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赤县神州”的拓展阅读资料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赤县神州”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长夜难明赤县天”是什么意思?、神州指的是什么?它还有其他名字是什么?、神州大地中神州什么意思?、“九州,赤县,中原,海内,四海,六合,八荒” 这些词在古代的含义?、“赤县神州”有什么地理知识?、"神州"说法到底有什么来历?、为什么中国自古称为神州?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有怎样的传说?、修齐治平和中国的由来是什么?等

“长夜难明赤县天”是什么意思?

赤县:战国时称中国为赤县神州。 天:天空。 “长夜难明赤县天”意译:中国何时才能走出漫长的黑夜?
出自《毛泽东诗集》中的《浣溪沙(长夜难明赤县天)》
1、原文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2、创作背景
自一八四○年中英鸦片战争时起,外国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侵略者开始侵入中国。他们和他们的走狗在中国横行霸道,好似群魔乱舞。从那时起到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已经有一百多年的时间。1950年,美帝国主义进入朝鲜,中国面临再次被侵略的危险。
3、关于作者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
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神州指的是什么?它还有其他名字是什么?

神州,或称“赤县神州”“九州” ,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理区划概念 。「赤县神州」一词最早出自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十二州」源自舜将九州改为十二州的传说。九州的范围东至东海,含辽东地区在内,北以戈壁大漠及燕山山脉作为汉民族地区与草原游牧民族地区的分界线。西以河西走廊,巴蜀与藏地相接,向南囊括岭南地区。古代九州的地理范围与古代汉族传统聚居地区重叠,称为「华夏九州」或「汉地九州」。《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古今通论》:昆仑东南方五千里谓之神州,州中有和羹乡方三千里,五岳之域,帝王之宅,圣人所生也;《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记载:“土则神州中岳。”刘良注:“神州,洛阳也。”这说明“神州”就是指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混元圣纪》:昔在神州,以神仙之道教化天下,上自三皇,次及五帝,修之皆得神仙;《太清金液神丹经》:但古圣人以中国神州,以九州岛配八卦,上当辰极,下正地心,故九州岛在此耳。

神州大地中神州什么意思?

中国古有“赤县、神州”之称,其最早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其中提到战国时齐国有个叫驺衍的人说:“中国名为赤县神州。”后来人们就称中国为“赤县神州”。但更多的是分开来用,或称赤县,或称神州。 华:古同“花”,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对华的解释,一种说法是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自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作华。《左传疏》:“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另一种说法是:“华”含有赤色之意。周朝人喜欢红颜色,把红颜色看作吉祥的象征,所以就自称作华。还有一种说法,华是由我国古称华夏省简而来。 中华:秦以前,华夏族称自己的祖国为中国,秦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而又有“中华民族”的说法。“中”即中国,“华”是华夏族的简称。唐代韩渥诗:“中华地向边城尽,外国云从岛上来”,已把“中华”和“外国”对用。 华夏:商朝时,由于实行裕民政治,政治与文化都比以前有所进步,所以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和南方、北方一些少数民族,都向商称臣。华夏族是当时的主要民族,后来人们就把华夏作为中国的代称。 九州:源于大禹治水划定九州的传说。相传夏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淮南子·地形》又载:中国古代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嗣后,九州便泛指中国。以九州之意派生演化而来的还有九域、九有、九土、九区。宋代绘制《九域图》即中国地图。<<绎史.黄帝纪>>:’自神农以上有大九州,柱州,迎州,神州之等,黄帝以来,德不及远,惟于神州之内分为九州,黄帝受命,风后受图,割地布九州,置十二国.’神农及以前辖有大九州----与神州等同的州,分别是神州,迎州,戎州,合州,冀州,柱州,玄州,咸州,扬州.从<<山海经>>来看,大九州之说有一定的道理.中国先民早就分布到世界各地,以北亚,东南亚,太平洋诸岛和美洲为最多.从考古发现来看,细石核的年代以华北最早,西伯利亚,日本,北美西部细石核绝对年代依次递减,是华北人迁移的路线.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中国先民的把中国文化传播到海外,体现在文物,语言,民俗上,有领人信服的证据,只是多数次人对此缺乏业知识,但不应妄称不可信.即使不是直接管理大九州,中国先民在太昊,神农时代向外迁移,其足迹达到世界许多地方也是事实.<<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先列中国名山大川....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一般认为中国古代以中国为天下,并不是事实.中国仅是天下的八十一分之一或九分之一.古人知道世界很大,所以者有大九州的说法.有人说赤县神州得名于炎帝神农.<<山海经>>的<<五藏山经>>,<<海内经>>与神州的范围大致相当,<<海外经>>,<<大荒经>>远及海外.<<淮南子.地形>>所列九州相当于大九州,其它地方谈到九州是赤县神州.<<尚书.舜典>>:’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舜分全国为十二州.尧时洪水滔天,共工,鲧治水失败,禹’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史记.夏本纪>>)治服洪水的同时划定了九州.有人说禹治九州,是<<左传.昭公四年>>的:’四岳,三涂,阳城,太室,荆山,中南:九州之险也.’此为’小九州’,其地域不出晋中,晋南,豫西,陕西东南.这种观点是疑古的产物.’九州之险’并不是九州的全部,’小九州’之说以偏盖全,低估了大禹的功绩.<<禹贡>>所载山川,地名,如三危,碣石,彭蠡,山民山,不仅比’小九州’大,也比一般人所说的’中原’要大.考古学上应当明确:尧舜禹时代有共主,有诸侯,甸服,绥服,要服,荒服有不同的义务,考古学文化面貌不同,是在情理之中的,据这些不同就说夏的疆域仅限于’小九州’一带,是不切合实际的.名义上臣服的方国,不可能完全接受共主所在方国的文化,但文化从中心地带向外扩散,也能影响邻近的方国.<<禹贡>>九州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尔雅.释地>>无青州,梁州,有幽州,晋州.<<周礼.夏官.职方氏>>无徐州,梁州,有幽州,并州.这种分歧可能与’十二州’的合并有关.后世史,地著作多以<<禹贡>>九州为准.

“九州,赤县,中原,海内,四海,六合,八荒” 这些词在古代的含义?

九州 是中国古代的称呼 具体指 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赤县 是中国的别称,“赤县神州”的省称。最早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其中提到战国时齐国有个叫驺衍的人,他说:“中国名为赤县神州。”后来人们就称中国为“赤县神州”。但更多的是分开来用,或称赤县,或称神州。
中原,主要是指中国中部 主要是河南省,河南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
海内 国境之内,全国。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六合是 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贾谊《过秦论》:“及至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八荒也叫八方,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面方向,指离中原极远的地方。后泛指周围、各地。
我是学的古典文献学 不懂问我哦

“赤县神州”有什么地理知识?

如果看过古天乐的《寻秦记》,大概会对里面仙风道骨的白胡子老爷爷有印象,这位齐人邹衍,在电视剧中总是以一手抚弄胡须,一边摇头晃脑地说着“老夫夜观天象,……”的形象出现,似乎学识渊博。而事实上,历史上的邹衍虽然大抵没有电视上那么可亲,学识却真是不赖。“赤县神州”这个成语,就是来自邹衍的“大九州说”。
赤县神州,赤县和神州,都是中国的别称,其中神州之称一直沿用至今。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邹衍)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金·元好问《四哀诗·李钦叔》诗曰:“赤县神州坐陆沉,金汤非粟祸侵寻。”清·吴沃尧《糊涂世界》:“名山大川之间,赤县神州之外,无远勿届,不期而然。”清·黄遵宪《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岂知赤县神州地,美洲以西日本东。”梁启超《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此又天下万国凡有血气者莫不皆然,非直吾赤县神州之民也。”
邹衍,齐国人。生卒年不详,据推断大约生于公元前324年,死于公元前250年,战国末期最著名的学者之一,在哲学、地理学和天文学方面都有杰出贡献。就学于稷下学宫,先学儒术,改攻阴阳五行学说,然而终以儒术为其旨归。“邹衍以儒术干世主,不用,即以变化始终之论,卒以显名。……邹子之作变化之术,亦归于仁义”(《盐铁论·论儒第十一》)。“邹子疾晚世之儒墨不知天地之弘,昭旷之道,将一曲而欲道九折;守一隅而欲知万方,犹无准平而欲知高下,无规矩而欲知方圆也。于是,推大圣终始之运,以喻王公列士……”(《盐铁论·论邹第五十三》)。
在地理学方面,邹衍提出“大九州说”,补充了中国早期占统治地位的天体观和地理观之不足,开创了海洋开放型地理观。邹衍的地理学说,认为儒者所说的“中国”,不过是天下的1/80。他命名中国为“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就是《禹贡》中所说的九州,可暂时称为“小九州”。与赤县神州大小相当的州,还有8个,就是大九州。每一大州的四周,有裨海环绕。一块地上生活的人和鸟兽无法与另一地的接触来往。这样将它们分别以9划分,应共划出81个区域,中国便只为其中的一个区域。显然,邹衍所说的“有大瀛海环其外”的“九州”实为现代意义上的“九洲”。关于大九州的名称,《史记》只提到一个赤县神州,顾颉刚先生以《淮南子·地形训》的记载为全备:“何谓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济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扬州曰申土。”
“大九州”是一种对世界地理观念的大胆设想,反映了当时的地理认识比《禹贡》时代又有一定发展。
邹衍“大九州说”的产生,可能跟齐国商业交通的发达,尤其是便于海上交通的条件有关系。这一学说,反映了我国战国时期人们对世界地理的推测,认为中国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同时也扩大了人们的眼界,在人类地理认识史上是一个进步。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而并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
邹衍是在对“小九州”有充分认识并且熟悉大海包围陆地这一事实的基础上,以中国的九州为根据,通过外推而假设出了“大九州”。其采用的方法是,“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诊,因而推之,及海外人所不能睹”。邹衍从黄海、渤海包围山东半岛,推想到“大九州”中“乃有大瀛海环其外”。这种由已知推未知的方法,在人类上下求索认知世界的过程中,不失为一种有效有用之法。同时,大九州学说的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说,从时间与空间来推衍,顺推是五行相生说,主要讲天(大自然);逆推为五行相胜说,主要讲人(人类社会历史);由小推到大,由近推及远的大九洲说主要讲地(地理),既中央之外,以东南西北“四极”来对应春夏秋冬“四时”,用八卦九宫之数来排列成九州,这也是邹衍“天人合一”宇宙观思想的体现。
邹衍的“大九州说”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大陆文化背景的地理学说不相符,其中的合理成分也无法证明,因而遭到过包括司马迁在内的一些学者的怀疑和抨击。在邹衍的学术生涯中,显得更为引人注目的就只是阴阳家学派的创始与他的“五德终始说”,而“大九州说”不为大多人所接受。
但是这并不影响此学说对后世的影响。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交通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视野、所能到达的范围越来越大,伴随对越来越多新的岛屿、大陆的认识和了解,这种“大九州说”其科学的一面渐渐为人所知。第一部关于宇宙方面的传奇之书《山海经》,就是根据大九州说的方式来编排的。元代张翥言道:“九州环大瀛海,而中国曰赤县神州。其外为州者复九,……此邹氏之言也。人多疑其荒唐诞夸。况当时外缴未通于中国,将何以证验其名矣。”明代的郑和下西洋也和当时人们相信大九州说关系密切。
时至近代,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紧闭的国门,中国的有识之士痛定思痛,“师夷长技以制夷”,在学习西方先进思想与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人们又想起了邹衍的“大九州说”。中国清末外交官,改良主义政论家薛福成(1838~1894)于1891年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回国后撰写了《出使日记》,其中写道:“昔邹衍谈天,……司马子长谓其闳大不经,桓宽、王充并讥其迂怪虚妄,……今则环游地球一周者,不乏其人,其形势方里,皆可核实测算,余始知邹子之说,非尽无稽,或者古人本有此学,邹子从而推阐之,未可知也。”
赤县神州,当现代科学证明了世界七大洋五大洲,并绘制了精美的地图时,神州之名早已传遍华夏。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升空的刹那,同时带向太空的,或许还有中国古人对于世界瑰丽的想象。
也许上帝赐予人类最厚重的礼物,便是想象力与创造力。人类从不停止想象的脚步。焉知今日之论,不类昔日邹衍“大九州说”?那么,就让我们以神州之名,尽情地畅想未来吧。

"神州"说法到底有什么来历?

赤县·神州:赤县、神州之称,最早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其中提到战国时齐国有个叫驺衍的人说:“中国名为赤县神州。”后来人们就称中国为“赤县神州”。但更多的是分开来用,或称赤县,或称神州。华:古同“花”,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对华的解释,一种说法是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自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作华。《左传疏》:“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另一种说法是:“华”含有赤色之意。周朝人喜欢红颜色,把红颜色看作吉祥的象征,所以就自称作华。还有一种说法,华是由我国古称华夏省简而来。中华:秦以前,华夏族称自己的祖国为中国,秦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而又有“中华民族”的说法。“中”即中国,“华”是华夏族的简称。唐代韩渥诗:“中华地向边城尽,外国云从岛上来”,已把“中华”和“外国”对用。华夏:商朝时,由于实行裕民政治,政治与文化都比以前有所进步,所以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和南方、北方一些少数民族,都向商称臣。华夏族是当时的主要民族,后来人们就把华夏作为中国的代称。九州:源于大禹治水划定九州的传说。相传夏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淮南子·地形》又载:中国古代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嗣后,九州便泛指中国。以九州之意派生演化而来的还有九域、九有、九土、九区。宋代绘制《九域图》即中国地图。 <<绎史.黄帝纪>>:’自神农以上有大九州,柱州,迎州,神州之等,黄帝以来,德不及远,惟于神州之内分为九州,黄帝受命,风后受图,割地布九州,置十二国.’神农及以前辖有大九州----与神州等同的州,分别是神州,迎州,戎州,合州,冀州,柱州,玄州,咸州,扬州.从<<山海经>>来看,大九州之说有一定的道理.中国先民早就分布到世界各地,以北亚,东南亚,太平洋诸岛和美洲为最多.从考古发现来看,细石核的年代以华北最早,西伯利亚,日本,北美西部细石核绝对年代依次递减,是华北人迁移的路线.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中国先民的把中国文化传播到海外,体现在文物,语言,民俗上,有领人信服的证据,只是多数次人对此缺乏业知识,但不应妄称不可信.即使不是直接管理大九州,中国先民在太昊,神农时代向外迁移,其足迹达到世界许多地方也是事实.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先列中国名山大川......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一般认为中国古代以中国为天下,并不是事实.中国仅是天下的八十一分之一或九分之一.古人知道世界很大,所以者有大九州的说法.有人说赤县神州得名于炎帝神农.<<山海经>>的<<五藏山经>>,<<海内经>>与神州的范围大致相当,<<海外经>>,<<大荒经>>远及海外.<< 淮南子.地形>>所列九州相当于大九州,其它地方谈到九州是赤县神州. <<尚书.舜典>>:’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舜分全国为十二州.尧时洪水滔天,共工,鲧治水失败,禹’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史记.夏本纪>>)治服洪水的同时划定了九州.有人说禹治九州,是<<左传.昭公四年>>的:’四岳,三涂,阳城,太室,荆山,中南:九州之险也.’此为’小九州’,其地域不出晋中,晋南,豫西,陕西东南.这种观点是疑古的产物.’九州之险’并不是九州的全部,’小九州’之说以偏概全,低估了大禹的功绩.<< 禹贡>>所载山川,地名,如三危,碣石,彭蠡,山民山,不仅比’小九州’大,也比一般人所说的’中原’要大.考古学上应当明确:尧舜禹时代有共主,有诸侯,甸服,绥服,要服,荒服有不同的义务,考古学文化面貌不同,是在情理之中的,据这些不同就说夏的疆域仅限于’小九州’一带,是不切合实际的.名义上臣服的方国,不可能完全接受共主所在方国的文化,但文化从中心地带向外扩散,也能影响邻近的方国. <<禹贡>>九州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尔雅.释地>>无青州,梁州,有幽州,晋州.<<周礼.夏官.职方氏>>无徐州,梁州, 有幽州,并州.这种分歧可能与’十二州’的合并有关.后世史,地著作多以<<禹贡>>九州为准. ’九州’也有很多别称,如九囿,九围,九隅,九有,九土等.<<国语.鲁语上>>:’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这里共工为诸侯之共主,列在烈山氏(神农)之后,与<<山海经>>所列’炎帝--炎居--节并--戏器--祝融--共工--后土’的谱系一致.这里的共工是炎帝后裔,姜姓.西周共和时,<<竹书纪年>>称’共伯和千一位’.共伯即共工后裔,姜姓.共工氏地在九州腹心地带.<<山海经.中山经>>:’蒲山之首曰甘枣之山,共工出焉,西流注于河.’甘枣山即雷首山,不周山,为共工氏生活的地区.共工怒触不周山,就在其地.契封于蕃.亦即甘枣山一带.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亦在其处.共地是文明绵延不断的地方,地在九州之中.可以说,共工及其后裔在中国上古时代有重要地位,不能因为尧时共工治水失败而否定共工氏的历史地位.(蕃在永济县,亳在垣曲县. <<通鉴外纪.包牺以来纪>>:’人皇氏.....依山川土地之势, 财度为九州,谓之九囿.’相传人皇氏兄弟九人,称九头纪,为十纪之首.按这种说法,人皇氏之时已分九州.<<逸周书.尝麦解>>:’九隅无遗’(蚩尤追黄帝,战斗惨烈. <<诗经.玄鸟>>:’方命厥后,奄有九有.’<<长发>>:’帝命式于九围.’’九有有截,韦顾既伐,昆吾夏桀.’经过比较,会发现九有是不乏用例的,并非误写.九州及各种同义词,是古代入人心的观念.九州即中国,大九州即世界.大九州说明古人对广大的世界有一定的认识,何必生造什么’小九州’呢? 神州代表的意思: 神州代表的意思是中国,还有华夏。

为什么中国自古称为神州?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有怎样的传说?

中国远古部落首领黄帝统治的土地被称为神州。《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古今通论》:昆仑东南方五千里谓之神州,州中有和羹乡方三千里,五岳之域,帝王之宅,圣人所生也;《混元圣纪》:昔在神州,以神仙之道教化天下,上自三皇,次及五帝,修之皆得神仙;《太清金液神丹经》:但古圣人以中国神州,以九州岛配八卦,上当辰极,下正地心,故九州岛在此耳。

修齐治平和中国的由来是什么?

出处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又称儒家用语。“修”,指修身;“齐”,指齐家,“治”,治国,“平”,平天下。他们以“修身”为中心,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主张由近及远,由己及人,把“格物”、“致和”、“诚意”、“正心”,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形成封建伦理政治哲学的整个体系。这样,儒家的道德论便更加系统化、理论化,更能适应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统治的需要。相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古时候,黄河流域一带的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华夏”。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诸侯,也是汉族前身的称谓,所以“华 夏”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一、“中国”一词之本义考 华夏族人称其四境民族为蛮、夷、戎、狄,而自称为“中国”。“中国”一词最早见于周代文献,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大致说来,有以下六种概念:一是指京师(首都)而言,如《诗经·民劳》注:“中国,京师也”。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如诸葛亮对孙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三是指中原地区,如《史记·东越列传》:“东瓯请举国徒中国”。四是指国内、内地,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如《论语集解》:“诸夏,中国也”。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正因为如此,当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便以“中国”自居,如鲜卑人建立的北魏自称“中国”,将南朝叫作“岛夷”;而同时汉族建立的南朝虽然迁离了中原,仍以“中国”自居,称北朝为“索虏”、北魏为“魏虏”。又如在宋代,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且互不承认对方是“中国”。 二、“中国”一词之地域观念演变考 “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当《尚书》上出现“中国”时,仅仅是西周人们对自己所居关中、河洛地区的称呼;到东周时,周的附地区也可以称为“中国”了,“中国”的涵义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而随着各诸侯国疆域的膨胀,“中国”成了列国全境的称号。秦汉以来,又把不黄河流域但在中原王朝政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都称为“中国”,“中国”一名终于成为我国的通用名号。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则成了指我们国家全部领土的用名词。 事实上,“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始于辛亥革命以后。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国际上通称Republic of China,简称China(“中国”)。至此,“中国”一名才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1949年成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将“中国”概念完善、充实到今天的含义。 三、“中国”一词别名考 “中国”的别名,除上述的“华夏”外,还有“中华”、“九州”、“四海”、“神州”等称呼。“中华”最初指黄河流域一带,《三国志》裴注中最早出现了“中华”一词。随着图的扩大,凡中原王朝所管辖的地方都统称为“中华”,泛指全国。唐代韩亻屋诗云:“中华地向边城尽,外国云从岛上来”,已把“中华”与“外国”对举。所以,“中国”也简称“华”,中国人侨居海外称“华侨”。 “九州”之名,起于战国中期。当时列国纷争,战火连天,人们渴望统一,于是产生了区划中原的思想萌芽,因而《禹贡》便有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其它古籍如《尔雅·释地》、《周礼·职方》、《吕氏春秋·有始览》等也有“九州”的记载,尽管具体的州名有所差异,但记载的均为九个州。“州”正式成为政区是东汉的事。后代的州越分越多,越分越细,辖区也越来越小,但中心地域大致相当于战国时代“九州”的范围。所以“九州”就成了中国的代称,并一直沿用至今。 古时候,中国曾有“四海”之称,以四境均有海水环绕而得名。战国齐人邹衍,得到海外交通的启发,大胆提出了“大九州”说。他认为《禹贡》九州合起来只能算一州,叫“赤县神州”;同样大小的州共有9个,但不过是裨海环绕的小九州;这样的小九州共有9个,组成大九州;大九州四周为大瀛州所环绕。所以,“神州”只占天下八十一分之一。后代的事实虽然证明这只是一种假说,但“神州”之名一直沿用到今天。四、世界文化中的“中国”名称考 古代印度、希腊、罗马等国人,尊称中国为Cina、Thin、Sinae,许多发达国家几乎都用与之音近的名词来称呼中国,中文译音为:支那、脂那、至那、希尼、震旦等。这些都是“秦”字的外文对应,或以为从“丝绸”的“丝”读音而来,也有人认为源出“瓷器(china)”或闽南话的“茶”。 俄罗斯将中国叫“契丹”,显然另有来源。契丹族建立的辽朝,武力强盛,控制着整个蒙古高原及其周围地区,铁骑所至,所向无敌。而当时刚刚兴起于东欧平原的俄罗斯人,初闻东方惟有契丹,故称中国为“契丹”,并沿用至今。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chixianshenzhou.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