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美言不信”的拓展阅读资料(5)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美言不信”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着不善;什么意思、“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这是谁提出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翻译、“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是什么意思?、古代美言不信的历史故事等

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着不善;什么意思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信言”就是信实可靠的引人入道之言,必以真为本。有道者言语质朴简约。其文风既不像表现情感的诗词歌赋,更不像猎取功名的八股文章。虚华美言,也能传世以扬名,邀宠以获利,但不能启人本性,救人真命。老子的文风质朴无华,绝无“美言”媚世之病。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此处的“善”,不指狭义的“仁善”,而是有道之上善。有道者的“理论”风格是彻底的实事求是,必合于“大道至简至易”,其宗旨是知行合一,方有效验。因此不会搞繁琐哲学,更不会玩弄诡辩的概念游戏以惑人 取胜。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这里的“知”指觉悟了的宇宙-生命真相,可称真知。 “博”则是博学,指书本学问的广泛,也包括修炼理法 的博杂。修道是化繁为简、万法归一的实修实证,而非 求博学,因此最忌理障杂陈,使心不。而有道明师的 启示形式,也是一理贯串,方可通达人心,不会显示博 学,喧宾夺主横生枝节。老子的“学说”形式之实质,就是始终不离于“道”性的无为大法、最上乘法、顿悟渐修之法、全方位高层次养生大法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这是谁提出的?

老子《道德经》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正常的陈述语序应该是make sb….这里是被动语态,相当是把sb 提前了,变成sb be made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翻译

这段文章的意思是,真实的话未必好听,中听的话未必真实。善良的人不会巧辩,会巧辩的人未必善良。聪明的人不炫耀知识渊博,炫耀博学的人未必聪明。圣人帮助别人全力以赴,帮助了别人,自己反而更充实;把一切给了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天的正道是,对别人有利而无害。圣人的正道是自己努力去做,不与人争夺。 这段文章从“信、美、善、知”的标准,推论到待人律己,取与得失,辩证地阐述了做人做事要“质朴平易,利人利物”的原则。 这些论断发人深省,催人向上,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发扬这种传统美德,就应该做到: 诚实的话虽然不好听,但是一定要坚持说下去,说话措辞应该中听一些,但是一定不能讲假话。善良的人也应该能言善辩能言善辩的人应该学会善良。知识渊博的人应该善于转播,好炫耀博学的人应该使自己的知识充实起来。我们虽然不是圣人,但是要学习圣人毫不吝惜的助人风格,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丰富;我们虽然不是圣人,但是我们要自强不息,不与人争,先利人利国,后利己利家。 注释: (1)“信而不美”,反映事物本来面目的语言未必华美。“信”,诚实,确实,真。 (2)“善者不辩”,善良人语言纯朴而不善辩。 (3)“知者不博”,“知”同“智”,聪明。“博”,渊博,博学。 (4)“圣人不积”,“积”,积蓄。这裏有不吝惜的意思。 (5)“既以为人”,“为”,帮助。 (6)“既以与人”,“与”,给与。 希望能帮到你 谢谢 望能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真实的话听起来不好听,听起来好听的话不真实;行为良善的人不狡辩,狡辩的人不善良。真正有学问的人,知道学海无涯,因为处处虚心向别人请教。一知半解的人,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到处卖弄自己。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出自《道德经》第81章。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信”者,诚实也。“信言不美”,是说凡是诚实之言,都是质朴无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者,此谓之“信言”。凡是信言,句句真实,句句质朴,没有虚伪粉饰,没有投其所好,没有奸巧诡诈,而且都是真诚一片,所谓“忠言逆耳”即是。“信言”世人多不爱听,故称之为“不美”。
“美言”者,即人都喜欢听的漂亮话,用浮华词藻装饰起来的虚言伪语。此类“美言”,或是为了投人所好,美言悦人,以夸大之辞比拟、讨好别人;或为了达到个人某种目的,巧簧如舌,将黑说白,掩人耳目……。凡是美言,多是中听不中用,往往言而无信,言多谎诈,虚诞无凭,说话不算数,故终而不被人信。有德之人,外行庄重,内心真诚,其言朴实,并不悦耳动听,但却句句忠恳。无德之人,外行轻躁,内心狡诈,其言虽动听悦耳,却未必真实可信。故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善者不辩”,是说有道之人,全德备身,其言合于天道真理,可以道达人事。言无彩文饰华,句句真实不虚,此乃“善言”也。善言者则心必善,与人为善,不与人争辩。哪怕是遇到委曲之言,侮辱性的语言,也必是心平气和不动声色。取人之善,当据其事理,不必深究其心。别人偏激,我受之以宽;别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我不争胜于人,以善心待不善。别人的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用浑厚以养大德。当人来争辨时,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气度要宏,言动要谨。不用巧辞奇说,其心自然清静平和。先辈云:“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在讷(nè)。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由此可知“不辩”之深义。
所谓“辨者不善”,是说凡是“善辩”之人,皆是“嘴尖皮厚腹中空”。因其心中空虚,缺乏德性涵养,理屈辞穷,夸夸其谈,以逞其能。常见世人为争私利,或为显能,或抱偏知邪说以乱真,便以三寸不烂之舌,逞口锋之利,无理也要辩三分。此即俗话所称之“舌辩猴”。
3、“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知者不博”,所谓“知者”,即真智真慧,深知宇宙大真理者。真知者从不显露,含光内敛,厚德贵藏。所谓“不博”者,即守元抱一,心致静。不刻意追求后天知识的广博,绝学无忧,绝圣弃智,惟以一颗先天真心,求知大道。待到功成性圆,大智慧已就,则能一知百知,一通百通。深明宇宙真理,广知万物之性。
有道之人,立于高维空间,总揽宇宙规律,执本驭末,执简驾繁,举纲目张。对万事万物心领神会,明觉四达,洞晓阴阳,宇宙万物融于一心,此谓之“真知”。知之既真,天地间一切事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虽不广搜远览,不出门户,而天地万物万事的变化消息,皆在其不见不闻的真性中,皆在无为自然之静心中。故真知者虽不博学后天有为知识,而天地间的一切知识,则无所不知;天地间的一切事物,则无所不晓
“博者不知”,“博者”,此处是指广见多闻,博览群书,研究古今,有丰富的后天知识。“不知”者,是指这些所谓博学者,只知后天有为知识,只知显态世间的智观科学,而不知隐态微观、宏观、宇观世界的慧观科学。只知显态科学的某个领域或某一学科,而难知宇宙这个庞大、复杂的超巨科学领域。其知虽比一般人广博,但所知仅是表象,失却道要之真,而在宇宙大真理面前,仍是十分无知。故曰“博者不知。”

古代美言不信的历史故事

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用辩证法的观点告诉我们辨别“真”“伪”的方法。我们应当深刻反思:有的假批评之词,达到美言美举的目的。诸如严厉地批评你没日没夜地工作不顾身体,危险的地方往前冲不考虑后果呀等等。还有的巧借东风赠以“桂冠”,比如:出席x x x x的先进,关心x x 的好干部等等,既达到美言美举的目的,又让人无隙可击,免担美言美举之臭名,如此等等这都是美言美举的拓展和深入,更是令人防不胜防,让你在乐陶陶、暖融融,舒舒服服束手就擒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meiyanbuxin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