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铜壶滴漏”的拓展阅读资料(7)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铜壶滴漏”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铜壶滴漏一般谁才会拥有,是否有什么身份象征。、铜壶滴漏之谜是什么?、什么是我国保存至今仍然完好的漏壶?、古代用水滴来计时的那个东西,叫什么名字?、铜壶滴漏 为什么 多个壶、铜壶滴漏的成语故事等

铜壶滴漏一般谁才会拥有,是否有什么身份象征。

看你做工了吧,不过那时候能有的人,身份也不会一般,应该富贵过吧铜壶滴漏铜壶滴漏即漏壶,中国古代的自动化计时(测量时间)装置,又称刻漏或漏刻。漏壶的最早记载见于《周礼》。这种计时装置最初只有两个壶,由上壶滴水到下面的受水壶,液面使浮箭升起以示刻度(即时间)。保持上壶的水位恒定是滴漏计时准确的关键。这个问题后来是互相衔接的多级(3~5级)水壶来解决的。宋朝王普所著《官术刻漏图》(公元1135)曾描述一种莲华漏,后该书失传。根据宋朝杨军的《六经图》(公元1155)转述:莲华漏由4个壶组成。天池壶、平水壶逐级向平水小壶供水。平水小壶上有溢水口,可是多余的水泄入减水桶以保持水面恒定。在莲华漏中还采用一个浮子式阀门作为自动切断阀。当受水壶水位升至满刻度时,浮子式阀门就会自动阻塞上级水壶的出水孔,切断水滴。漏壶是我国古代计时器的一种,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成组型滴漏是元代仁宗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铸造,全组由4个安放在阶梯上的漏壶组成,最上层称日壶,高75.5厘米,外口径74厘米,内口径68.2厘米,底径60厘米;第二层称月壶,高58.5厘米,外口径59.5厘米,内口径54.5厘米,底径53厘米;第三层称星壶,高55.4厘米,外口径51厘米,内口径44厘米,底径39厘米;最底下一层称受水壶,高75厘米,外口径38.5厘米,内口径32厘米,底径31厘米。各壶都有铜盖,受水壶铜盖中央插一把铜尺,该铜尺长66.5厘米,尺上刻有12时辰的刻度,自下而上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铜尺前插一木制浮剑,木剑下端是一块木板,叫浮舟。水由日壶按次沿龙头滴下,受水壶中的水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浮剑逐渐上升,从而读出时间。沙漏是一种计时仪器,也叫沙钟。由于漏壶中的水受温度影响,为计时的准确性增加了困难,用水银作动力又很不经济,于是用一种新的材料--细沙来代替水和水银。沙钟由上下两个相同的瓶子组成,中间用小口连在一起,上部瓶子所盛的细沙通过中间水口慢慢流入下部瓶中,这样上部瓶子细沙的平面渐渐降低,瓶子时间刻度就能显示出时间。这种沙钟的优点是可以两面使用,翻过来,就可以下部成为上部继续使用。

铜壶滴漏之谜是什么?

除了自然界的计时降水和计时泉水外,还有一种人工的计时滴漏,也叫水钟,它是利用水滴计时的一种计时器。古人白天可以利用日晷来测时,但到了夜晚及阴天,日晷就失效了。于是他们根据滴水具有等时性的原理,经过反复实践,创造出铜壶滴漏来计时。滴漏通常是由播水壶、受水壶与分水过来盖组成,利用恒定滴量,自上而下地一层一层滴下来,最后均匀地滴入受水壶内,受水过来盖的中央插上铜尺一把,尺上刻有12个时辰的刻度。铜尺前插一木刻浮箭,下为浮舟,浮舟随着受水壶内水的增多而逐渐上升,浮箭也就指着铜尺上的刻度来测定时间。

什么是我国保存至今仍然完好的漏壶?

现陈列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交泰殿中的铜壶滴漏,是1745年制造的,这是我国保存至今仍然完好的漏壶。铜壶滴漏的漏壶全都用精铜制造,每个漏水的小管子都雕刻成龙头形状,水从龙口流出,最上层的漏壶置于楼阁形建筑的上层,旁边有楼梯可以上下,楼阁建筑与宫殿结构相同。做工雕刻极为精细,平水壶面镌有乾隆皇帝的御制铭文。

古代用水滴来计时的那个东西,叫什么名字?

这个叫“铜壶滴漏”,能精确计算24小时,也就是12时辰的规律和变化,是古代中国人的创举。此物件最早诞生于西周时期,当时青铜工艺很发达,但是黄铜也就是不生锈的才刚开始,兴盛于西汉,从皇宫贵族向民间演变,但总的来说还是当时的奢侈品了。

铜壶滴漏 为什么 多个壶

为了提高精确度,降低水位高低对误差的影响。

铜壶滴漏的成语故事

铜壶滴漏[tóng hú dī lòu]基本释义【解释】:铜壶:古代计时的漏器。用铜壶盛水滴漏来计时刻。【出自】:唐·温庭筠《鸡鸣埭歌》:“铜壶漏断梦初觉,宝马尘高人未知。”【示例】:静听得~,夜月微残。 ◎《白雪遗音·马头调·好梦儿》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tonghudilou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