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愚民安知”的拓展阅读资料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愚民安知”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燕雀安知鸿鹄志,何必庸人自忧什么意思、刺吏起自书生,安知督盗?所赖卿等共分其忧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是什么意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怎样赏析、“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是什么意思?、《孔子》中无用安知不是大用。弱则生,柔则存,天下莫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上善若水啊这句话的意思等

燕雀安知鸿鹄志,何必庸人自忧什么意思

  “燕雀安知鸿鹄志” 释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庸人,指普通平凡的人;自扰,即自己自扰自己,自作自受;全句比喻常常有人对他自己过不去,遇事生非,疑神疑鬼自找麻烦。  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就不要自找麻烦,对自己过不去了。

刺吏起自书生,安知督盗?所赖卿等共分其忧耳

【刺吏起自书生】
我是读书人出身
【安知督盗】
哪里知道惩治盗贼?
【所赖卿等共分其忧耳】
只有依赖诸位出力分忧啊
全文:
群盗自首 选自《周书》
〔韩褒〕出为北雍州刺史,加卫大将军。州带北山,多有盗贼。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厚加礼遇,谓之曰:“刺史起自书生,安知督盗,所赖卿等共分耳忧耳。”乃悉诏桀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置为主帅,分其地界。有盗发而不获者,以故纵论。于是诸被署者,莫不惶惧,皆首伏曰:“前盗发者,并 某等为之。”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或亡命隐匿者,亦悉言其所在。褒乃取盗名簿藏之。因大榜州门曰:“自知行盗者,可急来首,即除其罪。尽今月不首者,显戮其身,籍没妻子,以赏前首者。”旬日之间,诸盗咸悉首尽。褒取名簿勘之,一无差异,并原其罪,许以自新。由是群盗屏息。
【译文】
〔韩褒〕出任北雍州刺史,加封卫大将军。雍州依傍北山,常有盗贼为患。韩褒仔细查 访,了解到都是土豪恶霸干的,故意装作不知道,还隆重接待他们,说:“我是读书人出身 ,哪里知道惩治盗贼,只有依赖诸位出力分忧!”于是把凶暴狡诈,平日成为乡里祸患的青 少年全部召集来,当他们当头头,分管一块地方,如果发生盗案不能及时破获,就按有意放 纵论处。于是,这些被委派的人,没有不恐慌不安的,他们都自首认罪说:“以前发生的盗 案,我们都参加了。”就把所有盗贼同伙的姓名罗列出来;有些逃跑躲藏的,也都讲出他们 的住址。韩褒把盗贼的名簿收存起来,在州门张贴布告:“凡是盗贼迅速前来投案的,可以 免除刑罚。如果到本月底还不来自首的,就要处死本人,没收妻子儿女,赏赐已经自首的人 。”十天之内,盗贼都来投案。韩褒取出名簿查对,没有一个差错,全都宽恕了他们的罪行 ,给予自新之路。从此盗贼平息。
【注释】
1、《周书》——唐代令狐德 编写,主要记载西魏和北周两朝的历史,共五十卷。宋代初年,《周书》已经散佚了一此篇章,后人又从《北史》有关部分加以补齐,所以西书部 分史文有类似之处,可以参照阅读。本篇选自《周书?韩褒传》。
2、 韩褒——字弘业,颍川(今河南禹县)人。后周时任雍州刺史。
3、 雍州——今陕西、甘肃一带地区。
4、 加——加封,另加头衔。
5、 豪右——豪强,一方之霸。
6、 阳不之知——故意装作不知道。阳同佯,假装。
7、 礼遇——优厚的待遇。
8、 卿等——即你们。卿是你的敬称。
9、 桀黠少年——性情凶猾,为人所患的青少年。桀黠音杰匣(jié xiá)。
10、以故纵论——按故意纵容论处。
11、徒侣——同伙。
12、隐匿——躲藏。
13、咸悉首尽——全部投案自首。
14、勘之——查对。
15、屏息—不敢出大气,意思是谨慎小心,不再胡闹。

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只是一味强调(杜丽娘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结合的事)从理的角度看一定没有,又怎么知道从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
出自《牡丹亭记题词》,选自明代汤显祖的《汤显祖诗文集》卷三十三。
节选原文:
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译文:
记述杜太守事迹的故事,模仿了晋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广州太守冯孝将儿女恋爱的传说。我稍加改动而写成了这个剧本。至于杜太守拘押拷打柳梦梅,也就象汉代睢阳王拘押拷打谈生了。
唉,人世的事情,不是人世所能理解透彻的。自己不是学问贯通古今的人,所以常常用“理”去加以推究了。只是一味强调(杜丽娘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结合的事)从理的角度看一定没有,又怎么知道从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
扩展资料
这篇题词作于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在作者在遂昌弃官返临川后数月写成。文中强调情的神奇作用,并以“情”驳“理”,表现了作者新的思想观点。通过女主角杜丽娘与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杜丽娘的至情,歌颂了反道学、反礼教,追求爱情自由的斗争精神。
《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 《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牡丹亭还魂记》中,身心俱受压抑的太守之女杜丽娘游园中入梦与风雅文士柳梦梅相遇,并得成云雨之欢。梦醒后的杜丽娘惆怅难安,“情不知所起”而相思成疾,病体难愈终至香消玉殒
三年后,杜丽娘梦中之人柳梦梅偶得佳人自绘画像,丽娘也以游魂之身再入人世,寻找梦中姻缘。杜丽娘与柳梦梅在他人帮助下终于打破重重爱情障碍,起死回生,最终得成眷。
汤显祖在这部传奇作品中,描绘了杜丽娘与柳梦梅二人之间感人深切的生死爱情,这种至情至性的爱情演绎无不代表着汤显祖对人生与爱情的哲学思考与世情体验,而情深而亡的杜丽娘则成为汤显祖笔下至情理想的化身。
该剧标志着明代传奇发展的最高峰。《牡丹亭还魂记》的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使其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牡丹亭记题词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怎样赏析

这句话出自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描写的是陈胜吴广起义反秦,字面理解是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远大,比喻平凡的人怎么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是什么意思?

“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这句话的意思是:
只是一味强调杜丽娘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结合的事,从理的角度看一定没有,又怎么知道从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
1、出处:
“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这句话出自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记题词》。
2、原文如下: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者,彷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3、译文:
天下女子的多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多情的人了。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亲,等到挂冠辞官后才感觉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
记述杜太守事迹的故事,模仿了晋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广州太守冯孝将儿女恋爱的传说。我稍加改动而写成了这个剧本。至于杜太守拘押拷打柳梦梅,也就象汉代睢阳王拘押拷打谈生了。
唉,人世的事情,不是人世所能理解透彻的。自己不是学问贯通古今的人,所以常常用“理”去加以推究了。只是一味强调(杜丽娘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结合的事)从理的角度看一定没有,又怎么知道从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

《孔子》中无用安知不是大用。弱则生,柔则存,天下莫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上善若水啊这句话的意思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这个很好理解。凡人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所以认为不利于眼前利益的东西就是没有用的,这是目光短浅的,微观的,片面的。真正有用的东西是不屑于小事物的,燕雀焉知鸿鹄之志
弱则生,柔则存,字面意思是说柔弱的东西与世无争,才得以生存。意思是用世间最柔弱的水来做比喻,水虽柔并不弱,以柔克刚,不强攻,而隐忍,柔中带刚,弱中有强,坚韧无比。
水是万物最柔的东西,但是却是最不容易制服的。柔有时候比弱来得生命力更强一些。(这句话要看个人理解)
原意:水生出于弱,在柔柔的水里又互相包裹。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
“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是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的东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及其本源。所以“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知与理解的。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于“道”的,“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它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它源源不断的流淌,去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这样的德行, 乃至仁至善……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译句:
天下没有比水柔弱的东西,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胜过它的,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弱之所以能胜强,柔之所以能克刚,天下没有人不懂,(就是)没有人肯去做。因此,圣人说,承担国家的屈辱,才算是国家的君主;承担国家的灾殃,才算是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听起来恰像是反话
以其无以易之: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
LZ多看看《论语》《道德经》就懂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yuminanzhi.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