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分兵把守”的拓展阅读资料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分兵把守”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在抗日战争中日本军队为何没能侵占重庆,四川?、野狐岭之战金军为何要把战场选在野狐岭,怎么大溃败的?、以小胜大的战役有?、韩世忠如何用八千军队困住敌军十万兵马?、求第四个字是守字的成语、请教各位历史专家南宋时候的一个问题,请给我详细解释一下~~、如果你处在诸葛亮的位置,当魏延提出分兵一万出子午谷奇袭长安的建议,你会同意吗?、一年级把怎么组词语等

在抗日战争中日本军队为何没能侵占重庆,四川?

那已于大后方,日军已占领大半个中国,战线过大,其兵力不足,陆军已不具备再向内陆进攻的足够兵力,其太平洋也已损耗大量兵力和物资,只有勉强维持现状。且又有巴蜀天险为守。

野狐岭之战金军为何要把战场选在野狐岭,怎么大溃败的?

蒙金之间的野狐岭之战,其实作为防御的是金军,所以不存在金军故意把战场选择野狐岭。所以野狐岭之战金军大败的原因就是为数不多的金军守军,被铁木真的蒙古骑兵所灭。
蒙古的进攻
野狐岭之战可以说是关系蒙古和金国命运的战争。已开始铁木真是大金国西北招讨司,并且当时的铁木真在金朝的统治下,还需要按时纳贡。但是可以说铁木真在金国的残暴统治下,一直想推翻金国的残暴统治。
一直等待机会的铁木真,终于依靠自己的努力使自己他的军队有了一战之力。这样在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这时蒙古首领铁木真就开始等待进攻金国的机会。
1208年铁木真的机会到来了,这一年金国的完颜永济继位。所以铁木真就准备金国新帝即位统治不稳的时候大举进攻金国。这样经过精心准备的铁木真在1211年率领他的十万蒙古铁骑大举进攻金国。
金国无奈的防御
在铁木真已开始进攻金国的时候,金国上下很不以为然高高在上惯了的金国贵族都认为铁木真这是疯了,他这是准备以卵击石。所以当时的完颜永济对于防御的准备工作很是怠慢,不仅如此在铁木真攻打金国的盟友西夏时,完颜永济面对盟友的支援请求完全不顾来了一个坐山观虎斗,这样金国就把自己的盟友推向了他的敌人。
当金国发现铁木真就是为了攻打他们而来,金国又选择了最不利于他们自己的防御战。金军的统帅独吉思忠想用界壕阻挡蒙古骑兵的想法真是幼稚至极,这样金国军队和蒙古骑兵刚接触就遭遇大败,乌沙堡、乌月营两处军事要地也是很快就被铁木真的主力军队攻破。
这样金国的军队很快就放弃了桓、昌、抚三州,退到了野狐岭一线(今河北张家口张北县一带)准备依靠此地的有利地势抵抗蒙古骑兵的进攻。
虽然野狐岭一带易守难攻但是对于金国来说也是需要分兵把守,这样铁木真就是利用蒙古战士单兵作战能力强的特点,集中优势力量攻破了金国的防线。之后蒙古骑兵发动进攻,在此役中金军几乎全军覆亡。从此以后金国和蒙古部落的战斗基本就没有胜过,正如《金史》中所说,“金之亡国兆于此焉”。

以小胜大的战役有?

以多打少,不算本事,只有以少胜多,才是最妙的。
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数不胜数,而这样的战役在西方,能真正意义上称得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只有奥斯特里茨战役、坎尼战役和哈勒哈河,包括苏沃洛夫在阿尔卑斯山的行军也非常经典。
以下举一些中国战争史上比较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做一下比较,因为资料有限,所以难免会有出入,其中还有一些空缺,网友若有资料,可将其补上。
名称 主要指挥者 双方兵力 结果
先秦时期
牧野之战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 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 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 吴起 5万——50万 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 白起 12万——24万 全歼
即墨之战 田单 不详 将燕军逐出齐国
鄗代之战 廉颇、乐乘 20万——60万 大败燕军
秦汉时期
巨鹿之战 项羽 2万——40万 歼灭
彭城之战 项羽 3万——56万 歼20万
井陉之战 韩信 3万——20万 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 韩信 数万——20万 灭齐,
昆阳之战 刘秀 不足2万——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祝阿、临淄之战 耿弇 数万——20多万 灭张步,平齐
赤亭之战 虞诩 3千——数万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兖州之战 曹操 数万——数10万 迫降30万
官渡之战 曹操 2万——10余万 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 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 张辽 7千——10万 大败吴军
夷陵之战 陆逊 5万——数10万 蜀国从此衰落
凉州之战 马隆 3500——数万 平定凉州
前秦灭前燕之战 王猛 6万——30万 歼敌近20万
淝水之战 谢玄 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沙苑之战 宇文泰 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 韦孝宽 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金乡之战 于仲文 8千——10万 全歼敌军
隋唐五代时期
浅水原之战 李世民 不详——10余万 消灭薛仁杲
虎牢之战 李世民 3500——10余万 歼灭窦建德
唐平萧铣之战 李靖 不详——40余万 平萧铣
碛口之战 李靖 3千——不详 歼数万
蔡州之战 李愬 9千——不详 平淮西叛军
奉天、灵台之战 郭子仪 不详——30余万(一说数十万) 歼敌近10万
太原之战 李光弼 不满万人——10万 城邑保卫战,歼敌7万余人
雍丘之战 张巡 3千——数万 城邑保卫战,不详
睢阳之战 张巡 6800——13万 城邑保卫战,歼12万人
嘉山之战 郭子仪、李光弼 不详——5万余 歼敌4万
象牙潭之战 周本 7千——数万 俘5千
六合之战 赵匡胤 2千——2万 歼5千
宋辽金夏蒙元时期
西夏、吐蕃攻宋之战 刘舜卿 不详——20多万 击退夏蕃联军
达鲁古城之战 完颜阿骨打 不详——27万 大败辽军
护步达冈之战 完颜阿骨打 2万——70万 大败辽军主力
和尚原之战 吴玠、吴璘 数千——10余万 俘万余,大败金军
顺昌之战 刘锜 1.8万——10余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郾城之战 岳飞 数千——1.5 大败金军精锐
陈家岛海战 李宝 3千——10万 海战,全歼金军
采石之战 虞允文 1.8万——17万 水战,大败金军
海州之战 魏胜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六合之战 毕再遇 不详——1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庐州之战 杜杲 不详——号8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边堡寨之战 成吉思汗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纳忽山、不黑都儿麻之战 成吉思汗 4万——8万 全歼
迦勒迦河之战 哲别、速不台 不足3万——8万 全歼
赛约河之战 拔都、速不台 不足5万——10万 全歼
钓鱼城之战之战 王坚 不详——4万
鄂州之战 伯颜 20万——60万 大败宋军
丁家洲之战 伯颜 10万——13万 大败宋军精锐
厓山海战 张弘范、李恒 数万——20万 海战,全歼
虎啸山之战 张庭瑞、焦德裕 5千——数万 大败宋军
鄱阳湖之战 朱元璋 20万——60万 水战,全歼
明清时期
白沟河之战 朱棣 1O余万——60万 死伤10多万
上峰岭之战 戚继光 1500——2千 歼敌倭寇300余人
台州之战 戚继光 不详 9战9捷
浑河之战 努尔哈赤 4人——800 奇迹
萨尔浒之战 努尔哈赤 4.5万——约11万 歼敌约5万人
宁远之战 袁崇焕 不满2万—13万(或五六万,或10余万)
贵阳之战 王三善 2万——10万 扭转了平叛战局
清征达瓦齐之战 阿五锡、巴图济尔噶勒 22——2千余人 奇迹
浑河之战 长龄 4万——10多万 收复南疆西四城
近代、现代时期
南京之战 徐绍桢 约万人——约2万人 攻坚战
第一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约4万——约10余万 歼1.2万
第二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3万——20万 歼3万
第三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3万余人——30万 歼3万
第四次反围剿 朱德、周恩来 约7万——近40万 歼万余人
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 徐向前 近3万——不详 歼6万余人
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 徐向前 近8万——20万 歼8万人
黄桥战役 粟裕 7千——1.5万余人 歼敌1.1万余人
苏中战役 粟裕 3万余人——12万 歼敌53700人
鲁南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53530人
莱芜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56800人
孟良崮战役 粟裕 不详——约45万人 歼敌32680人
晋中战役 徐向前 6万余人——约13万人 歼敌100370人
豫东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93970人
淮海战役 粟裕、刘伯承 60万——80万 歼敌555570人
九连山战斗 不详 不详 5战5捷,歼6个连又1个排
以上这些战役,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像伊阙之战、巨鹿之战、虎牢之战、纳忽山和不黑都儿麻之战、迦勒迦河之战、赛约河之战、黄桥战役为全歼敌军的歼灭战。用少数兵力去围歼多数敌军,指挥员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像白起、成吉思汗、粟裕都是善于打歼灭的人(我个人认为他们三人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打歼灭战的统帅),项羽则是以勇猛闻名的,李世民则是以疲敌取胜的。这种战役以蒙古时期最多,这也充分体现了其军事思想。
像即墨之战、赤亭之战、玉壁之战、太原之战、雍丘之战、睢阳之战、顺昌之战、六合之战、庐州之战、宁远之战为城邑防御战。这种战役对指挥员的要求有两条:一是沉着,二是智谋超群。此外,军民同仇敌忾也是非常重要的。像韦孝宽守玉壁歼敌7万、李光弼以不满万人守太原歼敌7万、张巡以3千守雍丘屡败叛军,以6800人守睢阳则歼敌12万,虽然最后寡不敌众,睢阳被攻占,张巡被杀,但这并不能否认张巡的军事才能。这样的战役,看后会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
像台州之战、萨尔浒之战、第一——第四次反围剿、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苏中战役、晋中战役、淮海战役、九连山战斗为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役。这样的战役,也是解放军最拿手的。值得一提的是九连山战斗,此战虽小,却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像鄗代之战、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为集中兵力,围歼敌军一部的战役。这种战役也是解放军的拿手本领。
此外,柏举之战、井陉之战、潍水之战、祝阿、临淄之战、唐平萧铣之战为连续灵活用兵的战役;夷陵之战、浅水原之战、嘉山之战为后发制人,疲敌制胜的战役;赤壁之战、陈家岛海战、采石之战、厓山海战、鄱阳湖之战为海战和水战;其他的战役也各有各的特点,像彭城之战、浑河之战、清征达瓦齐之战都是靠勇猛精神获胜的,特别是后两个战役,只能用奇迹来形容。

韩世忠如何用八千军队困住敌军十万兵马?

公元1129年,金兵再次南下,突破长江天险,攻破了建康(今南京)等重要城镇,躲在杭州的宋高宗赵构吓得发抖,他又要逃跑。韩世忠面见高宗,慷慨陈词:“国家已丢失河北、河东、山东诸地,再把江淮丢掉,还有何处可去?”赵构听到“金兵”二字就发抖,他只想保住性命,所有的山河都丢了也没关系。赵构任命韩世忠为浙西制置使,防守镇江,让他去和金兵正面交锋,而自己则匆匆逃到了海上。
镇江其时已处敌后,韩世忠率所部八千人急赴镇江,金兵在江南抢掠一阵之后慢慢退去,韩世忠驻守于松江、江湾、海口一带,听到金兵撤退的消息,韩世忠立即分兵把守要塞,准备乘机斩杀金兵。埋伏的宋兵差一点儿活捉金兵元帅兀术。
兀术是个好战之将,他给韩世忠下了战书。约期会战。韩世忠与敌约定日期,在江中会战。金兵因不习水战,韩世忠就利用敌人这一弱点,几次交战大败金兵,还活捉了兀术的女婿龙虎大王。兀术慌忙,率十万兵马退入黄天荡,企图从这里9北逃过长江。
黄天荡是江中的一条断港,里面泥沙淤积,只有进去的路,没有出来的路。韩世忠见金兵误入黄天荡,就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待金兵进去之后,立即率兵封锁了出口。兀术率金兵被困于黄天荡内,没有出路,眼见十万大军就要被活活饿死荡中,兀术派使者与韩世忠讲和,愿意把抢掠的财物全部送还,并9韩世忠献宝马,以此为条件,放他们一条生路,韩世忠一口否定了。兀术只好重金悬赏求计。从一个汉奸那里买来了良策。黄天荡内有一条老鹳河,直通建康秦淮河,因年久不用而淤塞,派人挖通即可从水路逃出。兀术派人,日夜开工挖通此河。企图从水道入建康。途经牛头山,刚收复建康的岳飞在此处驻扎军队,见敌人从这里出来,立即调集大军猛击,金兵冲不出去还是被困在了黄天荡。
韩世忠准备一举全歼敌人,他派人打制铁索和铁钩,一遇敌船先用铁钩钩住,防止敌船逃跑,然后消灭敌人。眼看敌人无计可施,只有等死,此时又有一个汉奸9金兵献策,教他们乘宋军扬帆行船之时,集中火箭射船帆,烧毁宋军战船,这样便可逃出黄天荡。兀术大喜,依照这个方法,果然有效,宋军船只被烧毁许多,金兵乘机冲出黄天荡,9北逃过长江,撤回黄河以北地区。韩世忠仅用八千军队,困敌十万兵马于黄天荡,坚战48天,歼敌万余。此战意义重大,激起了江淮人9的抗金情绪,使人9看到了金兵并不可怕。韩世忠因黄天荡战役以巧制敌,其英名传遍江淮地区。

求第四个字是守字的成语

玩忽职守 逆取顺守 以攻为守 输攻墨守 擅离职守 闭关自守 云中太守 玄香太守 一钱太守 南柯太守 一麾出守 疏忽职守 埋羹太守 闭门自守 划圆防守 白头相守 分兵把守 洁身自守 三风太守 画疆墨守 山字太守 杜门自守 形影自守 斤斤自守 闭境自守 恪尽职守 忠于职守看是否满意

请教各位历史专家南宋时候的一个问题,请给我详细解释一下~~

南宋(1127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朝,史称南宋,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西夏和金朝为并存政。 南宋偏安于淮水以南,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经济发达、古代科技发展、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但军事实力较为软弱、政治上较为无能的一个王朝。 靖康之难后,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包括皇后,嫔妃,皇子,公主等皇室成员和机要大臣,宫廷女官,宫廷乐师,厨师等都被金人俘虏北上,而此时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因之前要求宋皇室派亲王来做人质去金寨做人质而又被认为是冒牌货而遣返回,就这么侥幸躲过这场劫难而成为皇室唯一幸存的人,在大臣推举下在当时的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登基,后迁都于临安,恢复宋国号,史称南宋,赵构便是后来的宋高宗。 南宋与金国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 公元1127年,金国从开封撤军,立张邦昌为伪楚皇帝。张邦昌在万般无奈之下以孟太后之名,下诏立赵构为帝。靖康二年(1127)五月,赵构正式即位,是为宋高宗。叛臣张邦昌却以护国有功为名,被封王。张邦昌后来被杀,成为宋朝唯一被杀死的文臣。高宗即位的第二年,金国又继续大举南侵,于公元1129年金国又立刘豫为帝,国号齐,史称“伪齐”,以加强对黄河以南地区的统治。南宋派出由岳飞、韩世忠、宗泽、刘光世、张浚等众多将领指挥抗金北伐,在黄河两岸曾经击溃伪齐军与金国的联军。 高宗1138年任秦桧为相,推行求和政策。秦桧削去抗金将领韩世忠的兵,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岳云父子。宋高宗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 南宋在宋孝宗、宋宁宗朝时比较安定。宋宁宗以后,国势日衰。 蒙古汗国灭金,金灭亡后,南宋所面临更强大的敌人——蒙古-元朝。公元1271年,蒙古建国,国号为元,并于1276年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俘5岁的宋恭宗,后来,南宋光复势力陆秀夫、文天祥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宋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军对小皇帝穷追不舍。崖山海战失败后,走投无路的南宋终于在1279年3月19日随着陆秀夫负刚满八岁的小皇帝跳海而死而灭亡。 北宋末年 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宋徽宗见辽国力衰退,便派使者向金提出联金灭辽事宜。宋攻燕京,大败而回。金攻陷临潢府,辽亡。宋付上巨额赎款给金,以换取燕京等地。金借口北宋收容金叛将,分兵南下,趋汴京。钦宗即位,与金人和议,金人解兵北归。次年,即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南下,攻陷汴京(今开封),掳走两宗北去,史称“靖康之祸”,北宋灭亡。 建立 公元1127年,金国从汴京撤军,立张邦昌为楚皇帝。张邦昌在万般无奈之下以孟太后之名,下诏立赵构为帝。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赵构正式即位,重建宋王朝,是为宋高宗。叛臣张邦昌却以护国有功为名,被封王。张邦昌后来被杀,成为宋朝唯一被杀死的文臣。高宗即位的第二年,金国又继续大举南侵。于公元1129年金国又立刘豫为帝,国号齐,持“正统”史观者称为“伪齐”,以加强对黄河以南地区的统治。 宋高宗在位初期年轻力壮,有意抗金,收复河山,重用主战派,以李纲为相、宗泽镇守汴京。曾多次大败金兵,令局面稍为稳定。但是,后来高宗没有对抗金朝的决心,罢免了李纲、宗泽等人。 后来金兀术挥军南下,高宗南逃至杭州,并乘船出海避难。宋将韩世忠率八千精兵,利用黄天荡优势力挫十万金兵。金兀术历经辛苦,火烧宋军船只,才能狼狈北返。从此金人不敢轻言渡江。高宗定都于临安(今杭州)。 宋金和约之订立 宋高宗赵构,由于害怕军人战胜回朝会横难制;而且亦担心钦宗回朝继承其死后的帝位(当时高宗因不能生育而绝后),所以在1138年任秦桧为相,向金推行求和政策。秦桧削去首先抗金将领韩世忠的兵。1138年宋金初次协议,南宋取回包含开封的河南、陕西之地。1140年,金朝撕毁协议,金兵分三路南侵,重占开封,宋军在许多抗金名将指挥下,取得辉煌战果。尤其是岳飞在郾城与金兵将领兀术会战,力挫金兵,乘机进兵朱仙镇,收复了黄河以南一带,与开封只有四十五里。后来,高宗听取了秦桧意见,以十二面金牌下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服从命令。在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父子。宋高宗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 宋室中期状况 宋室也曾由刘光世、张浚、韩侂胄、虞允文等众多抗金将领指挥抗金北伐,在黄河两岸也曾经击溃伪齐军与金国的联军,收复淮河两岸不少失地并签订多项条约。 在1164年12月,张浚北伐失败后,签订《隆兴和议》(又名《干道和议》),张浚被杀把原本向金称臣改为叔侄关系,金为叔,宋为侄,金改诏表为国书,岁贡改为岁币,减少贡献,割让秦州及商州,维持疆界。绢贡献由二十五万减至二十万,岁币减至二十万银两。 在1206年,韩侂胄北伐,后来被金击退。在1208年,签订《嘉定和议》。两国改为伯侄关系,宋由贡献岁币及绢由二十万增至三十万,宋赔偿三百万军费。金放弃占领的大散关、濠州,献上韩侂胄首级。 南宋在孝宗、宁宗朝时比较安定。但是,宁宗以后,奸佞当道,政治腐败,国势日衰。 金的灭亡 公元1214年七月,南宋皇帝宋宁宗接纳真德秀的奏议,决定从此不再向金贡纳“岁币”,而此时,金已遭受蒙古的打击,被逼由燕京迁都至开封。为了扩大疆土以弥补被蒙古侵占的地域,金以宋不再纳岁币为名,出兵南侵,南宋则与蒙古联手协议击退金军,南宋可获河南作回报。 在1232年,南宋攻下金的郑州及唐州等地。金哀宗在汴京失守后逃往归德,再逃至蔡州。哀宗向宋理宗提议联手抗蒙,向理宗说明“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但即位不久的理宗在国家及民族仇恨和耻辱下,及在朝臣的建议,并没有理会哀宗要求,继续伐金。宋在公元1234年,金国蔡州被蒙宋联军攻陷,金哀宗自缢,金灭亡。南宋在蒙古族灭亡金朝后,失去金朝作为屏障,令南宋面临比金更强大的蒙古南下威胁。 灭亡 公元1235年,蒙军首次南侵,被击退。蒙军并不甘心失败,于次年九月和第三年两次南侵,其前部几乎接近长江北岸。由于宋军奋勇作战,打败蒙军,再一次挫败蒙军度江南下的企图。而后,南宋军民又在抗蒙将领孟珙、余玠等人的指挥下,多次击败蒙军,使其不得不企图绕道而行。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在占战合州受宋军的流矢所伤因而死于军中。其弟忽必烈正于鄂州与宋军交战,听到消息后,立即准备撤军以便夺取大汗之位,而此时南宋臣贾似道派人与忽必烈议和,以保太平。这样忽必烈直接返回北方自立为汗。 公元1267年,忽必烈下令攻打南宋的重镇襄阳,是为襄樊之战。宋军利用汉水把资源源源不绝送入城内,才能坚守城池。守将吕文德及吕文焕坚守城池六年,贾似道派了范文虎及李庭芝援助,但两者之间不和。贾似道封锁了所有蒙古南侵消息,皇帝并不知此事。公元1271年,忽必烈在中原建国号为元。在1272年,张顺,张贵两兄弟的义兵曾血战元军。在1273年,樊城失守,襄阳城破,在宋军继续巷战,吕文焕最终投降,六年的襄阳保卫战结束。 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俘5岁的南宋皇帝恭宗。后来,南宋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军对小皇帝穷追不舍,不断逃亡至南方,经过香港,端宗因病逝世,而另立幼主,逃至新会至南海一带。文天祥在海丰兵败被俘,张世杰战船沉没,走投无路的南宋残余势力终于在1279年3月19日随着崖山海战失败及陆秀夫负刚满八岁的小皇帝跳海而死而彻底灭亡,四十多年与蒙古-元朝的抗衡完结。[编辑本段]南宋皇帝谱 宋高宗赵构(1107-1187年) (1127-1162)年在位,在位36年 高宗赵构,宋徽宗第九子。1127年即位于南京(今商丘),史称南宋,1138年迁都杭州。1162年,让位给太子,自称太上皇。死于1187年,时年81岁。 宋孝宗(1127~1194年) (1162~1189)年在位,在位27年 孝宗赵伯宗,字永元。宋太祖七世孙,秀王的儿子。1162年即位,恢复岳飞的名誉,开始抗战,但被打败,与金国议和,史称“隆兴和议”。1189年,禅位与其子,称太上皇。1194年死,时年68岁。 宋光宗(1147~1194年) (1189~1194)年在位,在位5年 光宗,孝宗第三子。即位时已40多岁。1194年退位,死于1200年,时年54岁。 宋宁宗赵扩(1168~1224年) 1194年即位,在位30年 宁宗赵扩,光宗第二子。1208年,与金国签定屈辱的“嘉定和议”。死于1224年,时年57岁。 宋理宗赵昀(1205~1264年) 1224年即位,在位40年 理宗赵昀,宋太祖十世孙。宁宗无子,死后杨后力理宗为帝。确立了朱熹理学的统治地位,1234年,联合蒙古灭金。昏庸无能,骄奢淫逸。在理宗之后,南宋政治日坏。死于1264年时年60岁。 宋度宗(1240~1274年) 1264年即位,在位10年 度宗赵祺,理宗侄,父赵与芮。死于1274年,时年35岁。 宋恭帝(1271~1323年) (1274-1276)年在位,在位2年 恭帝赵显,度宗嫡子。即位时才4岁,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恭帝被俘,1288年,忽必烈强迫他到西藏出家,成为高僧。1323年,被赐死。时年53岁。 宋端宗(1269~1278年) 1276年即位,在位2年 端宗,恭帝兄,度宗庶子。在福州即位,即位后,兵败逃亡,途中病死。时年10岁。 卫王(1272~1279年) 1278年即位,在位1年 卫王赵昺,度宗第三子,兵败后,被元兵逼迫,丞相陆秀夫负卫王投海自尽。时年8岁。

如果你处在诸葛亮的位置,当魏延提出分兵一万出子午谷奇袭长安的建议,你会同意吗?

因为在那之前我已经了解历史,实际也明白了他们两个人计谋的短缺和优点,在我看来诸葛亮的计谋是步步为营稳打稳扎,因为他被刘备给予厚望,从白帝城托孤就可以看得出来,所以诸葛亮不能够去冒这个险,所以他选择了最稳妥的方法,而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计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虽然在某些地方的确有欠缺,也没有考虑的很齐全,但是不可否认相比较于诸葛亮的稳打稳扎的策略来说,魏延所提出的方法实际上是一个很大胆,很奇妙的办法。
虽然说在某种原因下,在当时他的方法被否认了,但是依照我来看,在当时两国兵力差距巨大,采用稳扎稳打的方法,最终只会自取灭亡,不如大胆尝试,可能会产生奇效。
了解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在当时为什么他的方法会被否认呢?首先是因为地形原因,子午谷是通向中原的六道之一,在此地地势严峻紧挨悬崖峭壁所以行军的话是非常困难的,而且通过了这个地形之后到达曹军的驻扎地,在两方打起架来之后,能否得到后续的资源和粮草,这也是一个未知数,所以在当时诸葛亮因为这些原因没有去采用他的方法,在我看来诸葛亮是因为刘备的托付而显得有些畏手畏脚了,往往奇迹都发生在不可能的事情上。
其实这个计谋如果实现的话,其中的成功性也是非常大的,因为子午谷的地势比较严峻,所以敌军并未在此设置防兵,所以,通过子午谷的军队可能是一支奇之队,如果一旦成功,那北定中原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但是说归说,两军交战的成败只是一念之间,每一步都需要谨慎前行,但是因为看过家的对比,所以我才觉得魏延的计谋有可实施性,如果在古代的话,我肯定也会选择诸葛亮的计谋。

一年级把怎么组词语

把怎么组词语 个把、件把、倒把、刀把、 刹把、力把、劣把、千把、 印把、反把、一大把、一把子、 一把手、一把抓、一把莲、 三把刀、二把刀、二把手、 刀把子、劣把头、印把子、 变把戏、一把死拿分兵把守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fenbingbashou.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