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分兵把守”的拓展阅读资料(6)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分兵把守”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韩世忠如何用八千军队困住敌军十万兵马?、如果你处在诸葛亮的位置,当魏延提出分兵一万出子午谷奇袭长安的建议,你会同意吗?、三国演义 中的10个战役概括、如果你处在诸葛亮的位置,当魏延提出分兵一万出子午谷奇袭长安的建议,你会同意吗?、求第四个字是守字的成语、请教各位历史专家南宋时候的一个问题,请给我详细解释一下~~等

韩世忠如何用八千军队困住敌军十万兵马?

公元1129年,金兵再次南下,突破长江天险,攻破了建康(今南京)等重要城镇,躲在杭州的宋高宗赵构吓得发抖,他又要逃跑。韩世忠面见高宗,慷慨陈词:“国家已丢失河北、河东、山东诸地,再把江淮丢掉,还有何处可去?”赵构听到“金兵”二字就发抖,他只想保住性命,所有的山河都丢了也没关系。赵构任命韩世忠为浙西制置使,防守镇江,让他去和金兵正面交锋,而自己则匆匆逃到了海上。
镇江其时已处敌后,韩世忠率所部八千人急赴镇江,金兵在江南抢掠一阵之后慢慢退去,韩世忠驻守于松江、江湾、海口一带,听到金兵撤退的消息,韩世忠立即分兵把守要塞,准备乘机斩杀金兵。埋伏的宋兵差一点儿活捉金兵元帅兀术。
兀术是个好战之将,他给韩世忠下了战书。约期会战。韩世忠与敌约定日期,在江中会战。金兵因不习水战,韩世忠就利用敌人这一弱点,几次交战大败金兵,还活捉了兀术的女婿龙虎大王。兀术慌忙,率十万兵马退入黄天荡,企图从这里9北逃过长江。
黄天荡是江中的一条断港,里面泥沙淤积,只有进去的路,没有出来的路。韩世忠见金兵误入黄天荡,就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待金兵进去之后,立即率兵封锁了出口。兀术率金兵被困于黄天荡内,没有出路,眼见十万大军就要被活活饿死荡中,兀术派使者与韩世忠讲和,愿意把抢掠的财物全部送还,并9韩世忠献宝马,以此为条件,放他们一条生路,韩世忠一口否定了。兀术只好重金悬赏求计。从一个汉奸那里买来了良策。黄天荡内有一条老鹳河,直通建康秦淮河,因年久不用而淤塞,派人挖通即可从水路逃出。兀术派人,日夜开工挖通此河。企图从水道入建康。途经牛头山,刚收复建康的岳飞在此处驻扎军队,见敌人从这里出来,立即调集大军猛击,金兵冲不出去还是被困在了黄天荡。
韩世忠准备一举全歼敌人,他派人打制铁索和铁钩,一遇敌船先用铁钩钩住,防止敌船逃跑,然后消灭敌人。眼看敌人无计可施,只有等死,此时又有一个汉奸9金兵献策,教他们乘宋军扬帆行船之时,集中火箭射船帆,烧毁宋军战船,这样便可逃出黄天荡。兀术大喜,依照这个方法,果然有效,宋军船只被烧毁许多,金兵乘机冲出黄天荡,9北逃过长江,撤回黄河以北地区。韩世忠仅用八千军队,困敌十万兵马于黄天荡,坚战48天,歼敌万余。此战意义重大,激起了江淮人9的抗金情绪,使人9看到了金兵并不可怕。韩世忠因黄天荡战役以巧制敌,其英名传遍江淮地区。

如果你处在诸葛亮的位置,当魏延提出分兵一万出子午谷奇袭长安的建议,你会同意吗?

因为在那之前我已经了解历史,实际也明白了他们两个人计谋的短缺和优点,在我看来诸葛亮的计谋是步步为营稳打稳扎,因为他被刘备给予厚望,从白帝城托孤就可以看得出来,所以诸葛亮不能够去冒这个险,所以他选择了最稳妥的方法,而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计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虽然在某些地方的确有欠缺,也没有考虑的很齐全,但是不可否认相比较于诸葛亮的稳打稳扎的策略来说,魏延所提出的方法实际上是一个很大胆,很奇妙的办法。
虽然说在某种原因下,在当时他的方法被否认了,但是依照我来看,在当时两国兵力差距巨大,采用稳扎稳打的方法,最终只会自取灭亡,不如大胆尝试,可能会产生奇效。
了解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在当时为什么他的方法会被否认呢?首先是因为地形原因,子午谷是通向中原的六道之一,在此地地势严峻紧挨悬崖峭壁所以行军的话是非常困难的,而且通过了这个地形之后到达曹军的驻扎地,在两方打起架来之后,能否得到后续的资源和粮草,这也是一个未知数,所以在当时诸葛亮因为这些原因没有去采用他的方法,在我看来诸葛亮是因为刘备的托付而显得有些畏手畏脚了,往往奇迹都发生在不可能的事情上。
其实这个计谋如果实现的话,其中的成功性也是非常大的,因为子午谷的地势比较严峻,所以敌军并未在此设置防兵,所以,通过子午谷的军队可能是一支奇之队,如果一旦成功,那北定中原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但是说归说,两军交战的成败只是一念之间,每一步都需要谨慎前行,但是因为看过家的对比,所以我才觉得魏延的计谋有可实施性,如果在古代的话,我肯定也会选择诸葛亮的计谋。

三国演义 中的10个战役概括

  1.绝对原创!
  2.现场个人创作!
  3.绝对不像前面的从百度复制!
  1.战役:赤壁之战
  时间:公元208年
  地点: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
  双方:攻方曹操(指挥官曹操),守方孙、刘备(指挥官周瑜)
  概况:孙刘联军以寡击众,周瑜、黄盖、庞统等人使连环计,火烧赤壁,大败曹操大军,曹操败走华容,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
  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操军,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基础。
  2.战役:官渡之战
  时间:公元200年
  地点: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
  双方:攻方袁绍(指挥官袁绍),守方曹操(指挥官曹操)
  概况:官渡之战,曹操以三万人马迎击袁绍十万精锐部队,在处于下风的情况下,奋起反击,烧了袁军的粮草集聚地——乌巢。官渡之战是三国史上三大战役之一。
  结果:曹操大胜,袁绍元气大伤,不久后就死了。曹操统一了河北。
  3.战役:夷陵之战
  时间:公元221年
  地点: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
  双方:攻方刘备(指挥官刘备),守方孙(指挥官陆逊)
  概况:彝陵之战又称猇亭之战,是蜀汉君主刘备对东吴君主孙发动的大型战役,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刘备利用为大将关羽报仇为由,对孙发动战争,孙大胆使用了默默无闻的书生陆逊作大都督抵挡刘军。
  结果: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全军覆没,蜀国从盛转衰。
  4.战役:合肥之战
  时间:公元208、214、230、234、253年
  地点:合肥
  双方:攻方孙(指挥官诸次不同),守方曹操(指挥官诸次不同)
  概况:合肥是曹军的重要城镇,吴军北伐必定要经过合肥,所以吴军先后发动了五次合肥之战。其中最典型的是第二次合肥之战,魏将张辽一战成名,这仗是张辽一生的巅峰之战。
  结果:五次都没有分出胜负,只是合肥也没有失守。(这点三楼的答错了,曹军并没有大败,反而张辽大败了孙大军)
  5.战役:雒城之战
  地点:雒城
  双方:攻方刘备(指挥官刘备),守方刘璋(指挥官张任)
  概况:刘备听从孔明的建议,出兵西川,此战虽庞统战死,但是之后孔明、张飞援军到达,一举攻下了西川,杀了张任为庞统报仇。
  结果:刘军损失凤雏庞统,但是入主西川,奠定了蜀国的基础。
  6.战役:虎牢关之战
  地点:虎牢关
  双方:攻方盟军(指挥官袁绍),守方汉朝(指挥官董卓)
  概况:为灭国贼董卓,曹操陈留举兵,推袁绍为盟主,在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结果:盟军大胜。之后不久董卓被吕布所杀。

如果你处在诸葛亮的位置,当魏延提出分兵一万出子午谷奇袭长安的建议,你会同意吗?

因为在那之前我已经了解历史,实际也明白了他们两个人计谋的短缺和优点,在我看来诸葛亮的计谋是步步为营稳打稳扎,因为他被刘备给予厚望,从白帝城托孤就可以看得出来,所以诸葛亮不能够去冒这个险,所以他选择了最稳妥的方法,而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计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虽然在某些地方的确有欠缺,也没有考虑的很齐全,但是不可否认相比较于诸葛亮的稳打稳扎的策略来说,魏延所提出的方法实际上是一个很大胆,很奇妙的办法。
虽然说在某种原因下,在当时他的方法被否认了,但是依照我来看,在当时两国兵力差距巨大,采用稳扎稳打的方法,最终只会自取灭亡,不如大胆尝试,可能会产生奇效。
了解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在当时为什么他的方法会被否认呢?首先是因为地形原因,子午谷是通向中原的六道之一,在此地地势严峻紧挨悬崖峭壁所以行军的话是非常困难的,而且通过了这个地形之后到达曹军的驻扎地,在两方打起架来之后,能否得到后续的资源和粮草,这也是一个未知数,所以在当时诸葛亮因为这些原因没有去采用他的方法,在我看来诸葛亮是因为刘备的托付而显得有些畏手畏脚了,往往奇迹都发生在不可能的事情上。
其实这个计谋如果实现的话,其中的成功性也是非常大的,因为子午谷的地势比较严峻,所以敌军并未在此设置防兵,所以,通过子午谷的军队可能是一支奇之队,如果一旦成功,那北定中原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但是说归说,两军交战的成败只是一念之间,每一步都需要谨慎前行,但是因为看过家的对比,所以我才觉得魏延的计谋有可实施性,如果在古代的话,我肯定也会选择诸葛亮的计谋。

求第四个字是守字的成语

玩忽职守 逆取顺守 以攻为守 输攻墨守 擅离职守 闭关自守 云中太守 玄香太守 一钱太守 南柯太守 一麾出守 疏忽职守 埋羹太守 闭门自守 划圆防守 白头相守 分兵把守 洁身自守 三风太守 画疆墨守 山字太守 杜门自守 形影自守 斤斤自守 闭境自守 恪尽职守 忠于职守看是否满意

请教各位历史专家南宋时候的一个问题,请给我详细解释一下~~

南宋(1127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朝,史称南宋,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西夏和金朝为并存政。 南宋偏安于淮水以南,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经济发达、古代科技发展、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但军事实力较为软弱、政治上较为无能的一个王朝。 靖康之难后,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包括皇后,嫔妃,皇子,公主等皇室成员和机要大臣,宫廷女官,宫廷乐师,厨师等都被金人俘虏北上,而此时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因之前要求宋皇室派亲王来做人质去金寨做人质而又被认为是冒牌货而遣返回,就这么侥幸躲过这场劫难而成为皇室唯一幸存的人,在大臣推举下在当时的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登基,后迁都于临安,恢复宋国号,史称南宋,赵构便是后来的宋高宗。 南宋与金国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 公元1127年,金国从开封撤军,立张邦昌为伪楚皇帝。张邦昌在万般无奈之下以孟太后之名,下诏立赵构为帝。靖康二年(1127)五月,赵构正式即位,是为宋高宗。叛臣张邦昌却以护国有功为名,被封王。张邦昌后来被杀,成为宋朝唯一被杀死的文臣。高宗即位的第二年,金国又继续大举南侵,于公元1129年金国又立刘豫为帝,国号齐,史称“伪齐”,以加强对黄河以南地区的统治。南宋派出由岳飞、韩世忠、宗泽、刘光世、张浚等众多将领指挥抗金北伐,在黄河两岸曾经击溃伪齐军与金国的联军。 高宗1138年任秦桧为相,推行求和政策。秦桧削去抗金将领韩世忠的兵,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岳云父子。宋高宗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 南宋在宋孝宗、宋宁宗朝时比较安定。宋宁宗以后,国势日衰。 蒙古汗国灭金,金灭亡后,南宋所面临更强大的敌人——蒙古-元朝。公元1271年,蒙古建国,国号为元,并于1276年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俘5岁的宋恭宗,后来,南宋光复势力陆秀夫、文天祥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宋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军对小皇帝穷追不舍。崖山海战失败后,走投无路的南宋终于在1279年3月19日随着陆秀夫负刚满八岁的小皇帝跳海而死而灭亡。 北宋末年 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宋徽宗见辽国力衰退,便派使者向金提出联金灭辽事宜。宋攻燕京,大败而回。金攻陷临潢府,辽亡。宋付上巨额赎款给金,以换取燕京等地。金借口北宋收容金叛将,分兵南下,趋汴京。钦宗即位,与金人和议,金人解兵北归。次年,即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南下,攻陷汴京(今开封),掳走两宗北去,史称“靖康之祸”,北宋灭亡。 建立 公元1127年,金国从汴京撤军,立张邦昌为楚皇帝。张邦昌在万般无奈之下以孟太后之名,下诏立赵构为帝。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赵构正式即位,重建宋王朝,是为宋高宗。叛臣张邦昌却以护国有功为名,被封王。张邦昌后来被杀,成为宋朝唯一被杀死的文臣。高宗即位的第二年,金国又继续大举南侵。于公元1129年金国又立刘豫为帝,国号齐,持“正统”史观者称为“伪齐”,以加强对黄河以南地区的统治。 宋高宗在位初期年轻力壮,有意抗金,收复河山,重用主战派,以李纲为相、宗泽镇守汴京。曾多次大败金兵,令局面稍为稳定。但是,后来高宗没有对抗金朝的决心,罢免了李纲、宗泽等人。 后来金兀术挥军南下,高宗南逃至杭州,并乘船出海避难。宋将韩世忠率八千精兵,利用黄天荡优势力挫十万金兵。金兀术历经辛苦,火烧宋军船只,才能狼狈北返。从此金人不敢轻言渡江。高宗定都于临安(今杭州)。 宋金和约之订立 宋高宗赵构,由于害怕军人战胜回朝会横难制;而且亦担心钦宗回朝继承其死后的帝位(当时高宗因不能生育而绝后),所以在1138年任秦桧为相,向金推行求和政策。秦桧削去首先抗金将领韩世忠的兵。1138年宋金初次协议,南宋取回包含开封的河南、陕西之地。1140年,金朝撕毁协议,金兵分三路南侵,重占开封,宋军在许多抗金名将指挥下,取得辉煌战果。尤其是岳飞在郾城与金兵将领兀术会战,力挫金兵,乘机进兵朱仙镇,收复了黄河以南一带,与开封只有四十五里。后来,高宗听取了秦桧意见,以十二面金牌下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服从命令。在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父子。宋高宗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 宋室中期状况 宋室也曾由刘光世、张浚、韩侂胄、虞允文等众多抗金将领指挥抗金北伐,在黄河两岸也曾经击溃伪齐军与金国的联军,收复淮河两岸不少失地并签订多项条约。 在1164年12月,张浚北伐失败后,签订《隆兴和议》(又名《干道和议》),张浚被杀把原本向金称臣改为叔侄关系,金为叔,宋为侄,金改诏表为国书,岁贡改为岁币,减少贡献,割让秦州及商州,维持疆界。绢贡献由二十五万减至二十万,岁币减至二十万银两。 在1206年,韩侂胄北伐,后来被金击退。在1208年,签订《嘉定和议》。两国改为伯侄关系,宋由贡献岁币及绢由二十万增至三十万,宋赔偿三百万军费。金放弃占领的大散关、濠州,献上韩侂胄首级。 南宋在孝宗、宁宗朝时比较安定。但是,宁宗以后,奸佞当道,政治腐败,国势日衰。 金的灭亡 公元1214年七月,南宋皇帝宋宁宗接纳真德秀的奏议,决定从此不再向金贡纳“岁币”,而此时,金已遭受蒙古的打击,被逼由燕京迁都至开封。为了扩大疆土以弥补被蒙古侵占的地域,金以宋不再纳岁币为名,出兵南侵,南宋则与蒙古联手协议击退金军,南宋可获河南作回报。 在1232年,南宋攻下金的郑州及唐州等地。金哀宗在汴京失守后逃往归德,再逃至蔡州。哀宗向宋理宗提议联手抗蒙,向理宗说明“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但即位不久的理宗在国家及民族仇恨和耻辱下,及在朝臣的建议,并没有理会哀宗要求,继续伐金。宋在公元1234年,金国蔡州被蒙宋联军攻陷,金哀宗自缢,金灭亡。南宋在蒙古族灭亡金朝后,失去金朝作为屏障,令南宋面临比金更强大的蒙古南下威胁。 灭亡 公元1235年,蒙军首次南侵,被击退。蒙军并不甘心失败,于次年九月和第三年两次南侵,其前部几乎接近长江北岸。由于宋军奋勇作战,打败蒙军,再一次挫败蒙军度江南下的企图。而后,南宋军民又在抗蒙将领孟珙、余玠等人的指挥下,多次击败蒙军,使其不得不企图绕道而行。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在占战合州受宋军的流矢所伤因而死于军中。其弟忽必烈正于鄂州与宋军交战,听到消息后,立即准备撤军以便夺取大汗之位,而此时南宋臣贾似道派人与忽必烈议和,以保太平。这样忽必烈直接返回北方自立为汗。 公元1267年,忽必烈下令攻打南宋的重镇襄阳,是为襄樊之战。宋军利用汉水把资源源源不绝送入城内,才能坚守城池。守将吕文德及吕文焕坚守城池六年,贾似道派了范文虎及李庭芝援助,但两者之间不和。贾似道封锁了所有蒙古南侵消息,皇帝并不知此事。公元1271年,忽必烈在中原建国号为元。在1272年,张顺,张贵两兄弟的义兵曾血战元军。在1273年,樊城失守,襄阳城破,在宋军继续巷战,吕文焕最终投降,六年的襄阳保卫战结束。 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俘5岁的南宋皇帝恭宗。后来,南宋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军对小皇帝穷追不舍,不断逃亡至南方,经过香港,端宗因病逝世,而另立幼主,逃至新会至南海一带。文天祥在海丰兵败被俘,张世杰战船沉没,走投无路的南宋残余势力终于在1279年3月19日随着崖山海战失败及陆秀夫负刚满八岁的小皇帝跳海而死而彻底灭亡,四十多年与蒙古-元朝的抗衡完结。[编辑本段]南宋皇帝谱 宋高宗赵构(1107-1187年) (1127-1162)年在位,在位36年 高宗赵构,宋徽宗第九子。1127年即位于南京(今商丘),史称南宋,1138年迁都杭州。1162年,让位给太子,自称太上皇。死于1187年,时年81岁。 宋孝宗(1127~1194年) (1162~1189)年在位,在位27年 孝宗赵伯宗,字永元。宋太祖七世孙,秀王的儿子。1162年即位,恢复岳飞的名誉,开始抗战,但被打败,与金国议和,史称“隆兴和议”。1189年,禅位与其子,称太上皇。1194年死,时年68岁。 宋光宗(1147~1194年) (1189~1194)年在位,在位5年 光宗,孝宗第三子。即位时已40多岁。1194年退位,死于1200年,时年54岁。 宋宁宗赵扩(1168~1224年) 1194年即位,在位30年 宁宗赵扩,光宗第二子。1208年,与金国签定屈辱的“嘉定和议”。死于1224年,时年57岁。 宋理宗赵昀(1205~1264年) 1224年即位,在位40年 理宗赵昀,宋太祖十世孙。宁宗无子,死后杨后力理宗为帝。确立了朱熹理学的统治地位,1234年,联合蒙古灭金。昏庸无能,骄奢淫逸。在理宗之后,南宋政治日坏。死于1264年时年60岁。 宋度宗(1240~1274年) 1264年即位,在位10年 度宗赵祺,理宗侄,父赵与芮。死于1274年,时年35岁。 宋恭帝(1271~1323年) (1274-1276)年在位,在位2年 恭帝赵显,度宗嫡子。即位时才4岁,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恭帝被俘,1288年,忽必烈强迫他到西藏出家,成为高僧。1323年,被赐死。时年53岁。 宋端宗(1269~1278年) 1276年即位,在位2年 端宗,恭帝兄,度宗庶子。在福州即位,即位后,兵败逃亡,途中病死。时年10岁。 卫王(1272~1279年) 1278年即位,在位1年 卫王赵昺,度宗第三子,兵败后,被元兵逼迫,丞相陆秀夫负卫王投海自尽。时年8岁。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fenbingbashou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