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形如槁木”的拓展阅读资料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形如槁木”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填带如字的成语:形如()() 艳如()()唇如(...、身如槁木什么意思、形如()()如()的词语有哪些、“形如枯木,心如死灰”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声如什么 形如什么 什么如什么 什么如什么!!!4...、形如槁木,心如死灰 出处?、生如槁木心如死灰什么意思?、“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累累乎如贯珠”...等

填带如字的成语:形如()() 艳如()()唇如(...

形如槁木:形容身体瘦得像干枯的木头,比喻毫无生气或极端消沉。艳如桃李:容颜像成熟的桃李那样娇艳,形容相貌十分美丽。唇如朱樱:形容女的嘴唇如樱桃般小巧诱人,朱是指颜色。口如悬河: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齿如编贝(或齿如瓠犀):形容牙齿整齐洁白。累累如珠:一个紧接一个,就像一串珠子。

身如槁木什么意思

身体得像枯木一样,生机全无。

形如()()如()的词语有哪些

形如槁木
声如洪钟
面如死灰
面如冠玉
动若脱兔,
静若处子
轻如鸿毛
坚如磐石
视如草芥

“形如枯木,心如死灰”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比喻极其消极悲观。形容人心灰意冷,毫无生气.《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以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郭象注:“槁木死灰,言其寂寞无情耳。”槁:即古“枯”字。形如枯木,心如死灰。后因以“枯木死灰”形容对世事冷寞处之,不为外物所动,也比喻对世上的一切都悲观失望。宋.无名氏《宣和画谱.道释二》:“大抵释氏貌象多作慈悲相,趺坐即结跏,垂臂则袒肉,目不高视,首不轩举,淡然如枯木死灰。”宋.陈亮《与应仲实书》:“事物虽小,此其得之浅者,不过如枯木死灰而止耳。”

声如什么 形如什么 什么如什么 什么如什么!!!4...

声如百灵嘤转形如弱柳扶风眉如远山黛墨唇如殷桃红梅

形如槁木,心如死灰 出处?

◎泰定古夫定夫定者,尽俗之极地,致道之初基,习静之成功,持安之毕事。形如槁木心若死灰,无感无求,寂泊之至。出自《 齐 物 论 》庄子

生如槁木心如死灰什么意思?

翻译成白话就是:活着没意思了,像干枯的木头和火灭后的灰烬一般

“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累累乎如贯珠”...

“通感”是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钱钟书先生提出这种“通感”,给我们指出修辞上的一种手法,是很有意义的。《礼记·乐记》里指出音乐“感动人意”,“上如抗”像把声音举起来,举起来要用力,这就跟肌肉运动觉联系起来。“下如坠”,声音从高变低,像从高处落下来,这就跟视觉联系。《老残游记》里记大明湖边听白妞黑妞说书,声音一层高似一层,用扳登泰山来作比,越升越高,也是从声音联想到扳登的肌肉运动觉与泰山的视觉。“曲如折”,声音的转折,如表达音调的变化,引起听众情绪的变化。“止如槁木”,声音止静,像枯木的止而不动,这如白居易《琵琶行》里说:“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声,此时无声胜有声。”声音从高到低,从低到像泉水因冷而凝结那样越来越低沉,低沉到好像要停止那样,这就是如枯木之止而不动,但并不真的停止,在低沉中发出一种幽愁暗恨,所谓“无声胜有声”。这就从听觉引起视觉如槁木,引起触觉,如泉的冷涩。“倨中矩”指声音雅正,合乎规矩,矩指方正,规指圆规,圆规也就是“勾中钩”了。“累累乎端如贯珠”,状声音的圆转像珠子,这个圆转的声音,一个接着一个联起来的,所以称“贯珠”,这也就是听觉通于视觉了。从听觉引起人的视觉、触觉,也就是音乐不光使人感到悦耳,“声入心通”,引起人的感情,所以会通于视觉和触觉,这样写,不光写出音乐之美,也写出音乐感动人的力量,写出音乐的作用。孔《疏》里阐发得深刻。《通感》里把白居易写音乐,跟韩愈的写音乐来对比,这就显出韩愈写得深刻,因为韩愈写出通感来,写出音乐的“感动人意”来。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xingrugaomu.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