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杜门绝迹”的拓展阅读资料(5)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杜门绝迹”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绝迹是什么意思、杜鹃的杜的成语?、绝能组什么成语、形容隐居的成语有哪些、“中华”两字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求“杜门绝迹”的解释等

绝迹是什么意思

绝迹juéjì[vanish; be stamped out]∶没有踪迹;不再出现这种生物已经完全绝迹[alone]∶弃绝世事,不跟人往来杜门绝迹

杜鹃的杜的成语?

杜渐防萌 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萌:萌芽。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就预防。 杜渐防微 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微:微小。错误或坏事刚冒头就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 杜鹃啼血 传说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 杜绝后患 杜绝:堵塞、断绝;患:祸害、祸患。指彻底消除以后可能产生的祸患。 绝人事的解释'>杜绝人事 杜绝:断绝;人事:人与人的交往。即断绝与别人的一切交往。 杜绝言路 杜绝:断绝,阻塞;言路:进言之路。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指不纳谏言。 杜口裹足 杜口:闭住嘴;裹足:止步不前。闭着嘴不敢说,停住脚不敢走。比喻有顾虑而不敢接近,远远避开。 杜口吞声 形容一句话也不说。 杜门晦迹 晦:隐匿。关上门,隐匿自己的踪迹。指隐居起来,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或动态。 杜门绝迹 指隐居不出。 杜门却扫 杜:堵塞;却扫:不再扫径迎客。关上大门,扫除车迹。指闭门谢客,不和外界往来。 杜门谢客 杜门:闭门不出;谢客:谢绝宾客。指不与人往来。 杜门自绝 杜门:关门不出;绝:断绝。闭门不出,将自己与外界隔绝。 杜门自守 关闭大门,安分守已杜微慎防 杜:杜绝,断绝;慎:谨慎。杜绝细微,谨慎防备萌芽。即消灭祸患难与共于萌芽状态之中。 杜隙防微 杜隙:杜绝疏失。杜绝疏失,防患于未然。 防微杜渐 微:微小;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剪发杜门 剪发:剪掉头发,指削发为僧。杜门:闭门。剪发为僧,闭门不出杜门绝客 指不与人往来。同“杜门谢客”。 杜门面壁 指闭门修养。

绝能组什么成语

悲痛欲绝 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不绝如发 绝:断。形容局势危急 不绝如线 绝:断。形容局势危急,像差点要断掉的线一样;也形容声音思绪微弱 恩断义绝 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断子绝孙 指没有子孙后代 艰苦卓绝 卓绝:极不平凡。形容异常的艰苦 精美绝伦 绝伦:没有比得上的。精致美妙,无与伦比 绝长补短 绝:切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事物长短相济 绝口不道 绝口:始终不开口。指闭口不说话 绝无仅有 极其少有。形容非常少有 绝子绝孙 指断绝子孙 哀哀欲绝 绝:断气,死。形容极其悲痛。 哀痛欲绝 伤心得要死。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泪迸肠绝 指悲痛得泪涌肠断 骆驿不绝 络绎不绝,形容人、马等连续不断 绵绵不绝 指连续不断 奔逸绝尘 奔逸:疾驰;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走得极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众,无人企及。 弊绝风清 弊:坏事;清:洁净。贪污、舞弊的事情没有了。形容坏事绝迹,社会风气良好。 避世绝俗 避世:隐居不出仕;绝俗:与世间隔绝。脱离现实生活,不和人们往来。形容隐居山林,不与世人交往。一般指消极处世的态度。 不绝如缕 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不绝于耳 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惨绝人寰 人寰:人世。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形容惨痛到了极点。 超群绝伦 伦:同辈。超出一般人,没有可以相比的。 超轶绝尘 轶:车辙;超轶:指后车超过前车;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奔跑得极快。 沉博绝丽 沉:深长;博:渊博。指文章的含义深远,内容渊博,文辞美妙。 踔绝之能 踔绝:高超。高超的本领、才能。 存亡继绝 恢复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贵族世家。 存亡绝续 绝:完结;续:延续。事物处在生存或灭亡、断绝或延续的关键时刻。形容局势万分危急。 弹尽粮绝 作战中弹药用完了,粮食也断绝了。指无法继续作战的危险处境。 弹尽援绝 作战中弹药用完了,援兵断绝了。也比喻处境非常困难。 杜绝后患 杜绝:堵塞、断绝;患:祸害、祸患。指彻底消除以后可能产生的祸患。 绝人事的解释'>杜绝人事 杜绝:断绝;人事:人与人的交往。即断绝与别人的一切交往。 杜绝言路 杜绝:断绝,阻塞;言路:进言之路。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指不纳谏言。 杜门绝迹 指隐居不出。 杜门自绝 杜门:关门不出;绝:断绝。闭门不出,将自己与外界隔绝。 断根绝种 断绝后代,即断子绝孙分甘绝少 绝:拒绝,引伸为不享受;甘:好吃的。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风华绝代 风华:风采才华;绝代:冠绝当世。意思是风采才华为当世第一。 风清弊绝 贪污、舞弊的事情没有了。形容坏事绝迹,社会风气良好。 赶尽杀绝 驱除干净,彻底消灭。比喻残忍狠毒,不留余地。 广陵散绝 《广陵散》已失传。常比喻优良传统断绝或后继无人冠绝一时 冠绝:遥遥领先,位居第一。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首屈一指光前绝后 比喻事情做得干净利落不留痕迹。 鸿稀鳞绝 比喻音信极少。 荒谬绝伦 绝伦:超过同类。没有比这更荒唐更不合情理的了。 继绝存亡 恢复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贵族世家。 坚苦卓绝 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祸绝福连 指灾祸消失,好运接连不断绝世超伦 绝世:当世所没有,指冠绝当世;超伦:超过同辈的人。冠绝当世,超过同辈。 绝甘分少 自己不吃甘美的东西,把仅有的很少的东西分给大家。 绝少分甘 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绝世独立 绝世:当代独一无二当世无双,卓然而立。多用来形容不同凡俗的美貌女子。 绝代佳人 绝代:当代独一无二;佳人:美人。当代最美的女人。 绝薪止火 绝:断绝;薪:柴草。断绝柴草,使火停止燃烧。比喻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 绝圣弃智 圣、智:智慧,聪明。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绝处逢生 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绝裾而去 绝裾:扯断衣襟。形容离去的态度十分坚决。 绝路逢生 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绝其本根 本:草木的根。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精妙绝伦 精:精巧。绝伦:无与伦比。精巧美妙到了极点。 绝仁弃义 绝、弃:放弃。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举鼎绝膑 绝:折断;膑:胫骨。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绝妙好辞 用以指极其美妙的文辞。 旷古绝伦 旷古:古来所无;绝伦:超过同辈。空前未有,超出一般。 粮尽援绝 粮食用尽,援兵断绝。比喻战斗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 空前绝后 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络绎不绝 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妙绝时人 指作品的好,不是当时的人所能比。 连绵不绝 连续而不中断。 灭门绝户 全家死尽,无一幸免。 灭绝人性 完全丧失人所具有的理性。形容极端残忍,象野兽一样。 拍案叫绝 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 滔滔不绝 滔滔:形容流水不断。象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思断义绝 感情破裂。多指夫妻离异。 韦编三绝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兴灭继绝 使灭绝的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 遗世绝俗 遗世:遗弃世间之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 斩尽杀绝 全部杀光。比喻做事不留余地誉不绝口 不住地称赞。 赞不绝口 不住口地称赞。 绝人事 不与亲朋交往。 与世隔绝 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 骂不绝口 骂声不断。 天不绝人 天不使人处于绝境。常指绝处逢生或得救。 殊方绝域 〖解释〗指极远的地方。 遐方绝域 〖解释〗指边远偏僻的地区。 阿平绝倒 以之比喻对对方的言论极为佩服。亦用为讥讽言论极为乖谬,常贻笑大方 奔轶绝尘 形容跑得极快,迅速前进。绝尘,脚不沾尘土。 不绝如带 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带子一样。 不绝若线 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线一样。 超今绝古 见“超今冠古”。 超类绝伦 见“超世逸群”。 超迈绝伦 伦:同辈。超越同辈,无人可比。南朝齐·谢赫《毛惠远》:“出入穷奇,纵横逸笔,力遵韵雅,超迈绝伦。”亦作“超然迈伦”。宋·许顗《彦周诗话》:“东坡《海南诗》、荆公《钟山诗》,超然迈伦,能追逐李杜陶谢。” 超前绝后 谓超越前人,以后也无一可相比。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绝后光前”李善注引《晋起居注·安帝诏》曰:“元功盛德,超前绝后。”《野叟曝言》六九回:“飞娘咋舌惊叹道:‘天下有这等奇烈女子,守节不变,犹人所能,至宁死而不显,婆婆之失,则真可超前绝后矣。’ 超然绝俗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谓远过于寻常之辈。汉·班固《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方之古贤,实有伦序,采之于今,超然绝俗,诚社稷之蓍龟,大汉之栋甍。”宋·陆游《与姜特立书》:“《茧庵记》及《初营》、《落成》二诗,大老手笔,超然绝俗。” 超世绝伦 超出世人和同辈。汉·蔡邕《陈寔碑》:“群僚贺之,皆举手曰,颖川陈君,超世绝伦。”亦作“超类绝伦”。明·李贽《焚书·书答·答耿司寇》:“故使克明即不中举,即不中进士,即不作大官,亦当为天地间有数奇品,超类绝伦,而可以公眼前蹊径限之欤?”亦作“轶群绝类”。宋 超世绝俗 见“超俗绝世”。 超俗绝世 谓超出世俗,无人可比。汉·赵壹《非草书》:“夫杜崔张之,皆有超俗绝世之才,博学余暇游手于斯。”亦作“超世绝俗”。《宣和书谱·送先辈诗》:“及乘兴一寓于挥洒,自然有超世绝俗之态矣。”亦作“逸世超群”。明·王《春芜记·献赋》:“昨日唐景二大夫,曾举秀士—人, 逴俗绝物 犹言超世绝俗超逸绝尘 谓不拘滞于世俗,超然物外。《宣和书谱·空鲙帖》:“往昔字学之流,其初笔法安在?惟其胸次笔端超逸绝尘,暗合法度,则其草创便为一物之宗。” 沈博绝丽 指文章的含意深远,内容渊博,文辞美妙。 称奇道绝 觉得奇怪难得。 词穷理绝 同“词穷理尽”。 聪明绝世 聪明到了极点,无人能与之相比。 存亡续绝 见“存亡继绝”。 斗绝一隅 孤悬边远之地;僻处边远之地。 杜口绝言 犹言杜口无言杜门绝客 同“杜门谢客”。 断羽绝鳞 断绝书信。羽鳞,犹鱼雁。 遁世绝俗 见“遁世离俗”。 高才绝学 ①犹言才学高超。②指才学高超的人。 惊才绝艳 见“惊才绝艳”。 惊采绝艳 谓文采惊人,辞藻华美。 惊世绝俗 谓卓绝特异,使世人震动。 绝长继短 绝:截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绝长续短 绝:截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绝顶聪明 绝顶:极端。形容异常聪明。 绝国殊俗 绝国:异国。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身在异国不同风俗的地方。 绝后光前 绝:断绝;光:光大,扩充。扩充了前人所不及的事,做出了后人难以做到的事。形容功业伟大或成就卓著。 绝裙而去 绝裾:扯断衣襟。形容离去的态度十分坚决。 绝伦逸群 伦:类;逸:超过。超出众人,没有可以相比的。 绝色佳人 绝色:绝顶美丽;佳人:美人。当代最美的女人。 绝世佳人 绝世:当世独一无二;佳人:美人。当代最美的女人。 绝世无双 绝世:冠绝当代;无双:独一无二。姿才超众,天下无与伦比离世绝俗 犹言离世异俗。 路绝人稀 道路阻绝,人烟稀少破琴绝弦 毁琴断弦,表示世无知音,不再鼓琴。 破崖绝角 磨除棱角。喻处事圆滑。 千古绝唱 指从来少有的绝妙佳作。 千古绝调千古绝唱。 轻举绝俗 犹言避世隐居。 锐挫望绝 谓受挫而希望破灭。 山穷水绝 见“山穷水尽”。 深恶痛绝 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史不绝书 史书上不断有记载。形容历史上经常发生同类的事情。 违时绝俗 违背世俗常情,与众不同违世绝俗 同“违时绝俗”。 温生绝裾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温公初受,刘司空使劝进,母崔氏固驻之,峤绝裾而去。”后用“温生绝裾”为去意坚决的典故。 息交绝游 停止交游活动。指隐居。 遐方绝壤 见“遐方绝域”。 香火不绝 指信神者所供养的香烛不断绝。亦作“香火不断”。 香象绝流 见“香象渡河”。 兴废继绝 同“兴灭继绝”。 兴亡继绝 同“兴灭继绝”。 兴微继绝 使衰落了的振兴起来,中断了的延续下去。 悬崖绝壁 同“悬崖峭壁”。 烟断火绝 指人烟灭绝。 艳色绝世 姿色美丽,冠绝当代。 言语路绝 犹言言语道断。 遗编绝简 同“遗编断简”。 义断恩绝 义:情谊。恩:恩情。情义、恩情一概断绝。 轶群绝类 见“超世绝伦”。 逸群绝伦 指超出世人和同辈。 遗俗绝尘 谓超脱尘俗而避世隐居。 遗簪绝缨 《史记·滑稽列传》:“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淳于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韩诗外传》卷七:“楚庄王赐其群臣酒。日暮酒酣,左右皆醉。殿上灭烛,有牵王后衣者,后扢冠缨而绝之, 音问两绝 书信与消息都断绝。亦作“音问杳然”。 颖悟绝伦 颖悟:聪颖。绝伦:超过同辈。聪明过人。亦作“颖悟绝人”。 语妙绝伦 谓言语精妙,无与伦比。 源源不绝 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接连不断赞口不绝 见“赞不绝口”。 贞不绝俗 谓品性高洁而不与世俗隔绝。 贞高绝俗 高尚坚贞的节操超出普通人。 诛尽杀绝 诛;斩。杀得一个不留。 卓绝千古 卓绝:程度达到极点,超过一切。超过以往的一切人。 闭关绝市 〖解释〗封闭关口,不与外界通商。 才貌双绝 〖解释〗才学相貌都好。同“才貌双全”。 绠短绝泉 〖解释〗犹绠短汲深。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简傲绝俗 〖解释〗指高傲而超越世俗。 天无绝人之路 〖解释〗天下不会断绝人的出路,把人困死。比喻人虽一时处于绝境,但终归可以找到出路。 痛深恶绝 〖解释〗极端痛恨、厌恶。 痛心绝气 〖解释〗形容悲愤到极点。 以绝后患 〖解释〗消除祸根,来杜绝以后可能产生的祸患。 颖悟绝人 〖解释〗颖悟:聪颖。绝人:超过同辈。聪明过人。同“颖悟绝伦”。 赞声不绝 〖解释〗连续不断地称赞。形容对人或事物非常赞赏。 众寡悬绝 〖解释〗双方人力多少相差极大。 超绝非凡 恩断意绝 恩:恩惠,恩情;意: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恩绝义断 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形容隐居的成语有哪些

杜门绝迹东山高卧餐松饮涧、避世绝俗、枕石漱流
一、杜门绝迹
白话释义:指隐居不出。
出处:《后汉书·党锢传·刘佑》:“诏拜中散大夫,遂杜门绝迹。”
朝代:南宋
作者:范晔
译文:授任范述曾为中散大夫,随即便隐居不出。
二、东山高卧
白话释义:后比喻隐居。
出处:《晋书·谢安传》:“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
朝代:唐
作者:房玄龄
译文:我对违抗圣旨已经疲累了,所以想要隐居。
三、餐松饮涧
白话释义:食松实,饮涧水。指过隐居生活。
出处:《善馆碑》:“餐松饮涧之情,理难轻树。”
朝代:南朝·梁
作者:沉约
译文:食松实,饮涧水的情谊,道理很难说清楚啊。
四、避世绝俗
白话释义:避世:隐居不出仕;绝俗:与世间隔绝。脱离现实生活,不和人们往来。形容隐居山林,不与世人交往。一般指消极处世的态度。
出处:《庄子·刻意》:“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
朝代:春秋
作者:庄子
译文:这是隐居不出仕的人。
五、枕石漱流
白话释义:旧时指隐居生活。
出处:《秋胡行》:“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
朝代:三国·魏
作者:曹操
译文:四处遨游,枕着石头,用泉水洗漱和饮用。

“中华”两字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中国”一词的由来Erwin-Rommel2005-2-27, 02:52 AM
作为伟大祖国名称的“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她牵动着无数炎黄子孙的心;在人类文明史上,很多文明都因和“中国”两字相联而显得灿烂生辉。然而,“中国”这个令人骄傲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1周年之际,为了使读者对此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本刊发了华林甫先生从地名历史学等角度,考证“中国”一词由来的文章,以飨读者。
中国,是伟大祖国的名称,每个炎黄子孙无不为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度而感到自豪。然而,“中国”这个令人骄傲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古时候,黄河流域一带的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华夏”。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诸侯,也是汉族前身的称谓,所以“华夏”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一、“中国”一词之本义考
华夏族人称其四境民族为蛮、夷、戎、狄,而自称为“中国”。“中国”一词最早见于周代文献,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大致说来,有以下六种概念:一是指京师(首都)而言,如《诗经·民劳》注:“中国,京师也”。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如诸葛亮对孙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三是指中原地区,如《史记·东越列传》:“东瓯请举国徒中国”。四是指国内、内地,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如《论语集解》:“诸夏,中国也”。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正因为如此,当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便以“中国”自居,如鲜卑人建立的北魏自称“中国”,将南朝叫作“岛夷”;而同时汉族建立的南朝虽然迁离了中原,仍以“中国”自居,称北朝为“索虏”、北魏为“魏虏”。又如在宋代,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且互不承认对方是“中国”。
二、“中国”一词之地域观念演变考
“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当《尚书》上出现“中国”时,仅仅是西周人们对自己所居关中、河洛地区的称呼;到东周时,周的附地区也可以称为“中国”了,“中国”的涵义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而随着各诸侯国疆域的膨胀,“中国”成了列国全境的称号。秦汉以来,又把不黄河流域但在中原王朝政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都称为“中国”,“中国”一名终于成为我国的通用名号。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则成了指我们国家全部领土的用名词。
事实上,“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始于辛亥革命以后。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国际上通称Republic of China,简称China(“中国”)。至此,“中国”一名才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1949年成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将“中国”概念完善、充实到今天的含义。
三、“中国”一词别名考
“中国”的别名,除上述的“华夏”外,还有“中华”、“九州”、“四海”、“神州”等称呼。“中华”最初指黄河流域一带,《三国志》裴注中最早出现了“中华”一词。随着图的扩大,凡中原王朝所管辖的地方都统称为“中华”,泛指全国。唐代韩亻屋诗云:“中华地向边城尽,外国云从岛上来”,已把“中华”与“外国”对举。所以,“中国”也简称“华”,中国人侨居海外称“华侨”。
“九州”之名,起于战国中期。当时列国纷争,战火连天,人们渴望统一,于是产生了区划中原的思想萌芽,因而《禹贡》便有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其它古籍如《尔雅·释地》、《周礼·职方》、《吕氏春秋·有始览》等也有“九州”的记载,尽管具体的州名有所差异,但记载的均为九个州。“州”正式成为政区是东汉的事。后代的州越分越多,越分越细,辖区也越来越小,但中心地域大致相当于战国时代“九州”的范围。所以“九州”就成了中国的代称,并一直沿用至今。
古时候,中国曾有“四海”之称,以四境均有海水环绕而得名。战国齐人邹衍,得到海外交通的启发,大胆提出了“大九州”说。他认为《禹贡》九州合起来只能算一州,叫“赤县神州”;同样大小的州共有9个,但不过是裨海环绕的小九州;这样的小九州共有9个,组成大九州;大九州四周为大瀛州所环绕。所以,“神州”只占天下八十一分之一。后代的事实虽然证明这只是一种假说,但“神州”之名一直沿用到今天。
四、世界文化中的“中国”名称考
古代印度、希腊、罗马等国人,尊称中国为Cina、Thin、Sinae,许多发达国家几乎都用与之音近的名词来称呼中国,中文译音为:支那、脂那、至那、希尼、震旦等。这些都是“秦”字的外文对应,或以为从“丝绸”的“丝”读音而来,也有人认为源出“瓷器(china)”或闽南话的“茶”。
俄罗斯将中国叫“契丹”,显然另有来源。契丹族建立的辽朝,武力强盛,控制着整个蒙古高原及其周围地区,铁骑所至,所向无敌。而当时刚刚兴起于东欧平原的俄罗斯人,初闻东方惟有契丹,故称中国为“契丹”,并沿用至今。

求“杜门绝迹”的解释

【成语】:杜门绝迹杜门绝迹
【解释】:谓隐居不出。《後汉书·党锢传·刘佑》:“﹝
刘佑
﹞後得赦出……诏拜中散大夫,遂杜门绝迹。”

桓温
《荐谯元彦表》:“杜门绝迹,不面伪庭。”【成语】:杜门绝迹杜门绝迹
【解释】:谓隐居不出。《後汉书·党锢传·刘佑》:“﹝
刘佑
﹞後得赦出……诏拜中散大夫,遂杜门绝迹。”

桓温
《荐谯元彦表》:“杜门绝迹,不面伪庭。”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dumenjueji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