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通衢广陌”的拓展阅读资料(5)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通衢广陌”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衢康"我知道是一个城墙来的,它在那里?、《三衢道中》中的“衢”字的拼音、以通开头的成语、用“通”字组词,意思是普通、通的成语有哪些、宋人对韩愈的评价?要古文的原文5条,注明出处,等

"衢康"我知道是一个城墙来的,它在那里?

只查到[康衢],即大道、大街,但找不到[衢康],会不会弄错了!
找到[衢]的资料如下:
拼音: qú 笔划: 24
部首: 行 五笔输入法: thhh
基本解释:
----------------------------------------------------
衢 qú
大路,四通八达的道路:通衢。
笔画数:24;
部首:行;
笔顺编号:332251112511132411121112
详细解释:
----------------------------------------------------
衢qú
【名】
(形声。从行,瞿声。行,本义是道路。本义:四通八达的道路)
同本义〖thoroughfare〗
衢,四达谓之衢。——《说文》
必于四面之衢。——《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何天之衢。——《易·大畜》
一兔走衢,万人逐之,一人获之,贪者悉止。——《三国志》裴松之注
填街盈衢。——柳宗元《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
街衢相经。——张衡《西京赋》
又如:大衢;长衢;通衢(四通八达的道路);衢逵(道路);衢处(处于四通八达之地);衢国(地处要冲的国家)
树枝交错、分岔〖fork〗
宣山,其上有桑焉,大五十尺,其枝四衢。——《山海经》
引申指途径〖way〗
上好羞则民暗饰矣,上好富则民死利矣。二者,乱之衢也。——《荀子》
泛指道路〖road〗。如:衢术;衢逵;衢路
分岔的道路〖branchroad〗
街道〖street〗。如:衢市(街市);衢宇(街道屋宇);衢陌;衢巷(街巷);衢弄(衢巷,街巷);衢灯(街灯);衢闾(街道里巷)
市〖city〗。如:衢关(关市);衢塞(市廛关塞);衢民(市民)
地名〖Qu,aplacename〗。在浙江省西部。唐置衢州,因境内有三衢山。民国改衢县。今为衢州
衢qú
【形】
歧,岔〖forked〗
行衢道者不至。——《荀子·劝学》
千乘衢处壤削太半。——《管子·国蓄》
又如:衢涂;衢道(歧路,岔路);衢路(歧路;岔道)
衢道qúdào
〖branchroad〗岔道
衢道旁徨。——《广东军务记》
相关词语:
----------------------------------------------------
中衢 云衢 修衢 霄衢 五衢 通衢 通衢大道 通衢广陌
通衢越巷 通衢大邑 天衢 唐衢痛哭 四衢八街 四衢 术衢
市衢 十二衢 诗衢 八衢 宝衢 昌衢 长衢 冲衢 充衢 道衢
当衢 风衢 福衢寿车 高步通衢 高步云衢 高衢 亨衢
花衢柳陌 槐衢 花衢 阛衢 皇衢 津衢 交衢 郊衢 街衢
禁衢 九衢尘 径衢 九衢三市 九通衢 九衢 康衢之谣

《三衢道中》中的“衢”字的拼音

读【qú】。
衢:
(1) (形声。从行,瞿声。行,本义是道路。本义:四通八达的道路);
(2) 同本义,泛指道路;
通衢[tōng qú] :四通八达的道路。
造句:路已经走到了尽头,萧婉婉望着眼前的通衢大道,忽然听到了一阵奇怪的声音。
衢处[qú chǔ] :处于四通八达之地。
出处:春秋 -齐 -管仲《管子 -国蓄》:“四面受敌,谓之衢处之国”。
衢国[qú guó] :地处要冲的国家。
出处:
衢,四达谓之衢。——《说文》
必于四面之衢。——《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何天之衢。——《易·大畜》
一兔走衢,万人逐之,一人获之,贪者悉止。——《三国志》裴松之注
填街盈衢。——柳宗元《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
街衢相经。——张衡《西京赋》
(3) 树枝交错、分岔;
宣山,其上有桑焉,大五十尺,其枝四衢。——《山海经》
(4) 街道;
如:衢市[qú shì] :街市;
(5) 市 [city];
如:衢关[qú guān] :关市;
(6) 地名,指在浙江省西部;
出处:”唐置衢州,因境内有三衢山。民国改衢县。今为衢州”。

以通开头的成语

通变达
同“通达变”
通才练识
博学多才,见识练达
通才硕学
学识通达渊博内的人
通材达识
指博学多容才、见识练达的人
通都大埠
同“通都大邑
通都大邑
四通八达的大城市
通都巨邑
同“通都大邑
通风报信
暗中传递消息
通风报讯
见“通风报信
通风讨信
犹言通风报信
通工易事
见“通功易事
通功易事
谓人各有业,互通有无
通共有无
谓互相接济;互通有无
通古博今
同“通今博古
通古达变
通晓古代的学问,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行事
通计熟筹
全面考虑,仔细筹划
通今博古
通晓古今的学问
通今达古
同“通今博古
通力合作
共同出力,一起来做
通南彻北
谓贯穿南北
通前彻后
从开头到结尾。全部,整个
通前澈后
见“通前彻后

用“通”字组词,意思是普通

通常 通用 通通 百事通 通杀 通道 通史 通往 通过 通体 通译 通敌通篇一律 通达 通关 通话 通红 通缉 通考 通路 通胀 通州 通知 通宵通吃 通报 通病 通宝 通天通吗?通了 你到底要几个普通意思的?用来干吗?

通的成语有哪些

通的成语有:通风报信钱可通神手眼通天、通达变 、政通人和
1、通风报信 [ tōng fēng bào xìn ]
【解释】:风:风声。把对立双方中一方的机密暗中告诉另一方。
【出自】:清·颐锁《黄绣球》第二十回
【示例】:他立刻掉头,横巷子赶回冼大妈的竹寮,打算给那几个共产党员~。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暗中传递消息
2、钱可通神 [ qián kě tōng shén ] 
【解释】:有了钱连鬼神也可以买通。比喻金钱的魔力极大。
【出自】:唐·张固《幽闲鼓吹》卷五十二
【示例】:大小荆条,先决四十,再发有司,从公拟罪,~,法难纵你。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含贬义
3、手眼通天 [ shǒu yǎn tōng tiān ]
【解释】:比喻善于钻营,手腕不寻常。
【出自】:老舍《四世同堂》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比喻办法多,手段高明
4、通达变 [ tōng quán dá biàn ] 
【解释】:通、达:通晓,懂得;、变:宜,变通。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
【出自】:《后汉书·贾逵传》
【示例】:满朝大臣中没有一个人在做事干练和~上能够比得杨嗣昌的。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5、政通人和 [ zhèng tōng rén hé ]
【解释】: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示例】:及擢守严陵,~,始从事于梨枣。

宋人对韩愈的评价?要古文的原文5条,注明出处,

  北宋初期,柳开、孙复、穆修、石介,延续中晚唐以来,对於韩文之崇重,特
  别强调韩愈在儒家道统传承之贡献。柳开《应责》云:「吾之道,孔子、孟轲、扬
  雄、韩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河东集》卷一)孙
  复《信道堂记》云:「吾之所谓道者,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
  也,孟轲、荀卿、扬雄、韩愈之道也。」(《孙明复小集》卷二)石介《尊韩》不但
  视韩愈为圣人,且谓:「噫孟轲氏、荀况氏、扬雄氏、王通氏、韩愈氏,五贤人
  ,吏部为贤人之卓。不知更几千万亿年,复有孔子不知更几千百数年,复有吏部
  。」(《徂徕先生全集》卷七)。就其称颂之焦点看,重道甚於重文。穆修则提及韩
  诗。其《唐柳先生集後序》云:
  唐之文章,初未去周、隋、五代之气,中间称得李、杜,其才始用为胜,而
  号雄歌诗,道未极浑备。至韩、柳氏起,然後大吐古人之文,其言与仁义
  相华实而不杂。如韩《元和圣德》、《平淮西》、柳雅章之类,皆辞严义密
  ,制述如经,崒然耸唐德於盛汉之表,篾愧让者,非二先生之文则谁欤。
  (《河南穆公集》卷二)(注七)
  可知其赞赏之对象为韩愈之颂赞或碑志之作,「辞严义密、制述如经」,仍偏重在
  文之一方而言。至欧阳修始正面肯定韩诗。欧阳修《六一诗话》:
  退之笔力,无施不可,而尝以诗为文章末事,故其诗曰:「多情怀酒伴,馀
  事作诗人」也。然其资谈笑,助谐谑,人情,状物态,一寓於诗,而曲尽
  其妙。此在雄文大手,固不足论,而余独爱其工於用韵也。盖其得韵宽,则
  波澜横溢,泛入旁韵,乍还乍离,出入回合,殆不可拘以常格,如《此日足
  可惜》之类是也。得韵窄,则不复旁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病中
  赠张十八》之类是也。余尝与圣俞论此,以谓譬如善驭良马者,通衢广陌
  纵横驰逐,惟意所之。至於水曲螘封,疾徐中节,而不少蹉跌,乃天下之至
  工也。圣俞戏曰:「前史言退之为人木强,若宽韵可自足而辄傍出,窄韵难
  独用而反不出,岂非其拗强而然欤?」坐客皆为之笑也。(注八)
  此段资料,论及韩愈对诗之态度、韩诗内涵之丰、韩诗用韵之工、韩愈为人木强各
  方面,十分宝贵。其「资谈笑,助谐谑,人情,状物态,一寓於诗,而曲尽其妙
  。」一段,说明韩愈诗丰富多样之内容。其「余独爱其工於用韵也」一段,对韩愈
  不拘常格、因难见巧之用韵力,大为赞。成为後世论韩愈诗「工於用韵」者之
  滥觞。宋人对於韩诗钻研日深,所提出之论点也愈精。宋‧王安石在《韩子》诗中
  ,对韩愈之「力去陈言」有此批评云:「纷纷易尽百年身,举世何人识道真。力去
  陈言夸末俗,可怜无补费精神。」(注九)其「可怜无补费精神」一句,出自《赠崔
  立之评事》,以後金‧元好问撰《论诗三十首》绝句,却用以评骘孟郊。而蘇轼更
  以宏观角度对韩愈作品提出评论,其《书吴道子画後》云:
  诗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韩退之,书至於颜鲁公,画至於吴道子。而古今之变
  ,天下之事毕矣。(注十)
  又据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六《韩吏部‧中》引蘇轼云:
  书之美者,莫如颜鲁公,然书法之坏,自鲁公始诗之美者,莫如韩退之,
  然诗格之变,自退之始。(注十一)
  此外,蘇轼在《东坡题跋‧评韩柳诗》亦就韩、柳诗作出比较,谓:
  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蘇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精深不及
  也。(注十二)
  蘇轼对韩愈作品,有认同亦有批判。在《扬雄论》中,对韩愈论性之观点有异议,
  以为韩愈「流入於佛老而不自知」在《韩愈论》谓:「韩愈之於圣人之道,盖亦
  知好其名,而未乐其实。」,「其论至於理而不精,支离荡佚,往往自叛其说而
  不知。」(《精进东坡文集事略》卷八)显然认为韩愈作为一思想家,有其思虑不周
  之处但是韩愈就一文人而言,「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文至韩退之
  」,「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可谓获致极其伟大之成就。至於《东坡题跋
  ‧评韩柳诗》中,蘇轼显然了解韩诗之特质与限制。而《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
  六《韩吏部‧中》所载,可视为清‧叶燮《原诗》:「唐诗为八代以来一大变,韩
  愈为唐诗之一大变」之先声。
  宋人对韩诗之讥评,前有刘攽《中山诗话》、蘇辙《诗有五病》,後有陈师道
  《後山诗话》及释惠洪《冷斋夜话》所载沈括之评语。宋‧刘攽《中山诗话云:
  韩吏部古诗高卓,至律诗虽称善,要有不工者,而好韩之人,句句称述,未
  可谓然也。韩云:「老公真箇似童,汲水埋盆做小池。」直谐戏耳。欧阳
  永叔、江邻几论韩《雪诗》,以「随车翻缟带,逐马散银杯」为不工,谓「
  坳中初见底,凸处遂成堆。」为胜,未知真得韩意否也?(注十三)
  这是分诗体比较优劣,刘攽所举之诗例,容或可以再商榷,而提出韩愈古诗高卓,
  律诗要有不工之说,几乎已成定论。至於宋‧蘇辙《诗病五事》云:
  韩退之作《元和圣德诗》,言刘辟之死,曰:「宛宛弱子,赤立伛偻,迁头
  足。先断腰膂,次及其徒。体骸撑拄,末乃取辟。骇汗如泻,挥刀纷耘,
  争切脍脯。」此李斯颂秦所不忍言,而退之自谓无愧於《雅》、《颂》,何
  其陋也。(注十四)
  则是针对韩愈写作颂诗,竟详写刘辟一家受戮之情景,忽略颂诗本应具备之典雅庄
  重,提出异议。以上二家,系以微观角度所提之批评。至於沈括对韩诗之评论载於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二:
  沈存中、吕惠卿吉甫、王存正仲、李常公择,治平中在馆中夜谈诗。存中曰
  :「退之诗,押韵之文耳,虽健美富赡,然终不是诗。」吉甫曰:「诗正当
  如是。吾谓诗人亦未有如退之者。」正仲是存中,公择是吉甫,於是四人者
  ,交相攻,久不决。公择忽正色谓正仲曰:君子群而不党,公独党存中?
  」正仲怒曰:「我所见如是,偶同存中,便谓之党。则君非党吉甫乎?」一
  座大笑。(注十五)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十八有完全相似之记载。《冷斋夜话》大约在北宋末
  ,南宋初问世,所记应不致偏离事实太远。沈括谓韩诗为「押韵之文」应是後来批
  评韩愈「以文为诗」之开始。宋‧陈师道《後山诗话》云:
  黄鲁直云:「杜之诗法出审言,句法出庾信,但过之尔。杜之诗法,韩之文
  法也。诗文固有体,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故不工尔。」(注十六)
  又云:
  蘇子瞻云:「子美之诗,退之之文,鲁公之书,皆集大成者也。」学诗当以
  子美为师,有规矩,故可学。退之於诗,本无解处,以才高而好尔。
  又云:
  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
  色。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迨也。(注十七)
  可知「以文为诗」说之正式提出,应是黄庭坚。认为韩诗「要非本色」,则为陈师
  道。宋人之中,固不乏视此为病疵,但亦有持折衷之观点者。如宋‧陈善《扪蝨新
  话》云:
  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世传以为戏。然文中要自有诗,诗中要自有文,
  亦相生法也。文中有诗,则句语精确诗中有文,则词调流畅。谢玄晖曰「
  好诗圆美如弹丸。」此所谓诗中有文也。唐子西曰:「古人虽不用偶俪,而
  散句之中,暗有声调,步骤驰骋,亦有节奏。」此所谓文中有诗也。前代作
  者皆如此法,吾谓无出韩、杜。观子美到夔州以後诗,简易纯熟,无斧凿痕
  ,信是如弹丸矣。退之之《画记》,观其铺张收放,字字不虚,但不肯入韵
  耳。或者谓其始自甲乙,则非也。以此知杜诗韩文,阙一不可。世之议者,
  遂谓子美于韵语不堪读,而以退之之诗又但为押韵文者,是果为韩杜病乎?
  文中有诗,诗中有文,当有知者领予此语。(注十八)
  陈师道基於「诗文各有体」之观念,提出「以文为诗终非本色」之说,而陈善则欲
  打消诗文之别,所述不为无见。此後论者毁誉不一。誉之者,视为特色毁之者,
  视为病疵,聚讼纷纭。晚近学者讨论甚多(注十九),可以详参。江西诗人黄庭坚自
  另一角度评论韩诗,其《答洪驹父书》云:
  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後人读书少,故谓韩
  杜自作此语耳。古之为文章者,真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於翰墨
  ,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注二十)
  「灵丹一粒,点铁成金」是山谷诗学重要观念。此条资料虽针对杜诗、韩文而言,
  近世论韩诗「好用典故」,亦必由此而起。此外张戒《岁寒堂诗话》对宋人於韩诗
  爱憎相半之情况,曾提出批评云:
  韩退之诗,爱憎相半。爱者以为虽杜子美亦不及,不爱者以为退之於诗本无
  所得。自陈无己辈,皆有此论。然二家之论俱过矣。以为子美亦不及者固非
  ,以为退之於诗无所得者,谈何容易耶?退之诗,大抵才气有馀,故能擒能
  纵,颠倒崛奇,无施不可。放之则如长江大河,澜翻汹涌,滚滚不穷;收之
  则藏形匿影,乍出乍没,姿态横生,变怪百出,可喜可愕,可畏可服也。蘇
  黄门子由有云:唐人诗当推韩、杜,韩诗豪,杜诗雄,然杜之雄亦可以兼韩
  之豪也。此论得之。诗文字画,大抵从胸臆中出,子美笃於忠义,深於经术
  ,故其诗雄而正;李太白喜任侠,喜神仙,故其诗豪而逸;退之文章侍从,
  故其诗文有廊庙气。退之诗正可与太白为敌,然二豪不并立,当屈退之第三
  。(注二十一)
  据郭绍虞《清诗话‧前言》:宋人之诗话,虽是「以资闲谈」为主,然而自《岁寒
  堂诗话》、《白石道人诗说》、《沧浪诗话》以後,诗话之体渐趋严肃。(注二二)
  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之论点,倾向於反对江西诗派。对於陈师道之修正意见,自
  是深入肯綮。张戒在此,先总提韩愈才气有馀,因展现高强之笔力。再以形象性
  语句说明韩诗之艺术风格继引蘇辙之语,分辨杜、韩格调之差别,颇具理论意义
  。最後比较李、杜、韩,三家诗,谓韩愈诗有「廊庙气」,尤为发人所未发。
  宋人对於韩愈与其他诗人,在渊源、作法、作意、风格、优劣各方面,留下大
  量之比较资料。如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云:
  韵有不可及者,曹子建是也。味有不可及者,渊明是也。才力有不可及者,
  李太白、韩退之是也。意气有不可及者,杜子美是也。‧‧‧杜子美、李太
  白、韩退之三人,才力俱不可及。而就其中退之喜崛奇之态,太白多天仙之
  词,退之犹可学,太白不可及也。至於子美则又不然,气吞曹、刘,固无以
  为敌。(注二三)
  又如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云:
  诗有出於《风》者,出於《雅》者,出於《颂》者。屈原之文,《风》出也
  韩、柳之诗,《雅》出也。杜子美独兼之。(注二四)
  再如宋‧王楙《野客丛书》韩用杜格、韩用杜意严羽《沧浪诗话》所谓
  :「五言绝句:众唐人是一样,少陵是一样,韩退之是一样,王荆公是一样,本朝
  诸公是一样。」朱文公云:「李杜韩柳初亦学选诗,然杜韩变多,柳李变少。变不
  可学,而不变可学。」刘辰翁云:「子厚文不如退之,退之诗不如子厚。」(注二
  二五)类似资料,或用形象语描述,或摘句为例,或单纯对比一番,对於後人评
  韩诗,都富於启发性与理论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tongquguangmo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