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半部论语”的拓展阅读资料(5)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半部论语”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上联:半部论语治天下,下联( )、半部论语意思是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是谁说的?、“半部论语” 邓拓、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指的是论语中的哪半部啊?、半部论语治天下是谁说的啊等

上联:半部论语治天下,下联( )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解释'>半部论语治天下整本孟子论礼仁

半部论语意思是什么?

《宋史·赵普传》载:赵普’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筐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赵普少年时当过小吏,没有学术,也不喜欢读书。后来当了宰相,宋太祖经常劝他读书。他一旦读书以后,很感兴趣,特别是晚年,手不释卷。他一回到家,就关起门来,打开箱子,拿出书来,一读就是一整天。第二天去办公,一切都处理得非常顺利。他死以后,家打开箱子一看,就只是《论语》二十篇。 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一《论语》载赵普对宋太宗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论语》),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后人从此引出’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治天下,就是管理天下。半部《论语》就可指导统治者管理天下,说明《论语》是一部宏观管理学的精品著作,赵普读了此书,’次日临政,处决如流’,确实对宏观管理有指导作用。日本一些企业家把《论语》当作职工必读书,并用《论语》上的观点实行企业管理,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可见《论语》也可以作为微观的企业的管理学著作。

半部论语治天下是谁说的?

元代戏剧家高文秀。
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解释'>半部论语治天下”,是元代戏剧家高文秀在《遇上皇》杂内剧中的一句台词,不过是被容冷落的儒生们借以自慰的一种自我吹嘘心态的流露而已。
起源:
在元代社会,人们对儒学和儒生极其轻蔑。所谓“九儒十丐”,即儒生的地位与乞丐不相上下。儒生被称为“老九”的说法就是由此发端的。
由于儒生们毕竟充当着私塾的教书匠,加上戏剧又很容易流传,所以这句刻意夸张《论语》功能和儒生作用的台词,便得到儒生尤其是那些能将《论语》倒背如流者的欢迎,反得以广泛散播。
扩展资料
《论语》的影响:
1、如果要研究孔子,仍然能以《论语》为最可信赖的材料。2016年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约5000枚竹简,考古人员在这些竹简中发现了失传已久的《论语·知道》篇,并初步断定《论语》的《齐论》本。
2、《论语》中保留了一些人们对孔子师徒的批评讽刺,有的作了辩驳,有的没有回答。其驳议辩难部分对后世很有影响;其自我解嘲部分,表现了儒家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积极奋进精神的赞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解释'>半部论语治天下

“半部论语” 邓拓

1.本段中是“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课文中为“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两个相比,课文中的断句更好,“次日”修饰“临政”更好,读起来也更和谐。2.宋太祖登上明德门,指着门楼的匾额问赵普:“‘明德之门’,怎么多用了一个‘之’字?”赵普说:“‘之’是语气助词。”太祖说:“‘之乎者也’能‘助’得个什么事!”赵普无言以对。3.从课文的两段文字中我们还能得到这样一些启示:①读书要刻苦,勤奋。②要珍惜时间刻苦攻读。③做事要有韧性。④只要自己是对的,就要坚持到底。⑤要一心为公,不要计较个人的得失……(本题具有开放性,只要言之有据就可以)

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指的是论语中的哪半部啊?

没有记载具体是哪些篇章,我估计“半”部,怎么也得是整部论语的1/3,就是撕成三份之一,比如,假设共60页,这半部可能是1~20页,或是20~40页,又或是40~60页。其实,我想提这个问题的朋友多半是想知道具体是哪“半部”之后门看那些,觉得那些最有用。其实半部论语告诉大家的道理是,不要迷信什么,有才干的人即使只看半部论语也可以治理天下,读得东西多少不重要,关键是能读懂、读精、去学以致用。当然,为什么不是其他别的半部书呢,而是论语呢,这也突出了论语这本典籍是一部精深著作。也的确如此,本人看过论语,其中很多对话和道理都很给人以启发,如果你能领会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即使只看一本书,也可以在你的人生中起到重要作用。送你一句话: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

半部论语治天下是谁说的啊

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在赵普生前及整个北宋,一直到南宋朱熹生前(1200年),都未曾出笼。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最早出自于南宋朱熹(1130-1200年)谢世之后,首先是一个叫林駧(dòng)(具体生卒年未详)的人所撰《古今源流至论》前集卷八《儒吏》所记:“赵普,一代勋臣也,东征西讨,无不如意,求其所学,自《论语》之外无余业。”
赵普所学的书籍,除了《论语》之外,没有别的了。在这段话下面,有个小注,写着这样的话:“赵普曰:《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
与这个典故有关的另一位人物是,与林駧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罗大经(约1196-1252年)。在其所撰《鹤林玉露》中有这样的记载:“杜少陵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贾。’盖以《论语》为儿童之书也。
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这个记载说明《论语》在当时“为儿童之书”,当过私塾先生的赵普自然熟悉。
罗大经在此比林駧在《儒吏》中所记载的话,除了前半句的文字有所不同外,还多了后半句“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并且说明了具体时间,是“赵普再相”后,听到人们说赵普所读的书就只有《论语》,于是宋太宗就此问赵普,赵普毫不隐瞒,并说出上面的话。
扩展资料:
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并没有可信的史实和相关史料来佐证。
至于这一说法为何广为流传,首先,也是最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宋代继承并大兴儒学,出现了一大批颇负盛名的儒者。比如程颐,程灏,及至朱熹。
宋代的程朱理学,对儒家思想的传播影响巨大,尤其是南宋朱熹的《四书集注》,更是宋代以后科举考试的教材。由此,在儒家学派的精心杜撰和极力宣扬下,“半部《论语》治天下”被炮制出来并不胫而走,也就不足为怪了。
其次,《论语》作为儒家经典,无论是在维护皇至上,讲求尊卑贵贱,调整社会关系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遵从礼教,维护伦理,约束行为等方面,也都显得极为重要;再次,赵普贵为宰相,位高重,但读书不多。所能炫耀,能够拿得出手的也仅是一部《论语》而已。
至于近些年,为什么有些人,尤其是那些以“新儒家”自诩的人,之所以大肆不顾史实地兜售、鼓噪“半部《论语》治天下”,则不过是借此神化《论语》,神化孔子,神化儒家思想,从而神化他们自己的“研究成果”而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解释'>半部论语治天下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banbulunyu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