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弱冠之年”的拓展阅读资料(5)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弱冠之年”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弱冠之年是多少岁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弱冠之年代表多少岁、弱冠之年前面是什么之年?、什么年,后来是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古稀之年,及笄之年,弱冠之年,期颐之年,不惑之年,分别代表多少岁?、耄耄之年 及笄之年 弱冠之年都什么时等

弱冠之年是多少岁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弱冠之年是20岁,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古代年龄称谓具体如下:
一、幼年
1、初度。小儿初生之时。
2、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
3、孩提。指2—3岁的儿童。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4、始龀(chèn)。男孩8岁,女孩7岁。
5、总角。8、9岁至13、14岁的少年。
6、黄口。10岁以下。
二、少年
1、金钗之年。指女子12岁的年龄。
2、豆蔻。女子13、14岁。
3、二七之年。女孩14岁。
4、及笄(jī)。指女子15岁。
5、舞勺之年。指男孩子13—15岁期间。
6、志学之年。指男子15岁。
7、束发。男子15岁。
8、舞象之年。古代男子15岁-20岁时期的称谓。
9、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三、青年
1、加冠。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2、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代汉族男子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3、弱冠。年满20岁的男子。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4、花信年华。指女子的年龄到了24岁。
5、而立。男子30岁。
四、中年
1、不惑。男子40岁。
2、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男子50岁。
五、老年
1、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男女均指60岁。
2、花甲。60岁。
3、古稀、从心之年。70岁。
4、耄耋。七八十的年纪。
5、期颐。指百岁高寿。
6、茶寿。指108岁。
7、双稀、双庆。140岁,古稀是70岁,双稀即140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弱冠之年代表多少岁

弱冠之年代表20岁,古时汉族男子20岁行成人礼冠礼,表示已成年可婚嫁,指年纪刚到成年的时候。
古代的男子在到了二十岁的年纪,也就是弱冠之年之后,要在自家的宗庙里举行加冠礼。一般来说,加冠礼由父亲主持,并特邀德高望重的贵宾为行冠礼的男子加冠。在加冠的次数上,分别加上三次,各自代表该男子往后开始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力。
三次加冠结束后,特邀的贵宾还要向行冠礼的男子宣读祝词,赐予他一个“美”字,寓意他在未来能成为受人尊敬的男子。此外,古代的男子在行冠礼的时候,要将头发盘成发髻,然后再带上帽子,这样方能称之为“冠礼”。
扩展资料:
关于年龄的称谓:
1、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2至3岁称孩提。
3、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8岁称龆年。
4、10岁以下称黄口。
5、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6、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7、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8、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9、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0、16岁称碧玉年华;
11、20岁称桃李年华。
12、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摽(biao)梅之年。
13、男子20岁称弱冠。
14、30岁称而立之年
15、40岁称不惑之年
16、50岁称知命之年
17、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18、70岁称古稀之年
19、80岁称杖朝之年。
20、80至90岁称合耄耋之年。
21、100岁称期颐或人瑞。

弱冠之年前面是什么之年?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
  “逾弱冠”——就是超过弱冠之年,换句话说就是二十出头了。
  “近而立”——就是接近而立之年,快要到三十岁了。
  顺便送你一些关于年龄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标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鲐背之年,耄耋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男子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
  夫妻一方去世称:丧偶。
  老师称:恩师、夫子。
  学生称:门生、受业。

什么年,后来是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

第一个是垂髫之年,垂髫读作chuí tiáo。
由于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垂髫:亦作“垂龆 ”。指儿童或童年。髫,儿童垂下的头发。
扩展资料:
1、孩提:一般指的是2~3岁的儿童。
2、垂髫(tiao):一般指的是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3、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少女(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总丱’)。
4、豆蔻:一般指的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的少年少女(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5、束发:一般指的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两个 总角解散,扎成一束髻);古代男孩十五岁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归有光 《 项脊轩志 》)。
6、及笄:一般指的是女子十五岁。(女子拾伍岁行笄礼,表示已经成年,可以结婚了。女子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此称女子15岁为‘及笄’,也称“既笄”)
7、弱冠:一般指的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8、而立:一般指的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9、不惑:一般指的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10、知命:一般指的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11、花甲、耳顺:一般指的是六十岁。
12、古稀:一般指的是七十岁。
13、中寿:一般指的是八十岁。
14、耄耋(mào dié):一般指的是八九十岁。
15、期颐:一般指的是一百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垂髫

古稀之年,及笄之年,弱冠之年,期颐之年,不惑之年,分别代表多少岁?

古稀之年:70岁,及笄之年:15岁(女子),弱冠之年:20岁(古人二十岁成年,行冠礼,男子),期颐之年:100岁,不惑之年:40岁。

耄耄之年 及笄之年 弱冠之年都什么时

八十岁及笄之年指女子满了15岁二十岁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ruoguanzhinian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