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攻心为上”的拓展阅读资料(2)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攻心为上”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怎么理解攻心为上?、上兵伐谋,攻心为上”什么意思?那位解答下、"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句话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上兵伐谋 攻心为上 是什么意思?、怎样做到“攻心为上”?、攻心为上是什么意思等

怎么理解攻心为上?

掌握了一个人的心,也就掌握了这个人。如此说来,一个领导在管理自己的手下时,就要善于揣摩他们的心理,投其所好,甚至施苦肉计来拉拢他们,所谓“两军对垒,攻心为上”,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面对面的攻心战,总的来说,不是为了紧张人们之间的关系,恰恰相反,是为了求得思想沟通,使今后更好地相处。面对面的心理战,还应抱有一种宽大为怀的精神,即使是一些看似无法忍受的事情,必要时也可用以化解对手的不利因素。古代有一个《灭烛绝缨》的故事,很值得我们借鉴。
楚庄王打了胜仗,在宫中举行盛大宴会,招待文武百官。天黑时分,酒兴方酣,忽然一阵疾风,将蜡烛吹熄了,顿时宫中漆黑一团。在慌乱中,庄王最宠爱的妃子忽然觉得有人在拉自己的袖子,意在调戏。一番挣扎,她拔下那人头上的帽缨,气急败坏地到庄王面前说:“有人在黑暗中要污辱我,我已拔下他的帽缨,请大王点亮灯,把他抓起来。”庄王说:“酒是我请大家喝的,酒醉了有所失礼,也不能责怪他们,不能为了显示你的贞节而有辱我的部下。”说罢,举杯喊道:“今天请大家与寡人喝酒,不拔掉帽缨不能尽欢,来,拔掉同欢。”于是,宫中一百多位大臣都拔掉自己的帽缨,尽欢而散
三年后,庄王率兵迎战侵境的晋军,发现手下有一位军官作战特别勇敢。战后,庄王问那军官:“平日寡人待你不厚,为何如此舍生忘死呢?”
那军官道:“三年前臣下失礼,大王不加罪,我一直想用生命报答大王。”原来,这就是那位拉王妃袖子的人。
庄王的攻心战是很成功的,他以爱护部下的名义出发,不计较私怨,而后宽宏大量,使犯罪者心悦诚服。反过来想一下,如果庄王当场点灯,把那位军官找出来,加以重罚,不但那位军官不会心服,其他军官也会不满;为一个妃子而责罚一位武将,来日怎知自己的命运如何?这样,就会加大离心力了。
庄王在利用攻心战时也用上了苦肉计,情愿自己戴绿帽子,也不惩罚那位部下,结果令部下大为感动,要以死相报,因此,苦肉计推波助澜,把攻心战更推上高潮。
厚黑哲理
攻心意在沟通,拉拢人心。攻心战应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要慢慢接近对方,使对方一点一点对你解除防范,直到进入对方心田。

上兵伐谋,攻心为上”什么意思?那位解答下

上兵伐谋:语出《孙子兵法·谋攻篇》原文为: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上兵,即兵之上者,就是指上乘的用兵之法。伐,即进攻,攻打。谋就是谋略。伐谋就是指以谋略攻敌取得胜利。整句翻译为:用兵的最高境界使用谋略胜敌。 上兵伐谋是《孙子兵法》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其进一步在下文中体现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古代军事理论的重要思想。对后世的战争有很大的影响。 攻心为上:是说打胜仗最好的方法是从心理上威慑住对方,控制住敌人,使敌人从心理上溃败。拓展资料:本书由《孙子兵法》原文、中文今译和英文翻译三部分构成,并且中译与今译两相对照,便于互相参考。中文今译选用的是北京大学李零先生的译本,英文翻译选用的是美国夏威夷大学安乐哲(Roger Ames)的译本。两位先生都是《孙子兵法》的研究家和著名学者,他们的译本在国内外广有影响。现在首次将中英两种译本合为一书,意义非凡,值得珍藏。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句话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出自西晋陈寿的《三国志·蜀志·马谡传》。意思是指使人心服口服胜过采用强硬的手段。
原文节选: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白话译文:就是说用兵的原则,从心理上瓦解敌人,使对手投降是上策,强攻城池是下策;以攻心战为目标才是上策,以武力取胜却是下策。
赏析:武力只是暂时解决问题,过分强求换来的将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结局;而攻心就不同,攻心战通过兵不血刃的手段来获得真心的臣服。若是想要让对手永远心服口服地臣服于自己,那么首先就要先把他的心“攻陷”下来,真正的对手其实不是他的军队,而是思想和精神。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陈寿年少好学,就有志于史学事业,对于《尚书》《春秋》《史记》《汉书》等史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任观阁令史。当时,宦官黄皓,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
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治书待御史等职。280年,西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陈寿写《三国志》以前,已出现一些有关魏、吴的史作,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等。
《三国志》中的《魏书》、《吴书》,主要取材于这些史书。蜀政没有设置史官,无人负责搜集材料,编写蜀史。《蜀书》的材料是由陈寿采集和编次的。
陈寿叙事简略,三书很少重复,记事翔实。在材料的取舍上也十分严慎,为历代史学家所重视。史学界把《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视为纪传体史学名著。

上兵伐谋 攻心为上 是什么意思?

释义:上等的用兵策略是以谋取胜,其次是以外交手段挫敌,再次是出动军队攻敌取胜,最下策才是攻城。
攻城为万不得已时才使用。制造攻城的蔽橹、轒辒,准备各种攻城器械,需要花费三个月的时间。构筑攻城的土山又要三个月。将帅控制不住忿怒的情绪,驱使士卒像蚂蚁一样去爬梯攻城,使士卒伤亡三分之一而不能攻克,这便是攻城所带来的危害。
原文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
原文: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孙子兵法·谋攻篇

怎样做到“攻心为上”?

做事有“心机”的人都知道,求人办事要收揽人心,只有笼络住了对方的心,对方才会心甘情愿地替自己办事。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人生如战场,要想做事如意,有“心机”的人常常也像军事指挥家一样善于笼络人心,让对方心甘情愿为自己效力。
春秋时期的晋国,有位名叫予让的勇士,他先后辗转投靠了几个主人,均得不到重用,直到投靠了知伯氏,才得到厚爱,将其视为知己,寝食同行,亲如手足,予让大为感动。后来知伯氏与赵襄子争斗,事败四处流浪。予让想报答他的知遇之恩去刺赵襄子,结果被捉。有感于予让是为主人效命,赵襄子没有立即杀他。予让说,“我自己谋事不密,今天落在你手中,此乃天意,我不会请求你放过我,因为我若活下来,唯一的任务还是要刺杀你。”赵襄子默默无语。于是予让提出要借赵襄子的衣服一用。赵襄子有些惘然,但最后还是脱下衣服给他。予让拔剑于手在赵襄子的衣服上挥了几下,口中大叫:“我已替知伯报仇了。”说完后就横剑自毙了。
古人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如果能获得对方的心,那还有什么事他不能替你办呢?
战国时期的名将吴起,很懂得收揽人心。有一次,军中一位士兵生了脓疮而痛苦不堪,吴起看到这种情况,俯下身去用嘴巴把脏乎乎的脓血吸干净。又撕下战袍把这个士兵的伤口仔细扎好。在场的人无不被大将军的举动所感动。
这位士兵的老乡后来将这事告诉了士兵的母亲,老人听后大哭不已。别人以为是感动所至,老人的回家出乎意料。她说:“其实我不是为儿子的伤痛而哭,也不是为吴将军爱兵如子而哭。前年,吴将军用类似的做法用嘴吸取过我丈夫的脓血。后来在战争中,我丈夫为报将军的恩德,奋勇作战,结果死在了战场上。这次又轮到我儿子,我知道他命在旦夕了。我为此而哭。”
老妇人从自身以往的经历中,知道这种收揽人心的办法,可以让人为他献出生命。对儿子的命运有不祥的预感,你说这吴将军厉不厉害?
要求别人办事,总希望对方能尽心尽力,如果只是公事公办的做法,是很难叫人放心的。如果是自己的铁哥们,只要是他答应了的,你就尽可以放心地在家睡大觉。这说明只有获得了对方的心,才是最理想的求人办事境界。
任何求人办事的行为,要想顺利进行下去,都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先决条件:第一,你自己愿意求助他人;第二

攻心为上是什么意思

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为上策攻心为上gōng xīn wèi shàng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为上策。《三国志·蜀志·马谡传》:“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裴松之注引《襄阳记》:“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gongxinweishang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