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大匠不斫”的拓展阅读资料(4)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大匠不斫”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后汉书·孔融传原文+译文、斤的有关成语、《道德经》共几章?、含“匠”的成语有哪些?、匠斫是什么意思、匠有什么四字成语等

后汉书·孔融传原文+译文

孔融列传(原文)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七世祖霸,为元帝师,位至侍中。父宙,太山都尉。   
融幼有异才。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时,河南尹李膺以简重自居,不妄接士宾客,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
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众坐莫不叹息。太中大夫陈炜后至,坐中以告炜。
炜曰:’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膺大笑曰:’高明必为伟器。’
年十三,丧父,哀悴过毁,扶而后起,州里归其孝。性好学,博涉多该览。亡抵于褒,不遇。时融年二六,俭少之而不告。融见其有窘色,谓曰:’兄虽在外,吾独不能为君主邪?’因留舍之。后事泄,国相以下,密就掩捕,俭得脱走,遂并收褒、融送狱。
二人未知所坐。融曰:’保纳舍藏者,融也,当坐之。’褒曰:’彼来求我,非弟之过,请甘其罪。’吏问其母,母曰:’家事任长,妾当其辜。’一门争死,郡县疑不能决,乃上谳之。
诏书竟坐褒焉。融由是显名,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齐声称。州郡礼命,皆不就。辟司徒杨赐府。时,隐核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融多举中官亲族。
尚书畏迫内宠,召掾诘责之。融陈对罪恶,言无阿挠。河南尹何进当迁为大将军,杨赐遣融奉谒贺进,不时通,融即夺谒还府,投劾而去。
河南官耻之,私遣剑客欲追杀融。客有言于进曰:’孔文举有重名,将军若造怨此人,则四方之士引领而去矣。不如因而礼之,可以示广于天下。’进然之,既拜而辟融,举高第,为侍御史。与中丞赵舍不同,托病归家。
后辟司空掾,拜中军候。在职三日,迁虎贲中郎将。会董卓废立,融每因对答,辄有匡正之言。以忤卓旨,转为议郎。时黄巾寇数州,而北海最为贼冲,卓乃讽三府同举融为北海相。
融到郡,收合士民,起兵讲武,驰檄飞翰,引谋州郡。贼张饶等群辈二十万众从冀州还,融逆击,为饶所败,乃收散兵保朱虚县。
稍复鸠集吏民为黄巾所误者男女四万余人,更置城邑,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郑玄、彭璆、邴原等。郡人甄子然、临孝存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命配食县社。其余虽一介之善,莫不加礼焉。郡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具而敛葬之。
时,黄巾复来侵暴,融乃出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融逼急,乃遣东莱太史慈求救于平原相刘备。备惊曰:’孔北海乃复知天下有刘备邪?’即遣兵三千救之,贼乃散走。
时,袁、曹方盛,而融无所协附。左丞祖者,称有意谋,劝融有所结纳。融知绍、操终图汉室,不欲与同,故怒而杀之。 融负有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在郡六年,刘备表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为袁谭所攻,自春至夏,战士所余裁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融隐几读书,谈笑自若。城夜陷,乃奔东山,妻、子为谭所虏。
及献帝都许,征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每朝会访对,融辄引正定议,公卿大夫绵隶名而已。
初,太傅马日磾奉使山东,及至淮南,数有意于袁术。术轻侮之。遂夺取其节,求去又不听,因欲逼为军帅。日磾深自恨,遂呕血而毙。
及丧还,朝廷议欲加礼。融乃独议曰:’日磾以上公之尊,秉髦节之使,衔命直指,宁辑东夏,而曲媚奸臣,为所牵率,章表署用,辄使首名,附下罔上,奸以事君。
昔国佐当晋军而不挠,宜僚临白刃而正色。王室大臣,岂得以见胁为辞!又袁术僣逆,非一朝一夕,日磾随从,周旋历岁。《汉律》与罪人交关三日已上,皆应知情。
《春秋》鲁叔孙得臣卒,以不发扬襄仲之罪,贬不书日。郑人讨幽公之乱,斫子家之棺。圣上哀矜旧臣,未忍追案,不宜加礼。’朝廷从之。
初,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
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的解释'>想当然耳。’后操讨乌桓,又嘲之曰:’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昔肃慎不贡楛矢,丁零盗苏武牛羊,可并案也。’
时,年饥兵兴,操表制酒禁,融频书争之,多侮慢之辞。既见操雄诈渐著,数不能堪,故发辞偏宕,多致乖忤。又尝奏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诸侯。
操疑其所论建渐广,益惮之。然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而潜怨正议,虑鲠大业。曹操既积嫌忌,而郗虑复构成其罪,遂令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状奏融。书奏,下狱弃市。时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诛。
初,女年七岁,男年九岁,以其幼弱得全,寄它舍。二子方弈棋,融被收而不动。左右曰:’父执而不起,何也?’答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主人有遗肉汁,男渴而饮之。
女曰:’今日之祸,岂得久活,何赖知肉味乎?’兄号泣而止。
或言于曹操,遂尽杀之。及收至,谓兄曰:’若死者有知,得见父母,岂非至愿!’乃延颈就刑,颜色不变,莫不伤之。(选自《后汉书》)
孔融列传译文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七世祖孔霸,为汉元帝师,官至侍中。父亲孔宙,太山都尉。
孔融小时候就有特异的才能。十岁,跟父亲至京师。当时河南尹李膺自守简慢严整,不随便接见士大夫及宾客,告诉门者,不是当代名人及世代有交谊之家都不得告知。
孔融想看看李膺是怎样一个人,有意去李膺家敲门,对门者说“:我是李君通家子弟。”
守门的人告诉李膺,李膺请孔融相见。问道:“高明祖父曾经与我有交情吗?”孔融说:“是的。先人孔子与您先人李老君同德同义,又为师友关系。
那么,我孔融与您为累世通家。”在坐的人,无不为之赞叹。太中大夫陈炜后到,在坐的人把这告诉了陈炜。
陈炜说“:噢,人小的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有大用。”孔融接着他的话说“:照您这么说,莫非您小时也挺聪明的吗?”李膺大笑说:“你将来一定会大有出息的。”
孔融十三岁时,死了父亲,悲痛过度,要人扶了才能站起来,州里称赞他的孝行。天性好学习,博览群书。山阳张俭为中常侍侯览所恨,侯览隐匿告人姓名把奏章下达州郡,捉拿张俭。张俭与孔融的哥哥孔褒是朋友,逃到孔褒家中,孔褒不在。
这时孔融十六岁,张俭认为孔融年轻,没有告诉他。孔融看见张俭窘迫的样子,对张俭说:“哥哥虽然在外未归,我难道不能为您的东道主吗?”
因此留张俭住在他家。后来事情泄漏出去,国相以下,秘密捕捉,张俭得以跑掉。于是逮捕孔褒、孔融送入监狱。不知他们二个人是谁获罪。孔融说“:收容隐藏张俭的是我,有罪归我。”孔褒说“:张俭来找我,不是弟弟的罪过,罪在我,心甘情愿。”
吏问他们的母亲,母亲说:“长者担任家事,罪责在我。”一门争死,郡县疑不能决断,于是向朝廷请示。诏书最后定了孔褒的罪。孔融因此著名,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齐名,州郡以礼任命,都不就。
征召司徒杨赐府。当时暗暗地察访官僚中的贪污分子,准备予以贬谪罢免,孔融检举多为宦官的亲族。尚书害怕得罪皇帝的宠信,召官诘问斥责,孔融陈述他们的罪恶,毫不隐讳。
河南尹何进当升为大将军,杨赐派孔融拿着名片去祝贺何进,没有及时通报,孔融就把谒夺回归府,引罪自责回去了。
河南尹官认为丢了面子,私派剑客想追杀孔融,有客对何进说:“孔文举有重名,将军如与他结怨,四方之士就会相率而去了。不如以礼待他,使天下人都知道将军胸怀广大。”何进以为对,任命为大将军之后,征孔融,举高第,为侍御史。因为与中丞赵舍不和,托病归家。
后来被征为司空掾,授中军候。在职三天,升虎贲中郎将。遇董卓废少帝立献帝,孔融每因回答所问常有纠正他不对的地方,因此触犯了董卓的意旨,调任议郎。当时黄巾侵犯好几个州,北海最为贼冲击的地方。董卓于是示意三府同举孔融做北海相。
孔融到郡,召集士民,起兵讲武,既下檄文,又亲写书札,与州郡通声气,共同谋划。贼张饶等二十万众从冀州返,孔融迎战,被张饶打败。
于是收集散兵保卫朱虚县。又慢慢集结官吏百姓被黄巾所误的男女四万多人,再设置城邑,立学校,表扬儒术,推荐贤良郑玄、彭趚、邴原等人。
郡人甄子然,临孝存,有名气,死得早,孔融以没有见到为遗憾。命配食县社。其余虽然只有一点微小的善行,也没有不以礼对待的。郡人无后代及四方游士有死亡的,都做棺材埋葬。这时,黄巾又来侵扰,孔融于是出驻都昌县,被贼管亥所围。
孔融非常危险,派东莱太史慈求救于平原相刘备。刘备惊奇地说:“孔北海竟知道天下还有个刘备呢。”马上派兵三千救援他,贼因散乱逃走了。
当时,袁绍、曹操势力很强盛,孔融不对谁依附。左丞祖富有谋略,劝孔融与曹操、袁绍相结纳。孔融知道袁绍、曹操最终企图篡夺汉世,不想与他们搞在一块儿,一怒之下把左丞祖杀了。孔融自己以为有高尚的意气,立志平定国家的危难,因为才器疏阔,思想空乏,所以竟无成功。
在郡六年,刘备上表荐他兼任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被袁谭攻击,自春至夏,战士仅仅剩下几百人,流矢像雨一样射来,城内已经短兵相接。孔融凭几读书,谈笑自若。晚上城陷,逃奔山东,妻子被袁谭所掳。
到了献帝以许昌为都,征召孔融为将作大匠,升少府。每朝会皇上访问召对,孔融常引正定议,公卿大夫都不过挂个名而已。
以前,太傅马日石单奉使山东,及至淮南,多次对袁术不满,袁术轻视他,侮辱他,夺了他的符节。马日石单自己忧愤已极,呕血而死。
马日石单的丧还京师,朝廷想加礼葬,孔融独说:“马日石单凭上公的尊贵身份,持天子的髦节,奉命直接处理地方事务,安宁东夏,竟然取媚奸臣,被他所指使,所上章表署名补用,马日石单都是第一个。依附下级,欺骗朝廷,奸诈事君。
从前国佐敌晋军,不为所折服,宜僚当着白晃晃的刀而色不变。朝廷大臣难道可以受威胁为借口吗?又袁术越分叛逆,不是一朝一夕,与日石单随从,周旋历岁。
《汉律》:与罪人往来三天以上,都应该知道其情况。《春秋》:鲁叔孙得臣死了,为了不张扬襄仲的罪贬,不写日子。郑讨伐幽公,砍薄子家的棺材,因为他杀君的缘故。
皇上可怜旧臣,不忍追相案罪,这是很宽大了,不宜加礼。”朝廷了他的意见。
先时,曹操进攻邺城屠杀邺城居民,袁绍家的妇人女子多被掳掠。曹操的儿子曹丕私自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
曹操不明白,后来问孔融这出于何经何典。孔融答说“:按现在的事情量一量,想一定的呢。”后来曹操讨伐乌桓,孔融又讥笑他说:“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从前肃慎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可以一并讨伐啊!”
当时,饥荒战乱,曹操上表请禁酒,孔融多次写信给曹操,认为不要禁酒,而且词多侮慢。已经看到曹操奸雄诡诈,渐渐显露,多不能忍受,所以说话偏激,常常触犯了曹操。又曾经上奏认为应当遵照古时京师的体制,千里以内,不封建诸侯。
曹操怀疑他所说渐广,更加害怕他。然而,因为孔融名重天下,表面上装着容忍,暗中却嫉忌他的正确的议论,怕阻抗他的大业。曹操既积满了一肚子的猜疑忌妒,郗虑又诬陷其罪,于是指使丞相军谋祭酒路粹冤枉上状奏孔融。书奏,判处弃市。时年五十六。妻子儿女都被诛。
先,女儿年七岁,男年九岁,因都幼弱,得保全。寄在人家。二子下棋,孔融被捕,不为之动。左右的人说:“父亲被逮捕,不起,为什么?”答说“:哪里有巢毁坏了卵不破的呢?”主人有遗肉汁的,男孩口渴喝了。
女孩说:“今天这样的祸,难道能够久活,还要知道肉味吗?”哥号哭而止饮。有人对曹操说了,于是决定都杀掉。等到捉拿的人到,女的对哥哥说“:如果死者有知,得见父母,难道不是我们最大的愿望!”于是引颈就刑,颜色不变,没有人不为之悲伤的。
扩展资料
孔融,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后兼领青州刺史。
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轶事典故
1、小时了了
孔融十岁那年随父亲到达京城洛阳。当时,名士李膺在洛阳任职,如果不是名士或者他的亲戚,门人一般不通报。孔融想看看李膺是个什么样的人,就登门拜访。
他对门人说: “我是李君的亲戚。” 守门人通报后,李膺接见了他。李膺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 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周礼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
当时很多宾客都在场,对孔融的回答十分惊奇。后来太中大夫陈韪来到李膺府第,宾客把这件事告诉他,陈韪却不以为然地说:“小时候聪明长大后就不一定聪明。”孔融立即反驳道:“那么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无话可说。李膺大笑,说:“你这么聪明将来肯定能成大器。”
2、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世说新语笺疏》注引《续汉书》。说的是孔融四岁时候,与兄弟一起吃梨,但他一直拿最小的梨吃,父亲奇怪地询问他,他回答说:“我是小孩子,按理应该拿小的。”孔融的宗族因而对他感到惊奇。
3、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害时,他的女儿七岁,男孩九岁,因年幼得以保全。寄在别人家中。二子下棋,孔融被捕,不为之动。左右的人说:“父亲被逮捕,不起,为什么?”答说:“哪里有巢毁坏了卵不破的呢?”
主人有给肉汁的,男孩口渴喝了。女孩说:“今天这样的祸,难道能够久活,还要知道肉味吗?”哥哥号哭而止饮。有人对曹操说了,于是决定都杀掉。
等到捉拿的人到,女的对哥哥说:“如果死者有知,得见父母,难道不是我们最大的愿望!”于是引颈就刑,颜色不变。时人都为之悲伤。
人物评价
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代名儒,继蔡邕为文章宗师,亦擅诗歌。魏文帝曹丕十分欣赏孔融文辞,在他死后曾悬赏征募他的文章,把孔融与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六位文学家相提并论,列为“建安七子”。
孔融的文章以议论为主,内容大抵为伸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个性鲜明。在艺术上,文句整饬,辞采典雅富赡,引古论今,比喻精妙,气势充沛。现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诗,孔融散文的特色是以文笔的犀利诙谐见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融

斤的有关成语

半斤八两——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
掂斤播两——估量轻重,比喻品评优劣或形容过分计较
掂斤估两——犹言掂斤播两
掂斤抹两——犹言掂斤播两
斤斤计较——斤斤:形容明察,引申为琐细。过分计较无关紧要的小事拈斤播两——犹言斤斤计较
搬斤播两——从细小的斤两上动脑筋。
秤斤注两——形容斤斤计较,顾小不顾大。
分斤掰两——比喻过分计较。
分斤拨两——见“分斤掰两”。
运斤成风——运:挥动;斤:斧头。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运斤如风——见“运斤成风
鼻垩挥斤——挥舞斧头削除鼻端之垩。比喻指正错误。
秤砣虽小压千斤——秤砣看来一小块却能压住千斤之重。比喻外表虽不引人注目,实际很起作。
大匠运斤——语出《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后以“大匠运斤”称人技艺精湛或文笔娴熟高超。
颠斤播两——较量轻重。常用以比喻品评优劣或形容计较微细之事。
斤斤较量——谓在琐细的小事上过分计较。
斤斤自守——斤斤:拘谨的样子。谨小慎微,自求无过。
鲁斤燕削——鲁之削(小刀),宋之斤(斧头),质量都很好;如易地生产,在鲁造斤而在燕制削,质量不会优良。比喻由于地域等条件限制,学习模仿达不到原来水平。
弄斤操斧——拿斧头砍东西。引申指对作品的雕琢。
宋斤鲁削——宋国产的斧头和鲁国产的曲刀。比喻当地特产的精良工具。
弹斤估两——形容掂量轻重。
郢匠挥斤——《庄子·徐无鬼》载,匠石挥斧削去郢人涂在鼻翼上的白粉,而不伤其人。后因以“郢匠挥斤”比喻纯熟、高超的技艺。
郢人斤斧——同“郢匠挥斤”。
郢人斤斫——同“郢匠挥斤”。

《道德经》共几章?

最新最准确的校订本
道德经之海若本——迄今已知最准确的校订本
《道德经》-《道经》
[一 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二 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倾,音声之相和,先后之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三 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现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矣。
[四 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五 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六 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七 章]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八 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勤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矣。
[九 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事遂身退,天之道。
[十 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合,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十 一 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十 二 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十 三 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十 四 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十 五 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久?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十 六 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十 七 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十 八 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十 九 章]绝礼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父不足,故另有所嘱:现素抱朴,少私寡欲
[二 十 章]绝学,无忧。唯之与呵,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若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求食于母。
[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也哉?以此。
[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蔽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而道者同于道:得者同于得,失者同于失。同于得者,道亦得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于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明。故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二十九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者,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三 十 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焉。果而勿伐,果而勿矜,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三十一章]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曰: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杀人众多,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曰朴。虽小,天下莫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若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归于江海。
[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忘者寿。
[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作而不辞,功成而不居。衣被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知主,可名于大。圣人能成其大也,以其不自大,故能成其大。
[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夺之,必故予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也。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道德经》-《德经》
[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始也;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侯王无以为贞而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其以贱为本也,非乎?故致数誉无誉。不欲琭琭如玉,硌硌如石。
[四 十 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四十一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亦我义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无为而成
[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矣。故,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着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圣人之在天下,歙歙乎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五 十 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民之生,生而动,动晋之死地者,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也。盍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避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也。
[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故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常。
[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吾将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资财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国,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也哉?以此。
[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嗌不嘎,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智,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我无情而民自清。
[五十八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耶?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民之迷,其日固已久矣。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复。早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之母。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六 十 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六十一章]大国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于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则大者宜为下。
[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也?不曰‘有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为天下贵。
[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矣。
[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累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故能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也。
[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楷式。常知楷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故天下乐推而不厌。非以其不争耶?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以慈垣之。
[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六十九章]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者几丧吾宝。故称兵相若,则哀者胜矣。
[七 十 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也。知我者希矣,则我者贵矣。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矣!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无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若民常畏死,则常有司杀者。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七十五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故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其不欲现贤也。
[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伤之也。故柔胜刚,弱胜强,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诟,是为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八 十 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希望能帮到你。

含“匠”的成语有哪些?

1.独具匠心(dú jù jiàng xīn):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2.匠心独运(jiàng xīn dú yùn):匠心:工巧的心思。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创新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形容独特的艺术构思.。3.大匠不斫(dà jiàng bù zhuó): 斫:砍削。高明的匠人不用斧头砍削。比喻居高位者不逞小智,不代下司职。4.良工巧匠(liáng gōng qiǎo jiàng): 良工:手艺精良的工人;巧匠:技艺精巧的匠人。指技艺高超的工匠。5.目营心匠:( mù yíng xīn jiàng): 仔细观察测量,巧妙构思设计。6.梓匠轮舆(zǐ jiàng lún yú): 梓匠:木工;轮舆:制车轮和木箱的人。泛指有手艺的人。

匠斫是什么意思

成语解释:大匠:指在某方面造诣高的人;斫;砍削。高明的匠人不用斧头砍削。比喻居高位的人不逞小智,不代下司职成语出处:战国 - 卫 - 吕不韦《吕氏春秋 - 贵公》:“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斫,大庖不豆,大勇不计,大兵不寇。’”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褒贬解析:中性成语大匠不斫的成语接龙:斫琱为朴见“斫雕为朴”。
斫轮老手斫轮:斫木制造车轮。指对某种事情经验丰富的人。

匠有什么四字成语

文章宗匠:  为人宗仰的文章巨匠。
良工巧匠:  良工:手艺精良的工人;巧匠:技艺精巧的匠人。指技艺高超的工匠。
匠门弃材:  能工巧匠废弃的材料。比喻无用的人。
匠石运金:  匠:匠人;石:人名;运:抡;斤:斧子。原指木匠石抡斧砍掉郢人鼻尖上的白灰,而没有碰伤郢人的鼻子。后用以形容技艺精湛。
匠心独具:  工巧独特的艺术构思。
匠心独妙:  匠心:精巧的构思。独妙:独到的巧妙。形容巧妙而独具一格的艺术构思。亦作“匠心独出”、“匠心独运”。
大匠运斤:  比喻人技艺精湛或文笔娴熟高超。
独运匠心:  匠心:精巧的心思。形容精美独到的艺术构思。
能工巧匠:  指工艺技术高明的人。
匠心独运:  匠心:工巧的心思。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
独具匠心:  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别具匠心:  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dajiangbuzhuo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