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知人论世”的拓展阅读资料(5)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知人论世”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阐述孟子意逆志说和知人论世说、知人论世这一理论属于文学什么学、怎样运用知人论世方法鉴赏古典诗词,请举例简述、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关系?、学习诗歌的方法 知人论世,以诗解诗,分析意象,以眼解诗,缘景明情,注、知人论世是什么意思等

阐述孟子意逆志说和知人论世说

知乎网友的回答“知人论世”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即在批评和欣赏文学作品时要深入地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经历、遭遇等状况及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例如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提出“离骚者,盖离忧也。”说明《离骚》’盖自怨生也’的特点。了解了屈原的生平遭遇以及他身处的时代环境就能大概明白这句话从何说起了。“以意逆志”出自《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对其有两种理解,汉经学家和宋理学家认为,“意”指“读诗人之意”,即读诗人自己对篇章内容的理解,由此出发去求诗人之志。如朱熹《四书集注》中说:“当以己意逆取作者之志,乃可得之。”清代吴淇认为“意”是指客观的存在于诗篇中之意,即作诗者之意。一般认为后者较为可取。“志”一为作品之志,另一为作者之志,较之,后者较为可取。因此,“以意逆志”是指以己之意迎受诗人之志进而揣度作诗者愿意。“知言养气”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气指的是人的内在人格和品质在精神状态上的体现,而“言”是具体表现“气”的特点的。“知言”是指辨别语言文辞是非美丑的能力。“养气”强调的是人的内心道德修养和功夫,也就是人的内在品德的充实之美。“知言”根植于“养气”,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然后才能有美的言辞。人的道德修养、思想认识提高了,自然会加强辨别语言文辞是非美丑的能力。这个理论对于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到的文以气为主(文气说)观点和韩愈的气盛言宜(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观点都有影响。

知人论世这一理论属于文学什么学

这个应该没有什么统一的说法吧,应该于文艺鉴赏学,文艺批评学的范畴吧。

怎样运用知人论世方法鉴赏古典诗词,请举例简述

知人论世,就是根据作者身世背景经历对作者的作品进行鉴赏。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李白怀着满腔报复渴望以布衣身至卿相却被高力士等排挤,被“赐金放还”。所以在此后写下这句诗,表达了不为三斗米折腰,不趋炎附势的精神。所以知人论世是更容易的让我们通过作者身世背景来把握作者的作品。

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关系?

知人论世 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孟子的这一原则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历代文学批评家所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知人论世,应当是“论世”第一,“知人”第二,进行文学批评,也必须知人论世,才能对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 以意逆志 战国中期孟子*提出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诗经·小雅·北山》中写道:“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咸丘蒙不从全诗的整体含义出发,而断章取义地提出:“《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他认为舜既然已经做了皇帝,而他父亲瞽瞍又不是他的臣民,岂不是和《诗经》中这几句话的意思矛盾了吗?孟子批评他说:“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北山》是写诗人对劳逸不均的不满情绪的,如果像咸丘蒙那样,只从字面上去理解,那么,《诗经·云汉》中的“周余黎民,靡有子遗,”岂不是要理解为“周无遗民”了吗?为此,孟子告诉他:“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强调对诗歌的理解,不能只从字句的表面意思上去看,要从全诗的基本思想出发,去领会字句的含义。“以意逆志”的“逆”是“求”的意思,“志”是指诗人写诗的目的意图。对“意”的理解,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意”是指读诗人的意,如汉代赵岐注《孟子》中说:“志,诗人志所欲之事。意,学者之心意也。”“人情不远,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是为得其实矣。”朱熹《四书集注》中说:“当以己意逆取作者之志,乃可得之。”他们都强调读诗人必须全面地领会诗篇之含义,有了正确的认识方可得作者之志。另一种认为“意”是指客观地存在于诗篇中的意,如清代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诗缘起》中说:“汉宋诸儒以一志字古人,而意为自己之意。夫我非古人,而以己意说之,其贤于蒙(指咸丘蒙)之见也几何矣。不知志者古人之心事,以意为舆,载志而游,或有方,或无方,意之所到,即志之所在,故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志,乃就诗论诗,犹之以人治人也。即以此诗论之,不得养父母,其志也;普天云云,文辞也。‘莫非王事,我独贤劳’,其意也。其辞有害,其意无害,故用此意以逆之,而得其志在养亲而已。”吴淇的解释符合文学创作的特点,是比较科学的。按他这样理解,则“以意逆志”确是一个客观地分析诗歌的好方法。不过,孟子的本意可能还是以己意去逆诗人之志。这可以从他自己的文学批评实践中看出来。在《梁惠王》《公孙丑》等篇中他对《诗经》中《公刘》、《绵》、《灵台》、《鸱鸮》、《閟宫》等篇的解释中,都明显地表现了以己意去求诗人之志的特点。实际上,读者对诗的理解总是带有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的,不可能完全和作者一致。己意如果是建立在对作品的客观分析基础上形成的,就像孟子对《北山》的理解一样,那就可以和诗篇客观的意一致。己意如果建立在偏见和主观猜测的基础上,那就会歪曲诗的本意,就像孟子对《公刘》等篇的解释一样。因此,要正确理解“以意逆志”中“意”的含义,应当把历史上两种不同的理解中的科学方面结合起来,才能使之成为一种真正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 简单说来:知人论世,是说要先了解作者后再批评其作品。 以意逆志,是说凭自己的理解去认识作者的意图。是片面的,有可能歪曲作者原意的。 知人之后才能论世,才不能发生以自己的理解去歪曲作者的原意的事情。即,知人论世,方可不覆以意逆志之故辙。

学习诗歌的方法 知人论世,以诗解诗,分析意象,以眼解诗,缘景明情,注

还有知典故写作手法上,表达技巧,情感表达方式,影响。

知人论世是什么意思

知人论世,拼音为zhīrénlùnshì,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知人,即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懂得人事变化。论世,即研究时世。
知人论世出自《孟子》的《万章章句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意思是吟咏他们的诗,读他们的书,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人,可以吗?所以要研究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
扩展资料:
知人论世的近义词
1、臧否人物
读音是zāng pǐ rén wù,意思为指评论人物好坏,臧否人物为动宾式结构的词语,可作谓语、宾语使用。
2、以意逆志
读音是yǐ yì nì zhì,意思为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人论世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zhirenlunshi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