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独夫民贼”的拓展阅读资料(4)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独夫民贼”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句话的出处、独什么什么的成语、带态独的成语、中国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窃国贼?、谭嗣同仁学全文以及翻译、八大军阀是谁?等

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句话的出处

出自战国孟子的《孟子·公孙丑上》中的第二章。
节选原文:
曰:“不动心有道乎?”曰:“有。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桡,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
“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译文:
公孙丑问:“做到不动心有什么方法吗?”
孟子说:“有。北宫黝这样培养勇气:肌肤被刺不退缩,双目被刺不转睛;但他觉得,受了他人一点小委屈,就像在大庭广众之中被人鞭打了一般;既不受平民百姓的羞辱,也不受大国君主的羞辱;把行刺大国君主看得跟行刺普通百姓一样;毫不畏惧诸侯,听了恶言,一定回击。”
“孟施舍这样培养勇气,他说:‘把不能取胜看作能够取胜;估量了势力相当才前进,考虑到能够取胜再交战,这是畏惧强大的敌人。我哪能做到必胜呢?能无所畏惧罢了。’(培养勇气的方法,)孟施舍像曾子,北宫黝像子夏。这两人的勇气,不知道谁强些,但孟施舍是把握住了要领。”
“从前,曾子对子襄说:‘你喜欢勇敢吗?我曾经在孔子那里听到过关于大勇的道理:反省自己觉得理亏,那么即使对普通百姓,我难道就不害怕吗?反省自己觉得理直,纵然面对千万人,我也勇往直前。’孟施舍的保持勇气,又不如曾子能把握住要领。”
扩展资料
《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孟子》的学说要点
1、道统观念
孟子时,更把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等,视为儒家的“道统”(一脉相承的知识系统)。从此,儒家的道统观念与儒家思想之间,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孟子的民本思想,行仁政的主张,一切以民心向背为标准。这套革命理论,成为中国传统政治理论的创见,虽然此说缺乏现代的民主精神,却成为传统治制度中,抑制君的合理性渊源。孟子“为民制产”的主张,更成为历代经济制度的最高理想,如隋唐的均田制。
2、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认为君主应以保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推翻政。 正因此原因,《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
到五代十国的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孝宗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并成为“十三经”之一,《孟子》的地位才被推到了高峰。
3、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而且,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4、心性论
孟子的“性善说”,主要发挥孔子“仁”的观念。孔子中的“仁”缺乏了理论基础及尚未解释“道德价值根源”的问题。因此,孟子要建立“道德价值根源之自觉心”,认为善是人的基本自觉,这种自觉是表现于恻隐、羞恶、辞让及是非四端。“四端”说明道德价值的自觉,是与生俱来的。这便能补充孔子“仁”学理论的不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公孙丑上

独什么什么的成语

1、独树一帜 
【解释】: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出自】: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元、白在唐朝所以能独树一帜者,正为其不盛唐窠臼也。”
【示例】: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独树一帜,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2、独占鳌头
【解释】: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科举时代指点状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出自】: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
【示例】:一战胜群贤,独占鳌头高选。 ◎明·谢谠《四喜记·乡荐荣欢》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3、独具匠心
【解释】: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出自】:《诗刊》1978年第3期:“诗味的浓淡,与比兴之运用关系非常密切。李贺的诗歌在这方面是独具匠心的。”
【示例】:他的这种设计真是独具匠心
【语法】:动宾式,作定语,含褒义
4、独到之处 
【解释】:指与众不同的特殊的地方或见解。含褒义。
【出自】:清·况周颐《惠风词话》第二卷:“往往独到之处,能以中锋达意,以中声赴节。”
5、独断独行 
【解释】:行事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形容作风不民主。
【出自】:清·容闳《西学东渐记》第十九章:“予已预备随时辞职,以便足下独断独行。”
【示例】:他也不信任母亲,有意见就独断独行。 ◎柔石《二月》五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形容作风不民主

带态独的成语

  没有含“态独”的成语,含“独”的成语如下:  独出心裁 心裁:心中的构思、设计。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泛指构思、设计或心中的想法独具一格与众不同  独来独往 独身往来,不与人为伍。比喻事事不与人相同  独立王国 指主完整的国家。比喻不受上级或制度约束,自行其是的地区、部门或单位  独立自主 自主:自己作主。自己做主,不依赖别人,也不受别人的控制或支配,按自己的主张和利行事  戛戛独造 形容文章别出心裁,富有独创精神  民贼独夫 指残害人民众叛亲离的反动统治者  大独揽 揽:把持。一个人把持着力,独断行。  得天独厚 天:天然,自然;厚:优厚。具备的条件特别优越,所处环境特别好。  独霸一方 霸占一个地方(多指坏人)。  独辟蹊径 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风格或新的方法。  独步当时 指在当时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独步天下 独步:独一无二,特别突出。超群出众,无人可比。  独步一时 形容非常突出,一个时期内没有人能比得上。  独出机杼 独:独特,特别;机杼:织布机和织布梭,引申为织布方法。比喻文章的命题和构思独特新颖,与众不同。  独出己见 见:见解、主张。与别人不同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原是一些店铺招揽生意的用语,向顾客表明他没分店,只能在他这一家店里买到某种商品。泛指某种事物只有他那儿有,别处都没有。  独当一面 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  独到之处与众不同的特殊的地方或见解。含褒意。  独得之见 与众不同的创造性的见解。  独断独行 行事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形容作风不民主。  独断行 行事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形容作风不民主。  独夫民贼 独夫:暴虐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民贼:残害人民的坏家伙。指对国家人民有严重罪行的、残暴的统治者。  独鹤鸡群 一只鹤站在鸡群中。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超群出众。  独茧抽丝 比喻诗文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亦比喻单相思。  独具匠心 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独具只眼 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形容眼光敏锐,能看到别人不易发现的事物。  独木不成林 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独木难支 一根木头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独清独醒 独自清白,独自觉醒,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独善其身 独:唯独;善: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独树一帜 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独往独来 指行动自由,没有阻碍。又指作文用字独具一格,后指单独往来。  独行其道 道:信念、主张。独自去实现自己的主张。  独行其是 是:对的。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只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  独一无二 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独异于人 独:独自,单独;异:不同。独自与别人不同的。一般指不同于世俗。  独有千秋 独具流传久远的价值;具有独特的长或优点,可以流传千古。  独占鳌头 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科举时代指点状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独坐愁城 愁:忧愁。独自坐在忧愁的城中。比喻独自为忧愁所包围。  孤独鳏寡 泛指无依无靠的人。  鳏寡孤独 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供养的人。  金鸡独立 指独腿站立的一种武术姿势。后也指用一足站立。  匠心独运 匠心:工巧的心思。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  绝世独立 绝世:当代独一无二当世无双,卓然而立。多用来形容不同凡俗的美貌女子。  岿然独存 形容经过变乱而惟一幸存的事物。  踽踽独行 踽踽:孤零的样子。孤零零地独自走着。形容非常孤独。  天下独步 独步:独一无二,特别突出。超群出众,无人可比。  特立独行 特:独特;立:立身。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  唯我独尊 原为佛家语,称颂释迦牟尼最高贵、最伟大。现指认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极端自高自大。  无独有偶 独:一个;偶:一双。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相似。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疾:急速,猛烈。比喻一个人或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办事。  遗世独立 遗世:遗弃世间之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  众醉独醒 比喻众人沉迷糊涂,独自保持清醒。  独木不林 〖解释〗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鳌头独占 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超然独处 谓超出世事离群独居。《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宋玉曰:‘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亦作“超然独立”。《淮南子·修务训》:“君子……超然独立,卓然离世。”  超然独立 见“超然独处”。  单孑独立 单孑:单身一人。只身一人,独立自持。  独出新裁独出心裁。  独胆英雄 指不畏强敌,英勇奋战,以少胜多的杰出人物。  独揽大 揽:把持。一个人把持着力,独断行。  独善吾身 同“独善其身”。  独善一身 同“独善其身”。  独是独非 指不众议,是与非自己说了算,独断行。  独竖一帜 同“独树一帜”。  独行独断 同“独断独行”。  独行踽踽 孤零零地一个人走路。  独学寡闻 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孤独矜寡 泛指无依无靠的人。  孤舟独桨 喻单独行动,没人帮助。  鳏寡惸独 同“鳏寡孤独”。惸,无兄弟。  匠心独具 工巧独特的艺术构思。  匠心独妙 匠心:精巧的构思。独妙:独到的巧妙。形容巧妙而独具一格的艺术构思。亦作“匠心独出”、“匠心独运”。  矜贫恤独 矜:怜悯;恤:周济;独:老年无子的人。怜悯救助贫苦和孤独的人。  千古独步 谓独具风格,无与伦比。形容造诣之深。  青云独步 喻人的地位或学问无与伦比。  惟我独尊 《续传灯录·宗元庵主》:“一日举:世尊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云:‘惟我独尊的解释'>天上天下,惟我独尊。’”本为推崇佛陀之辞,后用以形容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  唯吾独尊 见“唯我独尊”。  小姑独处 指少女还没有出嫁。  一花独放 一种花独自开放。与“百花齐放”相对,常比喻缺少各种不同形式、风格的艺术作品。  真独简贵 独处时谨慎,富贵时简省。  卓尔独行 谓超越众人,不随俗浮沉。  单枪独马 〖解释〗比喻孤身一人或单独行动。  独步当世 〖解释〗形容非常突出,一个时期内没有人能比得上。同“独步当时”。  独有千古 〖解释〗具有流传久远的价值;具有独特的长或优点。同“独有千秋”。  独运匠心 〖解释〗匠心:精巧的心思。形容精美独到的艺术构思。  孤标独步 〖解释〗孤标:独特的标格;独步:超群出众独一无二。形容品格极其清高。  孤寡鳏独 〖解释〗泛指没有劳动能力、无依无靠的人。  鳏寡茕独 〖解释〗茕,无兄弟。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供养的人。同“鳏寡孤独”。  单根独苗 【解释】比喻独生子或唯一的子孙。  独守空房 【解释】独:独自;守:守候。独自居住在房子里。  偶影独游 偶:配偶,伴侣。以影为伴,独自游览。比喻孤单。

中国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窃国贼?

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让每个中国人都有了篡国的心

谭嗣同仁学全文以及翻译

  【仁学】书名,谭嗣同著。共二卷,五万多字。撰写于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至1897年之间。
  戊戌政变后,梁启超在日本将其中一部分发表于1899年的《清议报》上,后来正式刊印成书。
  谭嗣同杂糅儒、释、道、墨各家和西方资产阶级自然科学、社会政治经济学说,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
  他认为世界是由物质的原质所构成,其本体是“仁”,世界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由于“仁”的作用,故称他的哲学为“仁学”。
  “仁”是万物之源,它“以通为第一义”。而“以太”则是沟通世界成为一个整体的桥梁。“以太”构成万物的本质,充满宇宙之间,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切现象,都是从“以太”派生出来,并成为“以太”的一部分。认为“以太”本身是“不生不灭”的,宇宙间各种事物,只有“变易”,没有“存亡”;只有“聚散”,没有“生灭”。肯定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是静止的、停顿的,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批判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思想。从变易中论证其改革社会制度的政治理想。
  他认为封建“名教”是维护制主义的精神支柱,从而猛烈抨击三纲五常“钳制天下”,杀人“灵魂“,惨祸烈毒达于极点,号召人们冲决君主、伦常、利禄、俗学、天命、佛法等封建网罗。
  指斥二千年来封建制制度为“大盗“之政,制君主是“独夫民贼”,一切罪恶的渊薮。宣传“君末民本”的民说,认为“君”不过是“民”根据需要所共举,“君”如不能为“民”办事,亦可共废,否定了“君神授”。
  书中表同情于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痛恨曾国藩及湘军的暴行。
  但《仁学》杂糅科学与宗教、唯物与唯心, 因而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表现出自相矛盾的情况。

八大军阀是谁?

一、八大军阀
(1) 现代军阀老祖——袁世凯
(2) 不爱财的段祺瑞
(3) 绿林出身的张作霖
(4) 不当汉奸的吴佩孚
(5) 死在佛门:孙传芳
(6)三个鸡蛋上跳舞:阎锡山
(7) 草莽英雄韩复榘
(8) 小诸葛白崇禧
二、分别简介
(1)袁世凯
袁世凯(1859年—1916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字慰亭(又作慰廷),号容庵、洗心亭主人,汉族,河南项城人,故人称“袁项城”。
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同年当选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14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12月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安阳。
袁世凯的荣辱功过各有评说,有人说他是“独夫民贼” 、“窃国大盗” ,也有人认为他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贡献,是真正的改革家。 总之,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参考文献:http://baike.baidu.com/view/8447.htm
(1)段祺瑞
段祺瑞(1865—1936),曾用名启瑞,字芝泉,晚年号称“正道老人”,清同治四年二月初九(1865年3月6日)生,安徽合肥人,人称“段合肥”,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太平集(今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太平村)。民国著名政治家,号称“北洋之虎”,皖系军阀首领。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
曾助袁世凯练北洋新军,而后以此纵横政坛十五载,一手主导了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的内政外交。有“三造共和”的美誉,后来因宠信徐树铮,迷信武力统一,为直系击败而下野,曾借助和张作霖和孙中山的三角同盟而复出。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曾胁迫段祺瑞去东北组织傀儡政府,段严词拒绝。1933年1月,蒋介石派使迎段祺瑞南下,委以“国府委员”衔 。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于上海宏恩医院。
一生清正耿介,颇具人格魅力,号称“六不总理”,曾四任总理,四任陆军总长,一任参谋总长,一任国家元首。是中国现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任过中国第一所现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2119.htm
(3)张作霖
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汉族,奉天省海城县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今辽宁省海城市)人。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乳名老疙瘩,他喜欢别人叫他“张大帅”。
张作霖自幼出身贫苦农家,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后投身绿林,势力壮大,清政府无力征剿,就将其招安。张作霖协助清廷剿灭杜立三等土匪势力,后又消除蒙患,维护国家统一,逐步提升,先后担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等,号称“东北王”,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成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与孙中山、段祺瑞及卢永祥结成同盟 。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张作霖打进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 。1928年因前线战事不利,张作霖被迫返回东北。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成重伤,史称皇姑屯事件,当日送回沈阳官邸后即逝世。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078.htm
(4)吴佩孚
吴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东蓬莱人,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爱国者、中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官至直鲁豫两湖巡阅使、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秀才出身,后投效北洋,并成为直系军阀首领曹锟的第一战将和智囊。吴善于用兵,富于韬略,军事才能在当世中国武人中堪称首屈一指,兵锋所指,无不披靡,更为世人瞩目。在其军事生涯前期,曾一战安湘、再战败皖、三战定鄂、四战克奉,有“常胜将军”名。其人格品德更甚高,既讲求五伦八德,也醉心佛老之道,有《循分新书》、《正一道诠》、《明德讲义》、《春秋正义证释》等著述传世。
吴平生注重修身,廉洁自守,为人忠直,至性至情,称得上是北洋集团中乃至民国政坛军界中的佼佼者,华北沦陷于日伪之后,愈显其晚节弥坚。最后甚至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伟大而不可侵犯的气节。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6158.htm
(5)孙传芳
孙传芳(1885-1935),字馨远,山东泰安人,直系军阀首领。幼年孤苦,寄人篱下,投军后经过不懈努力,在1904年出国赴日本留学。
1908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09年回国后历任北洋陆军营长、团长、旅长等职。1923年率部入闽,平定福建叛乱,任福建军务督理。1924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出兵援助齐燮元,夹击皖系卢永祥,占据浙江;1925年10月起兵驱逐苏皖等地奉系势力,11月在南京宣布成立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任五省联军总司令,号称“东南王”,成为直系后期最具实力的军阀。1926年9月北伐军进入江西,孙传芳亲赴九江督战,阻挡北伐军东进,失利后潜赴天津向张作霖求援,任安国军副司令。1927年2月继续组织兵力阻止北伐,8月率部渡江反攻,与蒋、桂军在南京龙潭一带激战五天五夜后不幸失败,主力军消耗殆尽一蹶不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孙传芳隐居天津。冈村宁次利用同窗关系多次登门造访,拉拢他出任伪职,而孙传芳作为中国人的良心尚未泯灭,内心不愿意当汉奸,因而严词拒绝。孙传芳历经大起大落,遂看破红尘皈依佛门。1935年11月13日,军统局借刀杀人,利用施剑翘为父报仇的心态,诱使施剑翘将孙传芳刺杀身亡。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2127.htm
(6)阎锡山
阎锡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 字百川、伯川,号龙池,汉族,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生,清朝陆军步兵科举人、协军校,同盟会员,组织与领导了太原辛亥起义。
民国时期,阎锡山历任山西省都督、督军、省长、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太原绥靖公署主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兼国防部长,奉行“中庸哲学”的阎锡山,从辛亥革命开始统治山西达38年之久。。
阎锡山解放前夕去台湾,1960年5月23日病逝台北,终年77岁。葬于七星区阳明山。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4458.htm
(7)韩复榘
韩复榘(1891年1月25日-1938年1月24日)。(榘,音与义同矩。)字向方,直隶省顺天府霸州煎茶铺镇(今河北省霸州市)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19岁离家闯关东自谋生路,后投效兵营。以擅长作战并兼通文墨而发迹,在北伐战争中一路猛打猛冲过关斩将,是率军第一个打到北京城下的北伐将领。时人称其为“飞将军”。
在中原大战前脱离冯玉祥投靠蒋介石,在山东韩击败了晋军为蒋介石巩固了前沿战线。主鲁后韩誓要’变鲁为齐’,他澄清吏治、禁烟、剿匪,并大力发展山东教育事业,建设模范新乡村,并号召山东农村大力学习模范乡村,以提倡经济保障。韩在山东杀人较多,大多都是土匪、烟贩。除此外韩还视察下乡亲民,以微服私访的形式考验山东的各官员。1937年韩断然拒绝了日本人的“华北五省自治”计划。
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韩复榘亲自在第一线指挥,进行了夜桑园车站、血战德州、坚守临邑、济阳遭遇战、徒骇河之战、济南战役、夜大汶口等战役。期间韩与蒋介石多次发生矛盾,中央不支援、不发军饷、炮兵旅被调走。韩认为蒋是借机消除异己,不顾部下劝阻令全线撤退。后被蒋介石诱杀于汉口,享年47岁。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56515.htm
(8)白崇禧
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字健生,广西桂林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军阀新桂系中心人物,与李宗仁合称李白,两人多年一路合作无间,最初一同加入孙中山在广州的革命阵营,又联手驱逐广西的旧军阀。北伐战争时,率广西军队攻至山海关。北伐成功后,和蒋介石及其它地方势力多次开战,抗日战争爆发后,二人动员广西的军队抗击日军,合作指挥多场大战,屡有胜果。
白崇禧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担任中华民国国防部长,然而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未能保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战果,局势对国府愈趋不利,新桂系最终亦无法保住中华民国的半壁江山。中国共产党解放中国大陆后,白崇禧前往台湾,于1966年在台北病逝。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0785.htm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dufuminzei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