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席地而坐”的拓展阅读资料(3)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席地而坐”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席地而坐什么意思、古人为什么席地而坐、成语席地而坐的席什么意思、古代的席地而坐有哪几种坐姿?、中国古代为何席地而坐?、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席地而坐的?等

席地而坐什么意思

席地而坐:成语,意为古代人铺席于地以为坐。席:宴席;席地:坐在地上的进餐方式。后泛指在地上坐。成语出处《旧五代史·李茂贞传》,但御军整众,都无纪律,当食造庖厨,往往席地而坐

古人为什么席地而坐

中国古人讲究席地而坐,分案而食,这种风气到唐朝仍然相当浓厚。日本至今保留的“席地而坐”,就是学自唐朝。唐朝时,椅子已经传入中国,因为是北地所创,并非古制,为当时的士大夫所不耻,一直未能流行。以至到了宋初,椅子、桌子之类在中国还不普遍,赵普贵为宰相,家中竟没有桌椅凳,皇帝来了都不能不席地而坐。但在南方,椅凳却要普及得多,有《韩熙载夜宴图》为证。《韩熙载夜宴图》实际上是南唐后主李煜派画家顾闳中如实地再现大臣韩熙载豪华夜宴的情景,里面有椅子、凳子,还有卧榻,但显然远不如后世之讲究。由此也可以推断,宋朝椅子开始流行,定然是在南渡之后,自“直把杭州作汴州”开始的。因为南方潮湿,倘若南渡的君臣再继续席地而坐,非得风湿不可。因此,椅子开始流行就是不足为奇了。中国的椅子源自’胡床’, 是北方游牧民族传来的折凳. 慢慢又恢复了挨及和巴比伦的非折形式, 而且越是南方就传播得越快, 只是南方少数民族中也有不接受椅子的. 但中国的椅子从来没有西方的高大 (如哥特式教堂), 但有中国式宽大的炕或床(如大雄宝殿).这就是不同文化中的’形态造型’往往有共同性, 比如哥特教堂和大雄宝殿又在东西方人的帽子上反射出来.中国人由席地而坐到椅子, 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美学, 想象力, 社会关系和生活行为方式. 思维的深度由朴素灵活转入拘泥小节和生硬.南北朝坐席隋唐初坐床唐中期出现了很多’小床’, 但坐床持续到现代. 唐朝时期,李茂贞因战功卓著,官运亨通。他恃功自傲,拥重兵干涉朝政,昭宗皇帝即位后,就出兵讨伐他而失败。后来李茂贞几次造反未成功,元气大伤。他的军士自由散漫惯了,经常是席地而坐开怀畅饮大呼小叫,只好自生自灭

成语席地而坐的席什么意思

古之跪坐。垫在身下的坐垫即为“席”,席地,即“席于地”把坐席放置在地上,然后坐上去。仅供参考

古代的席地而坐有哪几种坐姿?

坐姿主要有两类,跽与踞。根据场合环境不同,坐姿也不一样。但最普及最正式的姿势就是跽,跪坐。跪坐又分三种变化,一种是两膝并紧著席,臀部落在脚跟处。这是一种放松姿态,大部分时间古人都会保持这个姿势。朱熹称这个姿势为“坐”。平日在席上跪坐,身体要稍微向后一些,以示谦恭。吃饭时,食几在席前一尺,身体要尽量前坐,避免饭菜撒落在席上。入席就座,要掀起下裳前摆。下跪时,左足向右一小步,先跪左腿,右足向后,再跪右腿。然后放下衣摆。起立时,先起右腿,再起左腿。次序分别是左足先跪后起,右足后跪先起。这种下跪顺序还有一个原因,士人皆佩剑,且佩在左侧。秦汉以前是青铜剑,剑身短,可以随身佩带而不必解下。秦汉时剑身加长,入席后要解下置於左侧。左足先跪、右足先起,身体左侧始终留有空间,便於紧急时刻拔剑自卫。至今,日本剑道还保留著这种习惯与礼仪。

中国古代为何席地而坐?

人的第一需要就是生存,吃是要被放在众多需要之先的。远古尚无家具,先民就地为炊,埋锅造饭,炊具就是这样早于家具而诞生了。做饭、餐饮,包括很多活动起初都采取的是近地的姿势,席地而坐成了那个时代的普遍行为。

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席地而坐的?

一般认为椅子是在汉末晋初随着佛教文化由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的,在此之前,我们的先人一直处于席地而坐时代。 椅子名称最早见于唐代《济渎庙北海坛祭器杂物铭》碑阴:“绳床,注:内曰椅子”。但在椅子这个名称出现之前,实物早就出现了。 东汉以后,胡床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它作为一种坐具,渐被普遍使用。桌椅出现以后,人们围坐一桌进餐也就是自然之事了,这对中原人席地跪坐的传统进食方式产生了根本性的冲击。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xidierzuo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