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罢黜百家”的拓展阅读资料(4)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罢黜百家”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做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出的?、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罢黜诸子百家吗、罢黜百家怎么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为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做法

儒家思想能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与西汉武帝实施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密切相关。那么,汉武帝当时为什么要实施该政策?第一,汉初,遭秦始皇焚书坑儒政策摧残的儒学逐渐抬头。汉惠帝废除《挟书律》,促使诸子百家学说复苏,其中以儒、道两家影响较大。至汉武帝即位,儒学已经发展到名家辈出、学科精细的繁荣阶段。儒学的发展也进一步吸引了更多的人学习、研究儒学。面对这种不可抗拒的学术思潮和学者群体,任何政治家也不能无视它的存在和价值。因此,汉武帝推行“举贤良对策”,以选拔人才。第二,尖锐的社会问题呼唤新的政治思想。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一是边境不宁。匈奴威胁着西汉北方边疆,南方边疆因少数民族尚未完全归顺,也很不安定。二是王国势大,威胁中央。三是阶级矛盾激化。随着地主阶级及诸侯国势力的强大,一些官僚、贵族凭借封建特,对土地进行大规模的掠夺,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也逐渐加重,农民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这些情况要求统治者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以加强封建制主义中央集。而作为汉初统治思想的道家思想,因主张清静无为,已不能满足这一政治需要。第三,董仲舒结合了道家、阴阳五行家和法家的一些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以适应统治者的需要。针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的需要,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他主张儒家六经之外的各家学术,都应当罢黜,以思想的统一来保证国家政治的统一。针对加强君的需要,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和“君神授”的思想,宣扬封建制君主是“天”在人间的代表,为君独尊披上了神圣的外衣。针对土地兼并现象,董仲舒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以减轻国家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使土地和劳动力比较稳定地结合,以缓和阶级矛盾。针对为人处世的标准,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的思想,提倡孝道,认为君臣伦理是上天的安排,不可违背,以此来维护封建君主制。第四,汉武帝即位之日,正是西汉国力强盛之时。国力允许的客观条件,再加上汉武帝好大喜功的个性,决定了他必然会有所作为。他对内巩固和强化中央集;对外征讨匈奴以除边患,开疆拓土。为了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必然需要一个威的思想作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其政治目标服务,而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家思想正符合了汉武帝的需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出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在汉武帝时开始推行。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河北省景县西南部,景县、故城、枣强三县交界处)人,西汉哲学家。
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
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
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君、父、夫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其后,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著书写作。这以后,朝廷每有大事商议,皇帝即会下令使者和廷尉前去董家问他的建议,表明董仲舒仍受汉武帝尊重。
董仲舒一生历经四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约75岁。死后得武帝眷顾,被赐葬于长安下马陵。
扩展资料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实行的统治政策。所谓的“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指的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前者是后者的别名。
建元六年,窦太后死,儒家势力再度崛起。元光元年(前134年)武帝召集各地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到长安,亲自策问。
董仲舒在对策中指出,春秋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现在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统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数变,百家无所适从
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指出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很受武帝赏识。儒术完全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而道家等诸子学说则在政治上遭到贬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董仲舒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罢黜诸子百家吗

D 试题分析: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派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D符合题意。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对课文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秦始皇、汉武帝为了实现大一统,他们都加强了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但他们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截然相反,秦始皇持法家思想而“焚书坑儒”,汉武帝持儒家思想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怎么读

罢黜百家拼音:[bā chù bǎi jiā] 罢黜百家_百度汉语[释义] 罢黜:废弃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为统一封建思想,巩固封建统治2.由董仲舒提出设想,汉武帝颁布推行3.使儒家思想成为主宰以后2千年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4.好的一方面是统一了思想,巩固了统治。不好的一方面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文化和思想的进步

汉武帝为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武帝即位时,历经文景之治,社会经济已得到很大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地主阶级及其力量的强大,从政治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制主义中央集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
西汉初年,汉高祖不喜儒学,使儒家的学术源流几乎断绝。博士制度虽承秦制依然存在,但博士人数不多,且仅具官待问而已,在传授文化方面难以起多大作用。惠帝废《挟书律》,使诸子学说复苏,其中儒、道两家影响较大。
在学术思想发展的低潮中,道家的黄老无为思想为汉初统治者所提倡,居于支配地位,各种不问流派的思想家也都乐于称说黄老之言。文、景时期,出现了由无为到有为、由道家到儒家的嬗变趋势。旧秦博十伏生出其壁藏《尚书》二十八路,文帝派晃错从其受业。
此时。博士之数达到七十余人,百家杂陈而儒家独多。儒家的《书》、《诗》、《春秋》以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都有博士,其中《诗》博士有齐、鲁、韩三家,《春秋》博土有胡毋生、董仲舒二家。这为汉武帝独尊儒术提供了条件。
扩展资料: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过程
1、建元元年(前140年)武帝继位后,丞相卫绾奏言:“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得到武帝的同意。
2、太尉窦婴、丞相田蚡还荐举儒生王臧为郎中令,赵绾为御史大夫,褒扬儒术,贬斥道家,鼓动武帝实行政治改革,甚至建议不向窦太后奏事。窦太后对此不满,于建元二年罢逐王臧、赵绾,太尉窦婴、丞相田蚡也因此被免职。
3、元光元年(前134年)武帝召集各地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到长安,亲自策问。
4、董仲舒在对策中指出,春秋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现在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统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数变,百家无所适从
董仲舒指出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很受武帝赏识。儒术完全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而道家等诸子学说则在政治上遭到贬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bachubaijia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