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反躬自问”的拓展阅读资料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反躬自问”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孟子`离娄上》中“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什么意思、成语什么心自问、谁能帮我翻译下这句古文: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成语 反躬自省 的出处?、反躬自问和扪心自问什么区别?、反躬自问 出自何处?、反身而诚,善莫大焉什么意思、"反求诸己",什么意思?如何做到?等

《孟子`离娄上》中“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什么意思

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意思是说,我爱别人而别人不亲近我,应反问自己的仁爱之心够不够;我管理别人而未能管理好,应反问自己的知识能力够不够;我礼貌地对待人而得不到回应,要反问自己态度够不够恭敬;任何行为得不到预期效果,都应反躬自问,好好检查自己。

成语什么心自问

抚心自问 【拼音】:fǔ xīn zì wèn 【解释】:摸着自己的胸口问问自己。表示自我反省。 【出处】:鲁迅《华盖集·这回是“多数”的把戏》:“倘使我看了《闲话》之后,便抚心自问:‘要是二百人中有一百九十九人入了女大便怎样?’” 【示例】:你能~吗? 【近义词】:抚躬自问 【语法】:作谓语;表示自我反省扪心自问 【拼音】:mén xīn zì wèn 【解释】: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怎么样。指自己反省。 【出处】:宋·宋祁《学舍昼上》:“扪心自问何功德,五管支离治繲人。” 【示例】:此则请公等~:上流社会人而应作此语耶?(清·梁启超《与上海某某等报馆主笔书》) 【近义词】:反躬自省 【语法】:作谓语;用于劝人作自我反省

谁能帮我翻译下这句古文: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内心有所约制,而在社会上还经常有过失的人我见得不多,也就是说,一个人内心要经常对自己有日三省乎己的反躬自问,问问我今天有什么事做得好,做得不好,看看周围的人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肖则内自省.反省一下我可不可能这样.这就是约制,也就是说,我们刚才说人生有遗憾,人的行为也有遗憾,但是你做错了以后,如果你自己这样去纠正的话,这就是一种真正的儒者所倡导的勇敢.这种勇敢就是君子之勇.

成语 反躬自省 的出处?

反躬自省 
【拼音】: fǎn gōng zì xǐng
【解释】: 躬:自身;省: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出处】: 《礼记·乐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举例造句】: 这次事故,你是有责任的,你应该反躬自省
【拼音代码】: fgzx
【近义词】: 闭门思过反躬自问、澈夜扪心
【反义词】: 嫁祸于人血口喷人暗箭伤人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有过失的人
【英文】: examine oneself

反躬自问和扪心自问什么区别?

是近义词,区别如下:反躬自问 反:反过来。躬:身体。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出 处:西汉·戴圣《礼记·乐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近义词:反躬自省扪心自问内视反听扪心自问扪:抚摸。用手抚摸着胸口向自己发问。表示自我反省。出处:宋·宋祁《学舍昼上》:“扪心自问何功德,五管支离治繲人。”

反躬自问 出自何处?

反躬自问 出自何处?
反躬自问
出 处
《礼记·乐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备注:
反躬自问 [ fǎn gōng zì wè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fǎn gōng zì wèn ]
事后反过来问问自己,指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躬:自身。
出 处
《礼记·乐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唐·白居易《烹葵》:“抚心私自问;何者是荣衰?”
例 句
对于一名共产党员,应在每一件事完成之后,都要~,查找错误,进行改正。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身自问 反躬自省 抚躬自问 扪心自问 反求诸己 返求诸己 内视反听
反义词
血口喷人 怨天尤人 嫁祸于人

反身而诚,善莫大焉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为:反躬自问诚实无欺,便是最大的快乐。
出处:春秋·孟子《孟子》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白话释义:孟子说:“万物我都具备了。反躬自问诚实无欺,便是最大的快乐。尽力按恕道办事,便是最接近仁德的道路。”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写作背景:
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孟子的出生之时距孔子之死(公元前479年)大约百年左右,活动年代约在公元前372年至前289年。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
有一支从鲁迁居到邹国,就是孟子的祖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孟子没有讲他的老师的姓名,却是说:“予未得为孔子徒也,子私淑诸人也。”
其受业于何人,自汉代以来颇有争议,一是认为师从子思,一是师从子上,一是师从子思之门人。朱熹云:“私,犹窃也。淑,善也。李氏以为方言是也。人,谓子思之徒也。”
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记载,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 而且根据《史记·孔子世家》,子思的父亲孔鲤(孔子的儿子)生卒年,鲁缪公(鲁穆公)的在位时间进行推算,孟子受业于子思是难以成立的。由此看来,孟子师从子思之门人较为妥贴。
关于孟子的父亲更加缺乏资料,赵岐在《孟子题辞》中认为孟子“宿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孟子幼年和孔子一样,在母亲的教育下成长,孟母教子的故事,史书上记载颇多,孟母的言传身教对孟子成为“亚圣”具有巨大的作用。
孟子对孔子备极尊崇,他在《公孙丑上》说:“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孟子曾经游历齐、宋、滕、魏、鲁等国,前后有二十多年。他游历列国的具体时间,已说不十分准确,只能依据《孟子》一书的记载,说明大体上的时间和情况。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政学说,是位非常有抱负的政治家,在诸侯国合纵连横,战争不断时期,作为锐捷的思想家,孟子意识到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和趋势,建构了自己的学说。
与孔子一样,他力图将儒家的政治理论和治国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国家治理主张,并推行于天下。而当时各个思想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游说各国诸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孟子开始周游列国,游说于各国君主之间,推行他的政治主张。

"反求诸己",什么意思?如何做到?

反求诸己 
【拼音】: fǎn qiú zhū jǐ
【解释】: 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举例造句】: 君子之遇艰阻,必反求诸己,而益自修。 ★《二程全书·伊川易品三》
【拼音代码】: fqzj
【近义词】: 反躬自问严于律己闭门思过
【反义词】: 苛求于人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反省
【英文】: seek the cause in oneself instead of somebody else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fangongziwen.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