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虚实失度”的拓展阅读资料(3)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虚实失度”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画油画怎么处理虚实?怎么画能虚怎么画能实?是从颜色的纯度区分吗?、素描中物体边缘线的虚实变化从何表现、宋史 黄度传的翻译、高中语文必修4的文言文虚实词有哪些?、虚与实是什么、书愤虚实诗句等

画油画怎么处理虚实?怎么画能虚怎么画能实?是从颜色的纯度区分吗?

手法很多你可以借鉴:1,明度上的区分,明度区别大会相对较实,反之则虚2,笔触上区分,笔触感强的相对较实,反之则需3,从块面上区分,用三个面甚至多面表现一个物体,反之平面的物体更为概括更为虚4,色相上区分,色相差别大的相对较为跳,也可理解为实,反之虚5,冷暖上区分,暖色相对较容易被人眼捕捉,也可理解为实,反之虚

素描中物体边缘线的虚实变化从何表现

阴影和物体的过度把,不能抠边缘线,慢慢的过度出去效果会不错的

宋史 黄度传的翻译

宋史卷四百一列传第一百六十
辛弃疾 何异 刘宰 刘烩 柴中行 李孟传
辛弃疾
辛弃疾字幼安,是齐历城人。年轻时师从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称辛、党。起初占b仕途,用蓍草来决定,党怀英遇到《坎》卦,於是留下事奉金朝,辛弃疾占得《离》卦,於是决心回到南方。
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地区豪杰并起。耿京在山塞集聚兵马,号称天垩节度使,控制山塞、河北的忠义兵马,辛弃疾任掌书记,就劝耿京决策回归南方。有个叫义端的僧人,喜欢谈论军事,辛弃疾有时与他交往。当辛弃疾在耿京军中的时候,义端也聚集一千多人,辛弃疾劝降他,使他归了耿京。义端一天晚上偷了帅印逃跑,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辛弃疾说:“宽限我三天,抓不住他,受死不迟。”揣摩僧人一定会将虚实情况跑去报告金兵主帅,紧急追赶抓获了他。义端说:“我知道您的本相是青兕,有神力能杀人,希望不要杀我。”辛弃疾斩了他的首级回来报告,耿京更加看重他。
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奉表归附宋朝,高宗在建康慰劳军队,召见,嘉奖他并受了表,授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用节使印和告身徵召耿京。遇到张安国、邵进已杀了耿京投降金人,辛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商量说:“我因为主帅来归附朝廷,不想发生事变,拿什麽覆命?”於是约集统制王世隆和忠义人马全福等人直闯金营,张安国正与金兵将领畅饮,就在众人中将他绑了回来,金将追赶不及。在皇帝所在地献上俘虏,将张安国在市上斩首。仍然授予以前的官职,改差遣江阴佥判。辛弃疾当时年纪是二十三岁。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在延和殿召见问对。当时虞允文主持国事,皇帝决意恢复失地,辛弃疾於是论述南北方的形势以及三国、晋、汉时的人才,所持论点刚劲质直,不作迎合。作《九议》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说顺逆的道理,消长的形势,技术的长短,地理的要害,十分完备。因为刚决定讲和,建议没有施行。迁任司农寺主簿,出朝任滁州知州。州遭受兵火,市井凋零破败,辛弃疾减轻赋税,招收流散的民众,训练民兵,商议屯田,於是创建奠枕楼、繁雄馆。应召为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墓衡一向看重他,叶衡入朝任宰相,极力推荐辛弃疾慷慨有远大谋略。召见,迁任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剿平大盗赖文政有功,加官秘阁修撰。调任京西转运判官,差遣为江陵府知府兼湖北安抚。
迁任隆兴府知府兼江西安抚,以大理少卿召入,出任湖北转运副使,改任湖南,随即为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湖湘接连兴起盗贼,辛弃疾全部将他们讨伐平定。於是上奏疏说:“如今朝廷清明,近年来李金、赖文政、陈子明、陈峒相继偷偷起兵,都能一声呼啸聚集千百人,杀害抢掠官吏百姓,死也不顾惜,以致要劳烦大军去消灭。实是由於州将督促收取财货赋税作为急务,官吏有残害百姓的行为,但州官不敢过问,县将相互勾结摊派赋役作为急务,官吏有残害百姓的行为,但县官不敢过问。种田的百姓,郡用聚敛财赋去迫害他们,县用定额徵购去迫害他们,官吏用求取去迫害他们,豪门用兼并去迫害他们,盗贼用抢掠去迫害他们,百姓不当盗贼,又将往哪裏去?百姓是国家的根本,但贪吏迫使他们成为盗贼,今年剿除,明年扫荡,就好像树木,日日刻月月削,不是损坏就是折断。希望陛下深入思考产生盗贼的缘由,讲求消弭盗贼的方法,不要只是依靠平盗的军队。饬令州县,注意加恩抚养百姓,有违法贪图财利的,让有关部门各自运用职责处理,不要只是检举小吏来敷衍,为自己掩饰过错。”下诏嘉奖他。
又因为湖南控制连结着两广,与溪峒蛮僚接壤,草贼时常出现,不仅是因为风俗顽劣剽悍,也是武备空虚造成的。於是又上奏疏说:“军事行政的弊端,在於统领不一致,差遣出兵攻城掠地,一点没有停息的时候。军人乐意於优闲地聚坐一起,或奔走公门之中,苟且谋取衣食,所以训练停顿,逃跑的不追捕,冒名的不举报。平时闲居时期压百姓无所顾忌,危急时队伍不能征战行军。以至於调动大军,千里讨伐追捕,胜败没定,大军威力已受损伤,为害不小。请依照广东摧锋军、荆南神劲军、福建左翼军的例子,另外创建一支军队,用湖南飞虎作名字,只拨於三牙、枢密院,门听从帅臣的控制和调度,或许能让蛮夷僚民知道有军威,望风惧怕降服。”下诏委任他进行筹划,於是测量马殷兵营的旧址,修建寨栏,招收步兵二千人,马军五百人,侍卫守在营外,战马铁甲都齐备。先用缙钱五万在广西买了五百匹马,诏命广西安抚司每年代买三十匹。当时枢府有不赞同这事的,屡次阻挠,但辛弃疾行动更加积极,终究不能改变。经营耗费数以万计,辛弃疾善於斡旋,事情都立即。办理。议论的人用收刮的罪名奏告,皇帝降下御前金字牌,让立即停止。辛弃疾接受后把金牌藏了起来,出去责成监督办理的人,限期一个月建成飞虎营的栅栏,违期按军法治罪。如期落成后,陈述事情本末,画图进献,皇上於是消除了疑虑。当时秋雨连着下了几个月,主管部门说制造瓦不容易,问:“需要多少瓦?”回答说:“二十万。”辛弃疾说:“不用担心。”命令厢官除了官署、神祠以外,从每户居民家取沟匦瓦二片,不到二天都齐备了,僚都叹服。飞虎军建成,雄镇一方,是江上各军中最强的。
加官右文殿修撰,差遣为隆兴府知府兼江西安抚。当时江右大饥荒,诏命负责救荒政事。刚到,在大街上贴榜说:“不让买粮的发配,强行买粮的斩首。”然后命令拿出公家全部的官钱、银器,召集官吏、儒生、商人、市民各自推举正直诚实者,酌量借给钱财物品,等到他们负责运输买粮时,不收利息,限期月终到城下发售粮食,於是粮船接连来到,粮价自动降低,民众靠此得到接济。此时信州太守谢源明请求以米救助,幕僚下们不同意,辛弃疾说:“都是天的子民,帝王的民众。”就把十分之三的米船给了信州。皇帝嘉许他,进一级官阶,因被谏宫弹劾罢官。很久以后,主管冲佑观。
绍熙二年,起用为福建提点刑狱。召见,迁任大理少卿,加官集英殿修撰、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辛弃疾作提点刑狱时,曾经兼代帅职,常叹息说:“福州前面靠近大海,是贼人会集之处,上四郡百姓刁顽粗犷容易作乱,帅臣府库空虚,有急事时怎麼办!”到此时极力维持安定,不到一年,积蓄丁五十万缗钱,题名叫“备安库”。说闽中地少人稠,收成少就从广州买粮,如今幸得连年丰收,皇族以及军人进仓库要米,出去后就卖掉,等秋天价钱贱时,用备安钱买进二万石,就会有备无患了。又准备打造一万副锁甲,招收强壮民丁补入军队空额,严格训练,那麽就可以不怕盗贼了。事情还没施行,台臣王蔺弹劾他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从早到晚端坐在“闽王殿”。於是请求祠禄归乡。
庆元元年免职,四年,重又主管冲佑观。很久以后,起用为绍兴府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四年,宁宗召见,谈论盐法,加官宝谟阁待制、提举佑神观,奉朝请。不久差遣为镇江府知府,赏赐金带。因荐举错误获罪,降为朝散大夫、提举冲佑观,差遣为绍兴府知府、两浙东路安抚使,推辞免去。进宫宣文阁待制,又进龙图阁、江陵府知府。命他去皇帝所在地禀奏事情,试任兵部侍郎,推辞免去。进宫枢密都承旨,没接受任命就去世了。赏赐对衣、金带,守龙图阁待制退休,特旨赠四级官阶。
弃疾豪爽崇尚气节,赏识提拔才俊之人,所结交的多是海内的知名人士。曾经题跋绍兴间诏书说:“假使这道诏书出现在绍兴之前,可以没有臣事仇敌的大耻;假使这道诏书施行在隆兴之后,可以完成非凡的大功。现在这诏书与仇敌并存,可悲呵!”人们佩服其文辞精炼扼要而含义深切。做长沙帅时,有的士人上告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子,辛弃疾一查果然如此,要来榜上第二名的《春秋》卷子两相调换,启开名字是赵鼎。辛弃疾生气地说:“辅佐国家的元勋,只有忠简一个人,怎麼又来一个赵鼎!”把卷子扔在了地上。然后批阅《礼记》卷子,卒弃疾说:“看他的议论,一定是豪杰之士,这人不能失去。”打开糊名,是赵方。曾说:“人生在於勤奋,应当把种田放在首位。北方的人,养生的手段不求助别人,所以没有特别富裕特别贫穷的家庭。南方人多从事工商业而不愿意务农,所以兼并的祸患出现,贫富就有差距了。”所以用“稼”命名轩。做大理卿时,同事吴交如死了,没有棺材收殓,辛弃疾叹息说:“身为列卿却如此贫穷,真是清廉耿介之士!”赠助钱财把他厚葬以后,又报告执政,下诏赏赐银和绢。
辛弃疾曾经和朱熹游武夷山,写了《九曲棹歌》,朱熹书写“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在他的两个斋室。朱熹去世时,伪学禁令正严厉,门生和旧时朋友甚至没人去送葬。辛弃疾作悼文前去哭他说:“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辛弃疾平时擅长写词,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世上。绍定六年,赠官光禄大夫。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经过辛弃疾墓旁的僧房,听见有愤怒的声音在堂上大呼,好像是在表示他的不平,从黄昏到三鼓声音不断。谢枋得在烛光下作文章,准备天亮后祭奠他,文章写成声音才停息。德佑初年,谢枋得向朝廷请求,加赠少师,谧号忠敏。
何异
何异字同叔,抚州崇仁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调任石城主簿,经过两个任期,为萍乡县知县。丞相周必大、参政留正准备让何异担任院辖,孝宗问有没有同时推荐的人,留正等用萍乡的政绩回答,於是迁任国子监主簿。迁任丞,轮流应对时,所说的皇帝很喜欢,说:“君和臣一体,本不在於作表面文章,有什麽见闻,在银台司驳正交还奏章。”提升监察御史。何异上奏说与丞相留正过去是同事,不敢担任这个职务,御札不同意用避嫌推辞,於是接受任命。
迁任右正言。此时光宗懒於定时省问,何异上疏进谏,不批覆。约集台官联名,说好人离间皇帝父子,应当明确地处以刑法,语气极为严厉,又不批覆。请求外任,授任湖南转运判官。偶尔也代为处理帅臣的事务,辰蛮侵扰邵阳,何异招募山丁逮捕为首作乱的人,蒲来矢带领众人来投降。不久任浙西提点刑狱。以太常少卿召入,改任秘书监兼实录院检讨官,代理礼部侍郎、太常寺。
太庙长出灵芝草,韩促胄率领百官观看,何异认为芝草的颜色发白,恐怕会发生兵妖,韩侂胄不高兴。又因为刘光祖与何异交往密切,谏官就以何异在任谏官时不弹劾丞相留正以及接受赵汝愚的推荐,弹劾罢免了他,很久以后才授予祠禄。起用为夔州知州兼本路安抚。何异因为夔州土地狭小粮食少,与转运司买米储存一样,建立循环流通救济仓。七月丙戌日,西北方有星拖着白光坠落地上,声音像打雷,何异说:“戌曰酉时,火和土交会,妖星从东南冲向西北方,化成天狗,蜀地难道将有兵变吗?”求祠禄,以宝谟阁待制提举太平兴国宫。过了四年,吴曦果然叛乱。起用为潭州知州,一再请求授予祠禄官退休。
嘉定元年,召入任刑部侍郎。五个月不下雨,何异上封事说:“最近号令有些从宫内发出,而执政不能参与了解其事,台谏不能彻底发表他们的言论。陛下同情饥民,救治病人安葬死人,远方荒山僻岭,怎能得到实惠?多方面平衡币值,不如减少印制纸币;使米的交易渠道畅通,不如稍微放宽关市的徵税。”第二年,代理工部尚书。请求退休,上书直言说:“亲近的大臣请求离任,似乎成了虚套,朝廷内外相看,当成是礼节,不能用它来鼓励风俗廉耻。”以宝章阁直学士为泉州知州,同意他的请求授予祠禄官,进宫宝章阁学士,转升一级官阶退休。去世,享年八十一岁。何异自我推许很高,有善於作诗的名声,所著的《月湖诗集》流传世上。
刘宰
刘宰字平国,金坛人。成人后,进入乡校,卓然而立不随便於去就取舍。绍熙元年考中进士,调任江宁尉。江宁巫觋风气盛行,刘宰下令保伍之间互相监督检查,巫觋多改变职业成为农民。发生旱灾,帅守命他在邑境内救荒,救活很多人。有玩弄妖术号称“真武法”、“穿云子”、“宝华主”的,都加以禁止杜绝。在他的座右写道:“不要轻易出具证明文书,不要轻易施行鞭笞。”因事到郊外,与小吏士卒一样吃蔬喝水。解除官职时,行李裏装的只有主簿赵师秀的酬唱诗。调任真州司法。下诏规定做官的不是伪学派的,不读周敦颐、程颐等人的书,才准许考试,刘宰叹息说:“平生所学习的是什麽?头可断,这个行状不可以得。”终於没有参加。
授任泰兴令,有个杀人案件定立,犯人说:“在野外神祠祈祷,准备杀一个人,刀刃忽然跳了三下,於是杀了三个人,是神让我这样做的。”为此请示州裏,毁了那个神庙,将罪犯斩首示众。相邻城镇有人在泰兴县租用牛,租户与牛主人有连姻,趁着参加丧礼,偷了租契逃跑。后来牛主的儿子去收租金,就说牛卖了很长时间了。牛主的儿子连年向官府诉讼,没有租契可作证明,官府又因为涉及不同的县搁置不问。到此时向刘宰告状,刘宰说:“牛失去十年,怎麼才能一下子找到。”於是找来两个乞丐先给些好处,又把原因告诉他们,假托别的事抓进狱中,审讯他们,乞丐自己谎称偷牛卖给某人,派人到那地方查看。租牛户说:“我的牛是从某人那儿租的。”乞丐更极力坚持自己的话。,於是租户拿出租契给他们看,拿着来到县府,偷租契的人无话可说,只得归还牛和租金。有富家丢了金钗,只有二个仆女在场,抓进司法部门,都说是冤枉的。刘宰命令她们各拿一枝芦苇,说:“没有偷钗的,明天早上芦苇会与原来一样;如果真偷了,就会比现在的长二寸。”第二天天亮查看,一枝没变,另一个将芦苇去短了二寸,立即审讯她,果然伏罪。有婆婆告两个媳妇不赡养自己,刘宰叫来两个媳妇和婆婆安置在一屋,有时给两个媳妇饭吃却不给婆婆,偷偷观察,一个媳妇每每把自己的饭食给婆婆,婆婆还呵骂她,另一个则相反。如此好几天,终於得知实情。
父亲去世,免职,来到京城,韩侂胄正计划北伐,刘宰写信给邓友龙、薛叔似极力论述轻率挑起战争是国家的大害,最后正如他所说的。任浙东仓司干官,本职工作完成,立即就离开,默然观察时势变化,顿时不想再做官。不久要求退休,监南岳庙。江、淮制置使黄度徵辟他入幕府,刘宰辞谢说:“君王命令徵召都不去,如今怎麽可以重出呢?”嘉定四年,中书审定徵召命令一再下达,不来。宰相也屡次暗示执政、从官写信挽留刘宰,刘宰严辞拒绝。不久题写考核政绩功过的本子,表示决不再做官。
理宗刚继位时,任命为籍田令,屡次推辞,改为添差通判建康府,又推辞,乞求退休,於是以直秘阁主管仙都观。拜谢改官阶授祠禄的命令,辞谢秘阁之职,不批准。端平元年,升任直实谟阁,任祠官和原来一样,而且归还全部的考核履历。不久,迁任太常丞,郡守用朝廷命令来催他起行,不得已勉强上路,到了吴门,拜上奏章后就直接回去了。当时有名望的人,被朝廷收罗徵召差不多完了,不能招致的,只有刘宰和崔与之。皇帝侧坐询问侍御史王遂,并且让他转达慰问。迁任将作少监,又以直敷文阁为宁国府知府,都没就任。进直显谟阁、主管玉局观,皇帝仍然希望刘宰能来朝一次。召见奏事,最终不起身。随即去世,乡里人罢市去送葬,衣袖相连有五十里,人人都像哭自己的亲人一样。
刘宰刚毅大度正直,明智机敏而且仁厚宽恕,在乡里施行恩惠,他的事迹实在多。设置义仓,创立义役,三次施粥给饥饿的人,从冬到夏,每天供食的加起来有一万多人,需要柴粮、衣被、药品、棺具,没有请求不到的。某人没田耕种,某人无房居住,某人子女年纪大了还没婚嫁,都急切地想法解决,好像自己实际负有责任一样。桥有不方便通过的,路有危险不通的,即使是巨大的工程也一定捐资先倡导完成那件事。刘宰家业一向单薄,见到有意义的事一定去做,自己的财物用完了,靠借债来继续也不懈怠。家规定折合小麦的钱数,更改县裏的斗斛与标准一致,毁掉淫祠八十四所,凡是可以向有关部门禀明、有利於乡民的事,没有不去做的。
刘宰隐居了三十年,平生没有嗜好,只有书无所不读。日以继夜,虽然广博考辨训诂注释,但更重自己的心得。有《漫塘文集》、《语录》流行世。
刘烩
匕。
刘烩字晦伯,建阳人。与弟弟韬仲跟随朱熹、吕祖谦学习。乾道八年举为进士,调任山阴主簿。刘烩修正户口册,不容许官吏欺诈。调任饶州录事,通判黄奕本想用事情来诬陷刘烩,但,自己却因贪脏获罪罢官。都大坑冶耿某怜悯遗骨暴露,建议用佛教的方法火葬或水葬,刘烩写信给他说:“假使死人有知觉,这灾祸也够惨的。”请求选择高地修建大坟墓来埋葬他们。
调任莲城令,取消添给钱以及纲运例钱,免去上供银钱以及纲本、二税甲叶、钞盐、军期米等税钱,大力修建学校,请求实行经界法。改任闽县知县,用清静简便的原则治理,官署没有滞积的诉讼,兴利去害,知道的没有不做的。差遣为潭州通判,没到任,父亲去世。伪学禁令兴起,刘烩跟随朱熹在武夷山讲道读书,怡然自得。修筑云庄山房,为养老隐居作准备。调任赣州坑冶司主管文字,差遣为德庆府知府,大力修建学校,上奏五件便利民众的事情,又上奏罢除两个县无名目的租钱,召集勇士民兵。入朝上奏说:“前些时候的北伐战役,主事的人不审度形势,给陛下造成忧虑,如今虽然决定议和,希望更加谨慎自省,一定要广开进言的渠道来增加忠诚有益的言论,一定要振兴公平的原则来吸收人才,一定要整治边防来防止敌人的进犯。”
任提举广东常平乙命令守臣每年用一半换新粮,春季末支取,等到冬季再偿还,储存一半来应急。拖欠亭户的十万钱,转运司的五万钱,刘烩用公使、公用两个库多余的钱补给他们。上奏论说义仓的弊端、客丁钱的弊端、小官俸禄的弊端、举荐挽留州守县令的弊端、官吏经商的弊端。召入朝奏事,首先论述:“公道开明,那麽人心自然一致,朝廷自然受尊重,即使有危险也可以安定;公道破坏,那麽人心自然不一致,朝廷自然被轻视,即使安定也容易危险。”皇帝嘉奖。迁任尚左郎官,请求节制朝廷内外的多余花费来收取纸币。轮流应对时说:“希望在经筵讲读、大臣奏事时,反复询问辩论,来寻求义理是否妥当,与政事的得失,那麼圣人学问会进步同时治国的大道就会隆兴了。”请求招收人才以及修治军事政治。迁任浙西提点刑狱,巡视按察不顾寒暑,平反很多案子。有个罪犯杀了人后躲在贵家中,官吏不敢去抓,刘烩最后捕获了他。迁任国子司业,向丞相史弥远进言,请求用朱熹所写《论语》、《中庸》、《大学》、《孟子》的解说来备作劝诫讲读,辅正君主安定国家,抚慰天下学人士大夫之心。上奏说:“宋朝兴起,《六经》的微言大义,孔子、孟子的遗说,被阐明在千年以后,用来事奉父亲就孝,用来事奉君主就忠,这就是世上所说的道学。庆元以来,有的奸人当道,厌恶别人议论自己,指道学是伪学,排斥道学的人,禁绝道学的书,学人没有可以依托向往的,义和利分不清楚,趋向低下,人欲横流,廉耻之心日益丧失。追思以前禁绝道学的事情,不能不受到谴责。希望人在做官以后,职业得到修整,名节得到建立,是不能够了。请求取消伪学的诏令,平息邪端异说,纠正人心,:这是社稷的福气。”又请求把朱熹的《白鹿洞规》在太学颁布,将朱熹的《四书集注》刊刻印行。又说:“浙西是国家的基础之地,应该诏命长吏、监司禁止和消除强暴势力,安抚善良民众,进行储蓄以防备荒年,禁止催科聚敛以休养民力。”兼任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在盱眙军接伴金国使者。还朝,说:“两淮地区,藩卫掩护着江南,在经历战争和盗贼以后,应该加以整治恢复,一定要在招集流散的民众之中,就近作为充实粮食和军队的打算。臣看淮东,地方子坦广大而肥沃,有陂泽水泉的便利,但荒芜得太多。当地民众强悍勇敢,熟习边境战斗的事情,但能安定辑睦的少。真能经营筹划荒郊野地,招集逃散流亡的人,估计土地面积来授给田亩,使它不要出现占地多却抛置荒废的坏现象,挖掘沟渠来储水,并且可以防备兵马驰骋突击。给他们备齐种田器具,借给粮种,根据地方的险峻平坦,集中修建房屋,让他们互相保护,编为什伍,教授给搏击刺杀,让他们互相纠察制约。或者乡作为一团,里作为一队,设立长官及副官。......

高中语文必修4的文言文虚实词有哪些?

高考考点—120个文言实词集锦 1、 爱 吴广素爱人(爱护,加惠)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喜爱)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喜欢)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阿》(爱护) 而臣衰,窃爱怜之《触》(怜爱)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吝惜)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齐》(吝啬)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邶风?静女》(通“薆”,隐蔽) 2、安 君者,知人安民(安抚) 衣食所安,弗敢也《曹》(安享,感到舒适) 安能摧眉折腰事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怎么)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安稳,安定) 君安与项伯有故(怎么)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勾》(怎么,哪里)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季》(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使……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 3、被 泽被后世(施及,加于……之上,引申为蒙受) 被火之后,无处安身(遭受) 文天祥被执于五坡岭(介词,表被动) 被发行吟泽畔《屈》(通“披”)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通“披”,穿) 凝霜被野草(覆盖) 操吴戈兮被犀甲(穿) 4、倍 每逢佳节倍思亲(加倍) 倍以结之,则民不倍(背叛背弃) 愿伯俱言之不敢倍德也《鸿》(违背) 5、本 本在冀州之南《愚》(副词,本来) 墨之道,兼爱为本(根本,基础) 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活》(量词,册) 6、 鄙 齐孝公伐我北鄙(边境) 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报》(平庸,卑微) 鄙臣不敢以死为戏(自谦,代词) 蜀之鄙有二僧《为》(边境) 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郑伯克段于鄢》(边境)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地位低下)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边境) 越国以鄙远《烛》(以……为边境) 7、兵 可汗大点兵(军队) 兵刃既接《寡》(兵器)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军队) 勒兵,下令军中《信》(军队) 8、病 君之病在肠胃(疾病)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担心,忧虑)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病》(患病)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困苦不堪) 9、察 徐而察之《石》(细看,观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明察,了解) 微察公子《信》(观察) 人又能以身之察察《屈》(洁白的样子)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考察,举荐) 10、朝 于是入朝见威王《邹》(朝廷)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期年不听朝(朝政)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早晨) 能谤讥于市朝《邹》(朝廷)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上朝,朝见) 11、曾 曾益其所不能《愚》(通“增”增加) 相逢何必曾相识(曾经) 曾不若孀妻弱子《愚》(竟然,简直)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竟然,简直)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竟然,简直) 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兰》)(竟然) 12、乘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乘坐) 可以乘虚直抵其城(趁机)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卫风 氓》(登上) 13、诚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假如,果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啜泣而就也《祭》(假如,果真) 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也《祭》(确实)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假如,果真) 可谓智力孤为,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确实) 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祭》(真诚的心意) 14、除 洒扫庭除(台阶)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修治,整理)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承蒙国恩,除臣冼马《陈》(任命官职) 15、辞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告别,辞别) 臣等不肖,请辞去《廉》(告别,辞别)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道歉)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屈》(言辞,文辞)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托辞,说辞)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告别)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托词,辩解之辞) 归去来兮辞(古代一种文体) 16、从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跟随)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 顺从,跟随)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听从) 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介词,由)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通“纵”缔结盟约)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屈》(通“纵”缔结盟约)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介词,由)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使……跟从) 17、殆 骊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石》(大概,恐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怠”,懈怠)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几乎,近乎)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庄子 秋水》(危险)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危险)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报》(大概,恐怕) 农者殆则土地荒(通“怠”,懈怠) 18、当 当窗理云鬓(对着,向着)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抵御)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抵挡,抵御)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捕》(两者相抵)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过》(方,值)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方,值)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阻挡)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时候) 吏当广所失亡多(判决,判罪) 19、道 会天大雨,道不通《陈》(道路)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取道) 治世之道(方法) 背道而妄行(道义) 道不同,不相与谋(志向)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说)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说)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攻《师》(道理)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游》(道路)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43825987.html

虚与实是什么

什么是虚?什么是实?判断虚与实的标准是什么?还有,这个评价的褒贬成分有多大? “虚”:空虚、虚伪、虚浮、虚无、虚脱、虚张声势虚位以待虚怀若谷…… 一般理解,虚字有三个基本含义:一是“假”、“伪”,与“真”相对;二是“空”、“无”,与“饱满”、“充实”相对;第三指思想、观念、策略,即“大”、“泛”,与“具体”、“实在”相对。可见,“虚”字的含义就是“假、大、空”。 恐怕每个人都曾蒙受过被欺骗、愚弄之辱,对弄虚作假欺上瞒下阳奉阴违等词语应该都会深恶痛绝。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对虚假、虚伪产生出褒扬之意。除非它是用在某些特殊的斗争场合和带有善意目的,我们会一定程度地原谅这种虚假,否则我想谁都不会把它看成理所当然。所以,一个讲座、一番言论、一种行为,假如是虚伪、虚假的,我们都需要严肃批判,不该有任何谅解之心。 虚空、虚无,带有更多的精神色彩,个人认为这里的“虚”应该是中性词,无论是从宗教还是哲学层面上看,作为一种独立的思维方式和人生观念,它们都应该得到尊重。我们无指责一个人沉浸在个人虚无的幻想中。在纷繁世界中累了,在自己的精神里躲一躲,偷个懒有时也是一种惬意。况且,在虚拟的世界里,对现实、历史实行一定程度的否定、批判,经常能产生出许多超越现实的设想,说不定还能对现实世界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呢。 工作中所说的“虚”,主要是指它的第三层含义,即理论体系庞大、内容空泛、抽象。产生虚的感觉,原因很多。当然不排除感知对象本身的确过于空洞、抽象,缺乏真实含义,也不排除当事人有意故弄玄虚借用云山雾障蒙蔽糊弄大众的可能性。但是,我们不得不冷静地承认,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因为作为听众的我们,受到个人经验知识以及理解力、思维力、想象力的限制,从而我们的知觉与发言人的思路明显脱节,看不到听不出想不明其中实实在在的道理。由此可见,能否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建立起意义,是我们判断事物“虚”或是“实”的重要依据。 至于“实”,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褒义词。诚实的为人、真实的事象、实干的精神、踏实的作风等等,长期以来都得到世人的大肆赞扬。这一点无可非议。 但是,任何事都怕过分,咱们不能全盘否定“虚”,也不能全面肯定“实”,并不是所有的“实”都让人百分百放心,都十全十美无可挑剔。比如“现实”就不一定那么美好,其中必然有一些人们不愿见到的人和事。假如说某人很“现实”,你自然会产生一点他这人缺少理想目光不够远大的印象。再比如“实惠”,也会让人联想起钱财利益,不是说这不好,但过于强调实惠也不能说好到没有缺陷吧。“扎实”、“结实”有一部分含义是没有空间、没有余地,这里面也有问题,面对纷繁多变的世界,面对成长变化中的人,过分的实往往会忽视更多的发展可能和更大的成长空间,这显然对事物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是一个限制。 所以,我们在强调“实”的同时,要看到“实”的不足,要明确地认识到在“实”之外还有很多重要的东西需要挖掘,要防止为了务“实”而狭隘,变务实为“务小”、“务低”,从而误事、误人。 其实,虚与实是事物的两个方面,或者说是矛盾的统一体。虚引领并指导着实,实充满并扩张着虚。没有实的虚无意义,没有虚的实不存在。这就是实和虚,两者互相制约互相依赖,缺一不可。对虚的地位不能忽视,对实的美化不可过分。 以五千之言创造了洋洋哲学大观的老子,留下了许多力透纸背的哲学警句,“虚其心,实其腹”,当算是其中之一。 虚心实腹,是指人的一种心境下的两个状态。所谓虚,是指率性虚淡,无是无非随遇而安,虽外有大千世界,而内心虚旷无垠。小小心房,能容得下天地;拳拳之心,可比容于江海。所谓实,是指在“虚”的状态下有所得、有所获的另一种安然,是一种精神得到满足后的慰藉,正所谓抚实若虚、处有若无。虚与实是一种辩证的统一体。 要虚其心必先静其心。众生心态,深邃似海,变幻莫测,形态各异,虚其心就是让各种心态安抚下来,安静下来,以宁帖的心理面对纷呈的生活,以平常的心境看待不平常的事情,以安静的心态应对嘈杂的外界,以平和的心境处理世态的炎凉。持一不变的“虚心”,才能应对万变的世界。“无欲自然心如水,有营何止事如毛”,在欲壑难填的世界,保存那分清心寡欲的高洁。 要虚其心,实其腹,就要处理好虚与实、得与失的关系。心静下来才能挤掉杂质,排除浊气,腾出足够的空间去接受和容纳更多有益的东西,即使“腹”实起来。天得以一清,地得以一宁,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心不一,恐难成事,神不安静,怕难有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阶段一般干好一件事就很不错了,有的人一生甚至只孜孜不倦地追求一件事。古今成大事者,哪一个是心灵驰躁、性不注的俗人? 虚其心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修养的过程。人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世界面前,怎样存一分心澄如水的清高,留一点与世无争的清静?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修身养性。提高修养,一种是用“吾日三省吾身”的方式,经常反省自己,随时保持一种清醒和理智;另一种是“退而省其私”,遇到问题时,善于平息内心的不平,通过独善其身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 把人生看淡一点,特别是把身外之物看淡一些,虚其心不失为一剂良药。其实,你不妨将人生看作一个过程,一杯酒,一局棋,那就不会将有限的生命搅到无限的物质追求中。物各有性,人各有志随遇而安,任性逍遥,看起来是无为,实际上是人生哲学的最精彩之处。 艺术的表现里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景物为实,情感为虚。诗人的情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将这种虚表现出来,就得化情思为景物、化虚为实。而读者则须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侧面为实,正面为虚。总之,实境乃是一种真境、事境、物境;虚境乃是在此基础上给读者创造的一种想象的空间、诗意的空间。虚可生实,实可生虚,想象则是其桥梁,正是读者想象的介入,才使诗歌更为饱满,充满灵气,充满诗情画意。 网络里虚的东西更多了,林林总总数不胜数。看似这虚的东西,其实都是现实生活中不易表达的实的东西。所以说,网络必须是虚的,不虚不成为网络。 网络的实,在于把在现实中不易展现的另一个自我,毫无保留的不自觉地通过文字而表现着。尤其我们人性的东西,在网络中得以伸展。网络中通过文字彼此的欣赏,进而产生共鸣,越发对那写文字的人而感性趣。好感、喜欢、仰慕,甚至于产生爱慕也不足为奇。这些,但凡上网久了人都会感到它的真实存在。 网络的实还在于在网上的人人平等。其实,在现实中,人人是不平等的,是绝对不平等。这不平等的诸多现象,诸位都会有体会。网络上不管你是多高的职位,多大的款,多靓的星,没人仰视您。也不管你是下岗失业的,还是个小职员,那怕你就是文盲(别不相信文盲也能上网),也没人俯视您。我们大家都是平视着荧屏。人人平等是全人类至今努力追求的目标。现在惟有在网上得以实现了。 网络的魅力在于虚,但许多人玩着玩着,就要把它弄实了。网络的魅力在于实,但许多人玩着玩着,就要把它弄虚了。这两种的后果都会得网络后遗症。其实网络就在这不实不虚中游离着,魅力也在于此。

书愤虚实诗句

书愤作者: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当英雄无用武之地 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   “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上句指此。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诗人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下句指此。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想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何啻于泣血?从诗艺角度看,这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楼船”(雄伟的战舰)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再想,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怆便为郁愤。   再看尾联。亦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回看整首诗歌,可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xushishidu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