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孝悌力田”的拓展阅读资料(3)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孝悌力田”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文帝的三老丶孝悌丶力田是什么意思、孝顺父母成语、孝悌力田 同义词、形容孝顺的成语、尽孝道议论文、如何理解孝悌,孝忠,孝廉等孝文化的延伸内涵等

文帝的三老丶孝悌丶力田是什么意思

汉文帝《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诏》:孝悌 ,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三老众民之师也;廉吏,民之表也,朕甚嘉此二三大夫之行。今万家之县,云无应令,岂实人情?是吏举贤之道未备也。《汉书 文帝纪》:其遣谒者劳赐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廉吏二百石以上率百石者三匹,及问民所不便安,而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汉书·文帝纪》)所谓三老是古代掌教化的乡官。战国魏有三老,秦置乡三老,汉增置县三老,东汉以后又有郡三老,并间置国三老。孝悌力田 拼音:xiào tì lì tián 释义: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努力务农。

孝顺父母成语

一、老莱娱亲 [ lǎo lái yú qīn ]
1. 【解释】:表示孝顺父母。
2. 【出自】:西汉·刘向《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彩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蹄,或美鸟鸟于亲侧。”
3. 【示例】: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鲁迅《朝花夕拾·》
二、孝悌忠信 [ xiào tì zhōng xìn ]
1. 【解释】: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的封建社会的应具备的道德标准。
2. 【出自】:明·周楫《西湖二集·祖统制显灵救驾》:“凡遇人,只劝人以‘孝悌忠信’四字。”
3. 【示例】:人以~是教,家惟礼义廉耻是尚。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三回
三、孝子贤孙 [ xiào zǐ xián sūn ]
1. 【解释】: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
2. 【出自】:元·刘唐卿《降桑椹》:“圣人喜的是义夫节妇,爱的是孝子贤孙。”
四、孝悌力田 [ xiào tì lì tián ]
1. 【解释】: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努力务农。
2. 【出自】:《汉书·文帝纪》:“其遣谒者劳赐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
五、彩衣娱亲 [ cǎi yī yú qīn ]
1. 【解释】: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莱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2. 【出自】:汉·刘向《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彩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蹄,或美鸟鸟于亲侧。”
3. 【示例】:戏彩娱亲,老莱子之孝。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祖孙父子》

孝悌力田 同义词

孝悌力田 同义词供参考出孝入悌

形容孝顺的成语

形容孝顺的成语有:
一、老莱娱亲 [ lǎo lái yú qīn ] 
1. 【解释】:表示孝顺父母。
2. 【出自】:西汉·刘向《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彩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蹄,或美鸟鸟于亲侧。”
3. 【示例】: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鲁迅《朝花夕拾·》
二、孝悌忠信 [ xiào tì zhōng xìn ] 
1. 【解释】: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的封建社会的应具备的道德标准。
2. 【出自】:明·周楫《西湖二集·祖统制显灵救驾》:“凡遇人,只劝人以‘孝悌忠信’四字。”
3. 【示例】:人以~是教,家惟礼义廉耻是尚。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三回
三、孝子贤孙 [ xiào zǐ xián sūn ] 
1. 【解释】: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
2. 【出自】:元·刘唐卿《降桑椹》:“圣人喜的是义夫节妇,爱的是孝子贤孙。”
四、孝悌力田 [ xiào tì lì tián ] 
1. 【解释】: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努力务农。
2. 【出自】:《汉书·文帝纪》:“其遣谒者劳赐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
五、彩衣娱亲 [ cǎi yī yú qīn ] 
1. 【解释】: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莱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2. 【出自】:汉·刘向《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彩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蹄,或美鸟鸟于亲侧。”
3. 【示例】:戏彩娱亲,老莱子之孝。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祖孙父子》

尽孝道议论文

凡人尽孝道,欲得父母之欢心者,不在衣食之奉养也。惟持善心,行台道理,以慰父母而得其欢心,斯可谓真孝者也。孝为百行首,诗书不胜录。富贵与贫贱,俱可追芳躅。若不尽孝道,何以分人畜?须是知所以为孝之道,所以侍奉当如何,温凊当如何,然后能尽孝道也。清明节,祭祀节,携老幼,扫墓去,寄哀思,缅先人,燃香烛,荡纸钱,放爆竹,敬酒食,秉传统,尽孝道,忆往昔,念亲人,祈平安,佑家人。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讲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也就是讲,父母的身体健康,儿女应时刻挂念在心。任何崇高的道德行为,都含有自我牺牲的因素,删除了自我牺牲,固没有孝道,也没有厚道,而且没有了爱。道德就成了一句空话。

如何理解孝悌,孝忠,孝廉等孝文化的延伸内涵

孝悌”——治理天下的为政策略
“孝悌”,不是简单的孝德外延的扩充,而是体现一种完整的家庭伦理观念的形成,理想的家庭伦理秩序的建立,是使社会形成“仁爱”氛围的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础,是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实现“孝治天下”的为政策略。
《二程集》载:“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舆!言为仁之本,非仁之本。”[4](卷十一)《三字经》:“首孝悌,次见闻。”在很多文献中都出现过孝悌联用,并还有不少学者为其作了门注释。《论语·学而》:“弟入则孝,出则悌。”朱熹《集注》中讲:“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悌。”[3]“孝悌”与初始孝的内涵与背境已经大不一样了。孝包含的主体成员仅只是父母与儿女的双边关系;“孝悌”另外已经扩充溶入了兄嫂,也就是包括父母,兄嫂等一家人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孝悌”实际已经包含着完整的家庭伦理关系。如果我们站在历史长河的岸边审视,孝到“孝悌”是一个历史性转折。孝,刚从动物世界中摆脱出来,进入人性世界,稍释人伦光辉后,便进入一个全新的“孝悌”家庭伦理境界,这是一个崭新的伦理层面。这时,家庭已经成为社会的细胞或基础而存在,又相应的已经建立起了较为稳固的家庭伦理秩序。
自汉代以后,统汉者为适应中国的宗法家族社会结构极力推崇“孝梯”,并从稳定家庭结构入手,以达到稳定社会的目的。他们大力表彰“孝悌力田”,在《汉书》、《后汉书》等帝王本纪中,记载着大量的全国性的“孝悌”的褒奖、赐爵。此时,儒家学说受到官方的特别关照,被钦定为“独尊”之学,孝道也就变成“以孝治天下”的手段。《孝经》,给人突出印象就是孝道的核心内容已经从“善事父母”发展引申为”孝治天下”,
“孝治”成为贯穿全书的根本宗旨。《论语·学而》有子曰:“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3](P70)从这则语录中可以看出,孔子是先从家庭的角度出发来讲的,先强调家庭伦理关系,后由此及彼的。认为,能够做到“孝悌”的人,去犯上是少有的,而不好犯上的人,去作乱是没有的。有德性的人善于追求“孝悌”这个根本,根本的东西树立起来后,良好的仁道就会随之而来。《孝经·感应章》“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是说孝悌之道,若是做到了至极的程度,就可以与天地鬼神相通,天人成了一体,互为感应,德教自然光显于四海之外,远近幽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xiaotilitian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