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一掊土”的拓展阅读资料(4)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一掊土”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的意思、典故“一抔土,六尺孤”是什么意思?、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的意思、宫阙万间,王子皇孙,总归不过一抔土什么意思、一抔黄土的读音、一抔黄土是何意?出自于哪?等

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的意思

“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准备把自己的血泪寄托在祖国山河之中,为国效力,为国捐躯,甘愿在东山撒一捧土来掩埋自己的尸体。东山:鲁地山名。抔土:一捧土。出自:宋 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 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高宗忽然想起应派人到金国去探视一下徽、钦二帝,顺便打探有无求和的可能。但听说要入虎狼之域,一时朝中无人敢应命。大臣韩肖胄见状自告奋勇,愿冒险一去。李清照日夜关心国事,闻此十分激动,满腹愁绪顿然化作希望与豪情,便作了一首长诗相赠。 当时李清照是一个贫病交加、身心憔悴、独身寡居的妇道人家,不用说她在朝中没有地位,就是在社会上也轮不到她来议论这些事啊。但是她站了出来,大声歌颂韩肖胄此举的凛然大义 在诗中,李清照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原人民表示了关切和怀念。同时,尖锐地指出了敌人的掠夺本质,阐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两首诗表现了诗人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意望,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激情。

典故“一抔土,六尺孤”是什么意思?

典故“一抔土,六尺孤”的意思是:每座坟墓,都是一个孩子。
一抔土
【解释】
1、名词:①一捧之土。后来做为坟墓的代称;②指每一寸土地。     
2、动词,解释为“用手捧东西”的意思。      
3、形容词,则有“为数甚少”之意。
【出典】
①《史记·张释之冯唐传》卷一Ο二:“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长陵,即是汉高祖的坟墓。
②唐·骆宾王·《代徐敬业讨武曌檄》:“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 ”
2.六尺孤
【解释】
形容还没完全长大的少年。(并非嗷嗷待哺的婴儿,而是快成年而未成年)
【出典】
《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的意思

“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准备把自己的血泪寄托在祖国山河之中,为国效力,为国捐躯,甘愿在东山撒一捧土来掩埋自己的尸体。东山:鲁地山名。抔土:一捧土。出自:宋 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 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高宗忽然想起应派人到金国去探视一下徽、钦二帝,顺便打探有无求和的可能。但听说要入虎狼之域,一时朝中无人敢应命。大臣韩肖胄见状自告奋勇,愿冒险一去。李清照日夜关心国事,闻此十分激动,满腹愁绪顿然化作希望与豪情,便作了一首长诗相赠。 当时李清照是一个贫病交加、身心憔悴、独身寡居的妇道人家,不用说她在朝中没有地位,就是在社会上也轮不到她来议论这些事啊。但是她站了出来,大声歌颂韩肖胄此举的凛然大义 在诗中,李清照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原人民表示了关切和怀念。同时,尖锐地指出了敌人的掠夺本质,阐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两首诗表现了诗人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意望,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激情。

宫阙万间,王子皇孙,总归不过一抔土什么意思

所有万物,不管曾经多么辉煌、到头来也摆脱不了变成一杯黄土的命运。

一抔黄土的读音

一抔黄土 [yī póu huáng tǔ] 【解释】:一抔: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出自】:《史记·张释之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语法】:偏正式;作宾语;指坟墓出 处《史记·张释之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一抔黄土是何意?出自于哪?

【释义】抔:手捧。一捧黄土,意为不值钱的东西。古意中指坟墓。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张释之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法官。他执法很严明,不受力的干扰,甚至不惜违抗皇帝的圣旨,坚决维持法律的尊严。这种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可贵精神足以垂范后世,令人景仰不已,但他并非法律家而是军官出身。
张释之最初时任骑郎,平时守卫皇宫,皇帝出巡时担任警卫。在骑郎任上整整干了10年,没有得到升迁,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事情。
丞相袁盎知道张释之是可用之才,于是向皇帝推荐,不久张释之升任仆射谒者,后又升为公车令。
有一次,太子与梁王共乘一辆车入朝,行至司马门时,没有按规定下车步行。宫门卫士见是太子,都视而不见。张释之立即上前制止,并立即向皇帝说:
“太子在公门不下车是对皇帝的不尊重,应追究法律责任。”
这件事使汉武帝看到了张释之的不凡之处,立即升他做中大夫,当年又任九卿之一的廷尉,主管全国的司法事务。
有一次,汉文帝出巡,车驾行至渭桥时,突然有个人从桥下走出来,将皇帝的车马惊吓了一跳,险些翻车。皇帝很生气,命人将这件事移交廷尉定罪。
后来,皇帝问起处理结果。张释之报告说,那是个乡下人,见了皇帝的车驾赶忙躲到桥下,过了好久,以为皇帝已经过去了才出来,谁知不巧正撞上皇帝的车队,对他已经作了罚金处理。
皇帝大为恼怒,认为处罚太轻,说:
“这人惊了我的马,幸亏这匹马性情温和,不然,岂不将我摔伤了,你这个当廷尉的仅仅作了罚金处理也太不重视皇威了。”
张释之解释说:
“法律是这样规定的,我不能不尊重法律而加重处罚。既然是法律,就必须共同遵守。如当时你将他处死谁也没办法。既交付廷尉,廷尉只能依法办案。况且廷尉是天下最公平的执法机关,如廷尉都视法律为儿戏,老百姓就会吓得连手脚都不知道放在哪里才合适,这样岂不天下大乱。请陛下明察。”
文帝沉思好一会儿才说:
“你做得对。”
不久,又有人偷窃高帝庙中的一只玉环,事发被捕。
张释之将小偷判处死刑。
文帝又生气了,认为应将小偷家灭九族。
张释之将帽子摘下来谢罪,然后说:
“破坏皇帝陵墓才犯灭门之罪,如有人偷挖皇陵一抔土(取长陵一杯土),您将用什么法律加以惩处呢?”
皇帝请求太后同意,才批准了张释之的处理结果。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yipoutu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