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仰而赋诗”的拓展阅读资料(5)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仰而赋诗”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求王羲之的《兰亭诗》详细译文(在线等待)、宋代苏舜钦的《沧浪亭记》的翻译???、临清流而赋诗什么诗、文言文中带仰的句子有什么、谁能翻译{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 [陆机]}一诗或者赏析啊?、宋代苏舜钦的《沧浪亭记》的翻译???等

求王羲之的《兰亭诗》详细译文(在线等待)

第一章写举行兰亭宴集时的心情——为宇宙运化而感叹。
“悠悠”四句是说宇宙运转永无止息,万物的陶甄变化、倏去倏来都是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参与和控制。“大象”,用《老子》四十一章“大象无形”语,这里可理解为冥冥中支配宇宙的根本力量,也可理解为宇宙万物的总体。这四句是议论,也是为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而慨叹。
古代哲人面对神秘、永恒的宇宙运化,早已激起探究的欲望:驱遣这伟大运转的力量到底是什么?这林林总总的一切,到底有没有个头绪?谁能说出个究竟?汉代天人感应之说,认为有意志、有情感的“天”,便是凌驾于万物之上的宗主,魏晋玄学否定了这种看法,而其本身又有种种派别。何晏、王弼提出“以无为本”,说万物存在、变化的根据就在万物之中,其名曰“无”。但“无”是什么?它没有任何具体性质,抽象而又抽象,普通人看来实在玄妙难测。向秀、郭象则说万物都自然而然地产生、运化,并没有什么力量在那里支配驱策。“宗统竟安在”之句正反映了漫长历史时期内人们的哲理思索,当然也包含着诗人自身的困惑和感喟。
诗人之所以感叹,是因为人永远也无力对抗这伟大的运化。那么该怎么办呢?诗人说该“即顺”、“任所遇”。“顺”是《庄子》中的概念。《大宗师》:“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变化是永恒的,而“得”“失”则是暂时的,都与一定的时间相联系:当某一时刻来临时有所得者,必然顺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人们对此既无能为力,便“但当顺之”(《庄子·天运》注),当以“无心”的态度泰然处之,“无心而无不顺”(同上《齐物论》注)。如果“有心”,那就会为利害得失纠缠怨苦,不得安宁。诗人的结论是:对此暮春烟景,还是不要伤时叹逝吧,还是该通遥自得,呼朋啸侣,一起来欣赏这大好春光。这也就是他与友人宴集的动机所在。
第二章写观赏山水群品,获得神畅理得之趣。
“寄畅在所因”,承上一章末二句而言。因即依、顺之意。不仅要做到随遇而安,还要随遇而乐,有意识地随其所遇而求畅神之趣。观赏大自然自是其重要途径之一。“仰望”二句,即《兰亭序》中的“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由此正可“极视听之娱”,自由地从造物者之无尽藏中获取精神的愉悦。
而当此仰观俯察之际,诗人同时也在悟“理”。原来在晋宋人眼中,山水“质有而趣灵”(宗炳《画山水序》语),而此灵趣又与宇宙之理交融而不可分,山水原是“道”、“理”的体现。因此,对于大自然的审美观照,同时也就是哲理的领悟。故曰“寓目理自陈”。这种领悟当然带着直觉甚至神秘的意味,正与那“妙处难与君说”的审美愉悦的获得相似。
“大矣造化功”以下四句便是诗人所悟之理。“群籁”,指诗人耳闻的大自然中种种音响,亦喻群品、万物。《庄子·齐物论》以山林群籁为喻,说明万物虽千差万别,但都自然而然,“道通为一”;在“道”的面前它们都是齐同、平等的。“万殊莫不均”之说就是受此种观点影响。深受《老》《庄》薰陶的诗人,看着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等等都沐浴在灿烂的春阳之下,平等地享受着造物的恩惠,那么生动繁复,又那么和谐统一,自然很容易涌起一种万物均齐的情愫;而且感到自己也作为平等的一员回归到这无限和谐之中,与万物相亲,“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故曰“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亲”。诗人融入忘怀物我的无差别境界之中,这境界是哲理的,也是审美的。与王羲之同时的简文帝入华林园,说:“不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世说新语·言语》)也是类似的感受。
第三章歌咏与会者具有托心于《老》《庄》的共同志趣。
“莫非齐所托”,意谓与会者有共同的精神寄托,即《老》《庄》玄理。“造真”之“真”,指宇宙的真谛妙理。“玄根”用《老子》六章语:“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老子将天地万物的产生,喻为一位伟大母亲的诞育;这里即指万物之所由生存、发展的玄妙根由。“涉世若过客”喻人生短促。《庄子·齐物论》说人不该忧惧死亡;惧怕死亡者好比是少小离家客游而不知归返一样。当然死之悲哀究竟难以摆脱,故“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汉代《古诗》)之慨屡见于吟咏。王羲之于此也是欲超脱而又不能。他还是只能以安时处顺、随顺自然自解。“前识”二句即表明此种心情。前识,远见卓识,语出《老子》三十八章。《老子》认为世人所谓“前识”,用尽机巧之心,实乃“道之华而愚之始”,因为它违背“自然”的原则。王羲之此处说不企羡聪明卓识,要紧的是“体道”,即听任自然的化迁。那样方能心境空明,不生烦恼。“虚室是我宅”便是说,追求心之清明,乃是我们的依归。“虚室”指心,《庄子·人间世》有“虚室生白”之语。
“远想”四句,歌颂与会诸人的交游乃是体道之交。诗人另有一首四言《兰亭诗》云:“咏彼舞雩,异世同流。”指《论语·先进》所载“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之事,所怀想的是孔门师弟。当时与会者诗中也多有尚想古人之意,或仰庄周,或怀巢、许。“何必谢曩昔”,言我等今日之游亦不让古人。“相与无相与”用《庄子》语。《庄子》说体道者的交往与世俗不同。他们如“鱼相忘乎江湖”那样,“相忘乎道术”,所谓“君子之交淡若水”(《山木》);因此说是“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大宗师》)。这种交往自亦不拘形迹,不拘守世俗礼教,故云“形骸自脱落”。
第四章仍述体道以求心境安宁之意,且描写聚会之乐。
“鉴明”二句用《庄子》语。《德充符》:“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又《齐物论》注:“凡非真性,皆尘垢也。”诗人意谓当不断祛除性灵中不合自然之道的东西,不然鄙吝之心即利害、得失、生死种种纠缠又将复生。这些纠缠如同桎梏,系因违背天道(即自然之道)而生,乃天之所加,故称“遁天之刑”(《庄子·养生主》)、“天刑”(同上《德充符》)。解脱之法,当“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忘怀得失,泯灭物我。这固然不易,而美酒三杯,倒也有助于进入此种无差别境界呢。“方寸”指心。心灵须无所滞碍,无所执著,则矜持浮躁之气自可消释。
“虽无”以下数句写聚会之乐。左思《招隐》:“虽无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言自然山水之乐胜过人为的音乐,此用其意(后来梁昭明太子亦曾咏左思这两句诗)。《兰亭序》云:“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也正与此呼应,王羲之这一意念还与他将兰亭会比照西晋石崇的金谷盛会有关,石崇《金谷诗序》说到过“琴瑟笙筑”、“鼓吹递奏”之乐。“咏言有余馨”不仅指赋诗,清谈析理也可称“咏”。清谈也正是晋宋士人生活中重要内容,是他们娱悦心意的重要手段。“取乐”二句,是说按庄子齐同万物的思想,一朝与千载并无区别,则自亦无须为今日良辰之短暂而惆怅了。
第五章呼应首章,再次致慨于新故变迁。
“合散”句说万物变迁乃恒久之至道,人之生死亦然:“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知北游》)“修短定无始”,无始即无始无终。具体的人或物有其或长或短的存在期限,但从“道”的观点看来,生并非起始,死亦非终结。因为死只是化为异物而已,它恰是另一形态的物的新生;人生虽“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但“道”则无始无终。此即《庄子·秋水》所谓“万物一齐,孰短孰长?道无终始,物有死生。”话虽如此,但当此时节变换之际,敏感的诗人仍极易发生新故之感,“造新”二句即抒发此慨。诗人于此是很自觉的,他在别处也说过:“新故之际,致叹至深。”(见《法书要录》卷十)生死使人感慨;“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神奇倏忽化为尘滓,也是叫人难以释怀的。此恨绵绵,唯以“推理”(老庄之理)以消释之。但结尾说立言不朽,却仍流露出企求永存的愿望。“河清非所俟”即人寿短促之意。(用《左传》襄公八年语:“俟河之清,人寿几何!”)生命是短促的,但企求声名的不朽。“言立”指会上赋诗而言。《金谷诗序》已说“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与会者官号、姓名、年纪,并写其诗,以贻后人。兰亭赋诗,同样有此意图。
总观全诗,以感时念逝、举行宴集发端,以赋诗立言、企求永恒结尾,其主旨在于以《老》《庄》玄理排遣生命流逝的愁怀。全诗和平冲淡,恰与《兰亭序》斥《庄子》“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慷慨激烈相反。诗、序并观,便可见出诗人内心冲突之尖锐:既要以《老》、《庄》散愁,又觉得《老》《庄》虚妄不实;虽明知其虚妄,仍不能不借重于彼。“岂不痛哉!”

宋代苏舜钦的《沧浪亭记》的翻译???

译文  我因为获罪而遭贬,乘船南游,在吴地旅行。起初局促在屋子里。时值盛夏非常炎热,土房子都很狭小,不能呼气,想得到高爽空旷僻静的地方,来舒展心胸,不能办到。   一天路过学宫,向东看到草树郁郁葱葱,高高的码头宽阔的水面,不像城里。循着水边杂花修竹掩映的小径,向东走数百步,有一块荒地,方圆约六十寻,三面临水。小桥的南面更加开阔,旁边没有民房,四周林木环绕遮蔽,询问年老的人,说:“是吴越国王的贵戚孙承佑的废园。”从高高低低的地势上还约略可以看出当年的遗迹。我喜爱,来回地走,于是用钱四万购得,在北面构筑亭子,叫“沧浪”。前面是竹后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没有穷尽,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阳光、影子在门窗之间交错相接,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   我常常乘着小船,穿着轻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洒脱忘记回去,或把酒赋诗,或仰天长啸,人迹罕至,只与鱼、鸟同乐。形体得到了休息,心灵得到了净化;看到的、听到的没有邪恶,那么人生的道理就明白了。回过头来反思以前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不是太庸俗了吗!   唉!人本来会受外物影响而感动。情感充塞在内心而性情压抑,一定要借外物来排遣,停留时间久了就沉溺,认为当然;不超越这而换一种心境,那么悲愁就化解不开。只有仕宦之途、名利之场最容易使人陷入其中,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有才有德之士因政治上的失意忧闷致死,都是因为没有悟出主宰自己、超越自我的方法。我虽已经被贬却获得这样的胜境,安于冲淡旷远,不与众人一道钻营,因此又能够使我的内心和形体找到根本,心有所得,笑悯万古。尚且没有忘记内心的主宰,自认为已经超脱了。附:原文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南游,旅于吴中,始僦[19]舍以处。时盛夏蒸燠[20],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1]郡学[2],东顾[3]草树郁然,崇阜[4]广水,不类[5]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6]之南,其地益[7]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8]有国,近戚孙承佑[9]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埼[10],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11]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12]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13]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18]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14]胜焉。 注释  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城南三元坊附近,原为五代时吴越广陵王元璙的花园,在园内建沧浪亭,后以亭名为园名。五代末此处为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墅。北宋庆历年间为诗人苏舜钦购得。后代人在它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本文作者用朴素简洁的语言,自然流畅的笔调,记述了沧浪亭演变的始末。    [1]过:拜访   [2]郡学:苏州府学宫,旧址在今苏州市南,沧浪亭就在其东面   [3]顾:看   [4]崇阜:高山   [5]类:像   [6]杠:独木桥   [7]益:更加   [8]钱氏:指吴越王钱镠   [9]孙承祐:吴越王钱俶的小舅子,任节度使,镇守苏州,在苏州大建园亭   [10]北碕:北边曲岸上   [11]川:水流   [12]则:于是   [13]斯:这   [13]以为:认为

临清流而赋诗什么诗

出自宋代林正大所作【括贺新凉】原文 兰亭当日事。有崇山、茂林修竹,群贤毕至。湍急清流相映带,旁引流觞曲水。但畅叙、幽情而已。一咏一觞真足乐,厌管弦丝竹纷尘耳。春正暮,共修禊。惠风和畅新天气。骋高怀、仰观宇宙,俯察品类。俯仰之间因所寄,放浪形骸之外。曾不知、老之将至。感慨旧游成陈迹,念人生、行乐都能几。后视今,犹昔尔。陶渊明归去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识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途,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尊。引壶觞以自酌,盼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游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远。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予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画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喜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哉!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执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溪疑!望!

文言文中带仰的句子有什么

①<动>抬头;脸向上。与“俯”相对。《垓下之战》:“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与吴质书》:“丝竹并奏,仰而赋诗。”②<动>仰望。《<论语>十则》:“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从皆仰之。”③<副>向上;对上。《齐桓晋文之事》:“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④<动>敬慕;敬仰。《赤壁之战》:“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⑤<动>依赖;依靠。《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望

谁能翻译{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 [陆机]}一诗或者赏析啊?

匪愿伊始,怡命之嘉:我本不愿开始,但您盛情难却,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以下是词条出处及浅释:
三正迭绍,洪圣启运。
三正,夏、殷、周也。周建子为正月,殷建丑为正月,夏建寅为正月。尚书大传曰:正色三而复者也。春秋合诚图曰:赤受天运。宋均曰:运,录运也。
自昔哲王,先天而顺。
尚书曰:在昔殷先哲王。周易曰:大人者先天而天弗违。又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群辟崇替,降及近古。
国语,蓝尹
曰:吾闻君子唯独居思念前世崇替。韦昭曰:崇,终也。替,废也。班固汉书项羽赞曰: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黄晖既渝,素灵承祜。
魏为土德曰黄。晋为金行曰素。干宝搜神记曰:魏推五德之运,以土承汉。又程猗说石图曰:金者晋之行也。建安五年初,桓帝时,有黄星见於楚、宋之分野。辽东殷馗善天文,言后五十岁,当有真人起於谯、沛之间,其锋不可当。至此凡五十年,而公破绍,天下莫敌矣。晋世祖武皇帝姓司马,名炎,字安世,受魏陈留王禅,以金德王,都洛阳。金於西方为白,故曰素灵。尔雅曰:渝,变也。祜,福也。
乃眷斯顾,祚之宅土。
毛诗曰:乃眷西顾,惟此与宅。左氏传,众仲曰:胙之以土,而命之氏。尚书曰:降丘宅土。
三后始基,世武丕承。
三后,谓宣、景、文也。世武,世祖武皇帝也。国语,太子晋曰:自后稷始基静民。尚书,伊尹曰:肆嗣王,丕承基绪。
协风傍骇,天晷仰澄。
国语曰:虞幕能听协风,以成乐生物者也。韦昭曰:协,和也。广雅曰:骇,起也。说文曰:晷,日景也。言日澄清也。谓不薄蚀。
淳曜六合,皇庆攸兴。
国语,史伯对郑桓公曰: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曜敦大,光照四海。吕氏春秋曰:神通乎六合。
自彼河汾,奄齐七政。
晋在河、汾之阳。毛诗曰:自彼氐、羌。尚书曰:璿玑玉衡,以齐七政。孔安国曰:七政,日月五星各异政也。
时文惟晋,世笃其圣。
周礼,栗氏量铭曰:时文思索。郑玄曰:言是文德之君,思求可以为民立法者。尚书曰:世笃忠贞。毛苌诗传曰:笃,厚也。
钦翼昊天,对扬成命。
尚书曰:钦若昊天。毛苌诗传曰:翼,敬也。毛诗曰:对扬王休。又曰: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
九区克咸,宴歌以咏。
刘騊駼郡太守箴曰:大汉遵周,化洽九区。尚书,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
皇上纂隆,经教弘道。
皇上,惠帝也。尔雅曰:纂,继也。经,犹理也。论语曰:人能弘道。
于化既丰,在工载考。
毛诗曰:在宗载考。郑玄曰:考,成也。
俯厘庶绩,仰荒大造。
尚书曰:允厘百工,庶绩咸熙。孔安国曰:厘,理也。毛苌诗传曰:荒,大也。左氏传,吕相曰:我有大造于西也。杜预曰:造,成也。
仪刑祖宗,妥绥天保。
毛诗曰:仪刑文王。又曰:天保定尔。
笃生我后,克明克秀。
我后,谓太子也。机为洗马,故称我后。毛诗曰:笃生武王。又曰:克明克类。
体辉重光,承规景数。
尚书曰:昔先君文王、武王宣重光。尔雅曰:景,大也。尚书,周公曰:王嗣无疆,大历服。又,舜曰:天之历数在尔躬。
茂德渊冲,天姿玉裕。
尚书曰:有夏先后,方懋厥德。家语,齐大夫子舆见孔子曰:今知海渊之为大。字书曰:冲,虚也。桓子新论曰:圣人天然之姿,所以绝人远者也。应劭汉官仪曰:太子有玉质。广雅曰:裕,容也。
蕞尔小臣,邈彼荒遐。
左氏传,子产曰:谚云蕞尔小国。仪礼曰:小臣正辞。韦孟讽谏诗曰:抚宁遐荒。

宋代苏舜钦的《沧浪亭记》的翻译???

译文  我因为获罪而遭贬,乘船南游,在吴地旅行。起初局促在屋子里。时值盛夏非常炎热,土房子都很狭小,不能呼气,想得到高爽空旷僻静的地方,来舒展心胸,不能办到。   一天路过学宫,向东看到草树郁郁葱葱,高高的码头宽阔的水面,不像城里。循着水边杂花修竹掩映的小径,向东走数百步,有一块荒地,方圆约六十寻,三面临水。小桥的南面更加开阔,旁边没有民房,四周林木环绕遮蔽,询问年老的人,说:“是吴越国王的贵戚孙承佑的废园。”从高高低低的地势上还约略可以看出当年的遗迹。我喜爱,来回地走,于是用钱四万购得,在北面构筑亭子,叫“沧浪”。前面是竹后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没有穷尽,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阳光、影子在门窗之间交错相接,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   我常常乘着小船,穿着轻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洒脱忘记回去,或把酒赋诗,或仰天长啸,人迹罕至,只与鱼、鸟同乐。形体得到了休息,心灵得到了净化;看到的、听到的没有邪恶,那么人生的道理就明白了。回过头来反思以前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不是太庸俗了吗!   唉!人本来会受外物影响而感动。情感充塞在内心而性情压抑,一定要借外物来排遣,停留时间久了就沉溺,认为当然;不超越这而换一种心境,那么悲愁就化解不开。只有仕宦之途、名利之场最容易使人陷入其中,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有才有德之士因政治上的失意忧闷致死,都是因为没有悟出主宰自己、超越自我的方法。我虽已经被贬却获得这样的胜境,安于冲淡旷远,不与众人一道钻营,因此又能够使我的内心和形体找到根本,心有所得,笑悯万古。尚且没有忘记内心的主宰,自认为已经超脱了。附:原文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南游,旅于吴中,始僦[19]舍以处。时盛夏蒸燠[20],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1]郡学[2],东顾[3]草树郁然,崇阜[4]广水,不类[5]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6]之南,其地益[7]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8]有国,近戚孙承佑[9]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埼[10],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11]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12]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13]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18]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14]胜焉。 注释  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城南三元坊附近,原为五代时吴越广陵王元璙的花园,在园内建沧浪亭,后以亭名为园名。五代末此处为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墅。北宋庆历年间为诗人苏舜钦购得。后代人在它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本文作者用朴素简洁的语言,自然流畅的笔调,记述了沧浪亭演变的始末。    [1]过:拜访   [2]郡学:苏州府学宫,旧址在今苏州市南,沧浪亭就在其东面   [3]顾:看   [4]崇阜:高山   [5]类:像   [6]杠:独木桥   [7]益:更加   [8]钱氏:指吴越王钱镠   [9]孙承祐:吴越王钱俶的小舅子,任节度使,镇守苏州,在苏州大建园亭   [10]北碕:北边曲岸上   [11]川:水流   [12]则:于是   [13]斯:这   [13]以为:认为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yangerfushi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