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载舟覆舟”的拓展阅读资料(3)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载舟覆舟”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载舟覆舟成语故事、载舟覆舟 全文翻译、民众如水 ,载舟覆舟文言文、载舟覆舟是什么意思?、征下联:载舟覆舟皆因水、哪位古人说的“船能载舟亦能覆舟”?等

载舟覆舟成语故事

木已成舟mù yǐ chéng zhōu[释义] 木头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不可回挽回。[语出] 清·夏敬渠《答野叟曝言》:“据你说来;则木已成舟;实难挽回了?”[辨形] 已;不能写作“己”或“巳”。[近义] 覆水难收[反义] 变幻莫测[用法] 中性词。一般作谓语、定语、分句。[结构] 主谓式。

载舟覆舟 全文翻译

载舟覆舟是指民众犹如水,可以承载船,也可以倾覆船。人民是决定国家兴亡的主要力量。
一、出处
战国·荀况《荀子·王制》:选贤良,举笃敬,兴孝悌,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二、译文
选拔贤能的人。推举忠厚恭敬的人,提倡孝敬和友爱,收养孤寡之人,补助贫穷的人,如果这样,那么平民百姓就会安心政事政局,然后君子也就会安于政位。传说:“君主,是船;平民百姓是水。水能承载船只,也能倾覆船只。”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
《荀子》全书一共32篇,是他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文字,但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在前27篇中,也有几篇,如《议兵》、《大略》等可能是他的学生整理而成的。
二、作品赏析
荀子的思想因其批判地总结和吸收了各家思想而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在人性论、天人论、社会道德观、政治观、教育观等各方面都在儒家学派中独树一帜、别具特色。
三、作者简介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汉族,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周朝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
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载舟覆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民众如水 ,载舟覆舟文言文

人民大众就好像是河中之水 能够承载船只也能覆灭船只 望

载舟覆舟是什么意思?

载舟覆舟 比喻民心向背的重要性。是指民众犹如水,可以承载船,也可以倾覆船。人民是决定国家兴亡的主要力量。

征下联:载舟覆舟皆因水

载舟覆舟皆因水降福祝福都是缘

哪位古人说的“船能载舟亦能覆舟”?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水能覆舟。”本是荀子的名言,由于太宗经历了隋朝覆舟之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成了唐太宗口头禅,不少人误以为这就是唐太宗的名言而忘记了荀子的“所有”。(其实荀子也引自“传”,也不是最初的所有者)不过也正是这种畏民之心,才使他不得不去重视“民为邦本”。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zaizhoufuzhou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