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老之将至”的拓展阅读资料(5)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老之将至”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从中得到什么启事?、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而且,假如你老了十岁,我当然也同样老了十岁,世界也老了十岁,上帝、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的意思是?、翻译 2.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曾不知老之将至”与“及其所之既倦”中的“之”有什么区别?、吾已老之将至 是哪首诗词里的吗?怎么都想不起来了……还是我就是记错了……等

《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从中得到什么启事?

原文出自于《论语·述而》第十九章的内容。即:
原文内容: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于云尔。”
原文大意: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说; “你怎么不回答说:他这个人啊,发愤起来就忘了吃饭,高兴起来就忘了忧愁,连自己快要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所受启发:
原文所讲的是:孔子对自己的自我鉴定。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和“不知老之将至”。
所谓“发愤忘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寝忘食精神,但孔子的废寝忘食不是打麻将,不是看足球,而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孔子以求学问为目的和学而不厌,才能做到“发愤忘食”。
所谓“乐以忘忧”就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或者如源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 其乐。”(《雍也》)所以,是安贫乐道,而不是“打起麻将来就忘了做学问”或“唱起卡拉OK来就忘了工作”的那种“乐”以忘 “忧”。
所谓“不知老之将至”是心理年龄的健康年轻,竞技状态良好,是自强不息,而不是老顽童、老天真。
由上可见,原文中孔子“学而不厌”,“安贫乐道”和“自强不息”的形象,是一个充满生气与活力的形象,是一个“老骥伏枥,志在千 里”的形象,是一个圣人的形象。

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而且,假如你老了十岁,我当然也同样老了十岁,世界也老了十岁,上帝

最好的爱情就是陪伴。当我们没有办法去阻止自然规律的时候,是不是应该享受这些,雨雪风霜,年龄冬夏,最美好的一切莫过于你的陪伴。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的意思是?

意思是,他这个人发奋起来忘记了吃饭,快乐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快要变老了。语出《论语·述而》。这一章里孔子自述其心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来。孔子从读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体味到无穷乐趣,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者,他不为身旁的小事而烦恼,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扩展资料:《论语·述而篇》是《论语》的篇章之一,共包括38章,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共包含六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翻译 2.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翻译如下:(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那些所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而产生。
一、原文:
……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二、译文:
人们彼此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时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时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任何拘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爱好各不相同,安静与躁动不同,(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那些所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而产生。过去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结于消亡!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怎么能不悲痛呢?
三、赏析:
《兰亭集序》,又题为《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序》等。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此序受石崇《金谷诗序》影响很大,其成就又远在《金谷诗序》之上。
四、作者介绍: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曾不知老之将至”与“及其所之既倦”中的“之”有什么区别?

“曾不知老之将至”的“之”处于主语和谓语之间的时候,之的用法即为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如:臣之壮也若为“臣壮”则是我年轻力壮,是主谓结构,可独立成句;但文中“臣之壮也”,为我壮年的时候,此时它只是作为一句话中的状语出现,不能独立成句了.“及其所之既倦”中的“之”是“到达,得到“的意思。整句解释为: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很厌倦。

吾已老之将至 是哪首诗词里的吗?怎么都想不起来了……还是我就是记错了……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这是出自『论语·述而』中的一句话: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注释】
(1)叶公:叶,音shè.叶公姓沈名诸梁,楚国的大夫,封地在叶城(今河南叶县南),所以叫叶公.
(2)云尔:云,代词,如此的意思.尔同耳,而已,罢了.
【译文】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原文】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评析】
这里是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觉得一个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觉得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替学生思考,更不要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我想这是值得我们今天的老师在教学中思考和借鉴的.
聪明的老师在向学生教授新课的时候,往往从提问或做游戏开始,那样一方面容易能集中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如果只是单纯地将现成的答案灌输给学生,学生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加会缺乏灵活运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又比如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这里的译文和评论分析就是唯一的答案,你也可以试着从另外的角度来理解《论语》的原文.如果你善于开动脑筋勤思考,往往会有意外的发现和惊喜.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laozhijiangzhi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