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别出新意”的拓展阅读资料(7)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别出新意”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别出什么什么的成语、别什么新什么成语、一系列有意思的诗句、一系列有意思的诗句、什么什么什么意、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下半句什么意思等

别出什么什么的成语

别出机杼 机杼:织布机,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指写作另辟途径,能够创新。 别出心裁 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别出手眼 指具有独到的眼光和手法。 别出新裁 指独创一格,与众不同别出新意 指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别什么新什么成语

成语是:别出心裁
别出心裁
【解释】别:另外;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出自】明·李贽《水浒全书发凡》:“今别出心裁,不依旧样。”
如今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不依照之前的样子。
【示例】这是一场别出心裁、充满特色的联欢晚会。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
【近义词】别出机杼别开生面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独出心裁、另具匠心、独具匠心别具匠心标新立异、生面别开、独出新裁、独出心栽、独辟蹊径
【反义词】照猫画虎例行公事依样葫芦亦步亦趋如法泡制鹦鹉学舌、人故技、矮子看戏千篇一律如法炮制
扩展资料
1、别出心裁的近义词
别开生面
【解释】生面:新的面目。原意是凌烟阁里的功臣画像本已褪色,经曹将军重画之后才显得有生气。比喻另外创出一种新的形式或局面。
【出自】唐·杜甫《丹青诗》:“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凌烟阁的功臣画象年久褪颜色,曹将军你挥笔重画又别开生面
【示例】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不同一般
2、别出心裁的反义词
如法炮制
【解释】炮制:用烘、炒等针药材制成中药。本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现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
【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八回:“即如法炮制,果然把阵破了。”
即照着现成的样子做,果然把阵法破了。
【示例】我们看着菜谱如法炮制,居然自己做成了松花蛋。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事物

一系列有意思的诗句

李白《早发白帝城》赏析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赏析
白帝,古城名。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山上。
三峡是著名的长江天险,郦道元《水经注》有一段精彩的描述:
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日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宜,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一千二百余里,虽乘奔御风,不为疾也……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大诗人李白乘舟经三峡顺流东下,见此高江险峰奇景,挥笔写下了这首《早发白帝城》七言绝句。
李白是在前人已有佳篇的情况下写作的,比较这一诗一文,很有意思。“朝辞白帝彩云间”,三峡是以白帝城为起点,东迄湖北宜昌。“白帝”而曰“彩云间”,不仅是写“朝辞”时的美丽景色,更主要的是写白帝城地势的高入云霄。我国整个地形是西南高,东南低,长江的上游与下游倾斜度很大。因此,船从上游往下游开,水流很急,简直是从高处往低处“俯冲”下来,滔滔江水就象一匹脱缰野马在狂奔。因此,“彩云”的渲染为散文中所没有,却绝非闲笔,起手即高据地步。有顺流而下一泻千里之妙。
“千里江陵一日还”。上句“朝辞”接连这一句“千里”“一日还”,实际上檃括了《水经注》这段文字:“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一千二百余里,虽乘奔御风,不为疾也。”不过李白用“千里”和“一日”的悬殊作对比,千里的空间距离,行船只化一天功夫,对比强烈,给人以极其深刻鲜明的印象。当然它的艺术效果就不是平铺直叙的散文笔法所能有的了。因为这一句已充分写出瞬息千里的船速,而写诗要高度集中,“虽乘奔御风,不为疾也”之类的话就不必要了。诗就是要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思想感情的。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读这两句诗,令人浮想联翩:它使我们想象到三峡“两岸”是数不尽的“万重山”,也就是散文中写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它又使我们想象到,在这“两岸连山”的峡谷中间,江水奔腾呼啸,滚滚东流。一叶扁舟顺着江水,箭般地飞驶而下。它还使我们想象到此时飞舟上的人,两岸的风景一闪而过,耳边只听得山间猿声此起彼伏,连续不断,就在这浑然一片的猿声中,轻舟已过万重山了。诗中“猿声啼不住”,也就是《水经注》中所写的:“高猿长啸,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散文是用叙述的方法,介绍这里“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猿声”。诗人则巧妙地把猿声放在行舟的现场来写,通过舟中人的感受来写。创造出一个新的艺术意境,使人如身历其境,这就把高峡行舟,惊险迅捷的景象写活了。
这首诗作于李白遇赦东归途中,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旋即放舟东下江陵,因此诗的感情是欢快的,与散文中所写“高猿长啸,引凄异”的调子异趣。如“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个“还”字,意味深长。因为江陵并非李白的家乡, 而李白却俨如回乡那样感到兴高采烈,这就隐隐透露了他遇赦的喜悦。“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个“轻”字,也很传神,它固然指船的轻快,也透露出诗人此时心情的轻快舒畅。就全诗而言,诗笔奔放,快船快意,洋溢欢悦豪情,正为当时诗人欢快心情的写照。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评此诗说:“四渎之水,惟长江最为迅急,以万山紧束,地势复高,江水若建瓴而下,舟行者帆橹不施,疾于飞鸟。自来诗家,无咏之者,惟太白此作,足以状之。”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也这样评论道:“读者为之骇极,作者殊不经意,出之似不着一点气力,阮亭推为三唐压卷,信哉!”上面谈到《水经注》上那篇散文,是描写三峡风光最著名的奇文,而李白以诗的形式表现三峡行舟,亦成千古绝唱, 比较这一诗一文,对我们理解诗与散文不同的创作方法是有启发意义的。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北魏贵族后裔,父仲卿,为小官僚。
[译文]
长安街上细小的春雨润滑如酥,近看没有绿色,远看草色青青。早春正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时节,大大胜过满城杨柳堆烟的暮春。
[讲析]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象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皇城中的街道)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还能不新吗?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还能不美吗?
临了,诗人还来个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呢?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象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物以稀为贵”,早春时节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娇贵的。“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这一些些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唯一的装饰;可是到了晚春则“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这时那怕柳条儿绿得再好,人们也无心看,因为已缺乏那一种新鲜感。
所以,诗人就在第三句转折时提醒说:“最是一年春好处。”是呀,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处却又在早春。
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⑴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⑵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⑶ 妆成:装饰,打扮。
⑷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⑹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⑺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⑻ 似:好像,如同,似乎
导读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作者简介
贺知章,唐朝诗人。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其排行第八,人称“贺八”。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证圣元年(695)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转太常少卿、集贤院学士。开元十三年(725)擢礼部侍郎,宫至秘书监。故人称“贺秘监”,又简称“贺监。天宝三年(744)辞官还乡为道上,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未几卒,享年86岁。贺知章少时以诗文闻名,神龙年间(705—707)已名扬京城。开元初年与吴越人包融、张旭、张若虚以诗文齐名,世称“吴中四士”,亦称“吴中四友”、“吴中四杰”。贺知章邕容省闼,高逸豁达,为一代清鉴风流之士。尤喜好在饮酒中乘兴书写诗文,直到纸尽方止。曾与张旭、崔宗硅《海录碎事》亦将其与陈子昂、宋之问、孟浩然等人并称为“仙宗十友”。贺知章还与张旭情投意合,交往甚密,又为姻亲,故时人也常以“贺张”称之。两人也经常同游,“凡人家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芝)、索(靖)不如也。好事者供其笺翰,共传宝之”。(施宿《嘉泰会稽志》)贺知章以草书名世。《述书赋》中赞其草书“落笔精绝”,“与造化相争,非人工即到”吕总《续书评》则以为“纵笔如飞,奔而不竭。”李白在《送贺宾客归越》诗中将其喻为王羲之,有言“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卢象《送贺监归会稽应制》诗“青门抗行谢客儿,健笔违羁王献之。长安素娟书欲偏,工人爱惜常保持。”则喻其为王献之。当时人们还将其草书与秘书省的落星石、薛稷画的鹤、郎馀令绘的凤,合称为秘书省“四绝”。然而贺知章的书法存世极少,现可见的草书作品只有《孝经》,其用笔酣畅淋漓,点画激越,粗细相间,虚实相伴;结体左俯右仰,随势而就;章法犹如潺潺流水一贯直下,充分地体现了他那风流倜傥,狂放不羁的浪漫情怀。贺知章的草书,拉开了盛中唐草书浪漫风气的序幕。此外贺知章也擅楷书,有《龙瑞宫记》传世。
古诗今译
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名句赏析——“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一系列有意思的诗句

李白《早发白帝城》赏析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赏析
白帝,古城名。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山上。
三峡是著名的长江天险,郦道元《水经注》有一段精彩的描述:
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日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宜,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一千二百余里,虽乘奔御风,不为疾也……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大诗人李白乘舟经三峡顺流东下,见此高江险峰奇景,挥笔写下了这首《早发白帝城》七言绝句。
李白是在前人已有佳篇的情况下写作的,比较这一诗一文,很有意思。“朝辞白帝彩云间”,三峡是以白帝城为起点,东迄湖北宜昌。“白帝”而曰“彩云间”,不仅是写“朝辞”时的美丽景色,更主要的是写白帝城地势的高入云霄。我国整个地形是西南高,东南低,长江的上游与下游倾斜度很大。因此,船从上游往下游开,水流很急,简直是从高处往低处“俯冲”下来,滔滔江水就象一匹脱缰野马在狂奔。因此,“彩云”的渲染为散文中所没有,却绝非闲笔,起手即高据地步。有顺流而下一泻千里之妙。
“千里江陵一日还”。上句“朝辞”接连这一句“千里”“一日还”,实际上檃括了《水经注》这段文字:“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一千二百余里,虽乘奔御风,不为疾也。”不过李白用“千里”和“一日”的悬殊作对比,千里的空间距离,行船只化一天功夫,对比强烈,给人以极其深刻鲜明的印象。当然它的艺术效果就不是平铺直叙的散文笔法所能有的了。因为这一句已充分写出瞬息千里的船速,而写诗要高度集中,“虽乘奔御风,不为疾也”之类的话就不必要了。诗就是要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思想感情的。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读这两句诗,令人浮想联翩:它使我们想象到三峡“两岸”是数不尽的“万重山”,也就是散文中写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它又使我们想象到,在这“两岸连山”的峡谷中间,江水奔腾呼啸,滚滚东流。一叶扁舟顺着江水,箭般地飞驶而下。它还使我们想象到此时飞舟上的人,两岸的风景一闪而过,耳边只听得山间猿声此起彼伏,连续不断,就在这浑然一片的猿声中,轻舟已过万重山了。诗中“猿声啼不住”,也就是《水经注》中所写的:“高猿长啸,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散文是用叙述的方法,介绍这里“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猿声”。诗人则巧妙地把猿声放在行舟的现场来写,通过舟中人的感受来写。创造出一个新的艺术意境,使人如身历其境,这就把高峡行舟,惊险迅捷的景象写活了。
这首诗作于李白遇赦东归途中,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旋即放舟东下江陵,因此诗的感情是欢快的,与散文中所写“高猿长啸,引凄异”的调子异趣。如“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个“还”字,意味深长。因为江陵并非李白的家乡, 而李白却俨如回乡那样感到兴高采烈,这就隐隐透露了他遇赦的喜悦。“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个“轻”字,也很传神,它固然指船的轻快,也透露出诗人此时心情的轻快舒畅。就全诗而言,诗笔奔放,快船快意,洋溢欢悦豪情,正为当时诗人欢快心情的写照。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评此诗说:“四渎之水,惟长江最为迅急,以万山紧束,地势复高,江水若建瓴而下,舟行者帆橹不施,疾于飞鸟。自来诗家,无咏之者,惟太白此作,足以状之。”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也这样评论道:“读者为之骇极,作者殊不经意,出之似不着一点气力,阮亭推为三唐压卷,信哉!”上面谈到《水经注》上那篇散文,是描写三峡风光最著名的奇文,而李白以诗的形式表现三峡行舟,亦成千古绝唱, 比较这一诗一文,对我们理解诗与散文不同的创作方法是有启发意义的。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北魏贵族后裔,父仲卿,为小官僚。
[译文]
长安街上细小的春雨润滑如酥,近看没有绿色,远看草色青青。早春正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时节,大大胜过满城杨柳堆烟的暮春。
[讲析]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象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皇城中的街道)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还能不新吗?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还能不美吗?
临了,诗人还来个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呢?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象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物以稀为贵”,早春时节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娇贵的。“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这一些些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唯一的装饰;可是到了晚春则“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这时那怕柳条儿绿得再好,人们也无心看,因为已缺乏那一种新鲜感。
所以,诗人就在第三句转折时提醒说:“最是一年春好处。”是呀,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处却又在早春。
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⑴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⑵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⑶ 妆成:装饰,打扮。
⑷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⑹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⑺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⑻ 似:好像,如同,似乎
导读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作者简介
贺知章,唐朝诗人。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其排行第八,人称“贺八”。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证圣元年(695)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转太常少卿、集贤院学士。开元十三年(725)擢礼部侍郎,宫至秘书监。故人称“贺秘监”,又简称“贺监。天宝三年(744)辞官还乡为道上,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未几卒,享年86岁。贺知章少时以诗文闻名,神龙年间(705—707)已名扬京城。开元初年与吴越人包融、张旭、张若虚以诗文齐名,世称“吴中四士”,亦称“吴中四友”、“吴中四杰”。贺知章邕容省闼,高逸豁达,为一代清鉴风流之士。尤喜好在饮酒中乘兴书写诗文,直到纸尽方止。曾与张旭、崔宗硅《海录碎事》亦将其与陈子昂、宋之问、孟浩然等人并称为“仙宗十友”。贺知章还与张旭情投意合,交往甚密,又为姻亲,故时人也常以“贺张”称之。两人也经常同游,“凡人家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芝)、索(靖)不如也。好事者供其笺翰,共传宝之”。(施宿《嘉泰会稽志》)贺知章以草书名世。《述书赋》中赞其草书“落笔精绝”,“与造化相争,非人工即到”吕总《续书评》则以为“纵笔如飞,奔而不竭。”李白在《送贺宾客归越》诗中将其喻为王羲之,有言“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卢象《送贺监归会稽应制》诗“青门抗行谢客儿,健笔违羁王献之。长安素娟书欲偏,工人爱惜常保持。”则喻其为王献之。当时人们还将其草书与秘书省的落星石、薛稷画的鹤、郎馀令绘的凤,合称为秘书省“四绝”。然而贺知章的书法存世极少,现可见的草书作品只有《孝经》,其用笔酣畅淋漓,点画激越,粗细相间,虚实相伴;结体左俯右仰,随势而就;章法犹如潺潺流水一贯直下,充分地体现了他那风流倜傥,狂放不羁的浪漫情怀。贺知章的草书,拉开了盛中唐草书浪漫风气的序幕。此外贺知章也擅楷书,有《龙瑞宫记》传世。
古诗今译
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名句赏析——“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什么什么什么意

不以为意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不足介意 不值得放在心上。 差强人意 差:尚,略;强:振奋。勉强使人满意。 称心如意 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诚心诚意 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出其不意 其:代词,对方;不意:没有料到。趁对方没有意料到就采取行动。 春风得意 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辞不达意 辞:言辞;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粗心大意 粗:粗蔬。指做事马虎,不细心。 二三其意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一,反复无常二心两意 形容意志不一、不坚定。 红情绿意 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 回心转意 心、意:心思;回、转:掉转。重新考虑,改变原来的想法和态度。 吉祥如意 祥:祥瑞。如意称心。多用祝颂他人美满称心。 见财起意 见人钱财,动起歹念。 尽如人意 尽:人;如:依照,符合。事情完全符合人的心意。 可心如意 符合心意。 来情去意 事情的内容和原因。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比喻这一方面有情,那一方面无意(多指男女恋爱)。 麻痹大意 指粗心、疏忽,对事物不敏感,失去警惕性。 强奸民意 反动统治者把自己阴谋做的坏事硬说是人民的意愿。 全心全意 投入全部精力,一点没有保留。 三心二意 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一。 诗情画意 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徒乱人意 意:心情。只会扰乱人的心情,起不到别的作用。 五心六意 形容心思不定。 虚情假意 虚:假。装着对人热情,不是真心实意言不尽意 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言外之意 指有这个意思,但没有在话里明说出来。 洋洋得意 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姿态。 扬扬得意 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一心一意 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以辞害意 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真心诚意 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真心实意 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正心诚意 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现也泛指心地端正诚恳。 主情造意 指为首的、主谋的人。 自鸣得意 鸣:表示,以为。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 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安心乐意 原指心情安宁,情绪愉快。后多指内心情愿,十分愉快。 安心落意 放心,无忧虑。 别出新意 指独创一格,与众不同不怀好意 怀:包藏。没安好心。 词不达意 词:言词;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不足为意 不值得介意。 称心快意 遇事如意,心情舒畅。称心:恰合心愿。快意:心情爽快舒适。 称心满意 称心如意乘其不意 乘:趁,因;意:猜想,意料。利用别人没有防备的时机动手。 趁心如意 称心如意。指符合心意,满足愿望。趁,通“称”。 趁心像意 犹言称心如意。指完全合乎心意。趁:满足,遂。趁,通“称”。 诚心实意 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诚心正意 诚:真诚。心意真诚恳切。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亦作“诚心诚意”。 逞心如意 犹言称心如意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出其不意,掩其不备 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出敌不意 指行动出于敌方意料。 词不逮意 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点头会意 ①形容机灵乖觉。②表示允可、赞许。 低情曲意 指对不住,不得已。 扬扬得意 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一心一意 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以辞害意 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真心诚意 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真心实意 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正心诚意 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现也泛指心地端正诚恳。 主情造意 指为首的、主谋的人。 自鸣得意 鸣:表示,以为。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 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安心乐意 原指心情安宁,情绪愉快。后多指内心情愿,十分愉快。 安心落意 放心,无忧虑。 别出新意 指独创一格,与众不同不怀好意 怀:包藏。没安好心。 词不达意 词:言词;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不足为意 不值得介意。 称心快意 遇事如意,心情舒畅。称心:恰合心愿。快意:心情爽快舒适。 称心满意 称心如意乘其不意 乘:趁,因;意:猜想,意料。利用别人没有防备的时机动手。 趁心如意 称心如意。指符合心意,满足愿望。趁,通“称”。 趁心像意 犹言称心如意。指完全合乎心意。趁:满足,遂。趁,通“称”。 诚心实意 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诚心正意 诚:真诚。心意真诚恳切。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亦作“诚心诚意”。 逞心如意 犹言称心如意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出其不意,掩其不备 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出敌不意 指行动出于敌方意料。 词不逮意 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点头会意 ①形容机灵乖觉。②表示允可、赞许。 低情曲意 指对不住,不得已。 扬扬得意 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一心一意 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以辞害意 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真心诚意 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真心实意 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正心诚意 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现也泛指心地端正诚恳。 主情造意 指为首的、主谋的人。 自鸣得意 鸣:表示,以为。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 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安心乐意 原指心情安宁,情绪愉快。后多指内心情愿,十分愉快。 安心落意 放心,无忧虑。 别出新意 指独创一格,与众不同不怀好意 怀:包藏。没安好心。 词不达意 词:言词;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不足为意 不值得介意。 称心快意 遇事如意,心情舒畅。称心:恰合心愿。快意:心情爽快舒适。 称心满意 称心如意乘其不意 乘:趁,因;意:猜想,意料。利用别人没有防备的时机动手。 趁心如意 称心如意。指符合心意,满足愿望。趁,通“称”。 趁心像意 犹言称心如意。指完全合乎心意。趁:满足,遂。趁,通“称”。 诚心实意 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诚心正意 诚:真诚。心意真诚恳切。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亦作“诚心诚意”。 逞心如意 犹言称心如意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出其不意,掩其不备 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出敌不意 指行动出于敌方意料。 词不逮意 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点头会意 ①形容机灵乖觉。②表示允可、赞许。 低情曲意 指对不住,不得已。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下半句什么意思

此花开尽更无花:一年之中,菊花开过之后,再没有别的花开放了,赏花的机会再没有了。
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增值服务:《菊花》作者: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笆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陶家】陶渊明家。陶渊明酷爱菊,其《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古今传颂名句。
有人说这是唐刘禹锡的《菊花》诗,其实是错误的说法!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菊花》是一首七言绝句。这两句是说,不是我偏爱菊花,一年之中,菊花开过之后,再没有别的花开放了,赏花的机会再没有了。诗句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爱菊之情,其中含有对菊花坚贞品格的赞美。别出新意,笔法巧妙,新颖自然,不落俗套
元稹《菊 花》鉴赏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biechuxinyi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