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铜壶滴漏”的拓展阅读资料(3)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铜壶滴漏”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古代用水滴来计时的那个东西,叫什么名字?、什么是我国保存至今仍然完好的漏壶?、“漏壶”究竟怎样“计时”!、漏壶的计时原理是什么?、漏壶是怎样计时的?、古代的铜壶滴漏用于干什么的等

古代用水滴来计时的那个东西,叫什么名字?

这个叫“铜壶滴漏”,能精确计算24小时,也就是12时辰的规律和变化,是古代中国人的创举。此物件最早诞生于西周时期,当时青铜工艺很发达,但是黄铜也就是不生锈的才刚开始,兴盛于西汉,从皇宫贵族向民间演变,但总的来说还是当时的奢侈品了。

什么是我国保存至今仍然完好的漏壶?

现陈列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交泰殿中的铜壶滴漏,是1745年制造的,这是我国保存至今仍然完好的漏壶。铜壶滴漏的漏壶全都用精铜制造,每个漏水的小管子都雕刻成龙头形状,水从龙口流出,最上层的漏壶置于楼阁形建筑的上层,旁边有楼梯可以上下,楼阁建筑与宫殿结构相同。做工雕刻极为精细,平水壶面镌有乾隆皇帝的御制铭文。

“漏壶”究竟怎样“计时”!

古人通过漏壶的浮箭来计量一昼夜的时刻。
最初,人们发现陶器中的水会从裂缝中一滴一滴地漏出来,于是门制造出一种留有小孔的漏壶,把水注入漏壶内,水便从壶孔中流出来。
另外再用一个容器收集漏下来的水,在这个容器内有一根刻有标记的箭杆,相当于现代钟表上显示时刻的钟面,用一个竹片或木块托着箭杆浮在水面上,容器盖的中心开一个小孔,箭杆从盖孔中穿出,这个容器叫做’箭壶’。
随着箭壶内收集的水逐渐增多,木块托着箭杆也慢慢地往上浮,古人从盖孔处看箭杆上的标记,就能知道具体的时刻。
扩展资料:
漏壶的类型
漏壶有沉箭式和浮箭式两种。
最初使用的是沉箭式,即用一只铜壶盛水,接近壶底部有一个小洞,壶中竖直插一根刻有刻度的木尺,木尺下端固定在一块船形木块上,使其浮在水面上,当水从小洞滴出后,人们根据水位降低后标杆上的刻度来判断时间。
陕西等地出土有汉代的沉箭式铜漏壶。由于漏壶中水多时和水少时的滴水速度不同,影响到漏壶计时的准确性,为了提高计时的精确度,由单只逐渐发展成为多只一套的漏壶,同时,还由沉箭式漏壶改为浮箭式漏壶。
漏壶的级数越多,计时就越准确。实物表明,在浮箭式漏壶系列中,壶数最多的是4壶一套,而且这种4壶一套的漏壶仅有两套存世,更难得的是它们都在北京.
一套是清代制造的,现陈设在故宫的保和殿;另一套制于元延祐三年(1316年)十二月十日,现藏于国家博物馆。这两套均用铜铸造而成,故称为“铜壶滴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漏壶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古代计时的铜漏壶

漏壶的计时原理是什么?

春秋以前,我国发明了漏壶(又叫壶漏,刻漏和铜壶滴漏)。漏壶是一种水时计仪器。它的构造各个朝代不同,基本原理却是一样的。如清代的一种漏壶:上面三个壶底都有漏水孔,白天壶里装满了水,依次漏到水壶中。上面二个壶的深度依次减少一寸,使平水壶的水量可以常满。平水壶的后壁上方有一个孔,如果水多了,就可以从这里漏到下面的受水壶中,这样可使平水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一定的水量漏进水壶去。受水壶中有一个铜人,抱着一根可以上下活动的漏箭,上面刻有用标尺去量度的时刻。漏箭下端装一个浮舟浮在水面。受水壶的水逐渐满起来,从漏箭上升的位置就可以知道时间。汉朝以后,我国唐代的梁令瓒和一行僧等利用水力和齿轮,创造出了巧妙的计时工具:水运浑天仪和计时器。另一种水仪象台是宋代天文学家苏颂制造的,它高约3丈,有上上下下7层,台的最上层是龙柱支撑着的浑天仪,用来观星。第二层装着一种天球仪,露出半球,表示一半在地面上。另一半球隐没在地平线下,昼夜自动运转。下面五层木楼中,第一层有3个门,到了每个时辰的时初,就有穿红衣的木人在左门内摇铃;每逢时整,紫衣木人在右门敲钟;逢刻,绿衣木人在中间击鼓。第二层,每逢时初时整,拿着报时牌的木人就在中门出现。第三层报刻的时间,到时候也有拿着牌子的木人出现。第四层的木人敲着铃报告晚上的时刻,打着更。第五层的木人报告日出日没。元代的郭守敬门制造了一种报时的仪器,同宋代的报时器装置相似,不同的是,另外装有龙、虎、朱鸟、龟等四灵动物模型,逢到时刻会跳跃起来。由此可见,古代人已经懂得用标尺去量度延续不断的时间,难怪民间流传着:“一寸光阴一寸金。”就是说光阴可以用“寸”来量度。

漏壶是怎样计时的?

春秋以前,我国发明了漏壶(又叫壶漏,刻漏和铜壶滴漏)。漏壶是一种水时计仪器。它的构造各个朝代不同,基本原理却是一样的。如清代的一种漏壶:上面三个壶底都有漏水孔,白天壶里装满了水,依次漏到水壶中。上面二个壶的深度依次减少一寸,使平水壶的水量可以常满。平水壶的后壁上方有一个孔,如果水多了,就可以从这里漏到下面的受水壶中,这样可使平水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一定的水量漏进水壶去。受水壶中有一个铜人,抱着一根可以上下活动的漏箭,上面刻有用标尺去量度的时刻。漏箭下端装一个浮舟浮在水面。受水壶的水逐渐满起来,从漏箭上升的位置就可以知道时间。
汉朝以后,我国唐代的梁令瓒和一行僧等利用水力和齿轮,创造出了巧妙的计时工具:水运浑天仪和计时器。另一种水仪象台是宋代天文学家苏颂制造的,它高约3丈,有上上下下7层,台的最上层是龙柱支撑着的浑天仪,用来观星。第二层装着一种天球仪,露出半球,表示一半在地面上。另一半球隐没在地平线下,昼夜自动运转。下面五层木楼中,第一层有3个门,到了每个时辰的时初,就有穿红衣的木人在左门内摇铃;每逢时整,紫衣木人在右门敲钟;逢刻,绿衣木人在中间击鼓。第二层,每逢时初时整,拿着报时牌的木人就在中门出现。第三层报刻的时间,到时候也有拿着牌子的木人出现。第四层的木人敲着铃报告晚上的时刻,打着更。第五层的木人报告日出日没。
元代的郭守敬门制造了一种报时的仪器,同宋代的报时器装置相似,不同的是,另外装有龙、虎、朱鸟、龟等四灵动物模型,逢到时刻会跳跃起来。
由此可见,古代人已经懂得用标尺去量度延续不断的时间,难怪民间流传着:“一寸光阴一寸金。”就是说光阴可以用“寸”来量度。
漏壶有个缺点,每当天寒地冻时,会因水结冰而不能运转,人们便改用沙代替水,成了“沙钟”。它是用3根柱子构成的圆柱形木器,中间放置着两个烧瓶似的玻璃瓶子。底大口细,两个瓶子口相对,有固着物相连,一只瓶子里装有洁净的沙粒。要开“钟”,只要把它倒转过来就行了。上面瓶子里的沙往下漏,当沙粒全部漏进下面的瓶子后,可以测量一个较短的时间:10分钟或30分钟,每隔30分钟,人们只要把“沙钟”的瓶子倒转过来,钟又“走”啦!
明代,詹希元创造了一种“五轮沙漏”,这是一种门报时的机械钟。初轮上装有16个沙斗,当沙池里的沙不断地漏进斗中,压动初轮转动,通过小齿轮分别带动二轮、三轮、四轮,最后传动到水平旋转的中轮。中轮的长轴穿过一个测景盘,长轴顶端装一根指针,随长轴转动,测景盘上刻有时刻,指针转到的地方,就是当时的时刻。中轮上的特别装置,带动测景盘两旁的两个木人,按时敲铃报告时间。

古代的铜壶滴漏用于干什么的

铜壶滴漏:又称漏壶、刻漏、水钟等.它以壶盛水,常常几个连在一起,上边的几个壶底都有小孔,以便上面的壶装满水后,利用水向下均衡滴流的方法逐级向下滴,最下边的壶中有一直立的浮标(也叫刻箭),上有刻度.漏壶就是根据水位高低使浮标升降,观测壶中刻箭刻度来计算时间的昼夜计时器.漏壶可以不分白天夜晚、不分晴天雨天计时.但滴水的速度受温度影响有变化,因而计时难免有误差.但它可以晴天时用日晷校正.漏壶的构造历代不尽相同,有泄水型漏壶和受水型漏壶,有单壶式和多壶式.漏是古代中国人的习惯用语,含义就是现在“钟”.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tonghudilou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