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取乱侮亡”的拓展阅读资料(2)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取乱侮亡”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侮组词语有哪些、( )胜( )败 成语、佑贤辅德,显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什么意思、最后一字是亡的成语大全、用欺侮的侮组词、文言文《三国志辛毗传》翻释等

侮组词语有哪些

有欺侮、侮蔑、凌侮、御侮、外侮、戏侮、侮骂、侮弄、笑侮、威侮、侮人、侮狎、侮食、侵侮、谩侮、陵侮、侮谩、侮害、骂侮、詈侮等。
1、欺侮
欺侮,读作qī wǔ,欺凌侮辱的意思,出自《逸周书·酆保》:“欺侮羣臣。” 意思是说:欺凌侮辱朝廷大臣。
2、侮蔑
侮蔑,读作wǔ miè,轻视、轻蔑的意思,出自《史记·周本纪》:“侮蔑神祇。”意思是:轻视神祇。
3、凌侮
凌侮,读作 líng wǔ,释义:欺侮;侮辱,出自《北齐书·阳休之传》:“竞相凌侮。”意思是:众人都争着欺辱。
4、御侮
御侮,拼音:yù wǔ,释义:谓抵御外侮;指武臣。出自《孔丛子·论书》“是非御侮乎!”意思是:争议就在于是否抗击外来侵略。
5、戏侮
戏侮,读作 xì wǔ,戏弄轻侮的意思,出自《汉书·佞幸传·淳于长》:“戏侮许后。”意思是:戏弄轻侮许皇后。

( )胜( )败 成语

优胜劣败(优胜劣败)--------------------------------------------------------------------------------【拼音】yōu shèng liè bài【典故】优胜劣败取乱侮亡,自不必说。 清·吴趼人《痛史》第一回【释义】指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应力强的保存下来,适应力差的被淘汰。这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一个基本论点。【用法】作谓语、宾语;指社会竞争

佑贤辅德,显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什么意思

我查到句子出自《尚书·仲虺之诰》:“佑贤辅德,显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意思大概是:(庇佑)帮助贤者辅佐德行,表扬忠诚之士举荐贤良之士,兼并弱国,讨伐昏聩糊涂的君主,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侵侮将亡的国家,推翻行亡道之国,巩固行存道之邦,,。大概就是这样吧

最后一字是亡的成语大全

自取灭亡国破家亡家破人亡、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生死存亡名存实亡取乱侮亡兴废存亡、多藏厚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得人者昌,失人者亡、顺天者存,逆天者亡、治乱兴亡、鱼烂而亡、人之云亡、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刚克消亡兵败将亡、顺道者昌,逆道者亡、危急存亡进退存亡、纳叛招亡、善死者不亡,请由此亡、顺昌逆亡、出死断亡、坐以待亡、救火追亡
扩展资料
”亡“释义:
1、 逃:逃~。流~。
2、 失去:~佚。~羊补牢。
3、 死:伤~。死~。
4、 消灭:灭~。~国奴。救~。兴~。
参考资料
亡-百度百科

用欺侮的侮组词

一、“侮”字的组词:威侮、侮人、侮狎、侮食、侵侮、谩侮、陵侮、侮谩、讪侮、骂侮、侮害、玩侮。
二、“侮”字的读音:wǔ
三、词语解释:
1、威侮 [ wēi wǔ ]
陵虐侮慢。
2、侮害 [ wǔ hài ]
欺侮侵害。
3、讪侮 [ shàn wǔ ]
讥笑轻侮;讪笑侮慢。
4、陵侮 [ líng wǔ ]
凌辱,欺压。
5、侮狎 [ wǔ xiá ]
轻慢戏弄。
扩展资料
一、“侮”字的笔画顺序:撇、竖、撇、横、竖折、横折钩、点、横、点。
二、“侮”字的笔顺图解:
三、“侮”字的基本字义: 
1、欺负,轻慢: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侮蔑(轻视,轻蔑)。欺侮。不可侮。
2、古代奴婢的贱称。

文言文《三国志辛毗传》翻释

译文:
辛毗字佐治,颖川阳翟人。魏文帝登基后,想迁移冀州的十万户人家去充实河南。当时连年蝗灾,百姓饥饿,各部门都以为不可以这样做,可是文帝决心很大。辛毗与大臣一起上朝求见皇上,文帝知道他们想进谏,便表情严肃地接见,他们都不敢说话。
辛毗说:“陛下想迁移户口,这个主意是怎么提出的呢”文帝说:“你认为我迁移户口不对么?”辛毗说:“确实认为不对。”文帝说:“我不跟你一起议论。”辛毗说:“陛下不以为我没有才能,安置我在身边,让我杂在谋议之官的行列里,怎么能不和我议论呢?我所说的不是私事,而是国家的忧虑,怎么能对我发怒呢?”
文帝不回答,起身往宫里走;辛毗跟上去就拉住他的衣襟,文帝就用力甩动衣服不回来。过了很久才出来:“佐治,你拉我为什么那么急迫呢?”辛毗说:“如果迁移户口的话,既失去了民心,又没有粮食给他们吃。”文帝就迁移了原计划的一半。
 明帝登基后,进封辛毗为颖乡侯,食邑三百户。当时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为明帝所信任,掌管决定朝政,大臣们没有谁不与他们往来友好,可是辛毗不与他们交往。冗从仆射毕轨上表说:“尚书仆射王思是心勤奋的老吏,但是忠直谋略不如辛毗,辛毗应该代替王思。”
明帝就拿这件事咨询刘放、孙资,刘放、孙资回答说:“陛下任用王思,确实是想看到他尽力效劳,不是看重他的虚名。辛毗确实忠诚耿直,然而性情刚愎断,这是圣上考虑时应当详加考察的。”于是不任用他,让他出京做卫尉。
明帝回答说:“两个敌人没有消灭却兴建宫室,这是直言进谏的人树立名声的机会。王者的都城,应当趁着百姓劳苦的时候同时建造,使后代的人不能再扩大,这是萧何为汉代谋划的策略。现在你是魏国大臣,也应该懂得这个大道理。” 青龙二年,诸葛亮出兵渭南。
明帝于是用辛毗做大将军军师、使持节,全军都整齐严肃,听从辛毗的节制调度,没有人敢违犯。诸葛亮死了以后,他又回去担任卫尉。死后,赐给谥号肃侯。
原文:
辛毗字佐治,颖川阳瞿人也。毗随兄评从袁绍。及袁尚攻兄谭于平原,谭使毗诣太祖求和。时太祖将征荆州,次于西平。毗见太祖致谭意。
太祖谓毗曰:“谭可信?尚必可克不?”毗对曰;“明公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袁氏本兄弟相伐,加以早蝗,饥馑并臻,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此乃天亡尚之时也。方今二袁不务远略而内相图,可谓乱矣。今因其请救而抚之,利莫大焉。”太祖曰:“善。”乃许谭平。
表贼为议郎。文帝践阼欲徙冀州士家十万户之河南时连煌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毗与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见之,皆莫敢言。
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奋衣不还,良久乃出,曰:“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奋衣不还,良久乃出,曰:“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
帝送徙其半。黄初五年,文帝欲大兴军征吴,毗谏曰:“先帝屡起锐师,临江而旋。今天下新定,宜息民力,修范蠡之养民,法管仲之宽政。”帝曰:“如卿意,更当以虏遗子孙邪?”
帝方修殿舍,百姓劳役,毗上疏曰:“窃闻诸葛亮讲武治兵,而孙市马辽东,量其意指,似欲相左右。备豫不虞,古之善政,而今者官室大兴。唯陛下为社稷计。”帝乃止。
青龙二年,诸葛亮出渭南。大将军司马宣王数请与亮战,明帝恐不能禁,乃以毗为大将军军师,使持节。宣王数数欲进攻,毗禁不听。六军皆肃,莫敢犯违。
扩展资料:
本文重点词语解释:
1、节钺:
符节多是帝国力的象征,如朝廷任命的外交官、或是军官用以调兵遣将,或是官吏以之代天巡狩、行使皇帝诏敕的。《称谓杂记》:“俗说武王钺杀飞廉、恶来,故君以赐钺以事军法,如后之势剑也。”
2、牵裾而谏:
说解:牵裾即拉住衣襟,又作“引据”。“牵裾而谏”是说侍中辛佐治刚正不阿,向魏文帝曹丕直言进谏的故事。文帝无辞可答,起身入内以避之,他跟在后面拉住衣襟据理力争
后常以“牵裾”或“牵裾而谏”比喻直言苦谏。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诗云:“牵裾惊魏帝,投阁为别歆。”
3、持节:
持节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hí jié,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官名;保持节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节钺
百度百科-牵裾而谏
百度百科-持节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quluanwuwang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