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泰山之安”的拓展阅读资料(4)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泰山之安”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声东击西什么如泰山、门上贴"泰山之门"什么意思、安如泰山什么意思、泰山安则天下安、做大事者应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出处、泰山什么四字成语等

成语声东击西什么如泰山

稳如泰山 [wěn rú tài shān] 基本释义 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遥 褒义 出 处 《汉书·刘向传》:“来势不两立;王氏与刘氏亦且不并立;如下有泰山之安;则上有累卵之危。”

门上贴"泰山之门"什么意思

泰山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之称。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在汉族传统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岳独尊”的美誉。门上贴’泰山之门’有以上之意寓。

安如泰山什么意思

Anrutaishan [拼音]:一个RU泰山 [解释]:作为稳固的,不可动摇的。 “安全”是一种稳定的固体意义。

泰山安则天下安

习惯,自古以来,有国泰民安稳如泰山之说

做大事者应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出处

出自:苏洵[宋]《心术》:“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释义:即使泰山在面前崩塌也脸不变色,即使麋鹿在旁边起舞也不去看它一眼。然后可以杀敌制胜。
《心术》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是《书》中的一篇。这篇文章逐节论述用兵的方法,分治心、尚义、养士、智愚、料敌、审势、出奇、守备等八个方面,以治心为核心,每小节自成段落,各有中心,又有内在联系,逻辑严密。
文章涉及战争中诸多重要问题,以其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光辉,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北宋建国以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因而实行中央集制度,解除节度使的力,派遣文臣做地方官,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由皇帝直接控制禁军,将地方的政、财、军都收归中央。
为了防范武将军过重,严令将帅不得兵,甚至外出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发的阵图行事。将官经常轮换,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致使军队没有战斗力。这样的措施虽然杜绝了军阀拥兵作乱,但是也造成军事上的衰颓。
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北宋加强中央集的措施,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到北宋中期,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北宋政府实不限制兼并的政策,土地集中现象严重,贵族占有大量土地,社会矛盾尖锐。
政治上的制腐败,军事上的骄惰无能,带来外交上的极端软弱。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和西夏上贡大量银两以及商品。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
也就是说当时的北宋四周环伺,政策上求和,积贫积弱,他花了很大精力研究古今兵法私战例,《书》十篇就是他这时期系统研究战略战术间题的军事著,这篇文章是其中的一篇。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taishanzhian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