲仁善邻
假仁纵敌
不仁起富、
内仁外义
见仁见智
沐仁浴义
渐仁摩谊、
蹈仁履义
不仁之器、
至仁无亲、
绝仁弃义、
深仁厚泽
色仁行违、
依仁游艺、
为仁不富

形容人仁义善良的成语

爱民如子 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出处:《礼记·中庸》:“子,庶民也。”汉·刘向《新序·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安宅正路 比喻仁义。指以仁居心,以义行事。 出处:《孟子·离娄上》:“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槌仁提义 指抛弃仁义。 大仁大义 形容为人宽厚,尊崇仁义。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至于刘琮降(曹)操,豫州(刘备)实不知;且又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 蹈仁履义 遵循仁义之道。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论安老爷这个人蹈仁履义,折矩周规,不得不谓之醇儒。” 东征西怨 本指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后指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 出处:语出《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含仁怀义 指有仁义之德。 出处:汉·刘向《说苑·辨物》:“故麒麟麕首牛尾,圆顶一角,含仁怀义。” 积德累仁 积累功德与仁义。 出处:《后汉书·李固传》:“李氏灭矣·自太公已来,积德累仁,何以遇此?” 久假不归 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出处:《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绝仁弃义 绝、弃:放弃。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出处:《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德。” 履仁蹈义 履、蹈:执行。指履行仁义之道。 沐仁浴义 指受仁义的熏陶。 虐老兽心 虐老:虐待老人。喻残暴凶狠而无仁义,有如野兽。 出处:汉·班固《汉书·武五子传》:“呜呼!薰鬻氏虐老兽心,以奸巧边氓。朕命将率,徂征厥罪。”汉·司马迁《史记·王世家》:“于戏!荤粥氏虐老兽心,侵犯寇盗,加以奸巧边萌。” 仁义道德

蹈字开头的成语

蹈矩循规
蹈厉奋发、
蹈仁履义
蹈常故、
蹈厉之志、
蹈节死义、
蹈火探汤
蹈其覆辙
蹈赴汤火
蹈人旧辙
蹈火赴汤
蹈故习常
蹈前人、
蹈覆辙、
蹈矩践墨
蹈矩循彟、
蹈锋饮血
蹈机握杼、
蹈刃不旋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daorenlüyi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