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满堂灌”的拓展阅读资料(6)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满堂灌”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讲授教学法?它的优缺点是什么?、列举三种课堂教学的方法、老师讲课到底是满堂灌好,还是精讲把时间都给学生,哪样好啊?我觉得后者有点懒散,我不喜欢实验班这样的、为什么不能满堂灌、以前的老师和现在的老师有什么区别、大数据在教学中有什么应用等

什么是讲授教学法?它的优缺点是什么?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探究式教学一路高歌猛进,讲授——演示教学法这个过去课堂上的霸主也变得羞羞答答的。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完美无缺的,教学方法也是这样,每一种方法都有它的优缺点,关键是我们找到它的优势,并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才能去落实新课改的四大理念。讲授——演示法的优势是: 一、适用学生范围广。这种方法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较低,可以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体现课堂的公平性。 二、有利用学生系统高效的掌握知识。新课改后我们面临着任务重,课时少的压力,使学生在有效时间内掌握大量系统化的知识。 不过讲授——演示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出现误区:如把讲述简单处理为满堂灌,或把演示单纯理解为教师演示,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教师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应该注意避免。

列举三种课堂教学的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发现法;探究法等;不同学科也有不同的具体教学方法。

老师讲课到底是满堂灌好,还是精讲把时间都给学生,哪样好啊?我觉得后者有点懒散,我不喜欢实验班这样的

这得看学生的个性、智商,有的学生在学习时,习惯了老师讲什么就是什么,只是全盘接收,不去想为什么这样的思路,是否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这是传统一言堂,容易培养出高分低能。有些学生头脑灵活,愿意多想,喜欢质疑,很容易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第二种更有利于学生发现自我,乐于学习不枯燥无味。你想清楚自己适合哪种,还有不要将短时间的分数太放在心上,能力比分数更重要。

为什么不能满堂灌

既然这种教学方式一无是处,那么它所教导出的学生必定会抱残守缺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一代不如一代,而这些学生所担负起的这个社会就会不进反退,不断倒退。事实上呢?社会在不断进步,在中国古代也涌现出无数仁人志士,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多得不计其数。当然其中有的是自学成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才功成名就的,但不可否认他们中大多数都经历过“满堂灌”。
满堂灌”所代表的教学方式存在了多久?数千年。哲学告诉我们,一种事物能产生并存在,就自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合理性。满堂灌也是如此。
教学界也出现过这样一种现象:“满堂灌”不好,那就“满堂问”。这表面上好象是注意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懂得要启发和训练学生的思维,实际上“满堂问”却只是“满堂灌”的一个变式。如果“满堂灌”的不可取在于采用灌输式、填鸭式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学生的思维训练,那么“满堂问”呢?仍是老师在操纵,按照老师自己设计的思路,一个连一个问题,一环扣一环,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表面上很热闹,其实学生仍是在被动接受,被动地把老师设计的几个问题“填”起来,而且如此高强度的思维训练常常会使学生苦不堪言
于是,李仁甫先生便认为既然“满堂灌”和“满堂问”都不好,那就把“满堂”两字去掉,留下“灌”和“问”。采用中庸主义,既不全灌,又不全问,既有灌又有问,既照顾到知识的传授,有注意到思维的训练,如此适时适量的“灌”和“问”应该不会再受指责了吧!
显而易见,对“满堂灌”和“满堂问”的批判,都在于认为该方法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是——
如果教师讲授的内容是纯度极高的,极有价值的,那么满堂灌,灌灌又何妨?“满堂灌”只是一种教学的方式,并不代表它所讲授的知识就是死的知识,并不等于它忽视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思维训练。经典的内容是需要学生好好消化和吸收的,是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一节课能有多长时间?一节课上学生能当堂消化吸收多少东西?如果还要不断提问,会少讲授多少精华?如果想把所有的内容全在课堂上解决,即使问题提得再多、再好都是不大可能的。既然如此,与其课堂上提几个无关痛痒的问题,不如多讲一点,并保持适当的语速,学生不能立刻领会的内容就放到课后去慢慢消化吸收。
这样,课堂上并不能说学生不是主人,因为他们在积极吸收;课堂外就更是学生的天下了,因为他们在积极消化吸收,积极思维。
同样,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都是切中要害的,极有价值的,极能启发学生思维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那满堂问,问问又何妨?不能当堂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课后去思考,去尝试解决。如果所提问题真的有价值,能吸引学生,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那么学生自会主动去思考,去探究,这岂不比课堂上只提三两个无关痛痒的问题来得实在?
语文学习的外延是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我们需要建立的是大语文观念。语文课本与课本外的知识,课本知识与生活中的知识(包括人生经历、经验,包括体育、影视、媒体等等)的融会贯通,课堂内与课堂外的衔接挂钩等等。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大多数老师知道的,但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是用来“知道”的,是用来“实践”的!如果仅仅把课堂处理好,让学生在课上充分动起来,而在课外则把语文抛到九霄云外,不管不问,不理不采,那又有多大意思呢?语文是如此的博大精深,仅仅课堂这一点点时间,能让学生领会多少?

以前的老师和现在的老师有什么区别

现在基本要求多媒体教学了,而且一堂课45分钟,一般都是要求讲课再半小时以内,然后要有跟学生互动啊,甚至让学生讲课啊,之类之类的环节,跟几年前全部是老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改变了很多。

大数据在教学中有什么应用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新的技术革命带来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其中,信息技术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知识传播应用进程的变化。所以当今以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成为新时期重大突破发展的一个前沿,也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最大机遇和挑战。
一、大数据的定义及特点
简单地说,大数据就是一个数量很大的数据集合。我们之所以称其为大数据(Big Data),一是因为数据量大,二是因为变化快,三是因为构成复杂,四是因为蕴含着大的价值;通常将其也归结为4V,即Volume(大量)、Variable(多样)、Velocity(高速)、Veracity(精确)。
1.大量
每个人每天都在制造数据,每个单位也不例外,大数据既来源于互联网上的数据,也来源于物联网。2006年,我们个人所用的数据平均已经到达了TB时代,人们预测到2020年,整个世界的数据量将达到35.2个ZB,而1个ZB等于10亿个TB,由此可以想象这个数据量之大。这就是我大数据之所以巨大的由来。
2.多样
数据类型繁多,涵盖内容丰富,类型复杂,既有结构化的数据,也有半结构化的数据,还有非结构化的数据,包括了教学系统中的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类型的文件格式,以及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互动信息如点评信息、交互信息等。
3.高速
一方面数据流飞速产生,需要实时获取,即在第一时间抓住重要信息并分析决策。另一方面数据变化快,处理速度高。大数据需要云计算,大数据与云计算相向而行、发展迅速。
4.精确
连续不断的监控数据流,实现360度监测,通过对数据业化的分析,从中提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好比沙里淘金,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
二、大数据在教学中的应用
1.大数据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改变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我校面向非计算机业所开设的通识必修课程,在大一开设,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在开课前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模拟一级B等级考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调查,收集各种数据,比如,收集每位学生在参加模拟等级考试中产生的各模块考试成绩,并对产生的大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最后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数据分析为基础,可以对每一位学生制订他们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制订出他们的学习计划;进而拟出教师对该门课程针对上课班级甚至针对每一位学生的教学内容。这样制订出的课程教学内容才可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2.大数据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改变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拿着统一的教材集中在教室,教室是课堂的主要教学阵地,教师采用的也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慕课”及“微课”等。“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这就要求教师制作出教学视频、课件、习题等大量有关“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的学习数据,以便学生通过公共交互平台进行学习、练习以及反馈等。
教师在充分了解“慕课”“微课”及“翻转课堂”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创新教学的实践,实现由知识培养到创新能力培养的转变。
3.大数据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考核评价体系的改变
由于采用了新的教学模式,导致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难以准确地评价学生的成绩。新模式下,学生在登录公共交互平台进行学习、练习时会产生大量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挖掘,就可分析出学生哪部分知识学得好,哪部分需要多复习、多操作或者多做一些习题。所以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应当建立新的考核评价体系,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推动教学效果的不断优化,进一步提高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过级率,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空间。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mantangguan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